“不要貶低元朝,我們的父母皆靠他生養”,朱元璋為何這麼尊敬元朝?

用戶1483710936801


因為朱元璋本來就對元朝沒有成見或者說仇恨,因為古人對“朝廷”和“天下”的認知本來就和現代人不同,所謂“反貪官,不反皇帝”絕不是說說而已。

具體到元朝,雖然是蒙古貴族所建立,但是君主華夷之後,一直以中華正統自居,而從來沒有強調過自身要“以夷變夏”,在對中原的統治過程中,也屢屢施以德政,如減免賦稅、寬馳刑罰、賑恤百姓等等,就“帝室”而言,絕非“無道”。

而今天網上傳播的“初夜權”、“四等人”、“八月十五殺韃子”等等說法,在朱元璋的時代由於還沒有互聯網,也沒有被髮明出來。

所以,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朱元璋而言,他耳濡目染的確實是一個“貪腐橫行”、“百姓困苦”的世道,但這個世道,在他看來卻不是元朝的皇帝的“貪暴”,恰恰相反,而是元朝“帝室”的治道過“寬”造成的。

《明太祖寶訓》中還收錄他的原話是:

帝曰:“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他總結的元朝滅亡教訓是因為統治過寬,所以他要以“猛”濟“寬”,正因為“寬”,所以對貴族、官員、胥吏、豪強都缺少威懾和約束,使得他們橫行無忌,最終毀壞了元朝的根基,以至於寇盜蜂起。

重點是,他的這種觀念並不是孤例,明初人葉子奇談元末大亂說:

是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寬縱。人物貧富不均。多樂從亂。

今天很多人認為朱元璋的這些表態都是“政治策略”,恰恰相反,他在《諭中原檄》中提出的“驅除韃虜”才是有限使用的政治口號,使用次數實在是有限,他對於元朝的“忠臣”,乃至於剿滅“寇盜”的柱石察罕帖木兒、王保保反而讚譽有加。

當然,這是對武將和英雄,尤其是“死的”,對於以“不仕”軟抵抗自己的元朝遺老、遺民,則是動輒殺之而後快,他更關心的是為自己所用的“忠心”,而不是對自己內心鄙視的“前元忠臣”。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在驅逐元順帝朝廷出塞後,已經是整個東北亞大地上最大的政治、軍事強權,無論怎麼誇元朝,元朝都不可能把自己屁股下的寶座搶回去。

反倒是,他以寬容和認可的態度來對待當時社會上普遍認可的觀念,更能體現出他的大度。

問題是,在軍事上,無論是他,還是之後的明成祖朱棣,都反覆出動大軍,對北元的正統皇帝犁庭掃穴,直到將北元的帝統徹底打爛,成為韃靼諸部的傀儡,仍不罷休,可見,作為皇帝,他們父子最關心的是“帝位”,而不是什麼“民族對抗”。

說得直白點,如果朱元璋在乎這些,這皇位恐怕也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劉三解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中原的漢人非常的開心,並且強烈建議朱元璋嚴懲元朝的統治者們,但是朱元璋卻並沒有。明軍抓到了元朝的皇子,臣子們建議也在南京舉行大型的獻俘典禮慶祝,朱元璋也沒有同意!朱元璋對元朝十分的尊敬,這一點讓人感到非常的困惑!

元朝的軍隊在進軍大都之時,朱元璋還要求軍隊不能夠傷害元朝的皇親貴族,甚至還封這些貴族們很高的爵位,並且讓漢人們對他們以禮相待!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滿朝文武紛紛獻上各種奏章,批判元朝皇帝的昏庸無道,但是這些大臣們的做法遭到了朱元璋的厭惡。因為這些奏章當中有貶低元朝君主的話,朱元璋還對宰相說,不能夠貶低元朝,並且還說我們的父母都是由他生養!對於中原的漢人來說,想要接受元朝的正統地位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元朝的正統地位毋庸置疑。那麼同樣是漢人的朱元璋,為什麼願意去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呢?

首先,蒙古人的人數一共在170萬左右,但是這些人卻佔領了3300平方公里的地,若是想要對這些土地實施控制的話,那麼這些蒙古人就不得不依靠士族和地主。一些普通的百姓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蒙古人,根本就不知道蒙古人長什麼樣,所以他們也就沒有站起來反抗的想法,因此元朝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就變成了一個十分正常的王朝。雖然元朝有很多的暴政,但是對於這些老百姓而言,他們恨的不是蒙古人,而是當地的地主和一些官吏罷了!因此,之後百姓們願意參加反對暴政的起義,所針對的只是地主階級的人罷了,這些矛盾才是起義的根本,而不是百姓和蒙古人的戰爭。

其次,很多讀書人都在為元朝做事,元朝重視這些人才,所以說這些人才對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據說,元順帝在位期間,之所以荒廢了朝政,是因為一些貴族勾結了漢族的文人發動了黨爭,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相互勾結在一起,最終竟然威脅到了皇帝的生命,導致元順帝為了保命,只能夠荒廢朝政。黨爭的影響十分巨大,據說當時有一位有名的將領,他的漢名為王保保,此人曾經多次打敗漢軍,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卻因為黨爭遭受了元朝的排擠,仕途發展的並不順利。如果朱元璋不認可元朝的話,那麼給元朝當官的這些讀書人就變成了所謂的“漢奸”,因此這些人極有可能會聯合起來鎮壓義軍,這將會是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個巨大的絆腳石。若是朱元璋認可元朝的正統地位的話,那麼這些讀書人也就不會成為隱患。

其實就連明軍內部也有很多人是在元朝當過官的,比如說非常著名的劉伯溫,劉伯溫後來又投靠了朱元璋,也許朱元璋真的非常的在意,否則也劉伯溫的才華投靠了他之後,怎麼可能最高只做了個二品官呢,但是這裡面的事情是很難明說的。

最後,中國自古以來都在受孔孟的影響,中國的文化是離不開孔子和孟子的,我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孟子曾經一再強調,只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無論誰當皇帝都是無所謂的,就算是外族又能如何?朱元璋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漢族人的民族認同感比較低,所以只要對方服從孔孟的教化,漢族人是可以把蒙古人當成是自己人的,因此朱元璋也就沒必要卻針對蒙古人,更沒有必要去針對元朝。朱元璋尊敬元朝是非常正確的做法,若是他拿民族話題做文章的話,那麼危險係數就太高了,他只能夠在元朝的暴政上面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


木劍溫不勝


朱元璋說過這話嗎?說過!

當年李文忠率領十萬大軍,攻破了應昌,俘獲了元朝太子、妃子和大臣數百人,以及三萬多投降元軍,可謂大獲全勝。

當李文忠凱旋之時,朱元璋親率文武百官,站在奉天門迎接,李文忠把玉璽、金印以及繳獲物資名錄交給了朱元璋。


李文忠問:“皇上,這些戰俘如何處理?”

朱元璋問身邊大臣楊憲:“楊愛卿,你怎麼看?”

楊憲說:“臣覺得應該讓北元太子行獻俘禮。”

朱元璋沉吟半晌,說道:“唐朝有獻俘禮,不過是用在王世充身上,不是用於隋朝皇室的,我看還是算了吧!”

隨後,朱元璋說了意味深長的一段話:

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朱元璋的意思是,元朝入主中國以來,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祖父享受了太平生活,我不忍心讓元太子行獻俘禮……

朱元璋為何突然變得如此仁慈,如此寬宏大量了?

要知道,之前的朱元璋可不是這麼說的!


三年前,徐達初次北伐之時,朱元璋讓宋濂寫了一篇《諭中原檄》,文中對元朝極盡“貶低”之能事,通篇都是“胡虜”、“北夷”、“生靈塗炭”、“驅逐韃虜”之類字眼,將元朝罵的體無完膚。

前後不過三年時間,為何老朱態度截然相反,前後判若兩人呢?

有句話說的好,相信政治家的嘴,不如相信鬼,政治家的每句話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徐達北伐之時,朱元璋地盤很小,所以需要煽動民族情緒,號召南方漢人,團結一心,一致對外,所以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然而三年之後,朱元璋已經統一了南方,再往北打時,發現北方情況十分複雜,北方的百姓民族雜居,不僅有蒙古人,還有色目人,以及同情元朝的漢族地主階級。


這時候,北方蒙古的勢力仍很強大,為了獲得北方百姓的支持,朱元璋反覆強調自己是元朝百姓,是在替天伐罪,還說了這麼一段話:

朕本元民,天下之亂,實非朕始。

意思是我是大元的百姓,天下亂了起來,與我無關。

此一時彼一時,朱元璋此時承認元朝正統性,一則可以繼承元朝的政治遺產,二則可以爭取北方百姓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一半秋色


這話是明太祖明確說過的,《明太祖實錄》確有記載,下文有摘錄。朱元璋為什麼會有如此言論呢?這就要從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地緣政治格局說起。


明朝建立有賴於色目人軍隊

近年來網上有傳言說明太祖本為色目人,此說自是荒謬。但朱元璋軍中有大量的色目人,是有據可查的。紅巾興起之後的第一效應是“淮兵大亂”,這裡的淮兵是泛指黃河以南的元朝駐軍。朱元璋在實錄裡反覆說起。真正給了元朝致命一擊的並不是紅巾,而是黃河以南的駐軍反水。而這些軍隊有相當數量都是色目人,其中最著名的當數玉里伯牙吾氏,率整個元朝內河水師集體投降朱元璋。


他們何以會反水呢?這就與元朝後期的政局有關了。天曆之變(兩都之戰)後,欽察人基本上掌控了朝局,其龍翊衛、欽察衛加起來大約有20萬人。這批人本來是內蒙赤峰一帶的伯牙吾臺人,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半遊牧半農耕族群,西征時被派到欽察汗國,領有玉里伯裡山一帶草原。元朝後期,蒙古系宗室集團與色目系貴族集團鬥爭劇烈,色目系遂引入欽察人。這批人來到汗廷不久便掌握了局勢,出了不花帖木爾、燕鐵木兒、唐其勢等權臣,直到元順帝時期,蒙古系的伯顏才翻盤。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對色目系的大清洗。


在此背景下,色目人大量投降中原軍閥是很合理的事情。不花帖木爾的後代俞氏即為其中著名者(有家譜自述),後世都說他家父子三人所領的都是巢湖水賊,實際上應該是元朝的正規水師。元朝為了征伐日本和爪哇,曾在這一帶建有海軍基地。有了俞氏的海軍,朱元璋才得以打敗陳友諒。除了俞氏之外,元朝在黃河以南的駐軍也有相當數量投靠了朱元璋集團。


在此背景下,朱元璋焉能聽從李文忠等人的極端民族主義主張?如果不善待色目人,朱元璋集團是不可能奪得天下的。他比其他競爭者厲害,就在於他充分利用了元朝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

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癸酉中書省以左副將軍李文忠所奏捷音榜諭天下 上覽之見其有侈大之詞 深責宰相曰 卿等為宰相當法古昔致君於聖賢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體妄 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餋元之興亡自是氣運於朕何預而以此張之四方有識之士口雖不言其心未必以為是也可即改之○左副將軍李文忠遣人送所獲故元諸孫買的裡八剌等及其寶冊至京師省臣楊 憲等請以買的裡八剌獻俘於廟寶冊令百官具朝服進 上曰寶冊貯之庫不必進也 古者雖有獻俘之禮武王代殷曾用之乎憲曰武王事殆不可知唐太宗嘗行之矣 上 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若遇隋之子孫恐不行此禮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雖古有獻俘之禮不忍加之只令服本俗衣以朝 朝畢賜以中國衣冠就令謝復謂憲曰故國之妃朝於君者元有此禮不必效之亦令依 本俗服於中宮朝見見畢賜之中國服亦令就謝


明初的地緣形勢

明朝初年的明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洪武五年,明軍出塞作戰,甚至想要攻佔和林,被王保保打得慘敗。至此,明朝才意識到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哈拉和林是大蒙古帝國的舊都,直到忽必烈崛起,才轉移到中國幽州。在北京的蒙古汗廷被驅逐之後,北元繼續回到當年的舊都。這個時候,西藏、雲南、西域、東北、兩蒙、朝鮮都是蒙古人的勢力範圍,實力仍然是強於明朝數倍的。當時四大汗國也都還存在,且已經全部伊斯蘭化了,若非四大汗國曆來不和,否則北元是存在很強烈的收復幽州的傾向的。


這個時候,明朝的色目人和蒙古人數量已經達到數百萬,在此背景下,朱元璋怎麼可能完全否定元朝?他必須打壓朝廷上的極端民族主義,否則一旦引起色目人集團的恐懼猜疑,明朝就會出現分崩離析的危機。


歷史咖啡


朱元璋為什麼要推崇元朝,一個被自己推翻的王朝呢?

這裡面其實蘊藏著朱元璋的大智慧。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貴族,蒙古騎兵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燒殺搶掠,屠城是家常便飯,當時被打敗的歐洲人甚至稱蒙古鐵騎為上帝之鞭。而且蒙古貴族統治中原的時候其實還是按照自己在大草原上的那一套來維護統治,在皇帝和貴族的眼裡,這普天之下都應該是大草原,給自己牧馬放羊,所有的子民都是奴隸,都是供自己任意踐踏的奴隸,所以蒙古族統治者把老百姓分成四等,自己當然是第一等,漢人是最後一等,各種民族壓迫政策源源不斷,根本就沒打算好好治理國家,所以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並且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就結束了自己的統治,捲起鋪蓋跑回自己的大草原繼續吃沙子了。

就是這樣一個惡行累累的蒙古朝廷,朱元璋為什麼還要尊敬元朝呢?朱元璋有著自己的目的。

在大家正常人的思維中,統治者荒淫無道,老百姓民不聊生,於是揭竿起義,推翻暴政,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就是不認可這個邏輯,道路也很簡單,如果老百姓都這麼想,那麼以後萬一老朱家也出了一個暴君,那麼老百姓是不是也要起來推翻大明呢,顯然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他要的是愚民政策,無論統治者多麼不體恤老百姓,再怎麼橫徵暴斂,老百姓都不要反抗,做一個傻傻的順民。

但是又一個問題來了,既然不應該反抗,而應該順從朝廷,那麼朱元璋為什麼還要起義取代大元呢?朱元璋是這樣解釋的,如果統治者荒淫無道,那麼上天就會懲罰他,給他警示,甚至覆滅他,扶植新的統治者。所以自己推翻元朝統治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沒有上天的安排,你們老百姓就不要起來暴動。當然現在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我們知道上天是不會把看不慣的統治者收走而派一個新天子的,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但是朱元璋就是要樹立這個理論,總而言之一句話,不管我天子做的有多不好,你們老百姓都不許有怨言,更不能起兵反叛,我做錯了自有上天懲罰我,你們就做個順民好了。


月輪皎皎


元朝主要是中期太亂,搞垮了朝廷。不到百年的時間,換了十幾個皇帝,這其中首末兩位皇帝就佔了大部分時期,中間這麼些時間,皇帝一個接一個,社會難以穩定,到了元惠宗登基,已是千瘡百孔。元惠宗前期還是比較努力的,奈何無力迴天,和崇禎有相似之處,正所謂積重難返,逐漸消沉。

元末修黃河,朝廷不是不知道,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出亂子,但還是修了,以工代賑。朝廷的虧空,加上官員的貪汙,最終激起了民變,一發不可收拾。

你要說朝廷不顧百姓死活,正是元朝時建立了全國性的國家醫療機構,學校開設了醫科,政府設立了醫館。

元朝的失敗,有個重要的原因是文化之爭。元朝接觸吸納了世界幾種重要的文明,多種文明在元朝形成了多股勢力,彼此爭鬥不休,最終耗空了元朝的實力。

朱元璋說這話,是當他走上了統治者的地位,眼界變化了。一個朝代,後期再腐敗,還是代表了國家,推翻了朝廷的統治,不代表拒絕自己曾經是元人。只是他明確說了出來,歷史上其他皇帝沒說出來。推翻的是朝廷,不是國家。這片土地生養了我們的父母,而原來代表這片土地的是大元。正如生養你們子孫後代的是代表這片土地的大明。


塗山大蝦


朱元璋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是一件讓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現在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現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認元朝,認為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是對中國的一種殖民。現在的人不承認,反而那時候的朱元璋,卻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 ,並且非常尊重元朝。



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對元朝起家的。而且他當時是站在漢人的立場上,採用排蒙的方式反對的,就和我們現在一些狹隘的青年的做法,幾乎一樣。朱元璋在《討元北伐檄文》中,特別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樣的口號。



朱元璋之所以要提這個口號,目的是為了聚集民心,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討元的隊伍中來。而他確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確實因為這個,讓朱元璋的整個北伐戰爭打得順風順水。朱元璋先後發動了八次北伐,把北元攪得天翻地覆,讓北元再也沒有力量和明朝抗衡。



既然朱元璋依靠“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獲得那麼大的好處,並最終獲得大明江山。為什麼卻不繼續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國後,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並且立刻給元朝修史呢?



我覺得朱元璋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承認元朝才不會成為無根之水。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對於朱元璋來說,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沒有元朝這個“腐朽”,就沒有明朝這個“神奇”。 具體地說,就是隻有承認元朝作為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已經“氣數已盡”了,明朝這個朝代才會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有人可能會說,明朝可以不承認元朝,只承認宋朝呀。可以認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呀。這樣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恰恰相反,只承認宋朝不承認元朝,有很多麻煩事。一是既然只承認宋朝,那麼你朱元璋就不該直接稱帝,而是應該尋找宋朝的後裔稱帝。二是隻承認宋朝,當時宋朝的版圖很小,那麼獲得的宋朝以外的領土,就是一種侵略。三是隻承認宋朝,對於元朝那段歷史的認定就會很尷尬,中華歷史,就成了斷代史。



二、承認元朝才有利於讓北方的百姓歸心。 明朝是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並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個大統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須要能夠讓整個元朝範圍內的老百姓都歸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漢人的立場上,甚至是站在南邊漢人的立場,顯然是不容易讓中國境內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讓北方的各民族歸附的。因為北方的這些民族,他們很大一部分是承認元朝歸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認元朝,顯然是不利於團結的。



當初朱元璋討元的時候,目的是要讓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現在承認元朝,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國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來。

另外,在當時還有很多元朝的遺民。所謂遺民,就是前朝留下來的,拒絕在新朝當官的人。



而在這些所謂的元朝遺民中,你可別以為他們都是蒙古人或者色目人,這些移民中其實大量的都是漢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明朝人稱為“國初三遺老” 楊維楨、沈夢麟和藤克恭。他們在明朝雖然參加過編寫《元史》,但是都拒絕在明朝正式當官,但是他們都安然無恙的活到八九十歲。



雖然朱元璋曾喊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但他經常說的卻是另外一番話,他說:元朝雖然是夷狄建立的,但是他們入主中原將近百年,老百姓都是有賴他的生養元朝的滅亡,只是他的氣數,我朱元璋並不是推翻了元朝,而是從群雄手中奪得了天下。

可見在明朝人眼中,大家都認可元朝的正統性。這就是朱元璋尊重並承認元朝地位的原因了!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們的評論。


尋找老家味道


這是真的,因為朱元璋稱帝之後經常公開表露出稱讚元朝的意思,對於元朝皇帝更是稱讚君臣樸厚,時號小康,而且還修建歷代君王廟供奉元朝君臣,頂多就是噴一下元惠宗妥歡帖木兒而已。

當然很多蛋白質又要噴了,說什麼朱重八全家都死於元朝(他侄子咋還活著),他怎麼能稱讚元朝?不好意思,朱重八他們家死人和元朝沒有直接關係,他們家死人的原因是瘟疫,又不是元朝官府宰的。元末的種種亂象,實際上是元朝對社會管理過於寬鬆,以至於寬縱,所以給邪教提供了滲透空間;同時也因為元朝過於寬鬆,導致元朝無力解決元末天災,最終在邪教蠱惑下形成民變,最後形成大規模叛亂。

言歸正傳,朱重八之所以會有稱讚大元的言論以及祭奠大元明君賢臣的行為,主要是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明初從知識分子到平頭百姓普遍懷念元朝,換句話說,思元是當時的社會主流。明初知識分子不止是元遺民,即便是很多已經身仕兩朝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在詩文當中或多或少都有懷念元朝的語句,他們對明朝的建立反應十分平淡,在詩文中也僅以開國兩字一筆帶過,而提到元朝時候則充滿感情,經常用大元、故元、故國的字樣。因為他們普遍懷念大元賦稅輕、刑罰輕、社會氛圍寬鬆,因為朱重八認為元朝過於寬鬆,因此制定了控制人身自由、抑制人口流動、打擊工商業、階級固化等基本國策,這讓知識分子不滿,卻又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詩文當中宣洩。所以文痞錢穆就大罵這些人居然不為光復歡呼,還念著胡虜的好。話說錢穆也真是個狗東西。
元遺民怪鳥元朝也很正常,因為基於忠君這個傳統觀念,簡單點說就是握認同我出仕或者我取得功名的王朝,所以元亡後大量的知識分子選擇為大元守節。清朝曾有人統計過,元遺民有850人之巨,絕大多數都是漢族士子,蒙古色目士人只是一小部分,應該是歷代遺民當中數量最大的,也是最忠貞的。他們堅決拒絕新朝的徵召,甚至以死明志,因為朱重八說過,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者,誅其身滅其家。所以大量的元遺民以為大元殉節的方式來抗爭。而且他們在詩文中以漢喻元,稱呼大元為漢家,稱呼元朝皇帝為漢皇、漢家天子,稱呼元軍為漢軍;同時以胡虜、夷狄來喻明;以被匈奴扣留的蘇武、出塞的昭君自喻。可見元遺民對大元的忠貞,相反幾百年後的明遺民,少有不認同新朝的,甚至還有變節仕清的,真是赤裸裸的諷刺。

第二、朱元璋竭力否認是他推翻的元朝。朱元璋在稱帝之後立馬裝起了大尾巴狼,矢口否認是他推翻大元,說自己是亂世當中率領父老結寨自保的良民,而非紅巾妖人,以大元忠臣良將自居。

所以他對元朝頂多噴一下元惠宗妥歡帖木兒無能啦、晦暗啦,以及王保保、孛羅、李思齊等人互相內鬥、不扶保社稷,等等。同時還痛罵陳友諒、張士誠等反王以及紅巾叛軍,並大罵他們是妖人,話說這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既視感。

既然如此,朱重八讚美元朝除了是給自己找合法性之外,再就是迎合當時思元的主流,讓人們以為他良心未泯,進而都踏踏實實的給他朱家當奴才。

當然,朱元璋這套手段幾百年後的康熙又玩了一遍,只不過效果卻不太一樣,因為朱元璋給元朝唱讚歌沒有太大的效果;而康熙這麼玩卻爭取了不少明遺民,甚至還有不當遺民去給清朝當官的。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西安有五次成為胡人都城(前趙前秦後

秦、西魏北周),可以說一部西安建都史近半數胡都,所以西安又有"五代胡都"之稱,元朝時,蒙古人佔領西安,西安主動改名“奉元”,意為侍奉元朝,可見從骨子裡認為自己是胡人後裔。




斯丹德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的時候,左副將軍李文忠隨徵虜大將軍徐達討伐北元,打了大勝仗。中書省的宰相們擬定了張貼出去的捷報,拿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發現捷報中,對元朝皇帝用了很多“侈大之詞”。心裡很不舒服,於是說:“卿等為宰相,當法古昔致君於聖賢,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體,妄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而以此張之四方,有識之士口雖不言,其心未必以為是也。可即改之。”

也就是說,宰相在寫元朝君主的時候,用了很多不尊敬的詞語。朱元璋批評他們說,元朝在中國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們的父母都是靠元朝君主生養的,怎麼能這樣不尊敬呢?這樣的捷報張貼出去,那些有識之士看見了,雖然不敢說什麼,但他們一定在心裡瞧不起咱們。最後朱元璋要求宰相要改過來。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尊敬元朝,尊敬元朝君主這樣的話,可不只說過這麼幾句。他在此後的詔書中,還曾多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對元朝皇室成員,也要求要給予極大的尊重。甚至後來,因藍玉曾經對元朝王妃不敬,朱元璋還把這個作為殺害藍玉的一條罪狀。

不過,說朱元璋很尊敬元朝,但是在剛剛討伐元朝的時候,朱元璋曾發表了一篇《奉天討元北伐檄文》,在檄文中,他說元朝是“胡虜禽獸”。這種表達,顯然是極為不尊重的。

那麼,何以朱元璋在剛剛北伐的時候,對元朝表現得這麼不尊敬,當他當了皇帝,討元卓有成效的時候,他的態度又來了這麼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呢?

(攻打元朝,圖取其意)

我認為,朱元璋在統一了南方,準備北伐的時候,他其實對能不能打贏元朝,心中是沒底的。這時候,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團結廣大的漢人,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討伐元朝的行動中來。如何才能團結漢人呢?顯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懷。

民族情懷確實是一個有強大力量的東西。當下咱們是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一說到歷史上民族之間的戰爭的時候,有不少網友依然還有比較狹隘的民族觀,乃至於對元朝、清朝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不認可。

而在古代,真正把北方遊牧民族當成敵人的情況下,民族情懷就更加強大了。所以,朱元璋通過把蒙古人說成是“胡虜禽肉”,說他們統治中原,是竊取中原國柄,這確實是非常能激發中原漢人的民族情懷的。因而在追擊元朝的時候,會更加英勇無畏。

但是,當朱元璋已經當皇帝以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追打元朝的過程中,朱元璋發現,元朝殘餘勢力,根本就不足為懼,打敗元朝,也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個時候,他所考慮的,就是鞏固其皇位統治的問題。

(徐達劇照)

而要鞏固皇位統治,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皇帝的權威,就是要增強皇位的神秘性。也就是說,皇位可不是隨便哪個想獲得就獲得的,必須是“天命所歸”。只有“天命所歸”,你才能獲得皇位並坐穩江山。如果上天沒有垂顧你,給你這樣的“命”,給你這樣的“氣數”,你就算自己稱帝了,也不可能坐穩江山。就像陳友諒那樣,建立了大漢政權,不過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很快就玩完了。

元朝在中原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是絕對不能抹殺的。你要抹殺了這段歷史,不承認這段歷史,你也就是不承認皇位“由天定”這一點。

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皇位不是由上天賜予的,而是由武力打下來的。誰的拳頭硬,誰的武力強大,就可以獲得皇位。這樣一來,就麻煩了。朱元璋的那些功臣們,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徐達等等,他們因為掌控了兵權,有了強大的實力,因此,就可以把朱元璋推翻,自己來當皇帝。

朱元璋必須要防備大臣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才說“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也就是說,江山不是人力可以打下來的,就算是我朱元璋,也打不下來。元朝滅亡,只是“氣數已盡”的結果。儘管“氣數已盡”,但元君作為皇帝,也是必須要獲得尊敬的。

說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自己的皇位也是上天註定,不是靠人力能打下來的。大臣們,功臣們,你們就別白費心思了!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