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高二,學不進去怎麼辦?

周顯助


學習動機是將學習需要和願望轉變為行為的心理動因,是發動和維持學習行為的內部力量。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外部動機(如教師和家長的期望、社會生存的要求等)和內部動機(如學習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對學習內容有認識性興趣等)。心理學認為,來自於學生內部的動機對學生學習活動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從動機強度來看,並非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率越高。一般情況下,中等強度的學習動機有利於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率。學習動機過弱,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機過強,則會導致心理壓力過重,也可能會降低學習效率。首先,要使學生明確不同的學習動機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長遠的學習目標(如學習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可以給學生提供更持久的動力;來自於對學習本身的興趣的良好動機,對推動學生學習更有意義;把自己的學習和將來的社會責任聯繫起來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而來自於外部的(讓家長、老師滿意等)和短期的(為了考上大學)學習動機,則很難使學生保持持久良好的學習狀態,尤其是遭遇到外部因素的干擾以後,學習更是起伏不定。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學習成敗的原因。當人面對成功和失敗時,總會對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結果產生的原因進行解釋。如果把學習失敗歸因於內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勤奮努力、學習方法的選擇等),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動機水平。反之,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三,要幫助學生設置具體學習目標。班主任有責任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並理解其意義。具體學習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基礎,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即“使學生跳起來摘到蘋果”。否則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第四,要對學生學習表現給予及時反饋與積極評價。及時反饋,可以使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及時調整學習的進程。評價要堅持正面鼓勵原則,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