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看到一组吓人的数据:

2019年大年初一,内地电影票房为14亿元,2020年仅为140万元。

真没想到,一个行业能这么脆弱。

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落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身上,又何尝不是山?

1.疫情暴露了你的脆弱

疫情危机下,企业还能维持多久?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企业的现状,结果:如果不开工,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仅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反脆弱》一书中写到:我们的世界并不坚固,它是非常脆弱的。脆弱的如“火鸡原理”的那个世界。

火鸡原理

在一个饲养场,饲养员会准时在上午九点钟给火鸡喂食。经过整整十个月的观察总结,一位火鸡科学家骄傲宣称它发现了宇宙的第一原理:食物会在上午九点降临。

火鸡每天享受着农场主提供的食物,安稳度日,并且以为这种好日子没有尽头。直到有一天,农场主像往常一样走来,却出乎意料地抓走了火鸡,要把它杀掉。因为感恩节到了。

以前看这个故事时,笑火鸡愚蠢,现在才发现,这个故事影射的不正是当下吗?

疫情之前,我们过的就是“火鸡”的生活:预设未来是可预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骤,期望得到理想的结果,看不到“平稳”背后隐藏的危险,到最后只能追悔莫及。

天灾人祸随时会发生,黑天鹅事件同样如此,无法预测又充满了破坏性,被波及的人和事都会遭受严重打击。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疫情之下,体质弱的人会先倒下,体质差的企业会先倒闭,所以在未来的3个月至6个月内,中国民营企业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倒闭、歇业、裁员景象。”

在看也看不清的变数里,如何才能反败为胜、扭亏为盈?学会应对自身的脆弱,反脆弱就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2.三个企业自救案例

简单来说,反脆弱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及时调整自身,避免伤害,最终受益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杠铃策略: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对于企业而言,杠铃的两头就好比线上、线下。

看三个疫情期间的企业“自救”案例。

房企自救:直播卖房+社群裂变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2月10日,春节后复工第一天,房企的营销团队集体学习李佳琦、薇娅等网红,尝试直播卖房。

直播卖房子有点天方夜谭,但也有人卖出去了。2019年淘宝主播薇娅就直播卖出去一套50万元的房子。

在封城、封路、封小区的严密封锁中,消费者出门看房是不可能的,那房企就只能坐以待毙吗?不能!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保利发展等房企均开展了直播形式。

大型房企其实早已开发了线上售房等产品,但此前只是作为营销辅助手段,并不是销售主战场。但疫情之下,线上售房是自救的唯一出路

此外,这几天恒大广告刷屏,为推广“恒房通”APP,还玩起了“拼多多"的裂变套路:推荐好友注册送奖金。

海尔:门店社群化

海尔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全国有2万多家连锁店,20多万个柜台,由于疫情几乎都关闭了。

但是海尔做了一个平台,把所有专卖店的店长和营业员都变成了线上的微店长,微店长成为社区家电顾问,为商场或专卖店的消费者服务。

线下卖不了产品,那就线上卖服务,你总要有一个抓手在手。

西贝:一系列“神”操作

西贝不仅直面自身的局限和脆弱,在疫情面前一系列的应变能力,非常值得学习。

春节还没过完,西贝老板贾国龙就公开哭穷:全国400家门店大量关闭,每个月给2万多名员工发工资需要1.5亿,企业撑不过三个月。

现在这个事件有了进展:西贝获得了浦发银行北京分行4.3亿元的授信,还有一堆投资机构排队想投。

哭穷何尝不是一种自救?西贝开不了店,就快速发展外卖业务,外卖收入收入远远抵不上支出,就哭穷求救,接着沃尔玛等企业伸出援手与西贝“共享员工”,再到资本跟进,缓解现金压力。

西贝的一系列自救措施,让它一步步走出泥潭。

熬过了这次疫情,相信未来所有的企业,餐饮、零售、教育培训等都会走线上线下结合的路子,提升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问题是,怎么走?何时走?

3.为什么这些企业因疫情而受益?

通常,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而风险会导致损失。但如果你的企业反脆弱能力强,你反而会在不确定性中受益。

疫情中,有些企业过得非常好,甚至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红利期”。

第一类是盒马、美团等线上线下融合企业,疫情期间业绩暴涨。封锁中的武汉市民通过他们买到生鲜、蔬菜的那一刻,老泪纵横……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第二种是在线教育平台。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接下来就是教育问题了。线上教育培训也迎来了爆发,其中最火的是钉钉。

钉钉被教育部选中作为给小学生上网课的平台,成为2020的“宠鹅”。只是事件走向出人意料:11亿次下载,整体评分却只有一星。小学生不爽被占用寒假时间上网课,集体疯狂给钉钉打一星。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一般的企业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但钉钉不需要任何人操心,一场集体发泄反而为它造了更大的声势。

言归正传。

第三种是社群电商在更广大的较为偏远的地区,社群零售几乎成了“垄断”生意。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城市的社区、农村的村庄都建了微信群,附近的店家在群里帮所有人订购食物、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最后统一线下配送。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企业这么脆弱……

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是大势,但是概念太大,让人有些摸不清方向,一般来说就是转型做线上平台和社群电商

如果你的企业有能力、有资源,可以转型平台型企业。比如北京一家房企,他们老板年前到武汉出差,得知武汉要封城的消息,预料到疫情的影响,连夜飞回北京,同时联系线上平台服务商,商议搭建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复工后迅速开展业务。

社群电商则更具化一些,同时容易上手,简单好操作。如果你的企业规模较小、体量不大,组织构架灵活,就更适合转型社群电商,像前面的海尔一样把店挪到线上和微信里。

总结

未来难以预测,我们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贸然行事,但是一定要学会反脆弱——在不确定性中受益,而不是被不确定性摧毁。

企业销售的东西不外乎两种:产品和服务;交付方式也不外乎两种:线上交付和线下交付;线上线下结合发展同样有两种思路:先建平台再下沉到社群,和先布局社群再建平台。

如果疫情期间,你现有的产品和交付方式让你感到“脆弱”,反脆弱的方法也很简单:

1.改造你的产品体系,不需要见面即可交付

2.创新你的销售方式,不需要见面即可成交

任何事都怕议而不决,谋而不断,光想不干。如果你想提升企业反脆弱的能力,何时开始?最好的答案永远是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