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2月20日5時7分,長征二號丁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將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全國上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殊時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大大提振了全國人民的士氣!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為“乘客”定製特殊星艙


本次發射所使用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具備單星、多星發射能力。此次搭載的新技術試驗衛星C/D/E/F,將用於在軌開展星間鏈路組網及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此次發射的四顆衛星可謂是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如何將這四位“乘客”藏在空間有限的整流罩裡並將它們順利送入預定的軌道呢?

科研人員想到一個辦法:將火箭的構型採用“兩艙串聯+上層並聯”四星串並聯方式,通過在整流罩和箭體之間增加一個過渡艙放置最重最大的一顆衛星,這不僅能保持該衛星處於一個較好的力學環境之中,還能減輕其餘衛星的構型壓力。

即便安置好了最重最大的一顆衛星,其餘三顆也不容小覷。為了使三顆衛星儘可能互不影響,又要使重量偏置較小,科研人員還創新設計了三星並聯支承艙,用一種內外艙加分體式梁的構型替代了原先慣用的整體“井字”梁構型,併為每顆衛星設計了專用“座椅”——轉接環,讓衛星能夠穩定地立在支承艙上,同時,也為了後續通用化三星並聯支承艙打下良好的基礎。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讓火箭殘骸“指哪兒落哪兒”


近年來,隨著航天發射任務的增多,火箭殘骸掉落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此次是長二丁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據火箭控制系統設計師馬曉峰介紹,“西昌發射場周邊人口密度相對較大,為了保證周邊居民安全,我們不僅要控制衛星定點,也要控制火箭殘骸落點。”

為了破解這道難題,控制系統團隊通過充分的調研論證,選擇了一種對全箭影響最小的落點控制方法,即一級增加導引控制。在不改變火箭結構的條件下,也無需新增箭上產品,只需要在火箭一級主動段飛行時,實時調整火箭導引量,即可實現一級落點控制。

這個道理聽上去複雜,其實就如同初中物理知識,將一個球投擲出去,只要知道球初始時的高度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就可以確定球的下落時間和落點。同樣的道理,科研人員在一級火箭分離前根據實時的位置和高度信息,給它一個初始速度,就可以有效控制其落點了。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任務一線如何戰“疫”


此次發射任務橫跨新春佳節,但突發的疫情卻給任務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根據原計劃,參與此次發射任務的試驗隊員需在大年初六進場執行任務。為了儘量減少因居家隔離給任務帶來的影響,箭上崗位人員很多選擇提前返崗。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任務一線同樣也是戰“疫”前線。試驗隊每天對隊員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工作出入必須測量體溫,並按時對試驗、生活場所進行消毒;同時刪繁就簡優化任務工作,各類會議均改為視頻會議,三餐飲食則分發至宿舍就餐。


火箭都復工了!長征二號丁一箭四星

在工作中,每個試驗隊員都發揮航天人周到細緻的優勢,盡己所能地與疫情戰鬥,戴口罩、勤洗手,鍛鍊身體、提高抵抗力,認真對待每一次試驗,一邊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一邊打好科研生產任務攻堅戰。現在,發射場上的戰役已經取得勝利,另一場戰“疫”也將迎來曙光。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姜天驕

(文中照片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提供,攝影:孫公明、張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