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瑪和精益生產有啥關係,要怎樣學習?

哆啦咪嚕


一、概念

1.1什麼是6 Sigma?

Sigma(中文譯名'西格瑪) 是希臘字母σ的中文譯音,統計學上用來表示“標準偏差”即數據的分散程度。6 sigma即意為“6倍標準偏差”。



在質量上, 6 Sigma表示每百萬個產品的不良品率(PPM) 不大於3.4, 意味著每一百萬個產品中最多隻有3.4個不合格品,即合格率是99.99966%。在整個企業流程中, 6 Sigma是指每百萬個機會當中缺陷率或失誤率不大於3.4,這些缺陷或失誤包括產品本身以及採購、研發、產品生產的流程、檢驗、包裝、庫存、運輸、交貨期、維修、系統故障、服務、市場、財務、人事、不可抗力...等



六西格瑪首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摩托羅拉公司取得成功應用,此後GE也開始實施六西格瑪,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此後它更是擴展到很多著名的大公司,如今,國內很多公司也對六西格瑪有了較多的瞭解。 六西格瑪管理建立在科學的統計理論基礎上,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即六西格瑪設計和六西格瑪改進。它一般採用項目管理的方式,採用DMAIC流程分析技術——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控制(control)來實現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

1.2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源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早期的豐田生產方式,在豐田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美國研究機構對豐田生產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之後提煉出了這種生產方式的精髓,那就是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認為任何生產過程中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浪費,必須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應用價值流的分析方法,分析並且去除一切不增加價值的流程。精益思想包括一系列支持方法與技術,包括利用看板拉動的準時生產(JIT——Just In Time)、全面生產維護(TPM— T0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5S管理法、防錯法、快速換模、生產線約束理論、價值分析理論等。由於它引入中國的時間早於六西格瑪,人們對精益生產的瞭解還是比較多的。



二、六西格瑪管理和精益生產管理對比

2.1、文化的異同。

精益生產起源於日本的文化環境,而六西格瑪起源於美國的文化氛圍。歐美人的管理思想強調專業化,質量管理由質量管理技術人員來完成,專業技術人員制定技術標準、操作標準,操作人員按標準遵命幹活。東方文化強調集體,專業化不強,他們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2.2、管理模式的異同。

它們的實施都與PDCA的模式大同小異,都是基於流程的管理。但精益生產採用系統的觀點,基於價值增加流程來考慮整個價值鏈的管理。而六西格瑪是基於項目管理的模式,它通過DMAIC程序的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項目的目標。

2.3、過程改進方式的異同。

兩種模式都採用連續改進的方式,都強調過程改進不是一次能夠完成的,組織必須不斷對業務流程診斷、改進。但兩種模式中改進的方式不同。精益生產採用漸進的持續改善策略,既定技術的路徑通過不斷改進,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它不需要更大的投入。六西格瑪管理強調突破性變革,要求每個項目都有突破性成就,能給組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投入也較大。

2.4、分析問題的方法不同。

精益生產實施目標管理,採用直接的問題處理方法,能迅速的解決問題。六西格瑪注重定量分析,通過對指標量化和分析,避免憑經驗解決問題,能發現深層次的複雜問題。

2.5、關注對象的異同。

精益生產方式關注的中心是消除浪費,通過消除浪費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效率;六西格瑪關注的是變異,它視波動為敵人,力求減少和消滅波動。消除浪費和減少變異都是優化流程,變異是產生浪費的一種途徑,減少變異可以減少浪費。



三、兩者的結合

精益六西格瑪(Lean Six Sigma,簡寫為LSS)就是是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的結合,其本質是消除浪費。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的目的是通過整合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吸收兩種生產模式的優點,彌補單個生產模式的不足,達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六西格瑪不是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的簡單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補充、有機結合。

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進行集成形成精益六西格瑪是可行的:

1)兩者都是持續改進,追求完美理念的典範。這是兩者精髓上的同質性,正因為如此,兩者才能有結合的可能性。

2)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都與TQM有密切的聯繫,它們的實施都與PDCA的模式大同小異,都是基於流程的管理,都以顧客價值為基本出發點,這為兩種生產模式整合提供了基礎。

3)如前所述,精益的本質是消除浪費,六西格瑪的本質是控制變異,而變異是引起浪費的一種原因,所以兩種模式關注的對象不是對立的,而是具有互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