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種違背道德的問題!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那麼你父母親的教育有缺失部分導致你有這種想法。當父母雙親老了需要你的時候你還惜力呢?當他們貧困無助時你還要繼續做你的葛朗臺?我不理解此類問題的提問者,如果現實生活中你會沒有真心朋友,對待自己的長輩還有個尺度,你難道對別人會有啥真心?人不講外表怎麼楚楚動人這都是虛的東西,關鍵心靈的美才讓人折服!!!


四海皆安


我是一個爛好人,什麼叫爛好人呢?就是面對親戚的事情,我能做的赴湯蹈火,做不了的求別人幫忙,肝腦塗地。家裡的親戚們對我的評價那是相當的好!當然,這是沒出事兒之前,可是一件事情沒有辦明白,那就是萬劫不復!

2012年,全國的陽光分班將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大姑姐家的女兒比正常入學年齡小几天,在往年,很輕鬆便如學了,因為本人能力有限,便求助了領導,領導同意幫忙,但是因為第一年陽光分班超級嚴格,最後沒能辦成,影響了大姑姐家女兒的入學,剛開始幾天還好,因為家裡人覺得所有人都上不了,沒事兒,這是天災。可是事與願違,那天婆婆回家的表情很不好,說本小區的XX比我家孩子還要小好幾天怎麼就上了,我家孩子怎麼就上不了?說我這是不辦事兒,不把他們一家人放在眼裡,後來她逼我去找領導,可是塵埃落定,哪裡是那麼容易更改的呢?最後孩子沒能入學,婆婆便逼我辭職,到我的單位鬧,到我老公的單位鬧,那簡直是一段陰沉的歲月!這件事情的失敗,帶來的後果我失去了工作,而我們原本很好的婆媳關係從此決裂,甚至六年沒有說話!

雖然現在和好了,但是我一直在告誡自己:“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


大嘴哇啦


不知誰說過一句名言:親戚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中。我有一朋友,在外闖蕩15年,小有成就。他有膽識有氣魄而且為人十分誠信,這幾年也為家鄉做了不少貢獻。去年家鄉選舉,他想回村裡幹,所以就報名參加了村委選舉,他以為穩操勝券,因為這個村70%以上都是他的親戚,結果慘遭被北,他輸在一個和他一起競爭的外姓人的手裡。因為人家的選票是30一張花錢買的,而他沒有這樣做。加之這幾年,他許多的親戚都到他的工地打過工,許多的親戚提出了很多無理的要求,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最後他對我說:親戚就是一張白紙。

我最反對那些一味索取而毫無底線的親戚。對他們來說,你幫他你就是應該的。而且是毫無底線的,稍不順心就立馬翻臉。所謂: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不無道理啊!

是人就會有困難的時候,總會有難以翻過去的坎兒,我們只能救一時而不能救一世,這就是所謂的救急不救窮,對朋友特別是對親戚都是一樣的。對親戚的要求不能一味的去滿足他。否則就養成了他那張貪得無厭的嘴臉。最後你出力不討好。人和人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走得太近,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友誼關係。



林又森


對待父母應該全力以赴,因為他們賦予了你生命,使你有機會享受人生活著的快樂。至於兄弟姐妹,應該量體裁衣,量力而為。對於表兄妹儘量遠離以免傷了和氣,對於連襟大舅子,小姨子,小舅子儘量減少來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我老丈人有句名言,親戚親戚,肩膀得齊。

同學聚會,戰友聚會盡量不去,因為,現在的聚會味道變了,對待特別好的朋友,也應該留有餘地,看看阿爾巴尼亞,還有越南,雖然是國家,其實和個人道理是一樣一樣的啊!


張慶華1399836894


的確親情很重要,一個人如果連親人也沒有,那麼在社會上還能有誰與他親近。他的個人世界是多麼孤獨和殘酷。 但是感情是互動的,感情的天平永遠也不能只偏向一個方向。有些人把親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天經地。經常讓你幫這幫那,一味地索取,始終不考慮對方的困難,你一次不幫他,他就認為你看不起他了,跟你賭氣灑潑。這就是 人常說的“升米養恩,擔米養仇”。

親人之間走得太近也是一場災難。 因此,對親人的幫助也要有度,雖然說不要求對方知恩圖報,但一些感激的話總該有吧。尤其有的人是在自己處境艱難時幫助、救濟親人的。一句溫暖的話語也能感動他那蒼涼的心。特別是一旦自己擺脫了貧困,要記著對方的好,不能讓曾幫助你的親人內心在滴血。 ·


澗溪VX


幫助親人有時候確實要適度,如果在親人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去幫,可能你覺得挺好,但是你會讓人覺得煩,另外一個就是讓外人看到你這麼討好他,以為你圖他東西。不管是再親的關係,大事需要幫忙我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如果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就不需要插手了。什麼事都幫著幹,那別人以後找你幫忙感覺都是應該的,假如有一次你幫不了忙,那你以前幫的忙他不會記得,他只會記得這一次你幫不了忙。所以一個人幫忙也要有個身價,不要一味地倒貼。





人生就是油鹽醬醋茶


“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

這個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甚至有相當的廣泛性。這句話裡的親人,我的理解更多體現在直系親屬之間,如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間互幫互助,本來是親情的本義所在。但是在現實的物質社會中,這種親人之間的幫助也會出現各種矛盾。

首先,如果被幫助者想得到親人的回報,而被幫助者又毫無感恩之心,把親人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然,則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悲催的。有一句話說:你滿足了一種劣根性,遲早會被劣根性打敗。兄弟姐妹,儘管是一母同胞,但是,彼此的個性、學識、審美和為人處世的標尺可能是天差地別的。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家風底蘊不濃,父母教育缺位,家庭不夠和諧的家庭中,這種現象就更加普遍。特別是在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之後,彼此之間的幫助所牽涉的面就更廣更復雜。

其次,也不能把所有的親情互助都理解成“量力而行”。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親人之間如何幫助,是否需要量力而行,更多取決於原生家庭的背景。如果原生家庭的氛圍特別好,親情特別濃,那麼,這種幫助有時候甚至會遠遠超越自己的家庭和親情,幫助的一方會不遺餘力,被幫助的一方也會心懷感恩,親情也會變得更加牢固。當然,這種情況下,必須強調的應該先在自己的小家庭內達成共識。否則,把幫助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凌駕於自己的家庭之上,一定會引發家庭紛爭和矛盾。

第三,親人之間的幫助,除了物質層面的“量力而行”,也可以在其他許多方面“不遺餘力”。如情感層面的關心和體貼,求人辦事人脈資源的牽線搭橋,升學就業結婚等大事方面的指導和開悟等,都不需要太多的經濟付出,完全是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的。

總之,親人之間的相處,除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還取決於彼此的心態和親情的濃度。



言之有參


對於幫忙這事,古人有訓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親人,我們當以力所能及地去幫,但要幫得有道理,如果親人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話,建議不要長期去幫,這樣會使對方養成懶性,一事無成,最終害了對方,最好是幫對方學一技之長,獨立自主地生活。對於工作努力,但暫時有困難的親人,如果需要自己幫忙,當然也義不容辭提供幫助,根據自身能力,有限度地幫忙。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永遠都那麼風光,也許某一天,自己也會有困難的時候,此時親人為自己的幫助又會是多少呢?所以對親人付出,要適可而止。


靜49225351943


親人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朋友還沒有這樣對你,可是你的親戚親人可以用無形的劍來對著你把你最善良的心割掉,讓你從此不再單純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