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山西省,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內陸、黃河中游東岸,東依太行,西靠黃河,北為長城,是典型的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自古有“表裡山河”之譽,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早期中心之一。山西,因地處黃河以東而古稱“河東”,明朝初設省時因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取名山西,又因春秋為晉國之地而簡稱“晉”。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歷史上,山西省域較為穩定,現在山西省會為太原市,共有十一地級市。山西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省內歷史文化名城、古縣眾多,在山西十一地市所轄的縣(含縣級市)中以“州”為名的僅有兩座,均為歷史悠久之地,其中縣級霍州市不僅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而隸屬於晉城市的澤州縣儘管縣域歷史悠久,建制時間不到四十年,建縣更僅有二十四年。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澤州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地處晉豫兩省交界處,為地級市晉城市轄縣,全境環繞晉城市城區。晉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古稱建州、澤州、鳳台等,歷史上曾被稱為“河東屏翰”“冀南雄鎮”“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晉城建制始於秦漢,隋朝始有澤州,唐初稱晉城,但歷史上的澤州、澤州府與今澤州縣並非同一概念,現在的澤州縣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改晉城市郊區所設。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澤州縣,古屬冀州,春秋為晉國高都邑,三家分晉時遷晉靜公於高都邑,這也是晉城之名的由來,戰國時期高都邑先後屬魏、趙、韓等國。秦朝時期,今澤州縣域屬上黨郡,西漢初置高都縣(一說設於秦),治所就在今晉城市城區。魏晉南北朝時期,高都縣開始設郡、置州,先後有新興郡、建州、高平郡等設於此,隋朝改建州為澤州,以境內澤河為名,同時高都縣改稱丹川縣,晉城之名出現於唐初,為澤州治所。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明朝初期,晉城縣省入澤州,澤州為直隸州,直屬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升澤州直隸州為澤州府,設府治鳳臺縣。民國初廢府存縣,澤州府廢后鳳臺縣改以古稱晉城。抗日戰爭時期,晉城縣是晉冀魯豫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1945年初晉城縣解放,解放戰爭時期曾析晉城城關設晉城市。建國後,晉城縣隸屬於晉城專區,且為專署駐地,1958年晉城專區撤銷,晉城縣隸屬於晉東南專區。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1983年晉城縣改為縣級晉城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並分設城區、郊區,其中晉城市郊區於1996年8月改為晉城市澤州縣。可以說,歷史上的澤州為今晉城市城區、澤州縣的合稱,繼承澤州為民國時所置晉城縣,而今澤州縣僅為建國後晉城升為地級市後析郊區所置。澤州縣設立後,縣政府駐地長期在晉城市城區,2018年才遷到今址。

山西這個以州為名的縣,歷史悠久卻建縣不到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