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線:總有人在負重前行


疫情前線:總有人在負重前行


上百名老兵齊刷刷地寫下6個字:‘我報名,我參加’!”回想起1月31日上午的那次報名接龍,67歲的軍轉幹部雷恩富依然熱血沸騰。

當天,一條退役軍人防疫志願者隊伍報名“接龍”的消息,在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群中刷屏。很快,一支21人的防疫志願者隊伍組建完畢。

沒有專門做動員,疫情就是召集令。幾乎就在同一時刻,該區其他退役軍人群體也迅速響應:“退役系統工作人員志願者20人集結完畢!”“企業軍轉幹部志願者13人已經就位!”“退役士兵志願者18人隨時待命!”

戰“疫”陣前,老兵勇出列,其實這一幕早在雷恩富的預料之中。作為一名老兵,他最懂大夥兒的心思:軍人的使命感,已深深融入血脈。

“17年前,我曾寫過一封申請書:作為一名軍人,就該上戰場;作為一名護士,就該救死扶傷;作為一名黨員,就該衝鋒在前……17年後的今天,當全國人民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作為一名有著醫護工作經驗的老兵,更是責無旁貸!”連日來,一封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火爆“朋友圈”。

請戰書的落款簽名是李曉靜。這位17年前就曾進駐小湯山醫院參加抗擊“非典”戰鬥的原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護士長,2012年7月自主擇業,現為上海浦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李曉靜第一時間向所在醫院黨委寫了請戰書。1月27日晚,她帶領48家醫院的50名護理隊員馳援武漢。

“我想當志願者,去一線幫忙。” 轉業待安置的重慶退役軍人李尚雲本可在家休息,但疫情發生後,在部隊當過衛生員的他再也坐不住了,幾經輾轉,找到區民兵應急分隊,並獲得批准入隊;“我是退役軍人,請讓我上。”疫情發生後,江西省靖安縣的程業虎第一個遞交了請戰書……

一聲“到”,一生“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全國各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和後方,一聲聲“我報名,我參加”不絕於耳。此生都在“立正”,本色從未“稍息”。無論何時呼點老兵的名字,他們都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響亮回應。

老兵衝鋒在前——

脫下的是軍裝,忘不了的是“衝鋒記憶”

2月2日18時許,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醫護人員和物資搭乘3U8101次航班抵達武漢。此次運輸任務由四川航空承運執飛,機長是“中國民航英雄機長”、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劉傳健。

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停飛了不少航班,但運輸保障航班還在飛行,不少退役軍人主動請戰,劉傳健就是其中之一。

逆行的面孔讓人為之動容!祖國和人民一聲召喚,母親吻別甜睡的嬰兒,兒女瞞過年邁的父母,丈夫告別新婚的妻子,義無反顧走上抗疫戰場。

安徽潛山小夥兒石李峰退役後一直從事鋁合金門窗製作。大年初二,他從媒體上看到火神山醫院急需施工人員的消息,當晚就告別了家人,駕車赴武漢援建火神山醫院。

1月28日中午,山東退役軍人王曉驅車千里,從山東淄博到達武漢府河收費站高速路口,將車上的10萬雙醫用手套交給武漢的志願者。返程前,王曉三口兩口吃了一碗方便麵,他說還要再拉一車。

連日來,退役軍人劉長春、劉波父子每天都奔走在防疫一線。劉波是重慶市大足區高坪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某救援隊的隊長;劉波的父親劉長春是龍崗街道前進社區黨支部書記。

從大年初一到初五,連續5天,劉波幾乎沒合過眼,實在扛不住了,就在路邊的板凳上眯一會兒;劉長春一直在一線忙碌,協調安排社區疫情防控、開展入戶摸排、做好重點人員排查……父子倆的手機鬧鐘聲都是部隊的起床號,而來電鈴聲都是戰場上的衝鋒號。

一日從軍,一生當勇;一朝入伍,軍魂入骨。在全國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像這對並肩戰“疫”的父子一樣,每一名老兵脫下的是軍裝,忘不了的是“衝鋒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