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院士:有這種可能性,要做好準備

19 日晚播出的央視新聞頻道《新聞 1+1》,主持人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對於是否有可能要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

王辰表示,像這個病(新冠肺炎)我們就是說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

Q:

白巖松:最近幾天,也有人在關心 SARS 彷彿是突然來了,突然又走了,好像就徹底消失了。那麼這次面對新冠病毒,我們是否希望它 " 走 ",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可能與它長期共存,那麼我們該怎麼共存?有這種可能嗎?

A:

王辰院士:有這種可能性。因為 SARS 這樣兼具很強的傳播性和很強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傳播的,要是把宿主殺死了,它也就生存不了了。而像(新冠肺炎)這個病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從流行病學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生物學規律、從臨床上防診治方面的措施、在生產生活中的防範的措施,針對這個疾病這個病原的特點,做出相應安排。

新冠病毒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院士:有这种可能性,要做好准备

Q:

白巖松:那也就意味著我們相關的科研攻關其實尤為重要,並不是 " 遠水不解近渴 " 的問題,而是 " 希望它走 ",但也要做好長期共存的準備?

A:

王辰:是的。真正的防控這個疾病最強有力的生產力一定來自科學研究,對於科學規律的認識和科學方法的發明發現。

Q:

白巖松:現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藥物是否明顯增多?

A:

王辰:有所增多,但也還在探索階段。因為這個病是一個新出現的疾病,對它的規律還不瞭解,此前是基於過去的一些經驗現制訂的一些治療方法。隨著對病情規律的認識,我們的治療針對性越來越強、越來越規範,但我們的認識還非常粗淺,包括對新藥、新療法的探索都還在初級階段。

大家知道醫學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對於一個新藥和新療法絕對不是簡單能夠一蹴而就的。在這個時候,我們既要有急迫的心情,感受到病人急迫的需要,同時要有非常清晰的頭腦、非常穩健的行動,這樣才能推動科學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要特別提示的就是一定要尊重科學程序。

Q:

白巖松:病人痊癒之後,損傷的肺部能完全恢復嗎?

A:

王辰:我們有限的觀察提示它能恢復,甚至完全恢復,但這還有待更進一步、更長期的觀察,我想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