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趙豐:交互傳遞的“暖”和“光亮”

特派記者趙豐:交互傳遞的“暖”和“光亮”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感動”是個高頻詞,每個人都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的付出而感動。而在戰“疫”一線,直接接觸患者的醫療隊隊員們還有另一種感動:被患者感動。

“我想給醫療隊捐贈一批試劑、物資。”2月19日,病區6床新冠肺炎患者又一次向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提出捐贈意願。

據瞭解,這位患者是一名36歲的女性,2月11日晚被接收入院,之前連續咳嗽了6天,CT檢測顯示病情較嚴重。她說:“入院後就感到醫療隊隊員們工作起來十分有序,對患者很細心、耐心,做得很棒,現在我的病情已經好轉了很多。”說著,她豎起大拇指,給醫療隊點贊。

醫療隊副隊長王欣對這位患者印象很深:入院後很配合治療,13號CT檢測較前次已有明顯好轉,18日核酸檢查為陰性,20日再複查核酸,再是陰性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他表示:“我們每天監測她的生命體徵,嚴格按照國家發佈的治療指南對她進行治療。患者的體質和情緒都很重要,在配合醫生和護士精心治療和護理的同時,保持樂觀的心態是患者快速恢復的自身保障。”

王欣記得,16日查房時,他告訴這位患者恢復得不錯,她很高興。“而且醫療隊隊員對患者照顧得很細緻、周到,和她交流得很好。”王欣說。

與患者一同奮戰,還有很多細節讓隊員們感動。

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裡,醫療隊接收了一位患者:丈夫患新冠肺炎去世,兒子被隔離治療,開始幾天她天天哭,最後堅強地挺了過來,明確表示要配合治療,康復後去捐血漿,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醫療隊隊員丁淑紅查房時發現,即使在層層封閉、重重防護的重症病區,也有不少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在病房裡天天做鍛鍊,積極配合治療。他們說,為的是爭取早日康復,把醫療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

在日記中,丁淑紅深有感觸地寫道:在武漢,我們感受到了“暖”和“光亮”,這種“暖”和“光亮”是交互傳遞的。醫護人員的付出感動著病患,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心繫家人、心繫不曾相識卻同病相憐的人的點點滴滴,同樣深深打動著醫護人員。

(大眾日報記者 趙豐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