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中國名畫

瞭解自己的文化藝術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秦漢時期是秦代、西漢(含新莽)、東漢三個朝代的合稱,時間從公元前21年秦滅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開始,到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東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東漢滅亡為止,共經歷了400餘年的歷史。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時代,其軍事、經濟、文化、藝術都發展迅猛,高度繁榮,呈現出了秦漢帝國的泱泱雄風。

秦漢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由於此時佛教尚未或剛開始進入中國,還未對華夏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故秦漢時期的文化與藝術呈現出相對純淨的中華原生態的特徵,即以儒學為背景的“禮教美術”、“神仙美術”與“人生享樂美術”。

漢代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榮極一時的官學,儒學的提倡與深入人心,使美術帶有濃厚的禮教色彩,以儒家三綱五常為標準的美術內容,成為禮教美術集中表現的對象,其題材包括歌頌王公顯貴、忠節義士、龍鳳呈祥,抨擊亂臣賊嗣、淫妃亂主等方面,起到“明勸誡、著升沉”的政教功能,正如王延壽所云:“惡以誡世,善以示後。”

秦漢時期流行的神仙思想與延長生命的願望,使繪畫也多呈現神仙美術的特點,其題材包括西王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神獸,天界、人間、冥界的生活狀況,昇天成仙等方面,使繪畫表現出了浪漫、奇幻、神秘等藝術特徵。

西漢後期尤其是東漢,出現了較多的反映人生現實生活的繪畫作品,題材包括車馬、獵物、宴樂、侍從、出行等方面,表現了漢人對縱情、享樂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他們較為現實的私人生活,使繪畫呈現出更多的現實與世俗色彩。

秦漢時期的繪畫主要以壁畫、帛畫、畫像石、畫像磚等形式出現,由於畫像石、畫像磚屬於浮雕、線刻的範疇,故暫而不論,著重對壁畫、帛畫予以概述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1.壁畫

秦漢壁畫主要集中在宮廷,壁畫以圖案紋樣與車馬圖等為主,由於時間較短,故傳世作品較少。漢時由於崇尚厚葬,故壁畫以墓室壁畫為主,壁畫內容主要由墓主人昇仙神異、天象祥瑞、驅疫辟邪、生平威儀、經史故事、家居娛樂、生活活動等,由於社會思潮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原因,各個時期內容又各有側重,西漢時期多表現昇仙神異等內容,東漢以後多表現墓主人的生活出行與享樂等內容。

漢墓壁畫主要分佈在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著名的墓室壁畫有河南洛陽燒溝西漢晚期61號壁畫墓、陝西平陸棗園村新莽時期壁畫墓、河南洛陽西漢晚期卜千秋壁畫墓、陝西千陽壁畫墓,等等,為數眾多、絢麗多彩。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2.帛畫

帛畫是在靈堂時高懸祭祀,出殯時在行列中高舉招魂,入葬時覆蓋在棺蓋之上以安魂的繪畫作品漢代著名的帛畫作品有馬王堆1號漢墓帛畫、馬王堆3號漢墓帛畫、山東金雀山墓帛畫、甘肅武威磨咀子墓帛畫,等等。帛畫大部分分為天上、人間、冥間三大部分。所繪內容主要有日、月、金烏、蟾蜍、玉兔朱雀、白虎、玄武、龍鳳、墓主人、侍從、宴樂、蛟龍、赤蛇、大魚等。技法上比之先秦時期較為成熟,描線清秀流暢、設色豐富絢麗,極具神奇色彩。

馬王堆1號漢T形帛畫 西漢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絹本設色,205cm×92cm×47.7cm,湖南省博物館藏

1972年4月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描繪出靈魂昇天的情景和靈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託渴望成仙的遐想該帛畫上段(即最寬闊的一段)繪一輪紅日,日中有金烏,左上角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還有升龍與人面蛇身等形象,表現天界的威嚴和神聖;中段與下段則以玉璧為界,中段描繪的是墓主人出行、宴饗等日常生活;下段繪有神怪、大魚、龍蛇等下界(陰間)的形象,使人感到陰沉昏暗。

T形帛畫的出現,說明漢代初期開始以毛筆作畫,無論從技法、著色與佈局方面分析,都已達到一定的水平。技法嫻熟,用筆自如,著色多樣,對象不同,用色不一,佈局巧妙,把人間與地府通過穿璧的蛟龍聯繫在一起,又通過昂首的神龍與迎候在天門的司閣,構成昇天的氣氛,使畫面的三部分形成有機的統一。各界之中,都以典型事物凸顯其空間,不嫌蕪雜麵有條理。特別是人間部分,墓主人形象顯著,主題突出,完全符合帛畫的用途。


中國名畫1000幅——秦漢

【張哥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