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DC為何敗給了漫威?

china-xxf



DC輸就輸在沒有做成一個真正的影視品牌,而漫威做到了。

雖然在美國DC的漫畫要比漫威的賣的好,但是在中國,漫畫的流行程度並沒有美國高,許多中年人甚至都覺得漫畫也就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兒,沒有人會關心DC和漫威誰的漫畫更好,就連許多口口聲聲說愛漫威愛DC的人也不一定看過多少漫畫。

而且,DC的戰略眼光並沒有漫威的先進,DC的《超人》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早在許多年前就上映了,可以說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在中國,如果你問一箇中年人是否知道漫威,他不一定知道。但如果你問他是否知道超人,他一定知道!但DC並沒有將超人的和蝙蝠俠的知名度成功的轉換到自家的品牌之上,也沒有通過這些電影引出其他的超級英雄來,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IP。

而漫威從2008年推出《鋼鐵俠》以來,便在劇中埋下不少的伏筆,之後又通過《美國隊長1》《雷神1》等個人電影,為之後的《復仇者聯盟1》做好了鋪墊。漫威是有意識的將超級英雄們聯合起來,創造一個聯動宇宙,從而打響自己的招牌。而第一個創造超級英雄團體的DC卻沒有使出這招。這也是為什麼漫威現在這麼火,而DC卻沒能及時跟上的原因。

最後一點,漫威和DC的金主不一樣。漫威後面站著的是好萊塢最大製片廠——迪士尼,市值高達1800億美金,前不久還收購了20世紀福克斯,這樣的龐然巨物完全有能力將漫威電影從質量到宣傳都做到世界頂尖水平。


至於DC後面站著的華納?呵呵。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一定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幫我點贊、收藏、轉發。讓美滿傳遞給更多的人,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留言,我會盡量及時回覆,有美漫相關問題也可以私信我,我會盡量及時為你解答。


MORSTORM魔力風暴


關於為什麼DC會輸給漫威這個問題來談談一些個人觀點和看法:

1. 在美國的本土文化中美國的漫畫就相當於中國的武俠小說,日本的動漫一樣具有影響力,為什麼呢?因為在美國90年代的人民對於戰爭的恐懼和厭倦迫使他們渴望被拯救於水火之中,自然就誕生出許多各種超能力的英雄,超人的誕生就是這樣的例子,一個天生神力,鋼鐵之軀幾乎無所不能的人就成為人民心中的幻想的希望,自然收到無數人的追捧,所以看漫畫消遣就變成了日常,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而在所以漫畫公司中漫威和DC所出版的作品內容最為出色,角色個性鮮明,故事引人入勝,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成為當時行業競爭中的佼佼者,漫威的代表作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神奇四俠,X戰警系列等,DC的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海王,閃電俠等哪一個不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所以單單在這個漫畫領域層面來講漫威和DC是可以打成一個平手的。

2. 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把漫畫角色搬上大銀幕就變成了可能,1978年《超人》電影的誕生預示著可以把漫畫人物以更生動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幻想情節變成了肉眼可以看到畫面,自然引起了轟動,超人的成功為DC贏得更多的人氣,一口氣就拍了4部,只是同樣的劇情拍攝套路也讓觀眾出現了審美疲勞,票房一部不如一部,不過這時的DC人氣是偏高於漫威的,由於科技時代的趨勢,DC勇敢的走出了第一步,對漫威進行了跨領域的打擊,隨後DC和當時鼎盛時期的電影公司華納再次合作了《蝙蝠俠》系列電影,依然有利可圖,隔壁家的漫威似乎還沒有跟上步伐,即便在90年代後期拍出了《X戰警》電影票房不錯以外,整體影響力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02年《蜘蛛俠》電影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漫改電影的全面爆發,觀眾早已疲倦於超人和蝙蝠俠等英雄黑暗炫酷的嚴肅畫風,《蜘蛛俠》的誕生讓觀眾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這也許也和角色屬性有關,平民化的蜘蛛俠讓觀眾更加的有親切感,愛恨情仇的糾葛,現實生活情節的幽默刻畫,讓人意識到原來英雄也是普通人,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漫威就此大開了電影領域的大門,終於有一部實力作品能夠和DC對上話,以至於兩個老大的跨領域爭奪戰就此打響,漫改電影進入全面爆發期,至於問題中提到的是在中國,我個人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影響力已經不再侷限於一個地域,一個國家,而是整個世界。

3. 進入2000年後漫威和DC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拉鋸戰,各類漫改電影層出不窮,甚至排得上號的黑馬漫畫也想在電影領域分一杯羹,群雄割據倒黴的還是平民百姓,觀眾對於漫改電影的熱情度急劇下降,固定的打怪升級套路化,直接的故事翻拍讓觀眾再次審美疲勞,需要一些更加創新的東西來吸引眼球,這次DC做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選用了導演界的哲學家克里斯托弗•諾蘭指導新版的《蝙蝠俠》,直接打破了固定套路化的束縛,把漫改電影帶到了另一個高度,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現在依然被世界影迷奉為經典作品,這部電影直接對人性進行深刻的探討,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簡直就是對角色詮釋的完美昇華,至今無人超越,電影中的風頭甚至超過了主角蝙蝠俠,觀眾第一次體驗到原來反派人物也可以這麼厲害到凌架於主角之上,電影故事對於人物人性的深刻挖掘,讓人感覺這已經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漫改電影了,DC只要有諾蘭在,DC就是勝利的,所以選擇一位導演對電影是否能成功是很重要的,後期的《神奇女俠》,《海王》也都說明了一點。

4. 時至今日,漫威的成功始終脫離不了一個人,就是漫威影業的掌門人凱文•費奇,DC以新癮的方式把自家漫畫重新帶回了正軌,如果漫威再以DC為榜樣學習這樣的翻拍模式,估計也就不超過十年,漫改電影就會再次沒落,而凱文•費奇的野心可不止十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乃至長生不衰,他憑藉著自身對漫威宇宙構架的熟悉,立刻對整個漫威宇宙進行龐大的佈局,2008年的《鋼鐵俠》上映讓觀眾熟悉了除蜘蛛俠,X戰警等以為的另一個角色,雖然說影片的影響力可能不及同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可是這個蝙蝠俠系列電影最多也就三部故事結束,後面還需要開發其他角色電影而且不一定能保證質量的過關,連續性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觀眾可能覺得《鋼鐵俠》只是一部普通的爆米花電影,直到《無敵綠巨人》的結尾彩蛋出現了鋼鐵俠,影迷們才意識到掉進了漫威的這個大坑裡,而且一呆可能也得幾十年的光陰,直到現在漫威宇宙的體量只龐大已經超過了007系列電影,DC這才恍然大悟,自身目光的短淺讓自己錯失了一個重要的時機,讓漫威佔領了主動權,只能奮力追趕,結果導致作品結構的參差不全,導演執導風格水準的各不相同,領觀眾的口碑分化,從側面反映出的DC掌門人的管理權限不夠,不能夠做到絕對的統一化管理,相反漫威的管理決策掌門人有絕對的領導權,自成一體,每部電影環環相扣才有了現在的漫威宇宙,所以說為什麼現在的DC贏不了漫威,因為沒有一個好的管理層,好的導演,錯過了一個好的時機。


影視大玩咖


由於大部分中國人瞭解漫威和DC都是在熒幕上,漫威和DC相較而言,漫威屬於相對老少皆宜的,,DC偏向黑暗風格,而在美國DC漫威都是在漫畫中認識的,而DC更是創造了超人蝙蝠俠等一系列相當於美國人童年的super hero.而且近幾年 DC電影的風格也逐漸趨向於漫威形式,雖然深度減少了,但是受眾增多了,王道劇情的漫威更是符合絕大多數人對英雄的瞭解,而且相對於DC的守望者,蝙蝠俠,漫威選擇打開電影宇宙的大門的方式更加讓人熱血沸騰.


廢魚ovo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漫威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經典大情節”,英雄出世,戰勝邪惡,符合大部分人的價值觀。但DC作品以小情節為主,正派反派的刻畫都更復雜多元一些。不談孰優孰劣,單從流行程度上,漫威作品肯定是更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這話要換個方式,也可以這樣說:如果在我國搞紅酒盲品,得票最高的多半是100-200元之間的紅酒。


康復中漫畫


男孩大於了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