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右上角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不間斷更新電影影評、娛評及影單推薦!精彩永不斷電!

摩肩擦踵,談吐舉止,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偶然和必然的事件都能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如果說人生是一條時間線,那麼在這條時間線上,是隻有一種可能,還是延伸向無限的可能呢?這就是人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索。

《羅拉快跑》是導演湯姆·提克威的成名作,講述了羅拉為解救男友曼尼而改變了人生的時間軸,使命運延伸向了三種不同的可能的故事。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談起導演提克威,人們總是能引起心裡的一片唏噓。無疑,提克威是一個電影天才,他的電影既有好萊塢的娛樂性,同時也兼具歐洲文化的深度。《羅拉快跑》無論是形式還是內核都具有很大的創新,提克威完全不遵從好萊塢類型片的創作手法,運用自己的思想將他對電影的理解和拍攝上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也讓觀眾或是眾多導演看完後都會驚歎一聲,"原來電影還能這麼拍。"

《羅拉快跑》在敘述上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在影片的一開場的這段快速剪切和自述裡,就把影片的主旨說了出來:生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或者說,生活,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麼?

深懷著這個主旨,讓我們走進影片。

影片採用了循環敘事,一共是三次循環,在每次循環中的細節,除了開頭裡羅拉的老媽,其他全都改變了。但在循環的同時,羅拉的記憶保持了延續。

在循環的情節中,有四個人我們值得我們去注意。

第一個人,是樓道上牽狗的少年。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這是全片的關鍵人物,他作為一個最重要的線索推動了後續的劇情。第一次羅拉被他養的惡狗嚇了一跳,但沒有發生任何事順利通過。而到了第二次循環,少年伸腿把羅拉絆倒,她滾下樓梯後一瘸一拐地向前跑,這就影響了奔跑速度,使後面的一切命運都改變了。到了第三次循環,羅拉一個大躍,跨過了少年與惡狗,後面的命運又一次改變了。


第二個人,是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婦女。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第一次,羅拉奔跑在拐角撞倒了她,她怒罵了羅拉一聲,結果她的下場就是因為家庭不幸福患上了精神疾病,孩子被警方強制帶走,精神錯亂的她去偷了別人的孩子;第二段循環中,羅拉又撞到了她,這一次她罵的更難聽了,這回的下場就是買了彩票一夜暴富,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到了第三次循環,羅拉壓根沒撞到她,她依舊鄙視地回頭看了羅拉一眼,不屑地噗了一聲,這回的下場是她變成了虔誠的基督徒。


第三個人,是穿紅衣服偷自行車的少年。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第一次,他問奔跑著的羅拉要不要買車,遭到拒絕後他沒有多餘的對話,後來他被仇家痛打進了醫院,最終與護士相戀並結了婚;第二段循環中,羅拉指出他的自行車再好也是偷的(自行車本來是羅拉的),結果少年落魄到流浪街頭,尾隨女性,最終吸毒死在了公共廁所;到了第三段循環,羅拉為了避開街頭的修女,差點和他撞到了一起,這次他沒問買車的事,而是把車停在了路邊的雜食鋪,最終把車賣給了當初撿到羅拉男朋友曼尼錢的流浪漢。


第四個人,是羅拉父親辦公室門口遇見的拿著文件的秘書。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第一次,羅拉路過只是說了一句,"對不起",後來這位秘書出了車禍,癱瘓在床,最終選擇了在浴缸放血自殺;第二段循環中,羅拉完全路過了她,後來她與金庫的職員外出划船幽會,彼此相戀愛;到了第三次循環,羅拉壓根兒沒趕上與父親見面,所以她的命運並沒有在影片出現。

影片運用無與倫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很晦澀的哲學問題:我們到底是生活在必然裡,還是偶然裡?劇中三次循環中,羅拉每一個細小的變動,都引起了劇中人的命運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她先在拐角處碰到的那個推嬰兒車的婦女,提克威並沒有用複雜的鏡頭來推向影片的內核,而是用短短寄張畫面就交代了這個人物之後的命運。而其後導演多次運用這種照片快速播放式的手法,將劇中人的命運一一表現出來。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影片中大部分採用了運動鏡頭,在描述羅拉奔跑的過程中,並加以運用了推鏡頭和旋轉鏡頭。推鏡頭中,鏡頭從遠處直向羅拉,由遠及近,這種凸顯主題和細節的方法,讓觀眾潛意識地去關注羅拉的心理;而旋轉鏡頭,全面地展示著羅拉的慌亂,不安,營造了一鍾緊張急切的氣氛。

同時,影片的背景音樂也頗耐人尋味,三段側重不同,第一段側重於快速和起伏,帶動了觀眾的緊張心情,而後兩段則增加了趣味性,豐富了節奏感。

不僅如此,影片還加以運用了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將雜亂的情節和不相關的鏡頭拼湊在一起完成了這部影片的暗線:回憶,命運,結果三者穿插在影片的主線中,從側面重新點到了文章的主旨。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其中還有小細節,關於羅拉的親生父親。

該銀行的高管——也就是羅拉的養父在第一次循環中就對她呵斥過,"你是我撿來的。"那麼,羅拉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回想起來,在羅拉到了銀行曾喊過,"父親。"這時候銀行的保安從門口走了出來,楞了一下,在他的鏡頭中夾雜著微弱的心跳聲。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導演提克威表現地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將整部影片刻畫成了一場電子遊戲。羅拉作為遊戲主角,擁有全知視角,而劇中一個個路人,則是這場遊戲中的NPC(遊戲中非玩家角色),他們擁有獨立的性格和思考模式,只不過每一次羅拉重啟時間,他們就自動消除了之前的玩家行為記錄。這樣一來,影片的內涵便更好理解了。

但我們換個角度,或許影片中每一個NPC也都可以成為玩家,就好像是一種行為選擇的遊戲,每一種不同的行為都能通向不同的結局。每一次遇見羅拉都會有幾種選擇,而羅拉走後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每一次簡單的選擇都會有幾種可能,而下次選擇又會有幾種可能,再一下次......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人的一生中將會面臨無窮多的選擇,而選擇後得到的結果也將會是無窮大的天文數字。那麼由此看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所謂的"必然",所謂的"命運"嗎?

講到這裡,這部電影所要描繪的基本內容已經逐漸清晰了,它構造出了一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世界,或者說,也就是無限多的"平行世界"。

世界是無法認知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節點,都會有無限的變數。

正如片頭中的自述所說的:不要追問真相與答案,因為根本存在這種東西。


這也太酷了,電影還能這麼拍?

在電影開頭,導演引用了大詩人T.S艾瑞克所說的一段話,"探索的終點也就是探索的起點,讓我們重新開始探索吧。"

看完才能明白導演的用意,在這個不可預知的、複雜的世界上,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像一頭紅髮的羅拉一樣永無止息地向前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