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出品|人民电竞

作者|王哲玮

题图|Blizzard Entertainment


每天中午12点,老陈都会在家准时打开手机,在工作群内查收公司人员的健康和签到状况。作为一家电竞俱乐部的总经理,年后总是他最忙的时间段之一:监管队员训练、与赞助商敲定执行条款、会见投资人、俱乐部团队调整……


但如今在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些不得不转移到电脑或手机屏幕中——于老陈,他必须习惯在年幼孩子的玩闹声中,开启鼠年的职场生涯。


元宵节后,各行各业陆续在疫情中有限复工,“线上办公”成了热点。而作为电竞行业中坚力量的俱乐部,也多在最近开始了远程复工。


随着一系列主流电竞赛事宣布延期,许多业内人士也在探讨“线上比赛”的可能性——相比重兵于线下的传统体育赛事,诞生于互联网之上的电竞,看上去的确有这个优势。而俱乐部也被认为会以另一种形式,进入良性运营轨道。


事实是这样吗?《人民电竞》最近采访了几家电竞俱乐部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


远程维系的赛训


早在春节之前,老陈就与队内教练达成一致,要对原有主力阵容进行调整,节后立刻着手训练、磨合。


但这一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两名主力队员身在老家,手头上并没有适合训练的电脑设备。而疫情期间各地外出限制的条例,使得老陈无法安排员工回到俱乐部,通过物流将设备送到两名队员手中。


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安排两名替补队员,与剩下的主力阵容合练。当然不是在俱乐部的训练室,而是在队员各自家中以线上的形式接入。“该练还是得练,人员不齐,打法思路总能先试试。”


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并非所有俱乐部都面临设备短缺的问题,但即便这样,也并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地进行训练。


劳哥所在的俱乐部,主打项目是一款移动电竞游戏。很显然,在移动互联网下沉极为纵深的当今,拥有一部能打游戏的手机,对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是问题。但对负责运营整个俱乐部的劳哥来说,能让队员们打上一场高质量的训练赛,仍然是件苦差事。


首先是网络问题。疫情使得队员们无法集结,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人在北方,有人在南方;有人在城市,有人在乡村。这就导致原本设想中的“线上训练”,面临复杂的网络稳定问题。“状况太多了,有人打着就掉线了,有人关键时刻突然卡了一下。总不能现在马上给每人装个光纤吧?”


另外,与教练接触频繁的劳哥,听到较多的一种困恼就是沟通效率。“线上线下,完全是两种状态。”他举例道,不管是训练还是复盘,队伍更习惯的方式是所有人聚一起,结合视频、战术板、图文等方式,集中做高密度的沟通,再细节的问题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消解。“现在就是完全靠语音,先不说大家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是不是在线,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本身效果就不太好。”


最近劳哥也听说了,赛事主办方可能会尝试线上比赛的方案,允许短期内难以赶回俱乐部集结的选手,远程接入参加比赛。现场不设观众席,解说环节也同步在线上进行,仅保留几位必需的工作人员。


“太难了。远程接入的网络问题是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对选手发挥影响很大;但如果将不能赶到现场的主力选手排除在外,又感觉是在拿比赛成绩开玩笑。”劳哥认为,虽然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电竞比赛,线下不行还能挪到线上,但仔细推敲的话,许多细节问题几乎是无解的,“有人怀疑代打怎么证明?因为网络影响胜负怎么办?比赛质量下降怎么办?”


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相较老陈和劳哥的队伍,小雪的队伍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些。她任职于一家综合性的大型电竞俱乐部,旗下拥有多个热门电竞项目战队,其中还有几支“多国部队”。


但现在,他们不得不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几名春节期间返回他国的外援选手,因为担心疫情,短期内是不可能赶回国内了。更别提还有新签下的几名外援。“原本就因为语言,队伍需要很大的力气去沟通磨合,现在人都不在这边,肯定是没法练了。”


国内的主流电竞赛事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但对于负责后勤的小雪来说,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工作了。因为某项国际电竞赛事并未改变日程,她必须协调俱乐部身处各地、甚至各国的该项目选手们,在固定时间内远程接入比赛。


期间,小雪考虑并克服了诸如时差、网络、技战术沟通等各种原本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才确保了一场普通比赛己队的正常参与。“感觉像脱了层皮,好歹赶上了。虽然打的不怎么样。”


艰难复工的日常运营


线上复工后,小雪发现部门群内突然多了几张“熟悉的新面孔”。沟通后得知,这几位原本负责俱乐部场馆运营的同事,因为所在业务“无工可开”,被安排到了自己这边当“临时工”。


在“地域化”如火如荼的今天,拥有自己的主场对一家电竞俱乐部来说,绝对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在这个特殊时期,陷入闲置的主场馆反而成了俱乐部单向付出的成本中心。


据小雪介绍,“新同事们”的本职工作是:接洽主场馆的对外出租(非比赛日)、场馆广告位置的招商引资,以及俱乐部品牌店铺的日常运营。


很显然,这些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根本不可能展开。而与此同时,场馆租金却无法回避。“本来出租一天主场馆能挣好几万,一年下来正好够抵场馆的租金,今年的成本是盖不住了。幸好场馆方刚答应,愿意给我们减免一些租金,挽回一些损失。”


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与小雪一样,劳哥也需要头疼主场馆的事情。不同的是,他们的主场还未正式落地。


得益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对于电竞的重视,劳哥早在去年就与许多机构签订了品牌合作框架,预计在春季开赛后执行这些条款。


其中,许多权益都是在线下比赛时执行的。而如今疫情突现,打乱了赞助商与俱乐部的既有规划。“这是不可抗力,大家都理解。但具体后面怎么修改条款,怎么执行,又要同时保障双方的权益,又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讨论。”


老陈队伍所属的电竞项目,还未进入“地域化”阶段,他们也没有自己的主场馆,但因为队中几位高人气明星选手的存在,品牌赞助的权益倒也算是可观。现在他头疼的问题,是团队执行。


此前,老陈早已与管理层商定,要在今年促成俱乐部的组织架构转型,将对团队人员进行大调,引入更多的专业人士。“现在想调整也调整不了,既不能解聘也不能招聘,只能维持原样。”


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即便是维持现状,也已经非常吃力了。受限于俱乐部的办公条件,所有人员的工资正处于停发状态。“整个办公楼都被封了,财务和人力的同事都上不了班,他们家里的电脑又无法进入我们的财务系统。”老陈无奈地表示,目前只能如实告知所有人,承诺一旦限制解除后工资和奖金立刻如数发放。“但一个月后要还这样,就比较头疼了。”


与疫情“对线”的电竞俱乐部


即便以传统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小雪任职的电竞俱乐部也具备了一定规模。他们没有老陈这样的职能性烦恼,却也得面对未曾经历过的尴尬,例如宣发。


“以前大量工作,是围绕选手进行的拍摄和剪辑,现在他们都窝自己家里,这部分素材就没有了。”小雪寄希望于对接领队,能安排队员各自用手机拍摄一些素材过来,然后再经由运营团队做进一步的剪辑后,对外分发。“可能这种方式以前从没试过,选手也不知道怎么拍,总之效果很不好。”截止目前,小雪只能调用过往素材,填充宣发内容的空白。


劳哥的一大烦恼同样与宣发有关。从时间上看,传闻中的线上赛事似乎为期不远,照例正是队伍宣发的密集时段——大量体现训练、生活和精神面貌方面的素材,将在经过精心制作后,呈现给外界。“但现在连张定妆照都搞不定。”他有些无奈,即便想让选手在家中各自提供,也没有那样的条件。“技术、灯光,什么都没有,怎么拍?”


这就是目前各家俱乐部真实的运营现状,前所未有的条件限制,让一些过往驾轻就熟的工作,变得有些难以捉摸。所有人都还在尝试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一切能够在逆境中良性运转。


唯一让三家俱乐部都有些干劲的事情,同样也都与疫情有关,他们都以各自在电竞领域中的影响力,号召各方整合相关医疗物资(包含大量的口罩与消毒用品),并让许多年轻粉丝也参与其中,一起为“抗疫”贡献自己的能量——这也是自复工以来,他们在与疫情”对线“中,所取得的最显著战绩。


老陈说,当前筹集物资,绝不是件容易事。让他骄傲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没有一名选手在公益这件事情上退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