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搞一刀切”,科学调配医疗资源|澎湃社论

“不得搞一刀切”,科学调配医疗资源|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及时有效救治其他疾病的危急重症患者,本就与抗击新冠肺炎不冲突。

“不得搞一刀切”,科学调配医疗资源|澎湃社论

当前各地既面临疫情防控与安全复工的平衡,又面临抗疫与日常医疗服务的平衡。

鉴于“部分地区出现了医疗服务受到削弱,群众基本就医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等问题”,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通知:

“对于湖北省以外地区,要紧密结合疫情发展形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不得搞一刀切,不能采取停诊的方式、将日常医疗服务一关了之。要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维护合理医疗服务秩序,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

禁止“一刀切”“一关了之”,通知要求很明确,消除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此前网络上有“新冠肺炎以外患者求助”的话题,引发关注。

疫情期间,其他病要不要去医院?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专家提示,对于急症或危重症患者,仍需到急诊尽快就医。《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提出,目前发热患者有专用通道,疑似或确诊患者有专门的隔离区域,因此去医院看病接触到感染者的机会并不会显著高于其他相对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患者仅去医院看病并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也就是说,该去医院的还得去,只是全程要做好防护。而这些就医需求应该得到正视与满足。

进入“抗疫”时间之后,全国医疗机构普遍进行了工作调整,一是集中力量对付新冠病毒,二是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这些调整大多是必要的,但是部分地区也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成为“通知”纠偏的对象。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7日0—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可以说,目前湖北以外地区直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务并不重。虽然各地抽调了大量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与武汉,但是总体的医疗资源仍足以应对抗疫与日常医疗服务的双重任务,关键在于医疗资源的科学调配。

要认识到,及时有效救治其他疾病的危急重症患者,本就与抗击新冠肺炎不冲突。在医疗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所有患者都是平等的,如果因为重心转移让其他疾病的患者受到延误,那他们同样属于抗疫的代价。各方要尽力减少新冠病毒可能造成的附带伤害。

让现有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就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通知”提出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慢性病患者处方用量延长等可行措施。这些措施需要患者方面的理解与配合,分散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就是在为抗疫做贡献。重要的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要及时高效,不让合理诉求沉没。

疫情当前,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命运共同体。所有医疗资源为所有公众的健康服务,在各个子任务之间动态地调配资源,反映的是现代化治理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