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遠超蒙古,為何歷史上沒有吞併蒙古?

成泰逸


如果我問你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的實力也很強大,歷史上為何沒把鄰國墨西哥吞併掉呢?

顯然原因很簡單,不想要!

當然了,這個不想要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解釋,咱們就一個一個來講。

首先,沙俄時代!

眾所周知,沙俄就是個領土怪物,拼了命的搞擴張。在工業尚且未啟蒙,油氣資源不知何物的農業時代,他們居然連西伯利亞這樣的苦寒之地都不放過。可能其祖上是有著成吉思汗的血統吧,畢竟當年的俄國人還只是蒙古人腳下的僕人。

那個時代,就不存在說不想要這麼一回事兒了,那就是要不了。因為當時的蒙古國還是屬於清朝的領土,而清朝前中期國力還是比較強大的,當年在雅克薩也碰了一回,沙俄也撿到什麼好處。

而到了清朝後期,鴉片戰爭過後,清朝內憂外患,武俠顧及邊患。沙俄乘火打劫,侵佔了前前後後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於個蒙古國了。而此時的沙俄也在打著外蒙古的主意,扶持勢力,慫恿外蒙古獨立。

這段時間為何沒能把蒙古吞掉呢?

原因很簡單,沒那個實力。和清朝一樣,19世紀的沙俄也已經在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在克里米亞欺負土雞不成,被為小弟出頭的英法暴捶一頓之後,日子乃是一天不如一天。當然,那也比清朝強。

但是,想要真刀真槍的搞事情,那是真的有心無力。其如果想無力出擊,吞併外蒙古,那就是在給英法藉口錘他。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拿了兩億兩白銀鉅款的日本,膨脹得不成樣子,早就想捶老毛子了。這不,日俄戰爭,把俄國人驅逐出了東北。比如在新疆,為什麼沙俄沒敢動手,要是真有實力,他會不和左宗棠幹一架?沒機會而已。

所以他只能來軟的,在背後推波助瀾,先把外蒙古分裂出去。這就有了民國初年的蒙古獨立事件。但沒幾年十月革命爆發,蒙古沒了靠山。

而且北洋政府這些軍閥雖然內政一團糟,但對外是絕對是不含糊。徐樹錚直接出兵外蒙古,把那些王公貴族給錘了一頓,蒙古又回來了。

不過蘇俄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友好,其結好北洋不過是為了穩住新生政權,一戰結束後,其便趁著國內軍閥混戰,暗中操縱了外蒙古的獨立。當時的蘇俄也就是後來的蘇聯,其實已經對外蒙古實現了吞併,他們在外蒙古有駐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

只不過,外蒙並沒有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這主要還是因為外蒙的地理位置。

其一直都是被蘇聯當作與中國的戰略緩衝地來對待的,壓根就沒有想過將其吞併。第一是迫於國際壓力,因為當年外蒙獨立,蘇聯是承認了的,你這時候如果將其併入,那顯然是自己打臉。而且外蒙古倍吞併之後,翻過內蒙便是北京,你覺得咱們會那麼容易答應嗎?你覺得當年蘇聯承人外蒙獨立是自願的嗎?

第二是這地方說實話價值不大。外蒙古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苦寒之地。這麼大塊地方拿過來,對於蘇聯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兒。其所謂的資源,蘇聯是真不缺。中亞那幾個斯坦可比蒙古國這個燙手山芋來得舒服。反倒是要直面中國,數千公里的邊境壓力,對於旨在發展歐洲的蘇聯來說,確實不是戰略重心。

而蘇聯解體後,那就更不可能了,人家俄羅斯自己都困難,哪有閒工夫來搭理你。

只不過,外蒙古也是死腦筋,明明別人對你不冷不熱,他非得要貼人家屁股。對於中國的橄欖枝卻視若不見。

最終的結果就是,與之同出一脈的內蒙,雖然面積只有外蒙古的三分之二。但人口卻是他們的8倍、人均GDP是他們的3倍,經濟總量是他們的20倍,這就是差距。


白話歷史君


如果俄羅斯吞併了蒙古,就會使俄羅斯遠東地區民族結構發生變化,引發遠東地區出現民族矛盾,會導致俄羅斯解體。



1.我們大家都知道,外蒙古是沙皇俄國1911年趁清朝滅亡之際,一手策劃扶植起來的國家。蘇聯時期蒙古國已經被蘇聯政府牢牢地控制了,如果蘇聯真的吞併了蒙古國,那麼一定會遭到世界各國的反對。更何況蘇聯已經把大量的軍隊駐紮在蒙古國境內,實際上蒙古已經成為了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所以蘇聯沒有必要吞併外蒙古。



2.蘇聯和俄羅斯人對蒙古人有偏見,因為蒙古人在歷史上曾經統治過俄羅斯人。蒙古人把俄羅斯人變成了一個野蠻的民族。當蘇聯和俄羅斯強大後,也對蒙古人非常防範。蘇聯當年控制蒙古以後,通過民族清洗消滅了蒙古1/7的人口,還嚴禁蒙古人採用各種形式紀念成吉思汗等蒙古歷史人物。蘇聯就是要打壓成吉思汗的形象,來阻止蒙古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傳統。蘇聯解體後,蒙古擺脫了蘇聯的控制後,才為成吉思汗立了幾尊大塑像。



3.俄羅斯和蘇聯如果想吞併蒙古非常輕鬆,如果蘇聯和俄羅斯吞併了蒙古,就意味著幾百萬蒙古人獲得了蘇聯或俄羅斯的公民身份,可以在俄羅斯境內隨意流動。可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有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人口只有4000萬,俄羅斯族人口本來就少的可憐。如果在引入幾百萬蒙古人進入遠東地區,就會造成俄羅斯遠東地區民族結構發生變化,不利於俄羅斯統治遠東地區。如果哪天俄羅斯中央政府無力控制全境地區,那麼很可能引發遠東地區解體,因此俄羅斯才沒有吞併蒙古。


香堂風子


這個問題要講透徹,真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俄羅斯為何要讓外蒙古獨立。我們知道俄羅斯是在清朝末年,趁著清朝衰落開始控制外蒙古,並最後讓其獨立的。而為此當時俄羅斯還在外蒙古進行了屠殺,幾乎殺了七分之一的外蒙古人口,這才徹底控制下來。但是始終俄羅斯都沒有吞併外蒙古,其實這就要說到俄羅斯的目的。在二戰末期,斯大林說的很明白,讓外蒙古獨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中俄兩大強國之間,建立一個巨大的緩衝地帶,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否則中國和蒙古將會直接接壤。所以,俄羅斯不會吞併外蒙古。


第二,控制成本最低。而從成本來看,外蒙古都是一個欠發達的地區,即使到現在也是很窮困潦倒,欠了鉅額的外債,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因此,如果吞併,對於俄羅斯來說,就必須大力的支援,給予大量的錢財,這無異於一個巨大的負擔。而讓其獨立,然後自己對其進行控制,在外蒙古大量駐軍,這樣既達到了掌控的目的,又不用花很多錢,可謂是最划算,最簡單的方式。

第三,吞併內外成本壓力太大。而從現實來看,俄羅斯吞併外蒙古風險很大,一方面來自國際,公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美國等會立馬跳出來,我們也會極力反對,國際壓力俄羅斯就無法承受。另一方面,加劇遠東矛盾,俄羅斯遠東地區是地廣人稀,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卻只有4000萬人,而且幾乎沒有大的民族,所以俄羅斯才好管理。但是一旦吞併外蒙古,一個300多萬人口的大民族加入進來,遠東格局立刻就被改變了。這不利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穩定和統治,所以內部壓力也很大。


第四,對於蒙古人的芥蒂。從歷史來看,俄羅斯人當年被蒙古人打的無還手之力,統治了幾百年,而且俄羅斯人的狼性,那也是蒙古人調教出來的。因此,使得俄羅斯人至今對蒙古人都是很防範。在控制蒙古期間,俄羅斯甚至禁止蒙古紀念成吉思汗,紀念昔日的輝煌,也是怕蒙古人想起當年的歷史傳統。所以俄羅斯的民族內心這一關也很難跨越。


歷史真相背後


這個問題可以聯想到蘇聯為什麼沒有吞併東歐?

先說一下事實: 蘇聯吞併了外蒙古的一部分,就是唐努烏梁海,現在的圖瓦共和國。蘇聯先是操控唐努烏梁海在1921年宣佈獨立,改名圖瓦共和國,然後1944年,圖瓦共和國“請求”加入蘇聯。

蘇聯二戰後在歐洲也幹過這種事:蘇聯佔了波蘭的領土,然後蘇聯把德國的領土劃給波蘭作為補償,波蘭在地圖上整體往西移動了。只不過外蒙沒有波蘭幸運,,沒有得到領土補償。

蘇聯為什麼不吞併其餘的外蒙古地區呢?因為外蒙古在1945年才“公投”獨立,蔣介石後來認為蘇聯違約,不承認外蒙古獨立,新中國成立後也和蘇聯交涉外蒙問題,雖然都沒起作用,但如果蘇聯吞併外蒙古,肯定會面臨中國的壓力。

但更重要的是,其它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看到蘇聯吞併了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恐怕全都會提心吊膽,全都會和蘇聯保持距離,因為東歐國家和外蒙情況類似,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有蘇聯駐軍,經濟受蘇聯控制,所以吞併外蒙不利於蘇聯作為“老大哥”的形象,不利於蘇聯輸出革命,更不利於蘇聯爭霸。

還有就是外蒙古的經濟,太窮,如果蘇聯吞併了外蒙,就必須對外蒙古的經濟負責,也就是蘇聯中央需要轉移支付給外蒙古,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只有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不需要中央的補助,等於阿塞拜疆和俄羅斯需要輸血給其它加盟共和國,再來一個外蒙,蘇聯財政也承受不起。

另外,蘇聯已經完全掌控了外蒙,利益已經最大化,吞併會過猶不及,如果非要吞併,蘇聯也會先吞併東歐。可以想一下,清朝為什麼沒有吞併朝鮮呢?那時的朝鮮太窮,朝鮮自己糧食都不夠吃,別說納稅了。


劉權林


俄國雖然強大,但是並沒有強大到可以任意妄為的地步。

因此,歷史上的俄國或蘇聯對蒙古保佑野心,但是由於自己的實力不能一口氣將蒙古吃下,就只能徐徐圖之了。

阻止俄國吞併蒙古的最大因素是清朝。

內外扎薩克蒙古是清朝的一部分。

所有的蒙古王公都是清朝皇帝——在蒙古語中,清朝皇帝被尊稱為boγda eǰen(聖主)——的臣僕。這個鐵一般的原則是俄國難以突破的。

在清朝國力強大的時候,俄國對蒙古是沒有任何辦法的。事實上,甚至就連俄羅斯人取道蒙古去北京通商的請求,都是在19世紀中後期才實現的。既然連這樣的主張都實現不了,就遑論吞併蒙古。

基於國家主權的繼承原則,1912年新成立的民國政府繼承了清朝的領土,自然也就擁有對蒙古的主權。

換言之,無論是俄國還是日後的蘇聯,都不可能明晃晃地改變這個事實。再加上中俄兩國的中段邊界早已通過《恰克圖條約》劃分好,蒙古是清朝一部分的事實是不能更改的。

因此,蘇聯的策略就是——鼓動外扎薩克蒙古的王公脫離清朝,迫使民國政府認可這種狀態,最終使蒙古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這個主張一直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抨擊。1945年簽署《雅爾塔協定》時,儘管盟國要依靠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但仍在形式上要求外蒙古的政局保持現狀。

除此以外,當時外蒙古的領導人喬巴山也反對併入蘇聯,所以當時蒙古沒有成為加盟共和國。

總而言之,各方面的因素使得蒙古最終沒有成為俄國和蘇聯的一部分,即使受到後者的諸多影響。


HuiNanHistory


幼稚啊。整個蘇聯一直都希望吞併蒙古。所以整個進度比較慢,一個原因是1945年以前,蒙古一直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雖然說實際上,民國政府管理蒙古地區的能力很有限,但蒙古地區屬於中華民國的事實,國際上沒有任何爭議。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不可能一口氣,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即使它這樣做了,也沒有國家承認,最終也不能成功。

這樣一來,蘇聯要吞併蒙古,就要分幾步走了。

一是迫使中華民國承認蒙古獨立,進而把蒙古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最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把獨立的蒙古國變成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這樣一來,蘇聯才算是兼併蒙古了。

我們知道,1945年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的時候,戰勝國達成了《雅爾塔協定》。根據《雅爾塔協定》,“外蒙的現狀應予保持。”這是一個折中的說法,就是說,一方面承認,外蒙自稱獨立,另一方面,國民政府與國際社會不承認蒙古共和國的地位。

但是,到了1945年夏,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大勢已去,但國民政府沒有能力收復東北。蘇聯可以以剿滅日軍為名,進入並佔據東北。同時,1944年伊寧事變以後,蘇聯已經染指新疆。對於國民政府來說,蘇聯始終支持延安政權。基於種種考慮,國民政府決定向蘇聯妥協,承認外蒙古獨立地位;蘇聯則承諾,解放東北後從東北撤軍,不支持延安政權,不支持新疆獨立。

表面上,國民政府放棄了鞭長莫及的外蒙,鞏固了對東北、新疆的控制,彷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吃了大虧。為什麼呢?這一旦同意,蒙古獨立就很難拉回來。中華民國退到臺灣去以後,發現自己徹底上了蘇聯人的當,再反悔就徹底來不及了。


在野武將


就剩幾天的考核期了,不過,看到這個題,那就先放下那堆被邀請的題,簡要說說這個吧。

畢竟,外蒙古問題,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都這麼多朋友答了,我補充一些資料和看法吧。

首先,看到某優質作者說 民國是外蒙古的宗主國,這個用詞是錯誤的和不準確的。在此先指出一下。

什麼是宗主國關係,對於朝鮮、越南這種的國與國關係,咱們是宗主國。

而外蒙古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咸豐時的地圖,基本上,上邊淺色的都是被沙俄侵佔的和分裂後的外蒙古)

清朝管轄外蒙古地區的是庫倫辦事大臣和烏里雅蘇臺將軍。他們管轄著管唐努烏梁海和喀爾喀四部及所附厄魯特、輝特二部軍政事務。庫侖辦事大臣還管轄著對俄互市以及管理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以及相應區域的藏傳佛教事宜。在對俄關係上,清晚期,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侵佔我國領土達150餘萬平方公里,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樣大踏步的前進,也使得沙俄在華勢力在新疆、西藏與英國,和東北方向的日本有了正面接觸。

在中國,晚清政府與民國政府,再羸弱,也沒有把領土輕易讓人的想法。尤其是將外蒙古拱手讓給沙俄,因為外蒙一旦落入沙俄手中,從外蒙到天安門最近距離也就是500多公里。等於將京城暴露在沙俄的刺刀之下。

1904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在英國第二次侵略西藏時,北遁庫倫,我相信哲布尊丹巴八世因此事也有觸動,尤其是在沙俄勢力不斷滲透影響之下。因此在1911年,當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就宣佈”獨立“,建立所謂的”大蒙古國“。

對於沙俄而言,卻有些後退,沒敢讓外蒙古真正”獨立“或者更進一步直接吞併外蒙古。

因為分裂中國的和外蒙古方面所謂”俄蒙協約“之後,同時也是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民族主義高漲,如果此時讓外蒙古”獨立“或吞併,極有可能引起中國出兵。

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就表明了“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新疆當時是算行省的哦)

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也非常重視外蒙古分裂的問題,臺灣1977年出版的 前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黃慕松的《新疆概述》和《使藏紀程》的合集中,黃鎮球所寫的先兄慕松事略中就說,

”民國元年,施肇基鈕惕生兩先生組織外蒙考察團,二年一月,庫倫變作,袁世凱將有事於蒙疆,派兄為考察委員,密令規劃國防軍事。“

黃慕松是民國時期最具盛名的軍事測量專家。因此這也是在施肇基、鈕永健(即鈕惕生)組織外蒙考察團之後,立刻派出剛剛回國的黃慕松去進行前期的軍事考察,作為一旦需要對外蒙實施軍事行動的準備。

同時,袁世凱兩次致電哲布尊丹巴,勸其放棄分裂祖國,但其還是妄圖仰仗沙俄實現”獨立“。

同時,沙俄為了東北的利益,和日本人打了日俄戰爭,失敗了。又與日本四次簽訂密約,瓜分東北、內外蒙古的利益。於此同時希望在外蒙古地區獲益的美國、英國,以及主要在新疆、西藏包括中亞方向獲益的英國。自然不希望沙俄策動外蒙古獨立或者吞併外蒙古。

在這樣的情況下,1915年6月袁世凱任命陳篆為都護使駐庫倫辦事大員,陳毅為都護副使駐烏里雅蘇臺佐理專員,劉崇惠為都護副使駐科布多佐理專員,張壽增為都護副使駐恰克圖佐理專員。還制定了《庫倫辦事大員公署章程》和《烏科恰佐理專員公署程》,並派駐了少量軍隊。要知道,在同時期,北洋政府並未成功向西藏派駐官員及軍隊,從這點來說,在捍衛外蒙古主權方面,北洋政府還是有很大功績的。

(陳籙,可惜的是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汪偽政權,最後被軍統特工暗殺,留下了人生的敗筆)

不僅如此,由於一戰爆發在即,沙俄的重心還是主要在歐洲的,因此確實也沒有實力吞併外蒙古,能保證在中國享有主權,但是沙俄享有特權的情況可以說是沙俄的最優選擇。不過當一戰爆發後,通過陳篆、陳毅等人的努力,使得內地的法定貨幣得以在外蒙古流通,改善了內地到外蒙古的交通、郵政等情況。蒙藏委員會的前身蒙藏院(最初稱蒙藏事務處、蒙藏事務局)也積極任用蒙族官員,開展針對內外蒙古邊疆地區的管理與教育等工作。

(徐樹錚)

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內部混亂,1919年,徐樹錚做為西北籌邊使,率軍進入外蒙古,收復了唐努烏梁海地區,並且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不僅如此,北洋政府還在1918-1920年期間出兵西伯利亞,與美、日等國,一起幹涉俄國革命。(當然,咱們從這道題來看,不能把北洋政府的這個行為簡單的定義為賣國反革命行為吧。)

後來蘇俄穩定國內之後,外蒙古在鼓動下,再次於1921年宣佈所謂“獨立”,1924年,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這一年,帶頭分裂的哲布尊丹巴八世突然圓寂,外蒙古走向了“共和制”……

在之後,就中國面臨內戰、日本侵略的威脅,而蘇聯整明白內部的事兒了,就忙著進行蘇芬戰爭、分裂波蘭以及和德國人打,一直到了二戰結束。

下邊兒多說幾句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美國為了換取蘇聯出兵東北,兩國在不告知中國政府的情況下以犧牲中國在東北和外蒙利益為條件,簽訂了“雅爾塔協定”,而這個協定所帶來的後果,我認為其實大於一戰結束後,《巴黎協定》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其後,蘇聯政府迫使民國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所以從這個角度說,8月15日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也需要了解到中國所付出的沉重代價。這其中,涉及到外蒙古的內容是:

“中國政府聲明,日本戰敗後,外蒙如依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願望,中國當承認外蒙之獨立。”作為蘇聯方面的妥協,“ 蘇聯聲明,蘇方將尊重外蒙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

在這之後,“喬巴山”還致函蘇聯,希望蘇聯轉達給中國。簡單的說就幾個意思,第一,我們早就是獨立的“國家”了,其實就用不著投票,第二是因為蘇聯說讓投票一下,所以我們還是要走個形式。第三是如果投票,允許民國政府派團觀察投票,但是不允許干涉我的所有程序。第四是你要是不來,我投完了把結果告訴你們一下。

在民國政府知道無力改變結果的情況下,只是派出了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擔任正式代表的15人代表團赴外蒙古觀察投票狀況,其中負責蒙古邊疆事務的蒙藏委員會也只是派出了委員兼矇事處長楚明善隨同出行。投票結果是,可參加投票民眾494074人,已參加投票的483291人中,無一人反對獨立。據此,外蒙古宣佈投票結果。民國政府只得承認其“獨立”並登報。1946年1月5日,民國政府承認外蒙“獨立”。

差不多從這時候開始,外蒙古放棄了自己民族的文字,轉而使用基於俄文創造出的西里爾蒙古文。

在此,請允許我呵呵一下。

同時,在此處,我覺得我應該列上 喬巴山 的照片

(中間的是喬巴山,右邊的都認識吧)

順道說一句,喬巴山死後,他的墳放在庫倫的某廣場,後來04年,給清出去了。

當然,在二戰之後,極少發生一個國家強悍吞併另一個國家,因中蘇關係,美蘇關係的發展變化,蘇聯始終沒有以吞併的方式控制外蒙古。

軍事實力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俄國是否吞併外蒙古,也並不是由其軍事實力所決定的。

就答到這裡吧。


恬然說歷史


俄羅斯不是不想把外蒙古吞併,它一直都有吞併外蒙古,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國慾望,只是形勢總在變化,很多事困擾著俄羅斯,等俄羅斯有精力去謀求蒙古國時,一切都晚了,局勢已定,做不了啦,只能接受目前的結果。


沙俄時代就有個“黃俄羅斯”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沙俄的土地貪婪的慾望無以復加,連整個內外蒙古和中國的東北地區都是沙俄的領土,只是希望很大,失望越大。當時清朝末年國力衰敗,正是沙俄滲透蒙古的時候,沙俄也確實謀劃蒙古獨立,只不過無暇分身,因為沙俄參加到一戰當中,把自己給打殘了,還帶出了二月革命,沙俄被推翻了,新生的蘇聯哪有精力去管蒙古啊,面對西方國家的敵視和圍堵都忙不過來呢,為了鞏固新生的蘇聯,不想這邊和西方對抗,這邊又應付中國,沒有哪個精力同時開打,列寧是刻意緩和和當時的北洋政府的關係,宣佈廢除一切沙俄和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當然北洋政府趁著蘇聯應接不暇的時候,出兵把有獨立傾向的外蒙古給收了回來。


到了蘇聯真正穩定了起來時,再去謀求外蒙古時,又碰上了二戰,蘇德那邊打的死去活來,1945年二戰結束,在美蘇的逼迫下,國民政府默認了外蒙古公投,結果就是蒙古國獨立成了一個國家,當然只是獨立而已,蘇聯沒有吞併蒙古,雖說蘇聯對蒙古國的滲透很深。後來美蘇冷戰,蘇聯成了能和超級大國美國一較高下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實力很牛,這時蒙古國內的獨立勢力蠢蠢欲動,多次要求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如果蘇聯答應了,也許蒙古就是蘇聯的,只是蘇聯沒有答應,這也是出於戰略考慮的!美蘇在歐洲那邊對抗的很激烈,東邊這邊沒有那麼激烈,蘇聯不想因為吞併了蒙古國得罪了剛建立的新中國,要知道新中國可是有實力的國家,一旦蘇聯吞併了蒙古,讓蘇聯和中國沒有了戰略緩衝地帶,勢必激怒中國,把中國推向美國這邊,一旦美國和中國合起手來對付蘇聯,蘇聯是承受不可後果的,所以蘇聯不能冒這個險,不如就讓蒙古那樣子算了,反正蒙古國也是親近蘇聯,沒必要冒險去吞併蒙古得罪中國,顯然和中國打好關係對蘇聯最有利,所以俄羅斯在最強大的時候都沒有吞併蒙古,到現在已經失去一切機會了,再說現在的俄羅斯算不上很強大,沒有機會吞併蒙古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永遠不會回來的!



現在的俄羅斯經歷蘇聯的解體還沒沒有完全恢復過來呢,再說現在的中國變得更強大,中國的經濟比俄羅斯強大的多,俄羅斯很多時候都需要中國在經濟上的幫助,畢竟現在俄羅斯的經濟混得實在不怎麼樣,這時的俄羅斯還根本沒有哪個機會和實力吞併蒙古呢,反而是擔心中國對蒙古有什麼別樣的心思,蒙古會不會倒向中國呢!當然蒙古也是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兩邊要好處,中俄由於關係挺不錯,也無意改變蒙古的現狀,這樣就很好,蒙古充當中俄的緩衝區就很好,沒必要倒向哪邊,能混著就混著吧,再說現在的國際社會也不允許一個國家隨便去吞併另一個國家了,俄羅斯不會有那個心思去吞併蒙古了,維持現狀就很好!



未來俄羅斯也沒有機會插手蒙古,隨著中國的崛起,反而是蒙古親自中國,中國不像俄羅斯那樣,中國和蒙古國是有淵源的,哪天也許蒙古會投向我們都說不定呢,但是俄羅斯肯定很心急吧!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俄羅斯寸土必爭的形象深刻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無論是沙皇時期的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都對領土有著非一般的執著和渴望,極盡征服之能事。

俄羅斯的這種掠奪,帶來的回報是豐厚的。幾百年過去,俄羅斯由曾經侷限於莫斯科的小國,成為如今橫跨歐亞的世界級大國。到二戰結束時,蘇聯的國土面積為世界第一,達2200萬平方公里之多。

但是,二戰結束後,實力達到頂峰的蘇聯為什麼放棄吞併蒙古呢?

蒙古不值得吞併?也不是。蒙古地下有著豐富的礦產,且位於東北亞大陸中心地帶,因是高原,可以居高臨下對整個東亞大陸北部形成地緣壓制。若蘇聯佔據蒙古高原,可以影響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四大次級地緣板塊,從而對整個中國北部形成戰略壓制。

既然吞併蒙古的收益如此之多,那為什麼蘇聯放棄呢?是因為外部存在阻力?顯然不是!蒙古國實力孱弱,而那時的中國處於混亂且貧窮的狀態。若蘇聯要吞併蒙古,不論是蒙古還是中國都沒有太大的反抗之力。

在此種情況之下,蘇聯依然沒有“吃掉”蒙古,而是換一種方式——徹底控制蒙古,僅滿足於使其變為自己的附庸。

當然,蒙古成為蘇聯的附庸擺脫不了蘇聯的控制,但從政治的角度來說,蒙古依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就算蒙古再怎麼聽話,依舊不如吞併實惠。蘇聯具備條件,但為什麼放棄吞併呢?雲石君為大家進行一個解讀。

第一,俄羅斯本部核心與蒙古地緣關係較為疏離。

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在東歐,蒙古身處東亞大陸北部,兩地之間不僅距離遙遠,且沿途環境惡劣,蘇聯掌控難度大。

或許有人會問,蘇聯本部核心與遠東濱海地區的距離比蒙古遠,且沿途地理環境比蒙古與蘇聯之間的北亞更為惡劣。為什麼蘇聯不將蒙古拿下?

這就要說到地緣格局的限制了。

蘇聯橫框歐亞大陸,版圖格局呈長方形的東西走向。因此蘇聯的東歐核心區的地緣影響也是橫向拓展,這也包括對北亞的地緣影響。

完整的地緣格局,能使東歐核心區的輻射力更為便捷的輻射到其他區域。蘇聯本部核心位於東歐,對北亞的輻射影響有限。就算不太嚴重的地緣阻礙,都會影響蘇聯對北亞的控制。

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被中國環繞,是東北亞大陸的腹心地區。若蘇聯強行吞併蒙古,將會破壞蘇聯領土的完整性——蒙古將會成為蘇聯版圖上一個凸出的半島。

若蘇聯的本部核心區位於中部,那就可以憑藉自身地緣影響力向四周輻射,蒙古和蘇聯核心區的地緣關係也就相對緊密些。但蘇聯的本部核心在領土的最西端,而蒙古向南凸出,遠離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這條地緣主軸,由此,蒙古受到蘇聯的地緣影響自然大大削弱。

西伯利亞與蒙古毗鄰,但其本身的開發程度低,加上地緣實力有限。不然,蘇聯可以此為基點,對蒙古施加影響力。

當然還有另一種方式——蘇聯佔領中國的新疆和東北。那麼蘇聯的版圖將向南拓展,蒙古在蘇聯版圖上也不再是凸出部分。蘇聯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緊密與蒙古的地緣關係。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最貧最弱時,沙俄和蘇聯確實有過這個打算,將手伸進中國北部地區,不過並未成功。隨著新中國成立且實力日漸強大,蘇聯的這個構想已完全不可能實現。

第二,蒙古高原不具備工業化的基本條件。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萬餘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580米,山地面積77.7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四分之一;年平均降水量少,大約為120-250毫米。種種因素都制約了蒙古高原的工業化發展。而蒙古地下資源雖然豐富,但對於蘇聯這個礦產資源土豪來說並不重要。

蒙古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是否貧困,與蘇聯並無關係。但是若蒙古成為蘇聯的一部分,蘇聯就有發展蒙古的責任和義務,而蒙古人也有權利要求蘇聯政府改善蒙古的生存條件,至少與蘇聯其他版塊不能相差太遠。否則,獨立和臣服並無區別,蒙古人為什麼要臣服於俄羅斯人,長此以往,總有爆發的一天。

蒙古在地緣格局上的限制,加上自身地緣實力不強,很難進行開發。若蒙古納入蘇聯版圖內,蘇聯想發展蒙古經濟,只能採用非一般的手段——通過發放補助的形式。

當然還有另一個方式——移民。將蒙古高原變成俄羅斯族的地盤。不過這也是一個麻煩。俄羅斯族進入蒙古高原也改變不了蒙古高原先天的不足,只會迅速貧窮。哪個俄羅斯人會跑到蒙古高原來受苦。

對於蘇聯來說,蒙古高原的戰略地位才是蘇聯最想要的。將其掌控成為自己的附庸,不用擔負改善蒙古人生活的義務,而又能利用它的價值。這才是最智慧的選擇,最符合蘇聯的利益。

第三,中國遏制了蘇聯吞掉蒙古的慾望。

蒙古高原對於蘇聯來說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中國而言其重要性也非同一般。若蘇聯將蒙古吞併,那麼將激起蘇聯與中國的地緣結構矛盾,中國將會與蘇聯對抗。

雖然那時的中國國力不強,實力不濟,但中國作為東亞大陸的擁有者,地緣實力不在蘇聯之下。一但中國的地緣實力反應到現實中,都將會嚴重威脅蘇聯的北亞板塊。

在美蘇爭霸的背景下,蘇聯的主要對手是美國。此種情況下,蘇聯沒必要為了一個吞之下肚會引發“消化不良”的蒙古,將中國推到自己的對立面。中國和蘇聯兩國地緣關係親密,這決定了,只要蘇聯吞併蒙古,就會和中國成為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在與美國爭霸的同時還要與中國對抗,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即使是在六七十年代中蘇交惡時期,蘇聯也只是通過在中蒙邊境陳兵威脅中國。

蘇聯的選擇是正確的,一但蘇聯吞併蒙古,中國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只能倒向美國,與美國合作對抗蘇聯,那麼蘇聯承受的壓力將會倍增。

綜上所述,蘇聯出於內部穩定和避免周邊形勢惡化的考慮,都不會吞併蒙古,而是將蒙古變成自己附庸,實現利益最大化。

1991年,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實力遠不如蘇聯時期。也沒有了徹底控制蒙古的能力。中蒙關係也相對改善。蒙古本可以憑藉自身特殊的戰略地位,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中俄兩國間左右逢源。

可是,現實並非如此。中蒙關係雖有改善,但也只體現在經濟上——蒙古在經濟上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政治上蒙古卻依舊堅定的站在俄羅斯一邊。那麼,蒙古為什麼會這麼執迷於俄羅斯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32。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歷史正好相反,蒙古強大時吞併了俄羅斯。後來俄羅斯強大了,可惜沒有機會。俄羅斯最為強大時期是,中國屬於清朝強盛期。

歷史往前推,中國歷史上屬於晚宋時期,從東北外興安嶺到沿北方整個今日蒙古草原到西北,數個遊牧民族先後崛起。契丹-女真-党項-蒙古,最終蒙古滅宋,宋朝結束。

中國封建時代進入有少數民族統治時代。元的軍事強大超出了古今中外,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絕無對手。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使之統治能力最終到達歐洲半島,今天中東以及俄羅斯全境。好了,再說就跑題了。

俄羅斯歷史並不長,當然與中國相比而言。從一個大公國最終發展到一個沙皇帝國。但此時九蒙古早已經不復數百年前悍勇。但蒙古在中原王朝清的統治之下。

沙皇俄國不斷擾境之戰,最終被康熙數次打敗。最終簽署《尼布楚條約》,中俄進入百年和平,當然在清朝統治之下的蒙古也就不會成為俄羅斯的奶酪。

直到晚期時期,中國開始勢弱,沙皇俄國再次起了覬覦之心。但動作沒搞大,就沒列寧滅了。蘇聯時期面臨並沒有放棄侵略擴張步伐,儘管列寧在一次演講中指責“沙皇俄國”侵略成性,包括侵佔中國土地。但人性難改,外蒙古的當年數次獨立,蘇聯是最大黑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