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夏季高溫是藍藻爆發的主要時期,由於高溫和水體富營養化的客觀事實,加上水體裡面有大量的小龍蝦存在。因此解決起來非常棘手。在眾多的解決思路中,使用生物菌來抑制藍藻的過度生長和過量繁殖,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解決手段,因為生物菌自身對魚蝦和整體生態環境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反覆使用。所以很多時候高溫藍藻問題,使用生物菌來調節,一直都是養殖戶最青睞的管理措施。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但是在使用生物菌來抑制藍藻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使用相關生物菌之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藍藻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局?今天的文章的內容就是這個疑問。

為了方便展考,我列出了大綱,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相關生物菌的工作原理和必要條件

藍藻爆發的必要條件和高溫優勢

生物菌抑制藍藻的優勢和難點

正確的解決思路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相關生物菌的工作原理和必要條件

一,生物菌的工作原理:

1,自身繁殖:這個工作原理適合所有的細菌。有益的生物菌也不例外,除了蛭弧菌之外。生物菌裡面我們常用的也就兩種,分別是光合菌和芽孢桿菌。這些細菌都是通過自我繁殖,形成規模之後,達到一定的繁殖優勢之後,會與有機質結合,參與到有機質的降解過程中,讓有機質在有氧狀態下生成大量的對魚蝦有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種氨基酸,硝酸鹽,離子胺以及活性酶這些物質都是水藻的必需營養來源。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保證溶氧量充足,因為芽孢和光合菌在工作和繁殖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一旦氧氣不足,這些有益菌就會停止繁殖並且逐漸死亡。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2,排他生長:細菌就是這樣,某種細菌在一個水體裡面大量繁殖,形成規模之後,就會擠壓排斥另外一種細菌的生存空間。當然都需要某些條件,這裡的條件就是溶解氧,當芽孢和光合菌佔據繁殖優勢之後,就會排斥其他有還病菌,比如小龍蝦養殖中最常見的有還病菌弧菌還有氣泡菌等等細菌。而前者屬於有氧菌後者屬於厭氧菌。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芽孢桿菌自我繁殖


二,必要條件:

1,大量的溶解氧:溶解氧是影響生物菌生長繁殖的重要因素。溶氧量充足的話,芽孢和光合菌才能夠快速正常繁殖。反過來,厭氧環境更適合弧菌和氣泡菌的生長。所以要想讓有益菌正常生長繁殖,必須要保證養殖水體的溶氧量充足才行。

2,水溫:水溫也是影響生物菌生長繁殖的重要條件之一。水溫越高,生物菌的生長繁殖速度也就越快,高溫天氣下使用生物菌都不用事先發酵的, 但是低溫就必須先用紅糖水發酵才行。而且高溫新陳代謝快,微生物循環速度也快,這就決定了生物菌的活躍時間會大大提高。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藍藻爆發的必要條件和高溫優勢

1,高溫:高溫是藍藻過量繁殖的主要原因,高溫底層有機質酸化嚴重,在缺氧狀態下,條件合適藍藻就會過量繁殖。藍藻也是常見的高溫水藻的典型。顆粒大,而且魚蝦不愛吃,大量繁殖會導致水面濃綠,也就是俗稱的老綠水。這種水體水面完全被覆蓋,而且粘稠,有一股腥臭味。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2,高濃度的有機磷和氨氮:除了高溫之外,藍藻爆發的另外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有機磷和氨氮濃度嚴重超標。而有機磷和氨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有機質無氧酸化產生的。高溫季節小龍蝦活動頻繁,排洩物多,加上餌料殘渣,導致大連過的有機磷和氨氮集聚在養殖水體裡面,導致藍藻防不勝防。

3,死水環境:這裡還要說明一點,藍藻爆發的條件是相對封閉的養殖水體,也就是俗稱的死水環境。流水環境,比如流動的河水基本上是不長藍藻的。因此養殖水體需要市場更換新水才行。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生物菌抑制藍藻的優勢和難點

一,優勢:

1,反覆使用:從理論上來講,芽孢和光合菌的確可以反覆使用。因為它不含有任何的刺激性的藥物和副作用,所以在日常管理中,我們養殖戶往往會多使用幾次芽孢和光合菌來達到抑制藍藻改良水體的目的和效果。

2,對魚蝦沒有任何傷害作用:芽孢和光合菌對魚蝦是沒有直接傷害的,因為作為一種生物菌,既不產生化學物質,也不寄生在魚蝦身上,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改水藥品和肥料。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二,難點:

1,耗氧量大:芽孢桿菌屬於需氧生物菌,光合菌有兩種一種是厭氧的,這種我們食用最廣泛。雖然說它可以在溶氧量匱乏的條件下生長繁殖,但是它自身卻不能夠生產氧氣,因此指望光合菌來製造氧氣是錯誤的。而芽孢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會導致生長繁殖緩慢甚至停止生長。

2,用量過大破壞菌相:雖然芽孢不能直接對魚蝦構成危害,也對水草沒有直接的副作用。但是多次使用的話,會破壞菌相平衡,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就好比白細胞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最大守衛者一樣,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人體內白細胞大量增加的話,就會破壞人體細胞平衡,導致人生病甚至死亡一樣。生物菌也是如此,厭氧菌和有益菌屬於矛盾的統一體,只不過在數量和體諒上有差別,但是都是同時並存的。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正確的解決思路

1,首先保證溶氧量充足:無論用什麼方法來增氧都是必要的,當芽孢和光合菌融入水體之後就要確保溶解氧充足,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生物菌快速繁殖,進而形成繁殖優勢,由於藍藻佔據繁殖優勢,所以指望水藻增氧不現實,這是可以通過水草增加部分氧氣,然後開增氧機連續增氧。有條件的最好使用微孔增氧設備,這樣可以保證底層溶解氧充足。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2,水循環:前面我就分析過,藍藻一般在死水環境裡面更加具有繁殖優勢,所以小龍蝦養殖戶在半封閉的養殖環境下要保持經常換水的習慣,這樣可以稀釋水體裡面藍藻濃度,以及有機磷和氨氮的濃度,注意進水溝渠和排水溝渠要分開。

3,慮食藍藻:這個方法也是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就是利用鰱魚來慮食藍藻顆粒物,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滅部分藍藻,當然只能作為補充,畢竟不能投入太多,因為養殖密度的關係。

4,反覆使用:反覆使用生物菌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在上次使用失敗之後,必須找到失敗的原因才可以繼續使用,不然無限使用芽孢和光合菌會導致養殖水體裡面的菌相失衡。

為什麼用了生物菌改底改水,而稻蝦田裡面的藍藻反而越來越多?



後話:

從題目中基本上就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生物菌抑制藍藻不起作用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溶氧量不足導致的。然後再加上厭氧環境條件下反覆使用,破壞了菌相,導致生物菌的營養源全部被藍藻吸收,最終導致了藍藻繼續過量繁殖,所以弄明白生物菌使用過的方法和禁忌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