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黑穗病如何防治?

桂南瑩姐


小麥黒穗病是危害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但小麥黒穗病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病害,而是三種危害小麥穗部病害的統稱。三種病害分別是

小麥散黒穗病、小麥腥黒穗病小麥稈黑粉病。

小麥散黒穗病

1、為害症狀

小麥散黒穗病主要為害小麥的穗部,小麥的莖、葉部位也有發生。其侵染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真菌中的散黑粉菌,病原有寄主侵染專化現象,小麥上的病菌不侵染其它麥類,屬於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小麥被侵染髮病後,病株抽穗期比正常小麥略早,初期外面包有一層灰白色薄膜。病穗在未出苞葉之前,就已經變成黑粉,不久即行破裂,散生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被害小麥穗部只剩下裸露的穗軸。

2、發病規律

散黑粉菌以休眠菌絲體在小麥籽粒的種胚內越冬,並藉此傳播。在田間病穗上黑粉主要藉助風力傳播,病菌的侵染溫度範圍是5——35℃,侵染最適溫度為20——25℃,通過伸出或張開的小麥健株的雄蕊穎片裂口侵入種胚內部。

散黒穗病病原菌侵染寄主小麥最適宜的時期是在小麥揚花前1——2天或揚花授粉時。小麥播種後,當帶菌的種子開始萌發時,潛伏在胚部的菌絲開始萌動,並隨著小麥的生長點發展到穗部,菌絲體在小穗內迅速發展,破壞花器形成,產生大量厚垣孢子呈黑穗,再飛散到小麥健株上侵染花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多霧或經常有小雨,空氣溼度在70%左右,氣溫20——25℃左右,有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當年發病麥田的種子帶菌率高,則下一年作為種子播種後發病率就高。

3、防治方法

⊙溫湯浸種。用冷水浸種4——6小時,然後用篩子浸入50℃溫水中1分鐘,再浸入52——54℃溫水中10分鐘,然後立即放入冷水,最後取出晾乾播種。

⊙藥劑拌種。每100公斤小麥種子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300克拌種,或每100公斤小麥種子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20克拌種,或每100公斤種子使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克拌種。也可以使用種子重量63%的75%萎鏽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小麥腥黒穗病

1、為害症狀

小麥腥黒穗病又稱烏麥、黑麥、黑疸,由擔子菌亞門真菌中的小麥網腥黑粉菌小麥光腥黑粉菌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病株一般比健株稍矮,分櫱增多。病穗較短、直立,顏色較健穗深,開始為灰綠色,穎殼略向外張開,露出部分病粒。小麥受害後通常是全穗麥粒變為病粒,病粒較健粒短肥,初為暗綠色,最後變為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層灰褐色薄膜,裡面充滿黑粉,有腥味,黑粉就是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2、發病規律

小麥腥黒穗病病原菌可以在種子、土壤和糞肥中越冬。以種子傳播為主,土壤、糞肥也能傳播。小麥播種後,種子或糞肥、土壤中的病菌就侵入剛剛萌動的小麥幼芽,病菌在小麥植株體內以菌絲形態隨麥株生長,隨後侵入開始分化的幼穗,破壞穗部的正常發育,形成病穗。

當小麥第一葉展開後,病菌一定要經過傷口才能侵入。土溫5——15℃、土壤溼度20%——22%時,最適病菌侵染。因此,冬小麥晚播或春小麥早播,土壤溫度低、出苗慢或播種時覆土過深、麥苗不易出土,會增加病菌侵染的機會,從而加重病害的發生。地下害蟲多,往往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有機肥料腐熟。對準備用作基肥使用的農家肥,加入豆粕或其他油粕、青草,腐熟一個月後使用,殺滅可能存在的病菌。

⊙藥劑拌種。每100公斤小麥種子,可分別選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2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克,或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400克,或20%萎鏽靈乳油250克,或75%敵克松可溼性粉劑250克,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200克拌種,均可有效防止小麥腥黒穗病的發生。

小麥稈黑粉病

1、為害症狀

小麥稈黑粉病由擔子菌亞門真菌中的小麥條黑粉菌侵染引起,發生於小麥的莖、葉、葉鞘及穗部。以拔節後期症狀明顯,發病後的病株矮小,分櫱增多,葉子旋卷,在葉、葉鞘及麥稈上先產生銀灰色後變為黑色隆起條紋,破裂後散出黑粉為病原冬孢子,重病株不能抽穗而枯死。有些病株雖能抽穗,但時常捲曲於頂葉的葉鞘內,多數不能結實。

2、發病規律

小麥稈黑粉病以土壤傳播為主,種子和糞肥也能傳播。病株上的冬孢子部分落入土中,大量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5年。小麥播種後,病菌在幼苗出土前侵入種子芽鞘,以後菌絲進入生長點發育進入葉片、葉鞘和莖稈,翌年春季小麥拔節後破壞莖葉組織,使小麥出現發病症狀。

小麥稈黑粉病在平均地溫14——22℃時有利於病菌侵入小麥植株。秋播小麥時遭遇乾旱,會引起病害流行性發生。夏季田塊長期浸水能大大降低病菌孢子的成活率,從而減輕病害發生。小麥播種後出苗快,植株健壯,小麥稈黑粉病發病率會降低。

3、防治方法

⊙種子選擇與輪作。選用抗病種子,與非寄主作物輪作1——2年。

⊙藥劑拌種。所用藥劑和用量除了可以參考小麥腥黒穗病外,還可以使用小麥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拌種。

總結:小麥黒穗病並不是單一的病害,雖然幾種病菌侵染小麥後。都會在發病後產生黑穗和黑粉,但發病規律和表現症狀及防治方法都確有不同。只有辨症施治,播種時做好預防,才能有效避免病害的發生,奪得小麥豐產。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小麥黒穗病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一噴三防可以預防,可以用苯醚甲環唑,比唑等殺菌劑進行防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