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鹹小姐家在瀋陽,本來從小區走到菜場沿著門口的路就能到,慢走七八分鐘也足夠,如今路都封起來,只能開車出去繞四條街,從相反的方向進入菜場。

為了避免去大超市太擁擠,今天這次採購得跑四個地方:市場,水果店,小超市,豆腐店……

每家出去採買的人都是戰士,他們全副武裝,眼鏡,帽子,手套,買菜車,肩挎包,肩扛手拎大包小裹,拿個小紙條,儘量兼顧到每一個家人的口味偏好,不怕壓的放底下,嬌貴的擱上面,如果買反了,還得把東西掏出來現折騰一番……

看似普通的一次大采購,其實是對人統籌能力、體力、耐心的三重考驗……

統籌能力:將物品按類別在家寫好,去一個地方一次性買齊,免得做無用功或折返浪費時間;

體力:家家都十天半拉月出去一趟,要走多遠的路且不說,肯定是隻要能整動儘量多往家買;

耐心:天熱了,口罩哈氣,眼鏡上霜,負重出汗,東家缺貨,西家漲價,南家沒開門,北家人太多,哪個都夠讓人抓狂的。

下面來看看她都買了啥: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總體分為四大類:蔬菜、副食零食、水果、日用品……

蔬菜:綠茄子、茼蒿、香菜、油麥菜、菠菜、韭菜、尖椒、胡蘿蔔、洋蔥、大蒜、大蔥等……

副食零食:餅乾、巧克力、番茄醬、沙拉醬、掛麵、糖、方便麵、可樂、罐頭、豆腐、榛子等……

水果:砂糖橘、橙子、檸檬、香蕉、草莓等……

日用品:小蘇打、鹽、糖、兩瓶調料醬、捲紙、抽紙、溼巾等……

扛著這麼多東西到家樓下,搬了三趟才全部歸攏進家門,汗都出透了,出去採購過的人不難理解,進門先給門把手消毒,再把所有的衣物脫下消毒洗,自己再衝個澡,與此同時,家人也不閒著,把被噴了水的蔬菜攤在地上晾乾,各項儲備按類別歸位。

非常時期,必須物盡其用,堅決杜絕浪費,任何食物被扔都要經受良心的譴責。連吃啥菜都不能隨心所欲,必須思路清晰:怕壞的先吃,抗放的後吃,解饞的罐頭零食也不能隨便吃,少食多餐,省得前幾天地主,後幾天乞丐。

他們家囤的食物裡,跟漢族有一點不同:綠色蔬菜多,我問她:這麼老些不抗放的葉子菜兩天吃不完不壞了麼?她說:家裡會把綠葉菜焯水,該拌成小菜的拌,比如韭菜泡菜、小蔥泡菜、洋蔥泡菜等……準備做湯的則焯水後握團凍起來,比如茼蒿、油麥菜、菠菜,這樣不怕壞,但做土豆湯或白菜湯或大醬湯時,必須加點兒綠菜才好吃,他們一日三餐,吃飯離不開湯。

茄子咋吃?燉麼?她說:基本不燉,我們家的吃法是茄子蒸熟,晾涼,蘸以蒜泥為主的調料吃,依然是當做涼菜,而不是熱菜,這也是民族飲食習慣。

朝鮮族愛吃涼拌菜,炒菜燉菜較少,除了涼拌外,還常吃新鮮蔬菜沙拉,所以各種味道的沙拉醬等也是家中常備。

今天最開心的是去豆腐店買到了新鮮的水豆腐,中午打算做個朝鮮族特色家常美食:大醬湯,晚上依舊奢侈,做個辣豆腐湯,每次出去採購,回來能連吃兩天鮮豆腐,再久就要壞了,剩下的只能切塊凍起來,所以家人們如今喝碗帶豆腐的醬湯都倍感幸福。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瀋陽朝鮮族家庭囤貨日記,十天一次,和漢族囤的種類大不一樣

勞苦功高的採購員和她的戰利品來個合影,等疫情過去,再回首現在,翻出老照片看一看,一定會感慨萬千:無論走得多遠,家依舊是最能給你安全感的地方;只有家人久處不厭,煩你都是嘴上的;再沒機會跟家裡人待在一起那麼久;看了無數因為忙一直缺課的好書好電影好充實;終於睡了最踏實最沉的覺;每天都能吃上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它也許粗糙偏油,但那一直是最不出錯的滋味兒,讓你輕鬆就能嚐到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