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算不算唐朝的皇帝?

學海一扁舟


武則天是中國正統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個無可厚非。同時武則天也是繼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歷史上武則天繼位之初是唐朝的皇后,所以無論她是自立為武周皇帝也好,還是該唐為周、定都洛陽也罷,按照當時的年份算,儘管武則天期間有在位十五年的歷程,我覺得武則天應該還是算唐朝的皇帝。因為,在她稱帝之前之後都是隸屬於大唐朝時代。而且武則天在被迫退位之後,三子李顯復位。武則天依然還是迴歸了唐朝皇后的位置。


所以理論上來講,實際上武則天還是歸屬於唐朝皇帝,她的武周皇帝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稱謂而已。

我們從唐朝歷代皇帝排序中就不難看出,從唐朝開創者唐高祖李淵開始,歷經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在到武則天稱帝,大膽的該改朝換代,費唐朝國號,改元天授,建都洛陽。歷史上稱其為“武周”。再後來武則天退位,又經歷了唐玄宗李隆基、唐蕭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村純、唐穆宗李恆、最後到唐哀宗李柷,大唐朝從618年開創到907年滅亡,一共歷經了289年之久。其中包括武則天在內,一共歷經21位皇帝。


儘管在這其中武則天做了15年的皇帝,可是武則天畢竟是屬於奪自己兒子的權篡的位,武則天的兒子都是隸屬於大唐皇帝,所以歸根到底我還是覺得武則天應該屬於唐朝的皇帝。雖然她該國號了,可是應不應該理解為武則天稱帝時期那只是曇花一現,因為自始自終武則天都是唐朝的皇后。

武則天成於唐朝,敗與唐朝,而且最後還是把李氏江山歸還與李家,最終李家子孫能夠光宗耀祖統治唐朝江山長達二百多年之久。而武則天的所謂大周朝僅僅保持了十五年的光景,就悄悄的落幕啦!


所以我覺得武則天的武周在大唐朝面前就是一段過眼雲煙,在歷史上大潮中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只不過人們刻骨銘心記住的不是她的大周,而是武則天這個人,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代女皇。


任馳贏天下


個人觀點,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但不屬於唐朝皇帝,公元690年得國於李唐,稱帝!改國號為周。這有點王莽篡漢的味道,為什麼在歷史上唐朝沒有分東西、前後兩唐,有幾點不同的是,武周代唐沒有遷都,沒有大的動亂,沒有改變國家政策方針及各層官僚機構,基本延續李唐。但對李王室的誅殺並不少,所以武則天只能算周的皇帝,不能算唐朝的皇帝。

不可否認武則天的治國才能,廣開言路,識人用人,輕徭薄賦。但這屬於接受的政治大盤底子厚,制度健全,只能算是沒有犯大錯誤。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功過相抵。

一個王朝是否延續這樣看皇帝得位是否正統,正統皇帝除開國之君外,只有兩種方式,一、兄終弟及。二、父死子繼。古代的皇位繼承是有嚴格的宗法制度。比如皇帝好多個兒子,那誰來當?只能是從嫡長子,再到嫡子,再到庶長子,再到庶出。再不行就到宗親,但絕不到公主,皇后或外姓,或者外戚。武則天不是這兩種中的一種,那就更不能算唐朝皇帝,再者她並不姓李,從皇室正統來說,她連李氏血脈都沒有,只是幫助李唐延續了皇室血脈,可以算唐的後,不算唐的皇。

在武則天稱帝后,其實繼任者也對她有過很多的考驗,當時一度也曾想傳位武氏,後來考慮到大臣會反,再有狄仁傑等勸諫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最後皇位接力棒有還給了李氏,她也就是過偷偷過把皇帝癮,完事又把它還回去了。但對李唐而言,中間武則天執政15年,國號為周,國君為武,跟李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李唐是李唐,武周是武周,真正意義上,是斷了國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武則天是周的皇帝,不是唐的皇帝。

以上內容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他,謝謝!



殷a半仙


武則天雖然自己改國號為周朝,但武周只有她一位皇帝,而且她又把皇位還給了李唐,臨死前武則天又留下遺詔,要求李唐皇室去掉自己的帝號改稱為“則天大聖皇后”,依舊以皇后的身份下葬,所以後世並不認可武周,依舊認為武則天是唐朝的皇帝。

雖然武則天開創了武周政權,但是人們還是習慣於把她看做唐代皇帝之一,把她主政的那段時光算在唐代歷史之中。原因大體有以下個方面:

1、武則天在離開人世之前,留下了一個遺言。“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意思是指要去除自己的帝號,回到李家的祖廟裡,要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迴歸皇后的身份。

2、其次,神龍政變之後,政治環境的變化,兒子唐中宗李顯等人心裡不願意承認武週一朝。武則天把皇位給李顯後。李顯則給母親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來,多次修改她的諡號,有:天后、大聖天后、天后聖帝、則天皇后、則天順聖皇后等等。

3、不願承認武則天是獨立一朝的帝王還有歷史慣性的原因。在男權社會里,武則天的入宮、生存、上位都要承受比常人更為巨大的壓力。她當上了皇帝,那是女性光芒在富泉皇權體制下的短暫勝利。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關於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水校學子


我認為不算,因為武則天自己定的國號是大周,而不是大唐,那歷史為什麼認定她是唐朝皇帝呢?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第一,武則天在去世前決定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迴歸李家的祖廟,並且將自己葬在唐高宗李治的陵墓裡。這是從根上將自己納入了李家的範疇,所以說她是唐朝的皇帝。

第二,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不願意承認武周政權,而且多次更改了武則天的廟號,開始是則天大聖皇帝,後來乾脆皇帝也不讓他做了,改成了皇后的廟號。

因為在唐中宗眼裡,自己的親媽不能是李家的罪人,是皇帝就已經出格了,更不能不是李家的皇帝,不然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啊,李家的臉也丟盡了。

第三,武周政權的時間很短,在歷史慣性這個意義上來講,武則天只是唐朝歷史的插曲,可以不單獨列成不同於唐朝的政權。

古代社會是男權社會,武則天的勝利只是男權制度下的短暫勝利,更何況她並沒有顛覆唐朝的體制,所以她算唐朝的皇帝。

但是,在現實的意義上來講,武則天自己沒有認為自己是唐朝的皇帝,不能用她死後的事情來定義她在位事國號是大周的既成事實,所以我認為她應該是大周皇帝,而不是唐朝皇帝。


圍爐煮酒話春秋


肯定算啊,上過學讀過書的都知道,武則天她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

個人觀點,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但不屬於唐朝皇帝,公元690年得國於李唐,稱帝!改國號為周。這有點王莽篡漢的味道,為什麼在歷史上唐朝沒有分東西、前後兩唐,有幾點不同的是,武周代唐沒有遷都,沒有大的動亂,沒有改變國家政策方針及各層官僚機構,基本延續李唐。但對李王室的誅殺並不少,所以武則天只能算周的皇帝,不能算唐朝的皇帝。

不可否認武則天的治國才能,廣開言路,識人用人,輕徭薄賦。但這屬於接受的政治大盤底子厚,制度健全,只能算是沒有犯大錯誤。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功過相抵。

一個王朝是否延續這樣看皇帝得位是否正統,正統皇帝除開國之君外,只有兩種方式,一、兄終弟及。二、父死子繼。古代的皇位繼承是有嚴格的宗法制度。比如皇帝好多個兒子,那誰來當?只能是從嫡長子,再到嫡子,再到庶長子,再到庶出。再不行就到宗親,但絕不到公主,皇后或外姓,或者外戚。武則天不是這兩種中的一種,那就更不能算唐朝皇帝,再者她並不姓李,從皇室正統來說,她連李氏血脈都沒有,只是幫助李唐延續了皇室血脈,可以算唐的後,不算唐的皇。

在武則天稱帝后,其實繼任者也對她有過很多的考驗,當時一度也曾想傳位武氏,後來考慮到大臣會反,再有狄仁傑等勸諫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最後皇位接力棒有還給了李氏,她也就是過偷偷過把皇帝癮,完事又把它還回去了。但對李唐而言,中間武則天執政15年,國號為周,國君為武,跟李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李唐是李唐,武周是武周,真正意義上,是斷了國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武則天是周的皇帝,不是唐的皇帝。

以上內容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他,謝謝!


完顏衣骨打


算唐朝的皇帝。

其實武則天稱帝后是改朝換代的。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政權。

但是歷史上,人們還是習慣於把她看做唐代皇帝之一,把她主政的那段時光算在唐代歷史之中。原因如下:

1、武則天在離世前,留了遺言。“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意思是去除自己的帝號,回到李氏的祖廟,並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迴歸皇后的身份。

2、兒子唐中宗李顯不承認武週一朝。李顯多次修改她的諡號,有:天后、大聖天后、天后聖帝、則天皇后、則天順聖皇后等等。

3、人們長期對皇帝繼位規制的認知。皇帝的繼位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或直系子孫繼承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


隋氏論壇


皇帝要是按照實權的話,那歷史上很多皇帝就未必是皇帝。因此我覺得皇帝就是字面的,就是隻要她在道統中登基,得到當朝的士大夫階級和家族的承認,那她就是皇帝。所以武則天必然是唐朝的皇帝。

而皇帝其實主要看合法性,有些人當上了皇帝也是偽帝或廢帝,主要看你的法統是否純正。

要是按照實權來看皇帝,那張居正、慈禧、乃至漢朝的那些外戚都是皇帝了。


烏大維


武則天算不算唐朝皇帝?

嚴格意義上不算。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國號為大周,武則天制度宗法廟堂都做了大幅更改,如果武則天決意立武三思為儲君,那就沒有李傢什麼事情了。

武周政權之所以名不見經傳,是因為他時間較短,且來源於李唐,歸宿於李唐罷了!



週週說古今


武則天是唐朝的女皇帝。雖然女皇帝在古代不多,我們知道的就是唐朝武則天和清朝的慈禧。

但是歷史對這兩個人的評價會有不同。

武則天:智略過人,非常有文采。非常重用人才。鼓勵農桑,改革整治。當然歷史對武則天負面的評價是晚年逐漸奢侈喜歡專斷。武則天在位的時候,肆意謀殺唐朝宗室等等。

可以說歷史是公平的,對一個人的評價也是功過分明的。所以,歷史已經承認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




Stomach地球硬磕者


  武則天為什麼會被定位成為唐代皇帝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雖然武則天開創了武周政權,但是人們還是習慣於把她看做唐代皇帝之一,把她主政的那段時光算在唐代歷史之中。原因大體有這幾個方面。

  首先,武則天在離開人世之前,留下了一個遺言。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當年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要回到李家的祖廟裡,要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 (高宗李治已經葬在了長安城西北方向的乾陵),告訴兒子,要去除自己的帝號,迴歸皇后的身份。

  武則天十四歲進入大唐的後宮,可為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在上位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之後,參政三十年。690年,到了67歲高齡登上皇帝位置,改國號為周。前後加起來,武則天參政主政近半個世紀,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政治氣候時間最長的人物之一。觀察她的為政之為,承“貞觀”之風,啟“開元”盛世,其歷史功績,可為於高處而昭昭於世。

  而她,臨終時卻迴歸到傳統禮制的軌道,給後代交代了自己對定位問題的想法。

  其次,神龍政變之後,政治環境的變化,兒子唐中宗李顯等人心裡不願意承認武週一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臥床。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等率禁軍五百多人發動兵變,武則天寢宮被包圍,並要求武則天退位。無可奈何花落去,武則天把皇帝位子交給了太子李顯。李顯則給母親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結束了武則天15年的皇帝生涯。這才出現了前文所說的,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逝前的遺詔。

  後來,唐代宮室多次修改她的諡號,有天后(唐隆元年——710年所改)、大聖天后(景雲元年——710年所改)、天后聖帝(延和元年——712年所改)、則天皇后(開元四年——716年所改)、則天順聖皇后(天寶八年——749年加諡)等等。

  第三,不願承認她是獨立一朝的帝王還有歷史慣性的原因。在男權社會里,武則天的入宮、生存、上位都要承受比常人更為巨大的壓力。她當上了皇帝,那是女性光芒在富泉皇權體制下的短暫勝利。即使她不願意,可一生的宏願也化為臨終的無可奈何。

  人們對武則天的評價從來都是褒貶不一,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所: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毛澤東曾經說過: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林語堂說:武則天這個女人是古今少有。與其他高貴的女人是不易相比的。既不是埃及豔后克麗拉,也不是俄羅斯凱薩琳女皇。她一部分像英國伊莉莎白女皇,一部分像法國亨利二世的皇后凱薩琳德美第奇。她有那位英國女皇的精力,有法國皇后的殘忍。當然,她是匈牙利與波希米亞馬莉亞德薩莉皇后的正相反的人物。武則天公然藐視道德家,歷史家不知把她在位的年間的年號怎樣稱呼,也沒法決定對她的稱呼。因為她是皇帝的情婦,是篡奪帝位的人,是皇后,更慌亂的是——她是“女皇帝”,所以我稱為“武氏”。她粉碎的傳統,創設的改革,引起的紊亂,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

  她以後的唐朝皇帝有把她納入唐代帝王體系的,也有把她算入后妃體系的。經過時間的洗禮,人們還是把她定位為這樣的一個唐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