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最可悲,你認同嗎?

農在天涯


把淡泊名利理解為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自命清高有點偏執失義,缺失水準。淡泊名利是對名利的追逐有點順其自然,按事物的發展規律泰然處之,跟利己主義截然相反。


翁怡澤


不認同。俗話說“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怎麼樣生活的權利,你沒有資格去抨擊你所不認同的生活。你認為的“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人群中,恰恰有很多看破紅塵、品德高尚的人,他們並不笨,也不懶,只是不願意過多的追名逐利罷了!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一個人得了重度的強迫症和焦慮症,他非常自律,每天晚上睡覺時連脫下的所有衣服都要疊得整整齊齊,否則就睡不著覺;他任職於北京某跨國投資公司,年年的業績都是第一名,為什麼?他積極進取、勇於奮鬥唄!結果呢?還不是覺都睡不著?頭髮也差點掉光了😀在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之後,醫生讓他帶著老婆孩子去北京的郊區租了一間房,靜心調養……慢慢的他就變成了你口中那個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壞傢伙”了😂不過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吃嘛嘛香、精神百倍了……但是我本人也非常反感一種人,那就是他們不願意去努力奮鬥,但卻非常向往名利雙收的好日子,為此他們長噓短嘆,憤憤不平,不怪自己懶惰,反倒是怪起這個社會對他們不公平了,這種人呀!我最討厭😡


鳳146983974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是一碼事,淡泊名利是另一碼事,而自命清高基本上又是一碼事,如此的混為一談,從哪裡說起!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主要指的是因懶惰怕吃苦,而不求上進。

淡泊名利的人,指的可不是什麼懶惰害怕吃苦不去奮鬥拼搏的人,它主要指的是那種不會刻意的去圖謀名與利的智者!

至於所謂的清高,更是另外的一回事了!清高的本意,原是指不與眾同流合汙而保自潔的人,現在更多的時候則變成了貶義,變成了自以為是的孤傲,用來諷刺或挖苦某些人的不合大眾口味的行為!

不思進取就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就是貪圖安逸,把這種狀態說成是什麼淡泊名利還自命清高,純粹是在自欺欺人的尋找自慰,或自顧在臉上貼金,藉以遮羞或矇騙他人,最終求得自己心安理得。

是個什麼樣的人,還不能勇敢的承認自己,還非要搞些漂亮的託詞來掩蓋自己可悲的真實面目,當然就更值得可悲了!

所以,我非常認同題主的觀點。


成金海2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淡泊名利”,這三個詞語,從字面上看,似乎有聯繫,但從心態上,則完全不同,首先看看“不思進取”的意思,所謂“進”就是進步,“取”就是獲取,“進取”有物質和精神二個層面,物質層面,就是得到更多的名利收益,精神層面,就是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這個“精神享受”也有二層面,一個獲得跟多的東西,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另一個是放下更多貪慾,所獲得的精神享受,前者的代價很大,難以持久,後者則更加輕鬆持久,所以“不思進取”有積極和消極的二個意義!

再看“貪圖安逸”,“貪圖”就是貪念,安逸就是享受,也可解釋為安樂自在,人類忙忙碌碌,爭名奪利,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希望在名利中,得到安逸享樂,有一句俗話,叫做“財富自由”,意思是,當你有了足夠的資產和地位時,你就可以坐享其成,瀟灑人生,但仔細分析,當一個人獲得足夠的財富時,他就真的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麼?不盡然,我到覺得,財富越富有的人,恐怕越不自由,為什麼呢,一個是人的貪慾沒有止盡,所以,他不可能安於現狀,而會繼續爭取更多的,這個時候,安逸自在就無從談起,其次,一個有了足夠的名利,就會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責任,即使主觀上想安逸自在,但現實不允許,無可奈何,所謂“高處不勝寒”,所以現實生活中來看,“貪圖安逸”雖然是人的天性,但要做到真正的“安逸”,難之又難!

人在繁雜的生活和事業中,給予足夠的精神支柱,就是源於對安逸自在的追求,但由於對幸福人生的錯誤理解,認為物質享受是幸福人生的唯一標準,於是忙忙碌碌,窮竭一生,到了精疲力竭的時候,才會明白,原來要想獲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懂得知足,簡單樸實,珍惜當下,就能安逸常樂,於是便會“淡泊名利”,少欲少爭,簡簡單單,輕鬆樸實,如此才能真正的幸福自在!


澤仁德喜


我認同。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與淡泊名利,為人清高(注意,是“為人”而不是“自命”),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懶漢思想行為,後者是賢哲人生境界。

前者渾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好吃懶做,得過且過,時過境遷,遂成枯落,悲受窮廬,既不會得名,也不會獲利,清高也無從談起,結局是很不美妙的。本來就沒有名利,何談名利上的淡泊?本來無所謂清高,清高怎可以自命?但他卻偏偏要這樣,就只能是一種“自慰。”自慰只能是做夢娶媳婦,久而久之,形銷骨毀,死到臨頭都不知道,是最可悲的了。

真正淡泊名利,為人清高的人,有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併為這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孜孜與求,艱苦努力,而且總有那麼一方面的成就。名利與他其實是最貼進的,而他們卻視名利為糞土,不顧也不屑,清高也是名至實歸,並非自命。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放棄了名利,但他們都有萬古流傳的詩篇。不管是“掛冠而去”還是“散發弄舟,”都不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而是有比名利更高遠的人生追求。

淡泊名利,為人清高,不苟合於世間鄙俗,不與黑惡勢力同流合汙,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卓而不群,超然物外,獨立自堅,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高潔情操,其實是一種極積進取,砥勵前行的精神狀態,是一種令人仰慕的人生境界。

不思進取,貪圖享受,是不能與淡泊名利,為人清高同日而語的。“把不思進敢,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是把懶漢思想行為與賢哲人生境界,完全弄混淆了。這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是受了人的蠱惑,糊里糊塗的畫餅充飢,到頭來就只有餓死,是最可悲的了。


竹林吟曉1


你在這要的是,能力與慾望不成正比,且又裝唯我獨尊,自命不凡,孤高自傲,名不符實的一類人?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人的能力大小,勤奮與懶惰,慾望與理智,內因與外因的機緣,天時地利的巧合與錯位等等,都有一定的關糸。

我認為,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何發掘自己,想要拔高,後天的勤奮非常重要,一步一個腳印,百折不撓,不怕失敗,永不滿足的人,他一定是個成功的人,平凡中的成功人士越多,社會越安定。

也有部分人,由於對自身的能力定位不切實際,條條道路通北京,別人能通自已就是通不了,缺乏自身客觀的評判。導致事事碰壁,失去了奮鬥的信心,轉入人生短暫,抓住生命享受的追求。自命淡泊名利,實則是無力迴天的妥協之舉。

還有部分人,起初的原動力基因遺傳,性格不成熟,偏極狹隘,一點之見即是理,不解一事的兩面求證。外人說他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他還不服氣,自命悟到人的仙骨真諦,鄙視旁人無知,傲視眾生來掩蓋自已的不足。這類人的價值觀如影響到社會面過大,形成庸人招遙過世的"金字"標榜價值觀,那是社會發展的悲哀。


銀杏歲月


首先,我們談談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說明這個人沒有追求,除去名利以外也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正向的東西,只懂得如何輕鬆混日子,只會去享受現成的東西,沒有東西可享受也不會去付出努力爭取,這樣的人無異於食物鏈裡的純消費者,對社會,對家庭無任何貢獻。這個是能看出來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上輩子供養太舒服,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太富足,留給他的一輩子也享用不盡;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個人的家庭狀況或教育出了問題,是這個人養成這種人生態度,或者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遲早連乞討都不會,這是社會負面因子,亟待我們去改變他們。並且,就算這個人是上輩子留給他的物質條件足夠富有,足夠他享用一輩子,那我要問問,能夠享用兩倍甚至更多嗎?我想,一個人從吃苦到享受,是很容易習慣的,而從享受到吃苦則非常難。就像司馬光所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終有一天,沒任何東西可貪圖,他拿什麼養自己、養家人,那什麼傳給下一代?沒有什麼比傳給下一代優良的精神品質更重要。



其次,我談談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淡泊名利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而自命清高,我認為不是人生態度人生追求,而是一個人的性格。兩者不是一回事。淡泊名利的人也不一定會自命清高,也會有隨和謙遜之人,而反過來,自命清高的人也不一定淡泊名利,有些人反而對名利看的很重,汲汲於名利。所以,這兩者本身不是一類的;另外,淡泊名利也不等於絕對的不追求,只是對一切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但不等於不追求,只是能夠在得與失之間拿捏的很恰當,得到不喜,失去不悲,可能就是那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態度。


第三,我們再來談談,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與 “淡泊名利、自命清高。”即便是不追求淡薄一切功名利祿。但不等於不思進取,沒有其它人生追求,世界有很多人,對一切功名利祿視作糞土,但他對世界作出不可替代和磨滅的貢獻,我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居里夫人: 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言:“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所以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如果一個人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是最可悲的,只是在為自己的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找託詞,不值得相信與同情。


木子悠格


這是一個偽命題。應該說所有人都是奮發向上的,只是每個人所“向"的“上"各有不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這是每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所要"向"的“上"。為家庭幸福生活安康,這是每位普通人所要向的上;為人類認知自然而廢寢忘食嘔心瀝血,這是每位科學家所要向的上;為使各位食客品嚐到更具品位的美食佳餚而刻苦鑽研反覆試驗,這是每位廚師所要向的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筆者所說的這些,大概你也不反感,但為什麼有人追求精緻生活,體驗生活的美好與安逸就變成可悲的事兒了呢?他告訴你他淡泊名利了嗎?是不是他那樣做在你看來就是自命清高?難道人生在世就是忘乎所以地追求吃苦受罪?實現共產主義是為了什麼?認知自然規律是為了什麼?大家忘我勞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那安逸就不能貪圖?啊呀呀,朋友,狹隘的認識鑄就狹隘的思想,狹隘的思想才生成令人悲哀的生活態度。而這種生活態度帶來的既不是淡泊名利,也不是自命清高;而是真正悲哀或悲慘的生活過程?


漫卷詩書喜欲狂i


我很想回答你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以下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有80%認同你的想法。但是又有20%覺得不能完全認同。

我見過很多淡泊名利的人,但是他們不自命清高,他們有事業上的成功,如果把事業比喻成攀登一座山。那他們是攀登過一座座高峰的人。站在高峰上把山下的風景全部都看遍了。覺得人生一場,一切都是借來的,包括事業的成功,包括世人的讚譽,包括鮮花和美酒。不管你擁有的再多,走的時候還是赤裸裸的,什麼也不帶走。所以他們選擇淡泊名利,小隱於市。那是看淡世間所有的繁華之後的一種淡泊。

如果一個人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把這種理由說成是淡泊名利。其說淡泊名利,不如說是沒有出息,沒上進心。人生來就是要爭的。哪怕是到最後爭來的東西,什麼也帶不走。

再來說說拿20%的人。有些人生來什麼都有啊,原生家庭的差距,你沒有辦法。就比如說富二代王某某。

那他是可以選擇淡泊名利的,他甚至可以退隱江湖。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一無所有,他還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那他就是沒有出息。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有了,他可以淡泊名利,貪圖安逸,去周遊世界,去想著怎麼花錢。


電商人冬姐


但凡想人生出彩,則必須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遇見困難不消沉,遭到挫敗不頹廢,時刻謹記人生目標,哪怕是荊棘刺藜,也要奮勇前行。

唯有確定高遠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標,人生前行的軌跡,才不會偏離方向。

可是,有些人,不思進取,隨遇而安,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這樣的生活,因為缺乏長遠目標而虛幻,因為沒有切實行動而荒蕪。這樣的生活,沒有生機,匱乏活力,人生的潛能沒有挖掘,人生的精彩自然不會實現。

如果自以為是地將這樣消極的人生態度視為淡泊名利,甚而還自命清高,那一定是誤入歧途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張祜“由來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風看牡丹”,如此淡泊名利,成就自我,那是一種心靈的高潔,一種生命的豁達,豈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可以相提並論。

有人追求活出人樣,有人追求活出人味,不論哪一種,都需要積極進取向上向好的人生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