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 不違農時

記者王天武 通訊員 王影

立春已過,農耕將至。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抓早抓細,穩步推進春耕備耕工作,力求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不誤。

路線一:緊盯合作發展,打通春耕主幹線。

“這兩件事(疫情防控與備春耕)不發生衝突,我剛和園區的澳佳肥業通話,化肥定妥了,就等後天銀行辦業務就給廠子轉款”。伯都鄉副鄉長、楊家村黨支部書記黃彥宇說,化肥、種子都訂妥了。去年秋冬季就平整了土地,等天氣轉暖,集中檢修一遍農機具,4月中旬,大田播種就能如期開始。

在寧江,農業專業合作社已有歷史。尤其是近年來,寧江區依託合作社,大力推廣“六統一”經營模式,使廣大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式嚴峻,要減少因選購物資而引起的人員流動和人員聚集,合作社“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播種”兩個環節具有顯著優勢。連日來,寧江區各鄉鎮在持續開展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網絡開展宣傳倡議,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加入合作社,或是參考合作社訂購方式,採取微信、電話、網絡等“零接觸”方式選擇可靠廠家,科學選購種肥,穩步有序開展春耕備耕。

路線二:把握關鍵部門,打通春耕保障線。

春耕,農民是主角,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要保春耕則需要全區各地、各相關部門聯手唱好重頭戲。為抗疫情、保春耕,寧江區一手抓屬地管理、一手抓部門服務,採取了一系列務實舉措。

為確保調度到位,寧江區提前謀劃部署,督促五個鄉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鳴鑼響鼓開展春耕宣傳及情況摸底工作,倡導群眾適時出售手中餘糧,積極準備春耕物資。目前,全區各鄉鎮摸排工作已經收尾,物資訂購全面展開。為確保農民餘糧能夠及時出售,積極協調國有糧庫開工開庫,同時統籌協調各鄉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為群眾售糧開通“綠色通道”。為確保防範到位,督促引導城鄉各農資銷售門店推遲營業時間,鼓勵他們通過電話及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營銷,堅決避免因選購物資出現人員聚集。為確保培訓到位,印發大量宣傳資料,並通過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宣傳方式,大力推送農業生產技術,使廣大農民群眾坐在家裡就能學到各項農技本領。為確保物資運送到位,在全面掌握各地農資產品儲備和訂購情況後,統籌協調交通、交警等部門,確保農資運輸渠道暢通。

路線三:著眼特色產業,打通農業增收線。

寧江是松原唯一市轄區,在發展郊區棚菜產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寧江棚菜產業亮點紛呈——大窪鎮民樂育苗中心、伯都鄉楊家村棚菜基地等等,全區已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區18個,棚蔬種植面積達3870畝。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抓好棚菜產業既關係到廣大市民的“菜籃子”,也關係到廣大農民兄弟“錢袋子”。如何在穩定糧食生產大方向的同時,突出打好這張“特”字牌,是寧江區委、區政府最為關心的課題。

2月11日,寧江區主要領導集中調研全區重點棚菜基地,實地察看一線生產情況並鼓勵種植戶科學種植;2月14日,區委常委會議暨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在全面部署全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強調要搶抓機遇,發展壯大棚膜經濟。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寧江區組織成立防控疫情階段棚室蔬菜生產技術指導組,分工分片對棚菜生產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同時,還制定印發了《關於激勵全區城市蔬菜業主生產的通知》,在認真落實省裡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標準,對棚菜生產者予以再表彰再獎勵。目前,全區已有400餘畝溫室大棚恢復生產。

農業穩則天下穩,農民安則天下安。寧江在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抓春耕、穩生產、促經濟,更增添了應對各種風浪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