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學會專家為農業戰“疫”穩生產提建議


寧夏地理學會專家為農業戰“疫”穩生產提建議

春耕圖


  寧夏地理學會秘書長、寧夏政協委員、寧夏大學文琦教授反映,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於最吃勁的關鍵期,又恰逢春耕備耕時節。為發揮農業“壓艙石”作用,確保農業穩產保供至關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長,季節性強等顯著特徵。疫情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流通、銷售,耕好“一畝三分地”,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是為抗疫做貢獻。為此,文琦教授建議:

  一要落實綠色通道政策。特殊關鍵時期,落實國家綠色通道政策,讓專項政策落地見效。簡化農資產品、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辦理手續,糾偏“一刀切”的封村斷路防控方式。2月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不得違規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飼料運輸車輛和畜產品運輸車輛,不得封村斷路。然而,目前基層的工作中心就是切斷疫情的傳染,絕大多數村鎮謝絕外來人口及車輛進入,依然採取封村斷路,對於農資運輸及農產品對外銷售具有很大影響。因此,將“綠色通道”制度落實到位,方能見效。另外,打通運銷渠道、推出運銷應急補貼或免收過路費等措施全力抗疫情,保暢銷,降成本。儘快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

  二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疫情減少了人們聚集活動,大部分基層零售商均在家自我隔離,農資銷售基層流通平臺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農產品運輸車輛銳減,蔬菜水果滯銷。供應端找不到消費者,市場端找不到供應者。然而,農業經營線上交易的概率大大增加,農村商務平臺或將迎來急速發展期。因此,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通過橫向與縱向的協同配合,形成國家農業政策與市場支持的網格化管理,巧用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加強生產、流通、消費的信息溝通,讓信息多跑路。鼓勵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滿足農資產品、蔬菜水果、畜禽養殖的飼料需求,避免畜禽“斷糧”影響生產和供給。發揮供銷社實體網店與電子商務平臺融合發展優勢。加快全國平臺和區域性、專業性平臺跟縣級供銷社進行對接,讓供銷社重新在農產品、農資供應方面發揮組織性的作用。

  三要運用科技手段開展農業生產。當前,農業人口聚集生產受到疫情限制,但“農時不等人”,這恰恰是推行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優勢,大力推廣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機播同步側深施肥、無人機高效植保等新裝備、新技術,集成推廣全程機械化精準化技術模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引導農機合作社等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發揮主體帶動作用。搞好生產託管、“一條龍”作業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提高農機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開展遠程視頻終端培訓,加強農業生產田間管理的技術指導,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推行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監測管理病蟲害等。運用遠程培訓讓農戶更好地瞭解怎麼灌溉,灌溉多少,如何施肥,施多少肥。運用科技手段,推遲蔬菜水果成熟期。通過降低溫棚溫度、減少施肥次數、延緩蔬菜水果成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