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南宋書壇中的一代奇人范成大。范成大一肚子學問,詩文造詣也登峰造極。但比之他的文采,他身上最大的光環,還是他作為南宋臣子在關鍵時刻不畏強金,挺身而出,出使金國,書寫了自己一生的輝煌。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有“宋朝蘇武”美稱的范成大,作為一代名臣,在青史上的光輝事蹟吧!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諸位看官喜愛國學,想必都能講出個大概。天漢元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結果卻被匈奴扣留。匈奴多次對他威逼利誘,蘇武都拒不屈從。萬般無奈的匈奴只好把蘇武趕去北海牧羊,還拋下句無情無義無理取鬧的狠話:“等到公羊生了崽,你就可以回國了!”就這樣,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歷經了艱辛,終於在始元六年,才得以迴歸漢朝。回到故土的時候,蘇武已經由小夥兒變成了老大爺,頭髮和鬍子都白了。

范成大在崑山禪院十年寒窗的時候,沒少讀蘇武牧羊的故事。書中蘇武大義凜然的氣節,就好像黑暗中的一點螢火,點燃了少年范成大灼熱的一顆愛國心。

那時候的范成大可能沒有想到,他在不久的未來,還有個“宋代蘇武”的名號。估計少年范成大要是知道後人將他和偶像蘇武相提並論,要高興得失眠幾個晚上。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蘇武牧羊

范成大28歲考上“公務員”後,他就認真地投入到了地方的建設上,之後又在中央和地方來回輾轉了幾次,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中央浮沉,秉持操守;地方為政,亦能獨當一面。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為官之才。而真正讓他“C位出道”,名留青史的,還得是他的使金之旅。

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雖說南宋偏安一隅,但是骨子裡還是想著恢復失地的。誰願意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家業敗得一塌塗地呢?只是軍力不大濟,不敢貿然行動,直到最想作為的宋孝宗趙昚繼位以後,立即啟用了主戰派將領張浚,不顧大家的反對,發動了隆興北伐。但這時候的南宋王朝早已是外強中乾,剛剛嚐到點甜頭,很快就被金軍在安徽宿州打得落花流水,史稱“符離之敗”。

迫於金軍的壓力之下,南宋與金簽訂了比之前《紹興和議》更為屈辱的“隆興和議”。合議裡明確表示,金是南宋的“叔叔”,南宋作為“小輩”,理當尊敬長輩,俯首稱臣。反正就是大大地打了南宋的耳刮子。孝宗回去以後,越想越難受,有兩件大事梗在他心裡,氣得睡也睡不著,吃也吃不好:一件是自打金兵佔領北方之後,北宋的皇帝們在河南開封的陵寢一直沒有歸還;二是在每年遞交國書的時候,南宋必須要給金低頭哈腰。這讓孝宗很難受:這跟孫子有啥區別啊?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符離之敗

他自己悶著難受了一陣子,終於忍不下去。然而想解決這兩件事情,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派一個使臣出使金國談判。不過,當他在朝堂上問起誰願意去金國的時候,滿堂朝臣都成了啞巴。

要知道,修改簽好的合約這件差事是個相當燙手的山芋。先不說前往金國的道路就是兇險無比,毒蟲四行、瘴氣密佈,很多使者還沒到金國就垮在了半道上。就算去了,你身處弱勢一方,跑到人家的地盤去說人家不愛聽的話,像蘇武那樣被扣下還不是家常便飯?這還算好的,就算人家殺了你這個使臣,那又有什麼轍?

在這千鈞一髮的重要關頭,范成大站出來了。頭戴光環,腳踏“七彩祥雲”,出現在宋孝宗面前:“我去吧!”

宋孝宗很感動:“愛卿不怕危險嗎?”

范成大胸脯一拍:“兄弟遺書都寫好了,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宋孝宗聽了也有點難過,但是國難當頭,他也顧不得一個范成大了。於是背過身去揮揮手:“去吧。”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宋孝宗趙昚

就這樣,范成大毅然決然,哼著“枕風宿雪多年,我與虎謀早餐”,走上了當年偶像蘇武的一條路——看似不歸的一條路。他的心裡沒有太多畏懼,相反,他還有點小自豪呢。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使金的旅途雖苦,但心中有理想的人不苦。話說領了聖命的范成大一路翻山越嶺,作著小詩,寫著遊記,來到了金國境內。

很快,范成大就得到了金國皇帝金世宗的召見。但不是大殿,而是金世宗的“辦公室”。范成大剛一進人家辦公室,就從兜裡邊掏出一張書信,就要遞交給金世宗。嚇得金世宗以為范成大是南宋派來行刺他的,連呼“護駕”。金國的大臣們一起斥責范成大不守兩國簽訂的外交禮儀,要處置他。懂事的要拉他下去,范成大卻慷慨其詞:“世宗您先看一眼唄,反正我完不成這個任務回去也是個死,還不如死這呢。”

在范成大的軟磨硬泡下,金世宗只得暫時同意歸還北宋皇帝陵寢之事。但是接受國書的禮儀之事,卻是死活不答應。范成大乾脆跟他們槓上了,跪在地上不起來,世宗又氣,卻又拿他這硬骨頭沒辦法,只好派人將范成大給硬抬了出去。想想這畫面也是太美。

後來,有人提醒范成大:“你知不知道自己差點就死了?”

范成大昂首挺胸,提起大筆就賦詩一首:

“萬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身死, 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

不要再糾結公羊到底產不產奶了,當我當上使臣的那一剎那,我就已經決定為大宋赴死了。沒再怕的!

最終,范成大還是平安地返回了南宋臨安,雖然修改國書禮儀之事懸而未決,但還是同意歸還宋欽宗棺槨,並允許南宋遷走河南皇陵。這次使金之行,雖未完全達到孝宗的期許,但范成大能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憑藉自己過人的膽識,入虎狼之穴而據理力爭,保全氣節,舉國上下都十分欽佩他。據說,除了南宋自己的子民佩服他,敬稱他一聲“宋朝的蘇武”之外,很多金人都十分佩服他,以致效仿他戴巾幘。這影響力也是槓槓的!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金世宗完顏雍

全節而歸後的范成大不僅收穫了功名,也收穫了流芳青史的如潮好評。與范成大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就寫詩稱頌范成大:“天與中興開日月,帝分萬乘半旌旗”,說白了就是南宋中興的功勞,有一半應該是我兄弟范成大的。還說孝宗以來“知政幾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謂正臣,如公才一二輩。”陸游亦多次稱讚范成大政績佳、才情高,范成大逝世之後,他為之所寫“生存相別尚如此,何況一旦泉壤隔……速死從公尚何憾,眼中寧復見此傑”更是動人情腸。

這正是南宋這個特殊時代賦予書家的一種獨特饋贈。既有滿腹文墨,亦有俠肝義膽,既有兒女情懷,也有家國憂患。這是最壞的時代,壞到國破家亡,山河破碎;這也是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孕育了最偉大的文人,他們共同在這個特別的時代留下了青史上專屬他們的輝煌。漢有蘇武,宋有范成大。民族的氣節,始終在傳承。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范成大雕像


中華書脈·范成大:波瀾壯闊,返璞歸真(下)“宋朝的蘇武”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 中華書脈·“硬核書家”辛棄疾(中)”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