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根據IDC發佈的平板電腦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Q3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為567萬臺,連續六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但增速繼續收窄,增幅只有1.4%。其中,華為憑藉M6-10.8寸系的優異表現,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增長,尤其在當季力壓iPad成為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第一位。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從整體數據來看,去年三季度平板消費市場之所以能保持增長,主要靠的就是華為與蘋果,因為這兩家的出貨量佔據了市場八成份額,品牌集中化進一步加劇顯而易見。

曾幾何時,在平板電腦這個領域業內稱只有兩種分別是iPad與其它,直到華為的平板產品出現後,局面才出現了反轉。直至華為這次的登頂,除了對手把一手好牌打爛之外,其在產品設計與體驗方面上的不斷進化,恰恰是改變市場格局的核心動力。

谷歌黯然“離場”,華為卻選擇逆勢而上

其實早在去年的Q1期間,蘋果iPad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高達42.9%,而排在第二位的華為市場份額僅為27.1%。不過,從4年前的M1平板面世開始,華為就一直在頂著iPad的壓力,不斷縮小兩者間的差距。得益於華為對於產品的精雕細磨,終於使得其平板系列產品具備了硬槓蘋果iPad的實力。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曾有營銷學專家認為,企業成功的秘訣在於差異化的營銷戰略,而不是更好的產品,比如說定位理論、低價策略、粉絲營銷、飢渴營銷等等。然而,事實上那些真正被稱為偉大的公司,恰恰更關心的都是產品,而營銷策略只是為產品服務的。事實上,在庫克接手蘋果公司之後,喬布斯的精神已經悄然而逝,產品對於蘋果而言,更像是賺錢的工具,早已缺少了靈魂。

反觀扛起平板電腦行業大旗的,卻是半路出家的華為,而且在安卓平板遭遇嚴重危機之時,華為依然選擇的是逆勢而上。6月21日,谷歌宣佈“退群”安卓平板市場,然而在當天,華為卻發佈了M6平板電腦系列。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這款平板的配置在當時擁有絕對的競爭力。包括麒麟980、2K屏幕、四聲道立體環繞(10.8英寸平板),在續航方面,M6系列的電池容量更是達到了6100mAh和7500mAh。相比蘋果萬年一更的產品線,華為顯得更加積極。

只不過,蘋果iPad雖然更新慢,但由於iOS在系統軟件方面的加持,其體驗始終穩居第一陣營。但在創新方面,蘋果的表現卻差強人意。以iPhone為例,本來蘋果的創新力可謂是行業先驅者,然則近年來,不管是全面屏、拍照,還是續航,都不如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速度。至於在iPad方面,其更新換代的速度更是大不如前。

此消彼長之下,蘋果被華為趕超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品牌溢價彰顯,技術驅動仍是硬道理

當然除了產品上,華為絲毫不遜色於蘋果之外,相信大家對於華為的品牌溢價能力也是刮目相看。與一些國產廠商的營銷策略所不同的是,華為對於品牌價值的提升尤為在意。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從2013年開始,在終端市場中就很難再找到華為品牌的低端產品。而這恰恰與當時市場的主流趨勢相反。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13年左右,包括摩托羅拉與三星在內等國際廠商所推出的低端手機均在20款以上,而一些國內廠商在低端市場的打法則更加激進。反觀華為在當時卻選擇主動去開拓高端市場。以P和Mate旗艦產品為矛,對抗蘋果和三星。雖然,在當時華為丟掉了低端市場,但之後的成績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不過華為佈局高端市場,並非單純依靠品牌溢價能力的提升,而是主張以技術研發為驅動力。作為一家由技術主導的公司,華為是通過具象的技術來帶動品牌溢價提升,使其順利走進了高端市場大門。然而,手機業務雖然是首要的受益方,但由於華為品牌力的持續增長,也惠及到了其它產品線,其中平板電腦業務恰恰就是主要受益者。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華為從追趕者到領跑者,離不開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持續性投入。早在2010年的時候,華為的淨利潤率是14%,研發費用率是8.9%;但到了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率是8.2%,研發費用率是14.1%,二者數字恰恰對調了。而正是因為華為的研發投入能夠達到營收的14%,才能建立起技術護城河,獲得了頑強的發展與存在。

發力平板市場背後,華為與蘋果的生態之爭

在從進入平板市場開始,華為的目標就十分明確,不只是要成為平板市場中的主力,更要以平板補齊其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中的更多環節。相信大家對於華為的1+8+N全場景戰略都已經比較熟悉了,而8個品類就是由PC、平板、穿戴、HD、AI音箱、耳機、VR、車機構成,其中平板則是華為重要的場景化終端與用戶服務入口。

隨著5G、AI、IoT等眾多顛覆性的技術互相融合,華為平板業務在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中也將會擁有更多的機會。畢竟在萬物互聯時代,競爭不再單純只是圍繞手機,或者其它一兩個品類,而是考驗一家企業打造生態的能力。也就是說,生態之爭時代已經到來。

華為平板憑什麼拿到中國市場第一?是iPad的落寞還是自身的強大?

眾所周知,蘋果進行生態建設的時間比較早,並且依靠在手機、PC、穿戴、TV等方面的佈局,迅速攻佔了眾多消費者的心智,進而實現了萬億美元的市值。

而華為也早就投身到生態建設當中,並且做了大量佈局工作。包括餘承東都曾經表示:“華為終端的目標是圍繞全場景智能體驗戰略,以消費者為中心,打造全連接的無縫的智能生活體驗,其中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雲服務。”此外, “相比銷量,華為構建自己的生態更為重要。”也是來自餘承東。

具體來說,華為在橫屏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是平行視界、智慧分屏、多屏協同這些功能的加入,讓華為平臺更具競爭力。具體來看,平行視界是一種在橫屏狀態下,支持一個應用兩屏同時顯示的系統功能;智慧分屏則可以支持多應用分屏同時運行;而在多屏協同功能的加持下,用戶可輕鬆實現與手機間無縫聯動的全新體驗。其中“多屏”包含平板、手機、PC、智慧屏等“屏端設備”,而“協同”指的是讓不同的屏端設備能夠實時互通互聯、跨屏交互。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卓平板裡面,華為已經建立起了足夠優勢。而就生態佈局而言,華為也不輸蘋果,再加上華為在全場景佈局上的藍圖規劃,且在5G技術上的領先,都將會帶給蘋果更多的壓力。

結語

當然,我們需要正視的是,華為在生態建設上依然與蘋果存在著較大差距,不過這個差距也在不斷縮短當中。尤其在鴻蒙OS被正式推到臺前之後,華為對於生態建設的重視性可謂是空前之高。雖然生態建設絕沒可能一蹴而就,但華為進攻的速度向來不慢。在手機競爭時代,華為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那麼到了生態競爭時代,華為又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成績? 或許華為與蘋果間的競爭,才算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