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辭職或離職後,還會去原來的單位看看嗎?

沸騰的靈感火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在十六年的職業生涯中,我離開過多家公司,每一次離職的心境各不相同,有的公司常回去,有的公司我在辦理完最後的手續之後就再沒踏入過一步——偶爾路過,也只是遠遠看上一眼。

傷心地離開,我選擇不回頭

記得多年前離開某公司時,我是帶著滿腔的不平、無耐和傷感走的,在人力資源角度來看,我的那次離職屬於“被動離職”。當時,我在公司的經營管理理念上和我的頂頭上司總經理不太合拍,兩個人可以說是“積怨已久”,在某一天終於迎來了暴發時刻。

恰好那一年,公司業績非常不好,庫存高啟,面臨虧損,作為負責銷售的第一責任人,我自然難逃其咎。我當時記得非常清楚,那是一個乍暖還寒的春天,我拿一份文件給總經理簽字,因為一些細節問題,總經理突然以異常苛刻的語氣批評了我。其實,這樣的批評我之前已經領教了很多,以前都是“逆來順受”,從不辯解。當時我或許已經有太多的火氣藏在心底,或許覺得“老子受夠了”,一下便沒忍住,就出言頂撞了他,把文件重重摔在總經理的辦公桌上,說出了結論性的語句:“那就到此為止吧。”

各位明白,他是我的上司,我不可能開除他,對吧?所以當我說出“到此為止”這句話時,意味著我要立即滾蛋!沒有別的退路了!果然,在我說出那句話不到五分鐘,集團總部就接到總經理的電話,不到48小時,集團的HR總監就下來找我面談了。我也非常明白,鑑於當時公司糟糕的經營狀態,我這替罪羊是當定了。事實上,公司早就在等著我這個替罪羊的出現。

多年以後,當我自己也成為總經理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這一幕,“到此為止”這句話後來我只對人用過一次,當然,那位兄弟也得走人了。回首自己的經歷,我儘量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少用或者不用這句話。離開那家公司後,我便沒有回去過,因為當時的離開充滿了悲壯的色彩,不想回頭。

除了那個公司我沒有回頭,我的高中母校也從來沒有回去過。

原因是我的高中三年過得非常糟糕,比我在那家公司任職時的處境糟糕百倍。三年啊,我們從來沒有音樂課,從來沒有美術課,從來沒有中午休息時間,都是三點之間來回:教室——食堂——宿舍。高中三年是我生命中的灰色地帶,那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在習題和試卷中度過了,為了高考這個唯一的目標,我在痛苦中掙扎,在那讀了三年書,硬是把黑頭髮讀成了白頭髮。畢業後得知,很多校友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他們也對高中的記憶,高中的那所學校充滿了怨恨。我們就讀的高中在當地是非常著名的,升學率高,管理嚴格,但是對於我這種喜歡自由的個性來說,卻是一種摧殘。所以,高中母校,我畢業近20年,從來沒有回去過。

溫暖地離開,常回去看看

有一家公司,我常回去,那是一家有溫度的公司,教給了我很多工作技巧和職場經驗。每次路過這家公司,我就會進去坐坐,和仍堅持著的個別老同事聊聊天,甚至裡面的保潔阿姨都還認得我,近十年過去,保潔阿姨都沒換!

所以,要不要回到以前的單位去看看,和以下三點:一是你以什麼樣的狀態在那裡工作,二是單位同事如何對待你,三是你如何離開,有著莫大的關係。你的工作狀態若好,或許那裡是你的人生巔峰,值得你回去看看;你的同事對你友善,那兒會有老朋友,值得你回去看看;你體面地離開,那是榮耀之地,值得你回去看看。

不管要不要回頭看,客觀地說,我都感謝每一個我工作學習過的地方,哪怕那裡曾經是傷心地。經歷是一種資本,傷痛也是一種財富,我們都要懂得感恩。



荒原狂劍



辭職或離職後,有時間會去原單位看看,好聚好散,也是曾經一段記憶。

起初能進入公司肯定是有吸引自己的地方,有熟悉的老闆和熟悉的同事。

13年在長沙一家裝飾公司上班,後面由於自己的規劃不符,和老闆辭職,每次去長沙經過公司時都會下意識看下公司辦公室方向,現在公司已經倒閉了,和以前同事也會聊起那段時光,很懷念。


畢業7年,經歷過幾家公司,幸運的是,遇到的領導和公司都還不錯,而立之年,已有屬於自己的回憶,再接再厲。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天天開心cg


一是因為那裡有奮鬥的青春,有曾經的責任,人沒有了責任就失去存在的意義。責任是人生的動力,人要想活的精彩,責任是關鍵。因為不管辭職還是離職,曾經的自己在那裡留下了汗水,留下了奮鬥的腳印,不管好壞,自己多多少少會成長,包括工作技能、為人處事、接人待物等等。

二是那裡有曾經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兄弟姐妹,一起為了夢想、為了美好的將來打拼,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認準目標、咬緊牙關、埋頭苦幹,那份兄弟姐妹感情難能可貴珍貴。

三是離開的地方也是新開始的地方,是新夢想起航的地方,不論自己走多遠,適時回來看看,不斷矯正自己前進的方向,理一理當時為什麼要離開,離開的初衷又是什麼?

當然,如果曾經待過的單位有自己不開心的回憶,是自己傷痛的地方,還是少回來也好。


五毛錢覓食


離職或者辭職之後還會不會去原單位看看,分兩種情況。

一,你只是回去看看以前的同事,這完全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有緣千里來相會,大家都是共事一場都還是朋友。回去原公司看看朋友,聯絡感情都是很人之常情的事情。

二,你回去看看還能不能再回去上班。我覺得這一條是這一直接pass掉的,你之前從這個公司走掉就一定有你的原因。工資薪金待遇不好,公司價值觀念和你不符合,管理制度落後,人才戰略有缺點等等,總有你離開的原因。你以前離開的時候公司是那樣你走了之後你覺得會有很大改變嗎?如果你有你足夠的理由和實力你完全可以拿著你積攢的人脈資源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你會直接出來單幹。中國有句古話,好馬不吃回頭草。

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豔子有聲


回不回原來的單位看看。這個要取決於你以前在公司領導的認同和同事的關係如何,平時是否還有聯繫,如果有,還是可以溜達下的。

但這也僅是離職後短期,畢竟一個公司人員流動也是很大的。除非你以前的領導還在,或者同事升職一直在公司,那麼也是可以去走動下增進感情的。

很多人說,同事關係一旦離開了公司不再一起共事,時間久了關係也就慢慢淡了。但我感覺這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一個行業積累的人脈越廣,那你的資源也就越豐富。真的,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是通過朋友圈信息得來的,而信息恰恰又是很重要的資源。

所以,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多走走。


地麥芽


要是我辭職了,就不會再回原單位看的,容易想起以前的種種事情,既然離職的了,就是有離職的原因,也沒必要在觸景生情


低調人生135


好的單位就去,不好的單位就不去!


劉家三公子1


原單位工作十三年,從底層幹到總部,特殊原因離職,離開三年了,個人脾氣不再會去原單位看看的。原單位的基礎就是講感情,十幾年的人脈,關係全在,經常和同事一起聚會、釣魚等等。離開後人際往來比在職時更好。離職並非人走茶涼,人際來往就是有來有往。


紅薯開水


我是從不在同一個公司兩次也不會在同一個部門兩次。離職永遠不踏回去


登峰不造極


去呀還有好的同志,好朋友走過的路回去懷念下也滿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