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企稳岗,促就业,吉林省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保民生

疫情发生后,全省人社系统突出稳就业、保民生、助发展、促稳定,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保障。2月18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围绕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吴兰和省医保局局长杨凯分别就我省疫情防控期间援企稳岗和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介绍。新文化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全省1603户企业用工监测显示,我省重点企业复工率近85%。


援企稳岗,促就业,吉林省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保民生

省人社厅:

关注一:优先保障医疗防治一线需要

从速办理特殊时期工伤认定。对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快审、快鉴、快认。已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刘大庆、姜娜两位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同志做了工亡认定,并落实了相关待遇。

加快落实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落实《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

强化对医护工作者职称评审等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或岗位晋级时,不占本单位结构比例数额,实行单独认定、特设岗位聘任。对在医疗救护、基础预防、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将择优授予“长白山人才(团队)”等相应称号。

支持医疗单位实行特殊时期人事招聘方式。对疫情防控相关医疗单位补充人员的急需招聘,采取简化招聘程序、网上报名和设立绿色通道予以支持,确保医疗单位能够及时补充需要的工作人员。

实施社会保障卡应急办理。紧急开通了110个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窗口,通过线下办理、线上服务等方式,保障疫情突发期间用卡买药、就医、住院和费用结算等需求。截止2月2日,节假日期间全省社会保障卡窗口共为群众提供办卡服务1035人次,12333电话咨询服务共接听群众来电14138个。


援企稳岗,促就业,吉林省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保民生

关注二:全力稳定就业

一是及时摸清底数。组织了农民工返乡情况、节后就业流向情况、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等系列调查摸底,同扶贫办等部门互通底数、密切沟通,实时掌握各方面动态。据统计,全省农民工约217.6万人,其中本省内转移就业114.1万人,省外转移就业46.2万人,目前春节前返乡的省外农民工有出省意愿的只有30%。这些底数的摸清,为有针对性做好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工作争取了主动。

二是强化线上就业服务。利用“吉林智慧人社” 就业服务功能,搭建网络就业支撑体系,引导用人单位和重点群体线上招聘求职。截至目前,全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上线岗位信息49.3万个,同时链接省外岗位信息80余万个,线上岗位点击量翻了一番。

三是强化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明确重点企业清单,设立人社就业服务专员,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优先服务,按推荐上岗人数给予1-8万元的一次性就业服务补助。全省1603户企业用工监测显示,我省重点企业复工率近85%,用工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

四是强化就地就近就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大就业信息搜集发布力度,搞好就业和用工需求对接,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消纳。

五是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今年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可能出现超过往年的局面。全省人社部门积极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推动剩余劳动力向用工大省输送。目前,已完成首批省外有组织输出,月底前将密集完成一批输送。

六是强化创业促就业力度。落实好支持在乡返乡创业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线上服务,以及初创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计划实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到11.5万人。同时,持续加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帮扶等工作力度。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在全省开发公益特岗5000个,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给予3至6个月的临时性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关注三:助力复工企业走出困境

疫情发生后,全省人社系统注重强化资金支持,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返还力度。在去年以来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3亿元(其中:普通稳岗返还5.7亿元,惠及企业1.8万户;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返还10.6亿元,惠及企业300余户)基础上,适当放宽认定标准,将受疫情影响的参保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二是延缓社保费缴纳。加强基金收支监测,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基本养老金等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三是落实相关补贴补助政策。统筹落实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大学生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关注四:全力维护劳动关系稳定

一是及时明确特殊时期劳动关系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加班生产、延长假期和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不能正常到岗工作职工的工资待遇、劳动关系、工时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二是强化劳动关系政策宣传解读。先后开展专题访谈,组织编撰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处理指导手册”、劳动关系政策“七字决、顺口溜”等宣传资料,发布了《致身在外乡吉林籍劳动者的慰问信》。已两次通过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对企业复工复产、劳动用工、工资支付、依法裁员等方面政策进行权威解读。

三是依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信访、劳动监察、劳动人事调解仲裁等机构全面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加大调解力度,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办理新签续签劳动合同备案4298人次,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备案3151人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供线上劳动关系业务和政策咨询 1907人次;提供调解仲裁服务1345人次,及时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