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我曾經見過一個阿姨,年近六十了,皮膚光潔,身材勻稱,全身上下沒有一絲贅肉。我問她,有什麼秘訣讓身材保持這麼好呢?


阿姨告訴我,她的生活習慣一直很規律,幾十年如一日,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從來不吃宵夜,而且每餐只吃個七分飽,絕不暴飲暴食,也不會亂吃零食,每天堅持跳一小時舞,所以才能保持現在這樣。

聽到她說的這些,不是什麼太難做到的習慣,我也能做到,只是很難堅持罷了。但是想要通過習慣改變我們的生活,養成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不能堅持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的毅力不夠,沒有別人意志堅定。事實上,問題不在於我們自己,而在於沒有掌握正確的習慣養成方法。

美國作者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告訴我們一種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每天完成非常微小的習慣,比如說從做一個俯臥撐開始,每天只做一個,這個難度不大,又很容易完成的習慣。通過完成這種小到不可能失敗的微習慣,適應自己的大腦規律來做事情,幫助我們養成更持久的好習慣。

<strong>安東尼·羅賓說,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

<strong>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為什麼我們無法長期堅持某種習慣呢?

之前我曾立志要勤於寫作,堅持日更,每天一篇3000字以上的優秀文稿。每個月上稿達到10篇。結果,我堅持不到一週就堅持不下去了。

因為什麼呢?目標定得太高,根本無法完成,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用高的目標把自己嚇倒了,這樣寫也非常累。在想要堅持某種習慣的時候,單憑愛好和意志力很難說服自己堅持下去。

不正確的方法,更容易讓我們產生消極的情緒,感覺到疲勞,內耗非常嚴重,並且得不到正面的反饋,因此很難長期堅持下去。阻止我們堅持下去的是過度的自我損耗,自我損耗的五大原因包括:


一、 努力程度。當我想一天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時,感覺到我需要付出努力的代價很大。假如說換成一天100字呢,自然是很容易完成的。這就是微習慣策略的好處:自我損耗少。

二、 感知難度。如果我要求現在就寫3000字一篇的文章。我感覺到的難度,超出了我的能力,在我對寫作並不熟練的情況下。當我把目標降成100字時,毫無疑問,我可以在10分鐘內,很愉快地完成100字的任務。使用微習慣策略,不會讓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感覺難,以至於不敢開始。

三、 主觀疲勞。主觀疲勞也就是說我們在評價自己是否疲勞的時候並不是很客觀,而是因為我們所要完成的目標來評定的。當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時,還沒做就感覺非常疲勞;當我把寫作目標換成100個字時,明顯感覺到容易多了,疲勞感也減輕了。也就是說,越容易完成的小事,讓我們完成的動力越充足。

四、血糖水平。人體能量主要來源於葡萄糖,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變低時,人會感覺到很疲憊,在累的時候,人的意志力是不受控制的,當累的時候,行動和效率會大幅度降低。而在這個時候,微習慣能幫助我們節約能量和意志力。於我來說,如果今天我很累,降低標準,寫100個字,能量消耗並不算大,還是可以輕鬆地完成。

知道了阻止我們長期保持習慣的原因,用《微習慣》來幫助我們把大目標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標,並適當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通過八個步驟養成良好的習慣。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每天只做一點點,無負擔習慣養成法

第一步,找到目標,並製作微習慣計劃。

問問自己,現在你最想養成的習慣是什麼?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一直在苦苦逼自己養成某種好習慣,但是總是容易半途而廢,或者根本就難以開始。那麼,<strong>從現在起,把這些目標定到小到不可思議,降低目標完成的難度。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目標,並製作微習慣計劃。

比如說,我要練習寫作,要輸入要輸出,大量閱讀,大量寫作,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寫作者。我看到有的寫作者一天寫好幾篇幾千字的文章,但是我完成不了。應該怎麼辦?我降低了每天要完成的目標:每天閱讀半小時,每天寫作500字。用一週來寫一篇文章。這樣的任務量讓我的大腦感覺到沒有被威脅,它可以輕鬆完成這項任務,因此,我可以輕鬆完成我的目標。

第二步,找到自己的內在動力,賦予每個微習慣行動的意義

好的習慣一定是源於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念,而非是因為外部的評價,或者從眾心裡,強迫讓自己改變的行為習慣。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內心認同,想要改變,那麼在執行這些微習慣的時候難免會有牴觸心理。這樣,即使再小的習慣,你也很難從一而終,愉快地執行下去。

我練習寫作,是因為寫作給我帶來了價值,升級了我的認知水平,給我帶來了幸福的感受。因此,每天寫作500個字,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天不寫就難受,感覺腦袋的字往外蹦。<strong>當你找到了每個微習慣背後的意義時,執行它的時候,內心是愉悅的,享受執行的過程,這樣,堅持才是可能會持久的。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一天一次,隨時可做”,每天完成

如果一次要養成多個微習慣,那麼需要制定詳細的習慣日程,規定自己一天,該什麼時間來完成這個習慣。但這樣做起來,會感覺非常累,也可能會陷入不能按時完成的尷尬和內疚中。

在一開始,建議不要一次建立多個微習慣,而只選擇一到三個,非常容易完成的微習慣,比,小到當你在上床睡覺前一刻花一分鐘都能夠輕鬆完成的那種,這樣,在每天睡覺之前,大腦會檢查你是否完成,保持專注。

之前,我堅持日更兩百多天就是用到了這個策略。每天規定自己在睡覺之前,完成500字的寫作,這大概只需花我20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不講究語法是否通順。每天睡覺之前,檢查一下,白天有沒有完成,如果沒完成,睡覺之前就補上。

做完這件事,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因此不知不覺,日更就這樣堅持下來了。所以<strong>一開始在習慣養成的時候,不需要刻意要求具體到什麼時間完成,最好的方式把執行依據定為“一天一次,隨時可做”,那麼事情會變得更加簡單。

第四步,適當給自己的意志力獎勵一顆“糖”,提升成就感

當我們完成目標任務時,如果能得到正面的反饋,不但可以提升成就感,而且還會體驗到幸福感和滿足感。只有當我們感覺到快樂時,做一件事才會有動力和持續的信心。特別是在很累,疲憊的時候,需要給自己放個“假”,吃一顆“糖”,給自己一點獎勵,休息一下。

每次,當我寫作感覺到很累的時候,我會停下來,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獎勵自己休息一下,休息後,又是活力滿滿了。

<strong>當你感覺意志力受到挑戰的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堅定,而是意志力銀行需要“存錢”了。很簡單,停下來,做一點自己讓自己開心的事,愉悅自己,意志力就會回來的。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第五步,手寫記錄,追蹤每天微習慣的完成情況。

習慣養成還需要儀式感,用手寫記錄每天要完成的微習慣,會讓大腦感覺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當然,也可以利用手機中的一些習慣養成軟件,方便提醒我們完成任務目標。無論是手寫的還是用手機記錄,微習慣越具體越好,比如說你想養成每天健康喝水的習慣,就不能只寫一個模糊的任務:“多喝一點水。”這樣不利於我們完成目標,如果換成每天1000ml水,有了個具體的數字,那麼你的500ml的水杯,一天兩杯就夠了。

<strong>微習慣簡單到不會失敗,但唯一失敗的可能就是遺忘,因此,我們需要記錄,並每天養成追蹤習慣完成的情況。在每天睡覺前檢查自己是否按量完成了目標,如果沒有,及時補上。

第六步,從微量開始,慢慢加量,挑戰自己的舒適區,超額完成

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每天只寫500個字肯定是無法達到優秀的標準。那麼我們需要試探性地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從500字開始,給自己慢慢加碼,鍛鍊自己的意志力。

我在練習寫作的時候,最開始是一天300字。當我開始寫作後,發現有時還可以寫出500字了。越堅持,時間越往後推,我發現,1000字也沒有多難了,後來,一天3000字,也能拿下。

微習慣能讓我們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一旦採取了行動,有了做事的動力,那麼意志力就沒有那麼重要了。<strong>當目標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給我們帶來了成就感,激發了內在的行動動力,所以超額完成也就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第七步,降低期望值,一步一個腳印,不要輕易改變計劃

你與成功的距離就差了一個堅持。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聽過的一句雞湯,但是很少人真正能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要求過高,事先設立了一個跟我們能力不匹配的目標,把自己嚇死了,不敢行動,或是行動了,達不到這個目標,產生挫敗感,大腦受了傷,不願意再堅持下去。

前段時間,我總是說書評好難寫,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了。我的導師鏡姐問我,你希望自己達到什麼樣的寫作水平,你才會滿意呢?我說,像鏡姐一半好就行。鏡姐說,不對,你內心裡一定是在說,要寫得像我一樣好,只不過,你說出口的時候,因為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偷偷給打了個對摺。

嘿嘿,鏡姐說對了,我就是這麼要求自己的。但是我也知道,當下的我,根本不可能達到鏡姐一樣的寫作水平。但就是這樣對自己的高期望值讓我變得焦慮,遲遲不能採取行動,提筆寫作。

這樣的夢想是好的,但是不利於自己進步。鏡姐常說“先完成,再完美”。在這裡,是同樣意思,即使我現在一天能完成3000字的寫作目標,如果這樣設定,會給大腦帶來負擔和壓力,讓人產生疲憊感,自然,堅持也就可能是一句空話了。

那麼我給自己還是定在每天500字的寫作任務,<strong>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有更高的期待。這樣我的寫作行為才會更容易強化為一種習慣。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注意習慣的持續性

當一項習慣,你做起來毫不費力,放棄反而比較難的時候,這代表習慣養成的標誌之一。你不會因為這件事感到興奮或無聊,它就是一種生活的一種常態,你也不會擔心這件事會遺漏,因為你不需要考慮,會很自然的去做這件事情。對這項習慣帶來的身份表示認同,比如說,我現在練習新媒體寫作,我已經把寫作當成了我的習慣,認同了自己是一名自媒體寫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習慣並不是某一階段的一種行為,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養成了這個習慣,而放棄了,又轉頭去培養其他的習慣,那麼這個習慣培養也意味著失敗了。


習慣就和我們平常吃飯喝水一樣平常,它存在的意義是堅持,只有持續的去做這件事情,它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所以,注意,<strong>不要輕易丟掉你的習慣,一旦培養,就一直做下去,讓它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習慣》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水滴石穿,美好的人生從微小的習慣開始

一滴水,長年累月,經年不息,它的柔軟也能在堅硬的石頭上留下痕跡。通過微習慣幫助我們培養長期的好習慣也是這個原理。

在培養習慣的時候 ,我們要看到它的長期價值,通過微習慣意志力策略,幫助我們戰勝惰性,擺脫高期待值等外在的條件給我們帶來的限制與心理壓力,讓我們能一身輕鬆地行動起來。

當我們把一個大的目標,分割成一些小到完全沒有難度的目標時,可以幫助我們有開始的意願,增強自律性。一旦做了,會不覺得難,而且還會不知不覺中跨越小目標,通過時間和微習慣的累積,向著大目標邁進。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去更改自己的微習慣,一直保持它容易被做到的特性,讓我們的大腦處於輕鬆就能完成的舒適狀態。

然後適當去挑戰一下它,每天完成,告訴自己棒極了,體驗完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然後堅持,讓微習慣成為終生的行為,每天只做到1%,堅持一年下來的結果會怎樣,苦於改變卻總是不得要領的你,不妨跟著這本書中的八個步驟試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