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劉良華: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2020年2月17號是我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但是,由於“新冠病毒”(2019-nCoV)的疫情仍然嚴重,全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已經發出了延遲開學的通知,建議採用在家上學的模式達到“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目標。教師和家長究竟如何引導學生在家上學?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劉良華: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1.關於學習平臺的建議:在哪裡學?


在家上學包括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線下學習的主要空間是家庭。線上學習有多種選擇。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選擇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各種網絡學校或網絡互動學習平臺。但是,對於一般家長和學生而言,他們更願意選擇操作簡單、“零技術”的網絡平臺。與之相關的建議是:


第一,選擇班級微信群。從操作簡單的角度來看,在家上學可以首選班級微信群、企業微信群或QQ群。


與正式的網絡學校或網絡互動學習平臺相比,班級微信群、企業微信群或QQ群不太便於作業提交、作業評改與互動交流。某些重要信息容易被淹沒和覆蓋。但是,班級微信群、企業微信群或QQ群因其“操作簡單”而容易普及。相比之下,班級微信群更接近“零技術”也因此更容易獲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選擇。


第二,保留班級管理制度。班級制不僅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和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滿足學生歸屬感的需要,促進學生社會情感交往。在保留和保護班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組建各種合作學習共同體。


第三,採用班主任包班制。為了解決某些學科教師無法在不同班級同時教學的問題,採用班主任包班制。當學科教師同時兼顧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班級在線學習時,主要由班主任負責引導學生在線學習,學科教師應協助班主任的工作,並根據學生需要及時提供在線輔導。


每個班級配備一個正班主任和一個副班主任。學科教師主要負責微課視頻的開發與利用,並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解惑與答疑。正副班主任與學科教師保持密切聯繫、合作教學,共同向學生推薦各個學科的微課視頻。


學科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教師工作室”微信群或QQ群,讓教師工作室成為班級微信群或QQ群之外的“學科課堂”、“專科教室”。學科教師按年級組成合作教學小組,在合作備課(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分工錄製視頻。在每一個老師都參與微課視頻錄製的前提下,班主任可推薦某些優質視頻供學生自由選擇,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劉良華: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2.關於課程選擇的建議:學什麼?


在家上學有一個過渡階段,比如,教育主管部門最初可能規定“不講授新課”,以便正式開學後“按照零起點實施教學”。這是一個過渡政策,權宜之計。


若疫情在較長時期內依然嚴重,就會不得不繼續要求在家上學並可能要求講授新課。

各個學校和家庭條件不一樣,若貿然要求學生以在家上學的方式學習新課,可能會造成知識學習中的“夾生飯”,某些學生可能跟不上學習進度,這會帶來焦慮和恐慌。為此,我們在現階段需要為2月份的“兩週在家上學”(除去三天的週末,從2月17號到2月29號只有兩週的上課時間)做好相關的準備。


經過了一段時期的探索和積累經驗之後,用在家上學的方式講授新課就可能沒那麼焦慮。無論是否講授新課,在家上學的課程設計可以考慮一下幾個思路。


第一,讓學生選擇課程。除了學習語文、數學、外語、音樂、體育、美育、勞動、科技、道德與法治等國家課程,學生可以利用在家上學的優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程。把選擇課程的權利還給學生。


與“在校上學”相比,“在家上學”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選擇名著閱讀、教育電影、遊戲與手工、運動專題,藝術專題、勞動與生涯教育專題等選修課程。就此而言,在家上學也許更有利於實現五育並進的教育目標。


在名著閱讀方面,一般課本只能選取名著的片段,而在家上學比較適合名著“整本閱讀”或“包本閱讀”。即便在小學階段,也可以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以及相關的電視劇或“小人書”。在“四書”和“四大名著”之間,“四大名著”在大眾群體中影響更大,應引導孩子儘早閱讀。在此基礎上,讓孩子逐步閱讀《史記》和《古文觀止》。


在教育電影方面,有些電影因為含有色情、吸毒或暴力等鏡頭,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父母最好陪伴孩子一起觀看電影,不僅跟孩子一起選擇電影,而且可以增進親子情感交往。只要適合孩子看的電影,都可以稱為教育電影。


在遊戲或手工方面,老師和家長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和開發豐富的撲克魔術、摺紙等遊戲和手工。在運動、藝術專題方面,可以強化室內運動、書法、繪畫、彈琴、唱歌、舞蹈等技能。


在勞動與生涯教育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承擔必要的家務勞動。通過對各種職業的瞭解,體驗各種職業的艱難與歡樂,培養孩子的職業生涯意識。


第二,讓學生選擇教師。教師和為學生提供不同教師的微課視頻,由學生決定自己是否聽課以及聽哪個老師的講課。把聽課的自由權和選擇權還給學生。學生不僅有選擇課程的權利,而且有選擇老師的權利。自由是權利也是能力。你若逃避自由,就強迫你自由。


在家上學的基本特點就是自由學習,這需要教師和家長引導學生學會選擇。由於在線學習具有超時空的特性,學生的在家上學因而更加自由。這是在家上學與在校上學最大的差別。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將在家上學的模式完全等同於在校上學的模式。


第三,每個學生一張課表。雖然學校可以制定統一的課表,但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以及,每門課程學多久。如果學生有別的學習途徑進行有效學習,並能夠達到合格水平,家長簽字,那麼,學生可以申請免修。


在形式上,學校可以制定統一的課表,比如,每天上午安排1-2節語文,1節數學,1節英語。下午可以安排1-2節音樂、體育、美育、勞動、科技或者道德與法治,等等。每節課40分鐘,課間10分鐘。


但是,由於每節課學生只需要觀看2-3個微課視頻,每個微課視頻3-5分鐘,所以,在家上學的每節課其實只有15-20分鐘,即便一個上午安排4-5節課,也只佔上午的一半,其餘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


關於課程選擇的小結:(1)讓學生選擇課程。(2)讓學生選擇教師。(3)每個學生一張課表。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劉良華: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3.關於教學方法的建議:怎麼學?


在家上學增加了在線學習的時間。在線學習的學習程序主要呈現為三個環節:閱讀、練習與評價。


第一,閱讀,包括讀圖(主要是觀看微課視頻)和讀文字。班主任或學科教師可以按時提供微課視頻,學生是否完整觀看微課視頻或觀看哪些教師的微課視頻,由學生自己選擇。在家上學必須以學生自學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教育的秘密是興發。教師的主要責任是興起和引發學生自己的激情。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


補充說明:每節課由班主任或學科教師提供2個微課視頻。教師可以直接用手機錄製微課視頻。教師在微課視頻裡為學生講解或推薦相關的知識。教師也可以採用CCtalk、PPT錄屏等方式錄製音頻,但最好以微課視頻為主,以音頻為輔。視頻比音頻更有現場感,更利於師生之間的交往。


微課視頻主要由相關的學科教師開發,也可以鼓勵學生開發微課視頻。學生開發的微課視頻必須提前提交給學科教師,由學科教師選擇和推薦。教師在設計和錄製微課視頻時,應儘可能發揮在線教學的特點和優勢,在保證微課視頻的知識正確、畫面清晰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微課視頻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在線學習不同於學校課堂教學,學生往往很難堅持觀看長時間的視頻,除非這個視頻像電影那樣有足夠的情節性或趣味性。因此,一節課可以多次講授,但每次講授最好不超過5分鐘。教師可以推薦多個5分鐘的微課視頻,但總體講授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


每次講授不超過5分鐘並不必然導致碎片化學習,相反,如何在5分鐘內完成某個知識專題的講授或學習,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必要的生活素養。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傾聽是一個基本素養。要傾聽他人而不是自己喋喋不休地嘮叨。


至於教師如何在5分鐘之內完成某個知識專題的講授,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深入研究,合作討論,精細設計。“停課不停教”意味著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在家上學提供精緻的幫助與輔導。學生在家上學時,教師的工作量不一定會增加,但也不會減少。


第二,練習,包括老師佈置的作業、測驗或自己選擇的練習。已經進入超前學習的狀態或已經達到掌握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做練習的申請,家長簽字。


觀看微課視頻後,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展開討論與互動。在家上學應重視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建立8-10人的合作學習小組以及相應的微信群。組長引導本組學生進行討論、答疑並收集作業。當學生遇到學習的困惑時,主要在合作學習小組內部討論而不過度依賴教師或家長。如果遇到小組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或困惑,由組長代表小組提出問題。為了避免發言人數太多而造成嘈雜和混亂,小組長髮言或答疑時,其他同學儘量不要發言。


第三,評價,包括評改作業與反饋矯正。在家上學不必也不可能全程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教師需要強化練習與評價的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督促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過程。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合作學習小組提交作業,組長向班主任或學科教師提交本組的作業。學科教師負責評改學生作業並作出反饋。必要時,可以採用騰訊課堂、CCTALK、UMU等平臺進行互動交流。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劉良華: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小結

傳統的“在校上學”有很多“在家上學”無法替代的優勢,不必簡單地美化“在家上學”。但是,如果充分發揮“在家上學”的優勢,就可以“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化被動為主動。


總體而言,“在家上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地方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一是學生可以選擇課程,每個學生一張課表。二是學生可以選擇教師。三是學生不得不逐步學會自學。教師的主要責任不再是講課而是興起和引發學生自學的意向與激情。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


因此,在開發和利用在家上學的課程資源時,不僅應該將在家上學視為“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desperate times, desperate measures),而且應該發揮在家上學的特別優勢,推動整個教育的變革,為傳統的學校教育改革帶來新風氣、新常態和新趨勢。


劉良華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廣州市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來自 海珠二小教育集團 新父母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