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三五三”工作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驰援城区防控一线


针对近期全国疫情高发严峻形势

和城区人口密集、结构复杂

量宽面大、力量薄弱等问题

筠连县委抽调437名机关党员干部

组建“先锋突击队”

成立临时党委统一调度指挥

建立“三五三”工作机制

推动各类防控力量驰援城区防控一线

共同筑牢城区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一、“三支队伍”全域布防。整合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乡镇社区干部、社会志愿者队伍、物业管理人员等几股力量,集结1200余名“抗疫战士”,组建3支“一线战队”,在城区3个关键环节严密布防。一是“网格护卫队”守辖区。紧盯居民小区、步行街道、主要路口、关键位置等重点区域,细分185个防控卡点,调配740名党员干部2班倒轮班值守,全天候开展“一测温、二核实、三登记、四劝退、五消毒”检查防控。同时,建立“1+10”联防联控机制,1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分别联系10户居民,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人员动态监测、心理健康疏导等工作。二是“市场监管队”强巡查。整合卫健、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落实160余名党员干部,对宾馆、茶馆、酒楼、KTV、网吧等场所营业情况进行监控;对超市、早餐店、农贸市场等进行卫生安全巡查,对药店发热、咳嗽药品购买登记情况进行检查。三是“重点管控队”严监测。抽调312名机关党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组成“重点人员管控突击队”,落实“4+1”“n+1”管控机制,对从湖北、浙江、广东等重点疫区返乡、尚在潜伏期的高危人群和4个定点隔离观察酒店,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监测管控,定期掌握人员健康情况、人员流动情况,构建严密精准的“防、治、救”处置体系。

二、“五员定岗”合力冲锋。通过临时党委统一调度,在疫情防控中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落实机关党员干部“核查员、宣传员、劝导员、服务员、监测员”五项职责,确保各类防控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一是临时党委“调兵遣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临时党委书记,紧急号令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疫情防控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数据库;会同筠连镇党委定期分析研判城区疫情防控形势,聚焦卡点管控、人员摸排、隔离监测、舆情引导等10余项工作重点,物资供应、心理疏导、医护力量3个薄弱环节,对防控力量进行统一指挥、统一配备、统一协调,根据工作需要精准投放到社区一线。二是乡镇社区“筑网定位”。社区根据疫情变化和工作要求,及时调整防区网格、梳理问题短板、细化具体任务,整合自身和临时党委投放力量,分布落实到城区防控卡、点、线、面,量化“先锋突击队”队员职责,织密疫情防控的“天罗地网”。“先锋突击队”履行“五员”职责任务的情况由5个社区及时反馈临时党委,作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防疫政治责任的考核依据。三是机关党员“冲锋陷阵”。选配参与社区防控作战的“先锋突击队”队员,通过佩戴党徽、“红袖标”等主动亮明身份,发挥“八个带头”先锋模范作用。截止目前,机关党员共参与2轮全覆盖大排查,向群众普及防控知识等 4万余人次,“硬核”劝退聚会、宴席等聚集活动730余起,劝导车辆9000余次,提供物资代购、跑腿代办、心理疏导等群众活动800余人次,日常监测行动1000余次。

三、“三包压责”严防死守。临时党委建立党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三包”机制,为主城区13591户、35192人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一是党支部包片综合协调。将主城区划分为5大片区,对应组建5个临时党支部“一对一”包片负责,统筹协调落实防控力量和措施。片区内小区实行分类封闭管理:单位小区由机关单位明确专人落实防控责任,物管小区由物管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共同落实防控责任,开放式楼栋由“先锋突击队”会同乡(镇)干部落实防控责任,履行疫情防控监测、排查、预警、处置等职责。二是党小组包楼整体管控。结合小区和楼栋分布情况,将机关党员、社区党员、业主党员划分为173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负责1幢或多幢楼宇的整体管控,具体承担入户摸底、宣传劝导、巡防巡查、环境卫生、物资调配等工作任务,确保楼宇防控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党员包户跟踪服务。对城区来自湖北或经停湖北武汉的人员、来自湖北或经停湖北武汉人员的密切接触人员、来自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人员等219名居家隔离人员,以户为单位落实党员包干跟踪服务责任,每天2次上门开展体温检测、心理疏导,提供代购代办服务。将“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问责体系,记入专项实绩档案,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