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縣“三五三”工作法組織機關黨員幹部馳援城區防控一線


針對近期全國疫情高發嚴峻形勢

和城區人口密集、結構複雜

量寬面大、力量薄弱等問題

筠連縣委抽調437名機關黨員幹部

組建“先鋒突擊隊”

成立臨時黨委統一調度指揮

建立“三五三”工作機制

推動各類防控力量馳援城區防控一線

共同築牢城區疫情防控“紅色防線”


一、“三支隊伍”全域佈防。整合機關單位黨員幹部、鄉鎮社區幹部、社會志願者隊伍、物業管理人員等幾股力量,集結1200餘名“抗疫戰士”,組建3支“一線戰隊”,在城區3個關鍵環節嚴密佈防。一是“網格護衛隊”守轄區。緊盯居民小區、步行街道、主要路口、關鍵位置等重點區域,細分185個防控卡點,調配740名黨員幹部2班倒輪班值守,全天候開展“一測溫、二核實、三登記、四勸退、五消毒”檢查防控。同時,建立“1+10”聯防聯控機制,13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分別聯繫10戶居民,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政策宣傳、人員動態監測、心理健康疏導等工作。二是“市場監管隊”強巡查。整合衛健、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落實160餘名黨員幹部,對賓館、茶館、酒樓、KTV、網吧等場所營業情況進行監控;對超市、早餐店、農貿市場等進行衛生安全巡查,對藥店發熱、咳嗽藥品購買登記情況進行檢查。三是“重點管控隊”嚴監測。抽調312名機關黨員、社區幹部、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組成“重點人員管控突擊隊”,落實“4+1”“n+1”管控機制,對從湖北、浙江、廣東等重點疫區返鄉、尚在潛伏期的高危人群和4個定點隔離觀察酒店,實行“一對一”“點對點”監測管控,定期掌握人員健康情況、人員流動情況,構建嚴密精準的“防、治、救”處置體系。

二、“五員定崗”合力衝鋒。通過臨時黨委統一調度,在疫情防控中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落實機關黨員幹部“核查員、宣傳員、勸導員、服務員、監測員”五項職責,確保各類防控力量形成整體合力。一是臨時黨委“調兵遣將”。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擔任臨時黨委書記,緊急號令縣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對疫情防控力量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數據庫;會同筠連鎮黨委定期分析研判城區疫情防控形勢,聚焦卡點管控、人員摸排、隔離監測、輿情引導等10餘項工作重點,物資供應、心理疏導、醫護力量3個薄弱環節,對防控力量進行統一指揮、統一配備、統一協調,根據工作需要精準投放到社區一線。二是鄉鎮社區“築網定位”。社區根據疫情變化和工作要求,及時調整防區網格、梳理問題短板、細化具體任務,整合自身和臨時黨委投放力量,分佈落實到城區防控卡、點、線、面,量化“先鋒突擊隊”隊員職責,織密疫情防控的“天羅地網”。“先鋒突擊隊”履行“五員”職責任務的情況由5個社區及時反饋臨時黨委,作為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落實防疫政治責任的考核依據。三是機關黨員“衝鋒陷陣”。選配參與社區防控作戰的“先鋒突擊隊”隊員,通過佩戴黨徽、“紅袖標”等主動亮明身份,發揮“八個帶頭”先鋒模範作用。截止目前,機關黨員共參與2輪全覆蓋大排查,向群眾普及防控知識等 4萬餘人次,“硬核”勸退聚會、宴席等聚集活動730餘起,勸導車輛9000餘次,提供物資代購、跑腿代辦、心理疏導等群眾活動800餘人次,日常監測行動1000餘次。

三、“三包壓責”嚴防死守。臨時黨委建立黨支部包片、黨小組包樓、黨員包戶“三包”機制,為主城區13591戶、35192人構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防控組織網絡和責任體系。一是黨支部包片綜合協調。將主城區劃分為5大片區,對應組建5個臨時黨支部“一對一”包片負責,統籌協調落實防控力量和措施。片區內小區實行分類封閉管理:單位小區由機關單位明確專人落實防控責任,物管小區由物管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共同落實防控責任,開放式樓棟由“先鋒突擊隊”會同鄉(鎮)幹部落實防控責任,履行疫情防控監測、排查、預警、處置等職責。二是黨小組包樓整體管控。結合小區和樓棟分佈情況,將機關黨員、社區黨員、業主黨員劃分為173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負責1幢或多幢樓宇的整體管控,具體承擔入戶摸底、宣傳勸導、巡防巡查、環境衛生、物資調配等工作任務,確保樓宇防控全覆蓋、無死角。三是黨員包戶跟蹤服務。對城區來自湖北或經停湖北武漢的人員、來自湖北或經停湖北武漢人員的密切接觸人員、來自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人員等219名居家隔離人員,以戶為單位落實黨員包乾跟蹤服務責任,每天2次上門開展體溫檢測、心理疏導,提供代購代辦服務。將“三包”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問責體系,記入專項實績檔案,推動機關黨員幹部在戰“疫”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