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級農業遙感應用農業

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張輝

近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對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農業遙感作為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的重要力量,必將在《規劃》實施中展現出更大作為。

一、農業遙感工作成效顯著,為《規劃》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農業遙感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經過40年的研究探索,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方面日臻成熟,技術標準和規範不斷完善,農業遙感學科群業已建立,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農業遙感技術體系和工作隊伍。

在農業自然資源調查方面,利用“天空地”一體化的遙感調查技術,完成了國內耕地、草地、農業後備資源和大宗農作物資源數量和空間分佈的本底調查,確立了遙感技術在農業資源調查領域的應用方向,為農業資源數字底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全球農作物監測評估方面,開展了國內和國外重點地區大宗農作物種植面積、長勢、土壤墒情、產量和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測,實現了國內外農作物遙感監測的常態化運行,成為農情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業經濟運行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

在農業農村重大政策評價方面,以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測量為手段,承擔了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核查等重點任務,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土地權屬和“兩區”數據庫,為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二、對照新要求,著力加快補齊農業遙感發展短板

一是進一步提升技術集成能力。《規劃》提出,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對照這一目標要求,應加快推進農業遙感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提高農業遙感技術的產業化水平,提高信息融合、高效的服務能力。

二是進一步改善設施裝備條件。《規劃》提出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農村觀測網絡基礎設施和應用體系。對照這一目標,必須儘快補齊農業農村天基和空基觀測的短板,建立農業農村全天候立體觀測網絡,夯實農業遙感發展基礎。

三是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規劃》提出,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快生產經營數字化改造,推進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對照這一要求,農業遙感還需要深化基於遙感監測和大數據分析的決策支持與應用,不斷滿足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種業等農業生產經營的新需求。

三、謀劃農業遙感發展新思路,推動《規劃》落實落地

貫徹落實《規劃》,必須提高戰略站位,找準定位,全力推動農業遙感事業開創新局面。

一是找準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定位。深入貫徹落實《規劃》提出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理念,科學謀劃農業農村遙感應用工作的發展思路,建立農業遙感與數字鄉村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強化政策協同、體系協同、技術協同和服務協同,以集成創新為引領,建好農業遙感應用領域的國家隊,當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排頭兵。

二是對接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需求。加強遙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完善和開發農業資源、農村承包地、高標準農田、“兩區”等農業自然資源大數據,建設和發展農村集體資產、宅基地、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大數據,共同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深入開展數字農情、畜牧、漁業、種業和農村新業態等領域的遙感應用服務,為農業農村生產經營過程提供精準、高效的數字產品,為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客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推動提高農業農村管理服務現代化水平。

三是構建服務數字農業農村的新格局。充分發揮遙感大數據的先天優勢,以建設“國家農業遙感應用與研究中心”項目為契機,按照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的建設模式,搭建基於“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計算、分析、管理和服務的綜合應用平臺,切實發揮項目的集聚效應,引領和帶動地方農業遙感服務工作,共同助力數字農業農村的建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