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

用戶3708573184


謝邀。
我看了一下一圈的答案,結合我自己的認知,其實我想說的是,大部分答案照做了成功的人並不會很多,因為簡單概括來說,這個問題教的都是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
或者說,我從一個經常接觸學生的職業身份上來看,很多做法,都能夠做的一件事情,是“讓一個人成為一個學霸”。
當然,如果本文的上進心的目標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學霸”,那很多答案都很靠譜,但是如果別的目的,其實未必會有效,從其本質來說,因為這些答案本身能夠解決的問題是“讓一個人開始做”。
但是卻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做什麼”?或者說“怎麼做”。
所以說,對於學生,每天逼著自己都“做一些事情”確實有用,很多時候,成績本身是能夠靠看書和刷題堆出來的,雖然效率很低,但是確實有進步,但是對於人生來說,就算24小時的忙碌,真的能帶來收益麼?其實未必的。
所以,之所以堅持不下去,並不是在於“我不想努力”,而是潛意識告訴我們“這麼做是無效的”。
看看外賣小哥,他們都能夠讓自己將“上進心”轉變為“行動”,因為他們的行為本身來說,每一份行動,都是有“收穫”的,雖然不多,但是他們的上進心,最最容易變成行動的。
那麼真正解答這個問題,從“道”的角度來分析,
而想要講清楚這個“道”是什麼,我選擇通過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自己的故事,來嘗試給大家一些啟發。
先說一下我自己的現在,我是一個年入350+的創業者,做的是教育行業,語文老師。
能有這個收入,首先是因為我自己的業務能力是能夠與這個收入相匹配的。不信可以移步我的專欄,看一下我對於教學和作文的解讀認知,應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語文應試培訓者,我的學生的成績,每年也都非常的出色。
那麼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以及從一個“被大家認為比較成功的90後”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當下我對於自我成長的總結。
這篇文章很長,我也是上了一天課,看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信守回答,沒想到字數越寫越多,將近7000字了,不過確實大部分都是肺腑之言,希望對於大家帶來幫助。
(一)混沌
其實之所以我之前說這麼多東西是沒用的,因為這種通過外化工具,來讓自己保持長時間“進取行動”的狀態的方法,我用過。
時間管理的書我看了也不少,其實內核也差不多的概念,我大學的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情,我讓自己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兼職,就是泡圖書館。
我記得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天天泡同濟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差不多快刷完了統計圖書館的7-10樓的大部分書籍(人文社科管理經濟)類的書籍。
你問我那段時間的學習有沒有用呢?我可以和你說,作用並不大。
現在的環境之下,知識的存量其實並不能成為你面對世界的比較優勢,而且很多時候這種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存量的知識會讓人遺忘,我看了很多書,記了很多知識,但是也忘記了很多知識。
就像現在,刷一整天的抖音的科普,能記住多少呢?其實效果是微小的。
當時我就完全憑藉意志力以及“對於知識的浪漫”而去不斷的看書——“知識的浪漫”讓我不斷用“厚積薄發”麻醉自己,意志力讓我做這些明明看上去沒有用的事情,但是還是咬牙堅持著。
這段時間,現在想來,對當下的我來說,除了談資,對於我的成長,也沒有什麼幫助了。
但是我卻沒有辦法讓自己擺脫這個狀態,因為當你叫我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這個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問題——對於做什麼和怎麼做的迷茫,才是具有上進心的人沒有行動的本質原因。
對於未接觸社會的一個大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混沌的,我除了知道“體力可以換取財富”所以兼職之外,我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一些什麼事情。
面對一切的混沌,人是沒有辦法有任何努力的慾望的,因為會有很強大的無力感,特別是對於我這種文科生來說就是如此——學理工科的學生至少知道自己學的知識是什麼,可以做什麼事情,但是文科生來說,我學的東西是不是能夠換來社會財富,我是一無所知的。
至於寫作賺錢?這種東西我們都說了無數遍了,這是少部分人能夠做到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做不到的,反而教別人用寫作賺錢的,最後賺了盆滿缽滿。
我將我當時的狀態,稱之為“混沌”我覺得很形象,一無所知,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努力。
然後,我大三,開始了實習。
(二)發願
大三的時候我去了單位實習。
和很多文科生一樣,我去了實習單位,然後拿著80-120不等的實習工資,開始了我的工作生涯。
而同樣,迷茫感越來越強了——我越是工作,越是發現自己就是一個不用消耗體力的體力工作者,每天整理表格,寫一些公示,去將一些錄音的內容轉化成為文字——做行政的人,每天的事情就這麼些。
我並沒有看到任何在我身上的不可替代性,我也並沒有看到我每天的工作意義是什麼,我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值這個80塊錢。
我記得那段時間,是我人生最為迷茫的時間節點,我不知道自己如何努力,我空有上進心,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意義感。
而在這個階段下,我依舊保持了“行動”,靠的是我的意志力以及自己內心對於自我的高自尊的要求,每天我都會很忙,以及做很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每天上班賣力打雜,下班保持閱讀習慣,希望自己能夠像我以前看到的那些故事一樣,因為一句精闢的話,打動領導。
那個時候,我還特別相信情商,相信自己如果擁有很多朋友就很牛,相信領導會莫名其妙的喜歡上我從此平步青雲。
至於為什麼領導會喜歡我?我覺得應該是我看了很多書,然後領導喜歡我這個被書籍灌溉的靈魂吧。
可惜,領導喜歡器重的,是那些顏值好的,或者業績好的,似乎在我成功之前,很少有人表揚過我擁有一個很有趣的靈魂。
人生的轉折點,是我大三的寒假。
那個時候我實在是太無聊了,於是我重新拾起了以前的一個工作,當年我以兼職的身份,在很多機構當過讀輔導老師,後來一直覺得老師不是長久之計,不高興做了,但是兼職一陣之後,我又開始重操舊業,開始做了語文老師,當時我在一個機構裡面,帶了一個班。
當時我實在是處在一種“意義感”缺失的狀態,我不知道每天整理表格有什麼意義,我不知道每天看書有什麼意義,我不知道一天天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於是我重操舊業,做了輔導老師,當時我給了我自己一個目標,也是當時我唯一能夠找到成就感的事情——把眼前這一屆學生帶好。
後來我有看了很多書,我從禪宗的書籍中看到一個詞語,叫做發願。
可能這個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發願,而其實現在想來,就是這個“願”,讓我人生髮生了改變。
(三)基點
怎麼描述改變呢?我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也就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的,是我人生的一個,基點。
我當時就不在外面做兼職了,對於我來說,同濟的學生,又是上海本地的,人也不醜也沒有啥大問題,想找到兼職或者實習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也沒有太當回事,所以我就不再做實習的文職,我開始就做好眼前的事情。
大三那年對於我的改變還是非常大的,我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最簡單的行動,就是備課。
可以說,課程的突飛猛進,是源自於大三,大一大二我憑藉自己高考經驗,以及自己口才方面的優勢,能夠穩住學生,穩中求升,但是真正開始好好努力研究教學技巧的,是從我大三開始的,我開始研究,開始備課,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成績提升。
過程就不多說了,畢竟看這個問題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想做老師的,但是結果就是,那一批孩子,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提升。
當時我確實獲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也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那樣,培訓機構對於老師的剋扣是非常厲害的,課酬中能拿到20%的錢給老師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更多的老師,最多也只能拿到10%左右的收入。
而當我發現自己是一個非常有做老師天賦的人之後,我就開始決定至少當時20歲左右的我,是能夠浪費幾年做一些事情的。
於是,很幸運的是,在大三那年,我知道了自己要做什麼,這個感覺,我稱之為我人生當中遇到的第一個“基點”。
而有了基點之後,人生就發生了一個變化——
(四)在混沌中整理秩序
有些人說,不就是做老師了麼,有什麼了不起的,是不是就要開始說那種學而思創始人那樣的,學生人數一個到兩個,兩個到十個,十個到滿教室,滿教室到分校最後財務自由的勵志故事了。
其實不是這樣,我自己的成長軌跡也不是這樣的。
我的的改變是什麼呢?就是我找到了,在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我找到了一個自己的一個基點——做老師。
而做老師之後,我忽然發現,我看書變得有用——一個語文老師,當我圍繞著作文去看書的時候,我每次看書,對於我的業務能力,有確實的提高。
這個確實是我現在具有知識量的原因。
但是我想說的,也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另外一個點。
有了一個人生的基點,我除了能夠找到一種努力方式讓我自己的“業務能力”精進獲得不一樣的成就之外,我還有了另外一個收穫——我開始找到了路徑,從一個無比混沌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基點”,來圍繞這個“基點”整理這個世界的秩序,逐漸的將這個“混沌”的世界,整理出“秩序”,而每當我掌握了“秩序”,我就發現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
當時的我的“基點”是關於教育的,而教育本身,就兩個重要的能力範疇——
第一個,就是教學水平,第二個,就是招生能力。
於是,我大四開始,就去了廣告公司實習,做的事情,是文案。
沒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文字功夫應該還算可以,而當我做了文案這個工作之後,我開始不斷的去學習策劃,不斷去思考,尋找如何讓一樣東西,擁有“廣而告之”的能力,然後在作用到我身上。
而在那個階段當中,我獲得了一定的成長,但是我也看到了資本的力量,我發現廣告其實並不適合我,因為廣告本身來說,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背後推動。
沒有資金的推動,廣告本身的曝光能力,不一定有那麼的強大。
於是我又知道我該學什麼了——
學文案,思考文章怎麼更加具有可讀性。
學會了去反思一些可視化的路徑來降低自己思想的理解門檻。
當然,做那些動畫對於我這個小白來說,學習成本太大,但是我還是學習那些邏輯,思考怎麼用文字的方式,來讓自己的一些深刻的思想,有一種更加直白的,可讀性的認知。
畢竟在廣告公司,我被領導和甲方吐槽最多的,就是不落地——我說完,他們說我的是好的創意,但是我給出的作品,他們都看不懂其中的訣竅。
而好玩的是,這個階段,對於作文我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增益——
曾經的我,有一種屬於讀書人的傲慢,叫做“對於知識的傲慢”,在那個時候,我覺得,你寫一篇別人看不懂的東西,才是厲害的。
寫的文章,要麼用非常深刻的哲學的專業詞彙,要麼就尋找古代的那些生僻字組成的詞語教學生們去用進作文。
其實現在想來,是有風險的,有些時候,這些概念,唬住了老師,讓你作文得到了一個不低的分數,但是有些時候,也會有因為老師看不懂文章,而導致我學生的文章被打到很低的分數。
當年的我,會覺得,打低分的老師,是傻子,一篇文章只有寫的特別晦澀艱難,才是厲害的。
但是做了廣告之後,我忽然領會到了,讓一篇文章有可讀性,要比一篇苦澀的文章,能夠在高考中拿到更加穩定的高分。
至少做廣告的時候我理解了一句古訓——“神奇卓異非至人”,用深刻作為儲備,用簡單作為呈現,才是更加有說服力的文章。
說的有些和我的專業太貼近了,但是總的意思,我就想說,在這個階段,我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成長,而原因,是因為我有了基點。
有了基點,讓我能夠去不斷的在混沌中推展秩序——我做廣告的時候,我學的,都是對於我招生有用的東西,基點給我帶來的,是學習的某種目的性。
而整理秩序的過程中,又因為各種能力的強化,而完善了我原有的基點——這個世界本身來說,降維打擊是最優比較優勢的。
我之所以作文教的好,除了因為我有天賦之外,我做過廣告也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廣告文案的工作,至少讓我感覺到了,我自己對於知識的審美,是非常有捕捉力的。
很多時候,我翻一下書,就知道這本書適不適合將其中的理論用進高考作文了,而這個循環,我自己知道,是那個基點帶來的。
(五)不斷的滾雪球,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秩序,讓自己的這個基點的外延,不斷擴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成長就不細說了,大體來說,就是我像創業者一樣的努力—— 我週末依舊在各個機構兼職擔任語文輔導工作,但是我週中的工作不斷的變化,廣告做到一定階段之後,我就不做了,一個是因為廣告本身來說,需要大量資金,而對於我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我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樣給自己拍一個什麼廣告來招生,畢竟我能夠面授同學的體量是有限的,我的錢也經不住幾百萬幾百萬的發單子。第二個就是廣告沒日沒夜的加班,讓我健康產生了一些問題。
於是我換了一個行業,我開始做自媒體,幫助一些自媒體公司去寫文案,去寫東西。
畢竟,寫作是我的強項,當時還是公眾號崛起的年代,雖然我自己很慚愧的沒有創造過十萬加的神話,但是我的寫作水平,還是平均以上。
以及,我開始默默運營了知乎,運營了公眾號。
當然,我不覺得自己知乎兩萬多個粉絲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畢竟知乎這邊厲害的大佬有很多,但是知乎和公眾號的運營,在一定時間後,發生了轉化,每年知乎以及公眾號慕名而來的學生都有不少。
而當做到一定規模之後,我知道,時間到了,於是我離開了自己以前的機構,開始了自己創業,憑藉著知乎以及公眾號以及同學之間的口碑推廣,讓我擺脫了自己做培訓工作室的空窗期,慢慢的,開始讓工作室正常的運轉。
再加上我過硬的實力以及算是巧合也算是能力體現的連續多年壓中了高考的題旨,我的學生的人數,慢慢變多了,然後我的線下工作室活了下來。
而活了下來之後,我又開始整理了新的秩序——網課,我開始將上課視頻錄像並且開始整理網課的招生邏輯與轉化,開始不僅僅研究上海卷的作文,開始思考怎麼樣讓自己的作文培訓,能夠涵蓋更多受眾。
現在疫情階段,我的網課,也有聲有色,同學們都說,收穫很大,而現在想來,大學畢業到現在,五年時間,其實我做的,就是站在我大三給自己下達的那個宏遠之下,尋找到了基點,而在這個基點之下,不斷的整理這個世界的混沌,尋找混沌中的秩序。
從而,有了我的現在——秩序掌握的越多,我也讓自己變得越強大。
用“滾雪球”來形容我這幾年的人生,我覺得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這也讓我慶幸於我當年的選擇——和很多人一樣,作為同濟的的我,有自己的傲氣,覺得天天和高中生打交道的老師工作,不能給我帶來想要的成長,我更加想做厲害的事情。
但是因為自己的當時建立於茫然的抉擇,讓我找到了基點,也讓我能夠在這個基點之下,圍繞著它,慢慢整理這個世界。
而如果當年沒有這個基點,我可能依舊看很多書,依舊會加班工作,但是遠遠沒有現在的成就。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現在,也是有過去很多的偶然,共同作用而生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領會到了,知識本身,不是“所見即所得的”——看書其實沒有用,帶的目的的看書和學習,反覆的操作,刻意的練習,才會讓知識本身,變成我的能力。
人和人的差距,不是在於知識的存量,而是在於能力與認知。
(六)總結
到了總結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當下有沒有資格做總結的事情。
畢竟我還是沾了一點紅利的光,我的現在也可能有偶然性,天賦以及別的因素,不一定能夠複製。
但是我現在的感覺一樣如此,我給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依舊就是在現在的更大的“基點”之下,去尋找更多的秩序去整理。
短視頻我現在在研究嘗試。
要不是疫情,我可能會讓自己去嘗試一下脫口秀——一樣靠說話吃飯,我想讓自己試試更多的受眾。
因為我知道,一個人的優化本身,意味著殘化,就像今年徐匯一模考得作文題旨一樣,我現在在口才,文案方面有我的優勢,但是別的能力,比如管理,協作,處理人際關係等等方面,是被殘化的——以老師的方式和學生相處,根本沒有太多的情商需求,所以無論從情商還是能力上來說,肯定不如那些職場的朋友。
所以還是在自己被優化的賽道上不斷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內容生產者,我不會挑戰自己讓自己重新去獲得另一個基點去努力,而是在現在的基點下不斷外延。
但是這幾年最大的特點是,我做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
我也不需要太多的“表格”之類的時間管理秘籍,幫助我管理有沒有浪費每一分鐘。
因為我玩遊戲,浪費時間,會自己產生負罪感,而我的努力本身來說,因為有目的性,似乎就不要太多別的方式來給自己帶來激勵——我很少會說:工作這麼久,賞自己一頓好吃的。
而會這樣——講了一天課,好累,忽然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好好玩,我好像又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作為一個娛樂。
但是忽然發現,好像寫這篇文章,又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hhhhh,有些人說我工作狂,但是我樂在其中。
因為我找到了一個,自己的基點,又為自己,不斷尋找基點的外延。
(七)總結2
寫到這裡,我又開始習慣性的辯證,可能這個是我作為一個上海卷的語文老師的習慣。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成功的路徑,既不唯一,也不絕對,我開始想,我身邊那些“上進的成功者”,他們為什麼這麼厲害。
和我一個年級年薪百萬以上的就不多,排除家族企業和那些特別厲害的技術大牛之外,我發現,靠自己百萬的人,除了我這種“奇葩”之外,還有一部分,他們是選擇將自己放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下。
比如我周圍自己幾個高收入,都是在bat或者華為或者四大工作的人。
似乎上我也找到了另外一條關於上進的路徑,那就是讓自己——處在一個巨大的壓力的環境下。
一個高壓的環境會逼迫一個人快速的成長。
996地方的人工作壓力和強度我就不多說了,但是我確實看到了,他們身上的專業,優秀。
畢竟這個環境之下,逼迫著你,一個月學會,別人半年的東西。
當然,也不是重複工作,很多時候他們還有個特質,就是他們並不是用時間去換錢的。
畢竟,機構裡面課最多的老師,他們雖然收入最高,但是他們也是最難從機構出來創業的。
因為在我的角度來看,過度的忙碌,讓他們沒有經歷,去拓展秩序。
(八)最後一次總結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讓上進心變為一個人的行動——
1 讓自己進入一個高壓環境下,環境的高壓會逼迫你優秀
2 像我一樣,雖然有很多偶然性,但是尋找到一個你人生的,能夠創造成就的基點。
然後在這個基點下,不斷去整理這個世界的秩序,通過掌握更多秩序,讓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可能有些形而上。
但是有句話叫,道可道非常道。
時間管理只是一種“術”,而我將我自己工作中找到的“道”,用我的最大努力,用一種我自以為最好的方式,來向大家表達出來了。
我希望我已經足夠表述出我的體悟,也希望我的故事與感悟,對那些有意上進的年輕人有所幫助。
有上進心,就尋找一個基點吧——這個基點,就是一個成就,無論做飯好吃,籃球打得好,遊戲玩得好都行,以成就為基點,尋找合理的方式外延與基點整理這個世界的秩序。
久而久之,當你的雪球滾起來了,你會自然成為行動的巨人,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
以上。

餘揚捷


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段子,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是上網,手遊,吃雞,熬夜,睡懶覺。在每天兩點一線,網吧,床!有一些甚至就一線: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機,打手遊!

然後他們內心也焦急,也想找個工作,上個班。於是,他們在夜深人靜時,告訴自己,明天必須要起早出去找工作,一定要去,必須要去,各種決心了一遍,結果朋友約上線啦,遊戲啦,我去,又是玩到半夜。於是第二天早上根本起不來,然後安慰自己,我明天再去找工作。。。。最後時間一天天過去,還是一直在計劃著找工作的路上!

所以說,能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建議這樣做:

1.首先做計劃,做好計劃以後如果自己自律性很差,最好找一個身邊的人監督你~比如計劃預約哪些公司的面試!

2.給自己一個目標,不要認為一出手就要做的多轟轟烈烈,小目標。比如長期賦閒,那就有一個工作先做著,至少這份工作可以讓你先融入社會生活,減少你的社交恐懼!

2.適當鼓勵自己,為了避免行動剛開始就結束。你要學會自我激勵自己,再堅持一天,再堅持一週,再堅持一個月。。。。最後,不用堅持了,你已經完全融入!




Orangetea


壓力,這個讓自己動起來的行動的最大動力。

早幾年的老家農村,打牌賭博成風,但這幾年,別說打牌了,就是村裡想找個閒人都不太容易,要麼出去打工。做生意去了,要麼也是為了生計在掙錢,就是婦女同志們也不得閒的給別人幫工或打工,有空在家時還要抓緊時間幹些農活。這一切的幹勁個人覺的就是壓力的直接體現。這個壓力的來源就是正面的高大上的詞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望,說的層次低些就是,農村的樓越蓋越好,相互攀比,孩子大了,還要到城市再買,孩子結婚後,收入不足以養家還要老人們貼補,婆婆給不上錢,媳婦的臉自然不好看,自己孩子、孫子的日子也不好過。要想好看自然要拿錢來,所以,幸福是幹出來的,所以就變成了壓力,壓力又變成了動力。其它的理由再多,加到一塊也比不上這條呀!


醉眼笑看江湖


其實我特別欣賞樂嘉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的分享。大意是說:我們看過太多的書,聽過太多的演講,都告訴我們要堅持,要有毅力。其實,如果不是自己熱愛的事情,你很難找到驅動力堅持下去,所以很多人一提到堅持就會覺得特別難。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你發自內心熱愛的,你根本不用去堅持,因為你內心會驅動你把它做好,你會想方設法去做的更加完美。

我也非常贊同這樣一個觀點。請問你開始做某件事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必須要做嗎?如果做了這件事,會給我帶來哪些積極正向的影響?我會因此變得更好嗎?你要賦予這件事一個特殊的意義,這樣更能堅持下去。而且,每次你偷懶的時候,先騙自己,我今天就做五分鐘,五分鐘以後我就撤。其實當你真正開始這五分鐘的時候,最難的部分已經跨過去了,你很少會就做五分鐘,狀態來了,就有可能是十分鐘,十五分鐘。等慢慢形成習慣,你不需要自律,習慣會驅使你這麼做下去。

最後,如果你做的事情自己都很討厭,沒有任何興趣點,那建議儘早放手。因為不僅沒有意義,對自己也是一種內耗。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山鷹百合花


最近接觸了知名TED演講者羅賓斯著的《5秒法則》,裡面這個觀點我覺得很好。在你想要或者正在拖延的時候在心裡模仿火箭發射的倒計時“5.4.3.2.1”,立即行動。

看似簡單的一個心裡小動作,卻很有效。比如每天清晨的懶床,你腦海裡會有很多不想起床的想法,昨晚沒睡好,天氣冷被窩裡暖和等等。而《5秒法則》讓你5秒鐘內甩開拖延的慣性,屏蔽那些阻止你行動的想法,直接行動起來,倒計時5個數字,製造“發起”儀式。這種心理干預的策略可以將自己從空想中趕出來,簡單粗暴克服拖延症,奪回對你自己的控制權。

每當自己想做什麼而沒有行動,一直在那猶豫空想的時候,試試倒數“5.4.3.2.1”立即行動吧。





小尋物語


你好,有想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下來,不然就容易搞忘了。

也許寫下來這件事也會拖延那就沒辦法了。

有一個方法可以建議你。

比如起床起不來,好說,那麼首先放下手機,不難吧。再接著一件事情就是,坐起來,這也不難吧,不要去想著起床,只是坐起來這麼簡單罷了。

下一步就是穿一件褲子或者意見衣服,這更不難吧。就這樣很快便能夠起床了。

其實有時候有目標有方向,唯一缺少的便是行動,那麼把大的方向拆開一步步來,是不是就很簡單了呢。

我建議你去看一本叫做《微習慣》的書籍,相信這本書能夠幫助到你,將自己的行動培養成一個個微習慣,這樣不論做什麼都會輕鬆很多。

有靈感一定要寫下來,不然很容易忘記的,不管用什麼方式寫下來都行。


哈撒給的日常


找個自己喜歡的人,然後對方可能有男朋友,有一首歌叫什麼《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然後受刺激了,估計你就知道怎麼做了,還有句話怎麼說,我可能沒有愛納百川寬容的性格,但我若不想苟活,我一定會用命去殼,不管怎麼努力拼搏,我一定要讓家人微笑著生活



暖男邱大少


如果你是在床上想到的,那就趕緊起床吧!別等到天亮,更別等明天……


原色media


首先要確定一個目標,對方向和目標充滿信心和希望,這樣有一種力量使自己馬上行動起來。多閱讀勵志方面的書,多看多聽勵志的故事,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行動起來”只有行動起來前途是美好的、結果是圓滿的。把“行動起來”幾個字貼在家裡牆上或床頭,每天早上起床大聲念幾遍“行動起來”“行動、行動、再行動”或者在心裡默讀幾遍,然後馬上出發去做自己計劃好的事,堅持下去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小湘聚匯


怎麼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這其實是涉及執行力和行動力的問題!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其實都藏著兩個人,當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會有兩個聲音在撕扯。一個會說,等等吧不急。一個會說,抓緊時間,立刻行動!很多時候,意志堅定,方向明確的人都會選擇後者,而意志薄弱,沒有人生方向與前進動力的會選擇前者!

所以,在一個人生活與工作中,會遇到太多的困難太多的挫折,也會遇到太多的機遇,一定要學會培養自己不屈的精神,能吃苦敢受累,不怕流汗更不怕流血的勇氣和力量,拋棄拖延的毛病,只要具備了這些素質,我相信,命運就會牢牢的掌喔在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