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於180億年前的大爆炸,也就是說,此前沒有宇宙,那是什麼呢?

老劉229103508


關於宇宙的起源,可算是宇宙的一個終極之謎!事實上,從古自今,人類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究竟來自哪裡?

不過正如正如有些人所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雖然這句話多半是一種調侃,但也能夠看出,人類距離揭開宇宙起源這個終極謎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從某種方面講,這忙的謎團也賦予了人類存在的的意義,我們就是要不斷地揭開宇宙的種奧秘!那麼目前的科學界最被大眾接收的宇宙起源理論是什麼呢?

就是很多人熟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強調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並非樓主說的18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並非我們平常見到的所謂爆炸,只是形象的說法),說白了宇宙萬物都源於“無中生有”!

也就是說宇宙誕生“之前”什麼都沒有,之所以“之前”兩字加引號,是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的“之前”,因為時間和空間誕生於宇宙大爆炸,“之前”根本沒有時間,哪來的“之前”?

或許這樣的解釋讓很多人感到費解,“無”怎麼會誕生出“有”呢?那一瞬間究竟發生了的什麼?

沒有誰能給予完美的解答,物理學家們認為,在宇宙大爆炸瞬間發生的一切都不能用如今我們的物理定律和大自然法則來解釋,需要一套全新的物理定律解釋發生的一切,那一瞬間發生的事件總和遠遠超過之後137億年發生的事件總和!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所說,“無”也是一種存在狀態!

當然,也有不少人質疑宇宙大爆炸理論,這也能理解,因為這個理論確實有自己的缺陷,它並不是完美的。但話又說過來,沒有那個理論能完美解釋宇宙起源這個終極之謎!

一切的一切或許都是因為我們生活空間的巨大侷限性,宇宙空間如此浩瀚,我們的地球甚至連一粒沙都不如,太渺小了,以我們的視角去定義如此浩瀚的宇宙,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宇宙的真正起源會比宇宙大爆炸理論更加玄妙,更加超乎我們想象!又或者我們宇宙起源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因為宇宙根本沒有所謂的起源,它就是一直存在著,沒有開始,直到永遠!


宇宙探索



i80億年是啥意思,難以理解。建議問答機器做得更精細些,能夠自動修正問題錯誤,或拒絕題意不明的問題,以免誤導讀者。這樣的事情已發生過N次了。

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時間空間都從那一刻開始產生,經歷約30萬年的膨脹演化,才開始產生原子,生成我們目前所認知的各種物質、天體,至今138億年過去了,宇宙己膨脹成一個920億光年直徑的巨無霸空間,包含約10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約有恆星3000-5000億顆,我們太陽就是銀河系裡數千億顆恆星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目前我們人類無法理解的,一切現存理論在奇點裡都失效,所以不要試圖去解釋它。只知道它是一個無限緻密、無限小、引力曲率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東西,不是我們三維空間的東西,處於0維,一個無體積的0點。


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解釋宇宙現象的最佳理論,雖然有人提出各種不同看法和學說,但並沒有有力證據推翻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麼樣子,題目問的沒有宇宙之前是什麼?目前的回答就是奇點。那奇點之前呢?有科學家提出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收縮,最終收縮到一個奇點,到了極端就產生了爆炸、膨脹,然後又收縮,週而復始,這就是以前之以前,時空通訊比較認同這個說法。

至於有人老問宇宙之外又是什麼,或者奇點之外是什麼?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也就是說什麼也沒有,任何物體出不了宇宙,也出不了奇點。至少目前的理論無法探究這些。


時空通訊


什麼180億年前?現在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宇宙起源於137.9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這次爆炸產生了現今宇宙裡的一切,以及承載這一切的時空背景。按這個觀點來說,題主的問題就比較好答了,在宇宙誕生之前,什麼也沒有,沒有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這兒和那兒,所以我們連問這句話都是荒唐的:在宇宙大爆炸前,那兒是什麼?這個那兒並不存在。

即使宇宙大爆炸前有些什麼,那兒的物理定律也和我們大不相同,問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也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有人說,外星生命不一定非得是碳基生命,需要氧氣和水呀,科學家們憑什麼非得用望遠鏡以這些條件去搜索遙遠星球的外星生命?我要說的是,即使有硅基、氨基甚至甲烷基生命,那和我們也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僅憑望遠鏡看到的光譜特徵,能判斷這些生命的存在嗎?既然無法確認,我想我們還是搜索和我們相同的碳基生命更靠譜,更有意義一些。


徐德文


宇宙學的模型很多,"宇宙大爆炸論"是其中最主流的一種,也有非常多的科學證據來支持。"宇宙大爆炸論"的核心就是一個"動"字。動,就是動態,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動態演變的,而不是一個靜態的宇宙。愛因斯坦曾經信仰過一個靜態的宇宙,然後哈勃改變了他的觀點,愛因斯坦修正了自己的觀點,發展出了愛因斯坦方程式。1929年,哈勃在觀測宇宙星空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現象,你無論朝宇宙的任何一個方向去觀察,都會發現遠處的星系正在遠離你。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宇宙的整個空間都在膨脹,只有宇宙在膨脹,才能解釋這個現象。

要注意,這種宇宙空間的膨脹,是"空間"的膨脹,而不是物質在膨脹。一個加拿大人寫了一本書,叫做《審視我們的科學遺產》,這本書說的內容是錯誤的。他認為,不是空間的膨脹,而是物質本身的膨脹。他認為,所有的原子每秒膨脹自身體積的一百萬分之一。這個說法已經被推翻了。所以,再次銘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宇宙空間的膨脹。我們可以假想有一個膨脹之中的氣球,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就是氣球的表面。

哈勃在觀測的基礎上,又發現了哈勃紅移現象,進一步坐實了宇宙確實處於膨脹之中。既然,宇宙是從一個極小的體積膨脹而來,那麼,我們反推演回去,就會發現宇宙的起源是一個溫度密度無限的點。在這個點處,現有的物理學規律要失效,它擁有自己的物理學規律,而這個規律,我們還不能瞭解到。這個點是如何誕生的?也許是狄拉克海的泡沫。總之,還沒有什麼手段可以證實宇宙奇點的誕生過程,所以叫做終極猜想。


懷疑探索者


這個問題是開放式的,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無解。所以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宇宙這一詞,宇代表空間,宙代表時間。因此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按照大爆炸理論,數據應該是138億年前,而非180億年。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是在138億年前的一瞬間誕生的,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準確的理論去描述。

就已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來說,

宏觀的世界用相對論,微觀世界用量子力學,但是量子力學並非適用於無底線的“小”,在普朗克尺度以下也失效。

所以說宇宙的誕生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可以用日常認知所想象的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宇宙大爆炸還是一種未充分證實的理論。如果成立的話,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宇宙源於10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而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無數多宇宙。

恩格斯(1820-1895)

其實,我國很早就有類似的思想,北宋哲學家邵雍關於一元消長之數的論述,不但把大千世界追溯到“奇點”,更是把演化過程建立了基於《易經》的數學模型,可謂最早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大家可能對邵雍比較陌生,但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可以回憶起第一回開篇就是用他的理論講述了從混沌未分到四大部洲、傲來國和花果山形成的時空史。

邵雍(1011-1077)像 洛陽伊川安樂窩邵雍故居

另外需要指出,“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來今曰宙”,宇宙的概念最初囊括了所有的空間和時間,而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中,則更像指稱整體的的物質和空間。如果認為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有限宇宙模型會面臨很多困難。所以有不同的哲學和宇宙論觀點,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仍然處在很初級的階段。


文字波


好吧,問答君一定是失了智,連字都寫錯了,不過好歹是官方派來的,可以原諒一下,那麼我好好回答一下問題,爭取獲得一個表揚。

根據目前人類的研究,宇宙的開端大約在137億年以前,這個時候的宇宙據說是一個奇點,那麼什麼是奇點呢,你可以理解成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黑點。

這個黑點的質量無法估算,可以說趨於無限的大,而密度同樣也是如此,但這個黑點的體積卻無限的小,具體是多少,同樣也無法計算,那麼這樣的一個東西,就被我們人類稱之為奇點。

那麼除了以上幾點,這個奇點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無限彎曲的時空,而我們都知道,時間和空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當宇宙還是一個奇點的時候,時間就不存在,那麼當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的時候,宇宙一片虛無,啥都沒有。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由於黑洞的中心也算是一個奇點,所以我們這個宇宙可能是另外一個黑洞演變而來的,如果說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我們這個宇宙之外,必然還存在一個更大的宇宙,也必然存在其他無數個宇宙

最後,以上的種種說法,實際上都是一種假設,不管是奇點,還是黑洞或者等等,都是人類以自身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宇宙,我們這個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其實沒人知道


人類只不過抓住了宇宙無數根線條當中,那麼的其中一根,越是往上拉扯,所發現的線條几乎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清楚,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人類還早著呢……


種植恆星


目前最靠譜的理論就是基於萬有引力基礎推理的宇宙週期性的理論。


科學界一直認為宇宙始於138億年的一個奇點爆炸,由這個奇點爆炸膨脹冷卻而來。那麼恰恰也是這個問題,這個奇點如何而來,是不是早已存在還是由什麼形成。

很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週而復始毀滅宇宙文明又創造力宇宙文明的。宇宙在膨脹,這是一個沒有爭議的事情,造成宇宙膨脹就是奇點爆炸產生的排斥作用。

但宇宙膨脹並不是沒有界限的,科學認為膨脹宇宙直徑可以達到920億光年。待這段時間過後,冷卻的宇宙將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發生收縮作用,因為引力的影響力可以達到無限遠。

一些科學家認為,早期的宇宙是各自為主,通過不斷吞噬物質壯大自己,形成恆星,行星,小星系,大星系。

但有一點,幾乎所有大型星系中都有發現巨型黑洞。也正是這個原因,各星體之間存在的引力效應得以讓黑洞拉扯住整個大型星系。宇宙膨脹只是星系之間。不是星系內部。

黑洞是地球所有物理定律都對它不管用的傢伙,它正在不斷吞噬中心物質壯大自己,根據星系觀測,所有星系內的天體如同受到一個漩渦拉扯,有向內部運動的趨勢。可以這樣說,隨著我們無法書寫的時間過後,整個星系必將合為一體,歸為黑洞。



黑洞也是屬於類似奇點,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當宇宙所有星系都歸為這種奇點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奇點與奇點比引力在互相拉扯融合,直到最後形成一個全部由奇點聚集的空間,最後歸為一體,再次形成奇點。


再由這個奇點爆炸再次產生宇宙,週而復始下去。可以說宇宙是毀滅與創造。根據質能守恆定律,宇宙總量值不變。也就是說能量和質量都是在不斷轉化之中,但總量不變!

不過一切只能是推測,很多科學家晚年都信奉神學,因為很多東西已經是人類不能思考的。比如形成這個奇點的物質哪裡來的。原始形成物質的這些元素哪裡來的?這些都是疑問?


良良引力波


我來科普一下,一塊金屬,加熱,變成液態,再加熱,變成氣態,再加熱加熱(科學家有數字),變成我們想象不到的無的形態。一車餅乾,壓縮壓縮再壓縮,壓縮到我們想象不到的無,150億年前的奇點,就是我們想象不到的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這個時空,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空間。奇點包含著所有的物質和能量,是不分的,叫勢能。然後開始大爆炸,星子漲落背景出現,宇宙冷卻,引力分離出來,暴漲期(壓縮餅乾泡在水裡一樣,開始膨脹),夸克,玻色子,輕子形成, 強相互作用,分離出來,電弱相互作用仍在起作用。暴漲停止,小區域穩定下來,被稱為暴漲理論。在在大爆炸後某段時間(你想象不到的瞬間,有數據),粒子期,質子和中子,其反粒子形成,玻色子,中微子,電子,夸克以及膠子穩定下來。開始變冷,電弱相互作用分解為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輕子家族(電子中微子以及相應的反粒子)與其他粒子平衡相中分離出來。大爆炸後0.01秒,約1000億度,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佔10億分之一。大爆炸後0.1秒,約300度,中子,質子比例從1:00下降到0.61。大爆炸後1秒,約30億度,核時期,氫,氦類穩定,原子核(化學元素)形成。物質期形成,光主宰著各種能量形式。隨著宇宙膨脹,電池輻射波長被拉長,相應光子能量也跟著減小。宇宙和它的動力學開始為物質所主導。大爆炸30萬年後,約3000度,化學結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並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直至出現恆星和恆星系統。量子真空在暴漲期達到全盛,之後便以暗能量形式你們全宇宙。且隨著物質和輻射密度迅速減小,暗能量越來越明顯,暗能量可能佔宇宙總能量密度的2/3。打個比方,暗能量就像水, 恆星和恆星系統就像餅乾,不斷膨脹,越飄越遠,宇宙現在正在膨脹。這就是科學家給我們描述的全過程。以後,宇宙怎麼辦?黑洞,奇點,大爆炸,引力波,還用什麼形式毀滅?或許是不斷的循環重複。總之,宇宙及宇宙規律的形成,是宇宙自身的運動變化的結果。宇宙所有場能,能量,是攪動宇宙不停變化的罪魁禍首,按照量積累,質飛躍的自然法則運行。而不是其他什麼主創造的。量子糾纏規律,是人類里程碑式的發現。微觀量子之間有糾纏,量子的總量,宇宙的宏觀之間也可能有糾纏理論,糾纏現象是形成宇宙法則的重要因素,糾纏現象,或許是萬有引力與暗物質之間實現平衡的重要因素。糾纏這種特性,在奇點爆炸前,就已經存在勢能之中了。是勢能自身運動變化,量的積累,最後實現質的飛躍,宇宙大爆炸!


大雪2006


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一瞬間宇宙從無到有,所有的能量、物質和光獲得了“生命”,那麼大爆炸發生在何處呢?宇宙演化的時間軸如同一個被瞬間吹脹的氣球,從一個點開始,形成了類似喇叭狀的輪廓,事實上科學家並沒有發現確切的大爆炸位置,似乎大爆炸出現的位置可以在宇宙中的任何一處時空。如果說宇宙大爆炸像是吹氣球,那我們可能生活在氣球的表面,以至於我們無法得知氣球中央的情況。

對於二維生物而言,如果它們生活在氣球表面,那麼永遠無法察覺氣球內部的狀態,也就是說大爆炸在何處出現是無法被理解的。同理,我們作為三維生物也無法理解高緯時空的狀態,銀河系所在的時空可能是“宇宙氣球”表面上的一個點,在宇宙加速膨脹過程中,“宇宙氣球”表面上的各個星系都相互遠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觀測到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遠離我們而去,或許其他星系內的文明也會觀測到類似的現象。

如果三維時空可理解為“宇宙氣球”表面的二維景象,那麼在四維時空的高度或許就能夠了解到宇宙大爆炸的發生地點,這有些類似數學領域中的克萊因瓶。克萊因瓶是德國數學家提出的多維概念,將瓶子的頸部延長、彎曲,從瓶子的側面插入,徑直連接著瓶子的底部,最後與瓶子底部的凹面連為一體。如果我們站在四維空間的角度看,克萊因瓶延長彎曲的瓶頸並沒有穿過瓶壁,這是一個沒有內外表面區分的構造,顯然我們看待宇宙也應該從拓補學的高度去審視。

宇宙的維度可能高達十一維,如果四維時空都無法想象,那就更不用說十一維的時空了。因此從三維時空看宇宙大爆炸的中心顯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大爆炸可以發生在三維空間的任何一處地方,或許宇宙的誕生之處就在你的腳下。

所以大爆作為宇宙開始的說法仍需進一步的求證,因為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能維持這麼的有次序是沒有人能解釋的。我們目前只能證實說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其它的學說則仍有待證實,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曾經那些無法考證的說法,至少在當時它是進步的,為人們認識宇宙以及今後研究宇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