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才華橫溢,有人說杜甫唐寅一生困苦,白居易虞集一生富貴,為什麼?

樓外殘月


說杜甫一生貧苦,是不恰當的。杜甫是典型的官N代。他的遠祖是三國末年的杜預,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學者。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歷史上僅此一人。杜預以下,歷代都是高官。杜甫的爺爺雖然不是高官,但也是武則天朝代著名詩人,官居員外郎。杜甫父親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他家有田產,而且按照當時律令,無須繳納稅賦。杜甫的姥姥是李世民嫡系重孫女,姥爺是高祖李淵的重外孫。兩人算是近親結婚(他姥爺是他姥姥的堂表叔)。杜甫少年時期過的是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且因為文學才華出眾,經常會出入一些高官達貴舉辦的文學沙龍。青年時,遊歷山西,河北,吳越,齊梁,結識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後世出名的文人,比如李邕,王翰,鄭虔,賈至,高適,李白。三十四歲後杜甫來到長安求官,由於父親去世,家裡沒有了經濟來源,杜甫的生活急劇下降。但是他有田產,所以維持溫飽還是沒問題。在長安期間,他又結識了岑參,儲光羲,薛據,元結,贊公等人。安史之亂之前,杜甫獲得了河西尉的官職(有人說杜甫考取了進士,這個存疑),未就任,改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是從八品小官。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太子,被叛軍俘虜,押至長安,一年後,在朋友幫助下,逃離長安,投奔唐肅宗(太子),被任命為左拾遺。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屬於皇帝近臣。如果杜甫按部就班,有可能會連續升任。但是因為房琯一案,杜甫與唐肅宗當廷面爭,被三司審訓,差點要了命。幸虧宰相張鎬等人為他求情,才倖免牢獄之災。之後,被放假回家探親,回來後,繼續擔任左拾遺,但是唐肅宗明顯不信任他了。之後不久,外放華州司功參軍。在這個官職上,如果杜甫能忍下來,還是有升遷機會的。因為不久後唐肅宗就去世,代宗繼位。杜甫在朝廷中人脈很廣,像嚴武賈至岑參等人跟他關係都很好。但是杜甫的上司華州刺史對杜甫有點刁難,再加上關中大旱,杜甫家口眾多,微薄的薪水不能養活全家。於是他棄官不做,之後到了秦州,同谷,這段時間杜甫意甲生活可以用悲慘來形容。於是南下到成都。這一年是公元759年的冬天。轉過年來,杜甫在成都尹裴冕和眾多親戚朋友幫助下,修建了一座草堂。之後裴冕調離成都回長安,嚴武接任。在嚴武照顧下(還有時任彭州刺史,後任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的高適),杜甫基本生活無憂。不久後,嚴武離開成都赴長安任職,杜甫一路陪伴,從成都送到綿陽。恰在此時,四川發生戰亂,杜甫回不了成都,就滯留在梓州一帶,梓州樣刺史是將軍王思禮的弟弟,王思禮和杜甫關係不錯,王刺史也非常欣賞杜甫的才華,就請杜甫到他的官府擔任幕僚。在這期間,由於嚴武的舉薦,朝廷徵召杜甫為京兆曹參軍,但是未就任。公元764年,嚴武重回成都,擔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寫信給在梓州的杜甫,邀請他回成都,但是杜甫想回長安,有點猶豫,嚴武再次寫信,於是杜甫回到了成都。此期間,嚴武舉薦杜甫擔任節度參謀,工部檢校員外郎,賜緋魚袋。這是一個從六品上官職。公元765年,對於杜甫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頭,因為這一年的八月,嚴武將會赴長安任職,這樣他就能跟著嚴武一起回到久別的長安,在朝廷擔任工部員外郎一職。但是意外先於明天來到。嚴武暴病而死。希望落空。他在秋興八首中寫到:奉旨虛隨八月槎。說的就是這件事。之後杜甫離開了成都,漂泊一年後,到了夔州。夔州都督柏茂林,曾經是嚴武部下,他收留了杜甫。給了他園林土地和別墅。杜甫在夔州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在夔州呆了一年半多的時間,他離開了夔州,出三峽,本來是想北上襄陽,再回洛陽家鄉(他在洛陽有田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楚湘漂泊了三年。公元769冬天,病入膏肓的杜甫死在了一條小船上。一代詩人之冠的杜甫,就這樣悽然的離開了人世。

從杜甫一生經歷來看,杜甫並不是一生貧困。他艱難貧苦的日子,有幾個時間點:

安史之亂被叛軍扣留在長安期間,大概有一年。離開華州到秦州,特別是同谷時期。大概有半年。離開成都漂泊在長江上,大概有一年。離開夔州,漂泊楚湘,大概有三年(期間也有生活安定的時候)。這樣算下來,也就是五六年。但是為什麼杜甫給人的感覺是一生貧困呢?這就是有人說的杜甫喜歡哭窮。為什麼喜歡哭窮?這個問題好多學者探討過。我就不說了。

至於唐伯虎和白居易,因為篇幅所限就不討論了。容以後慢慢再說。


用戶秀才行萬里


白居易和杜甫同樣是唐代有名的詩人。但兩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白居易富的流油,杜甫一貧如洗。關鍵是白居易“詩人+升官發財=榮華富貴”,杜甫“詩人+平民百姓=貧窮潦倒。”同樣是詩人命運各不同。

白居易。是詩人還是個官僚。

在白居易剛剛走進官場的時候,還是有雄心的。一心想著能幫助皇上,所以他關注著民間發生的事情。把他自己看到的事情都寫在了新樂府題材的詩裡面,但是這樣一來。白居易可是得罪了不少的人。他寫的詩把矛盾都指向了官員的腐敗和百姓的艱苦生活。他是想著用自己的方式去出力,但是卻沒有好的結果。他被人給陷害,最後就被貶到了江州。這對白居易來說也是打擊吧。

從自己被貶的這件事情上面。知道在官場上混的方法,判斷是非的時候。要說的模稜兩可,含含糊糊。不要瞎說什麼大實話,太直接了也容易得罪人。這樣自己才不會吃虧。經過這件事情後,他改變了在官場的說話方式。後來的官場路走得是順風順水,到了白居易晚年的時候,皇上還想請白居易擔任朝廷的宰相。

在唐朝的時候,在家裡面養家妓是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所以說買到什麼樣的家妓,會影響到官員的名譽。所以那些貴族為了自己享受,會想盡辦法的去選擇漂亮,高雅的女子。你以為這些女子有地位嗎?他們相當於是小妾,白天的時候要在家裡跳舞或者做家務,聽著別人的差遣。晚上的時候還要陪睡,在古代他們是沒有一點地位了。詩人也是很風流的,白居易晚年的時候也很喜歡享受。他也是官員,喜歡美色。在買家妓的時候是很嚴格的,要求必須是美貌和才藝都是一流的。白居易也是有一雙會辨識女人的眼睛,選中的人在貴族裡面是有品味的。白居易的家妓還是有很多的,但是他最喜歡的是小蠻和攀素。

白居易在詩裡面還寫這樣的生活,年輕的時候沒有時間去找尋快樂。到了現在正是補償自己,盡情的享受。他家裡面養的家妓,每三年就是要換的。白居易嫌他們老和醜。在十年的時間裡面換了三次,他的晚年生活也是很腐敗的。雖然是退休了,但是他的生活作風也太不檢點了。要是放到現在話,他估計是會被撤銷官職的。當時的詩人也是很風流的。白居易還擔心自己去世後,他最喜歡的兩個家妓會去哪?白居易的晚年真的是墮落了。竟然都不想想自年輕的仕途,在大環境的感染下。一步步地走向墮落。

這就是詩人白居易的生活。

再看看詩人杜甫的一生。除了詩人,還是詩人

早先,杜甫也是“官二代”。年青時候的杜甫,於父蔭之下(其父親曾為兗州司馬),也過了好幾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便寫在此段時期內。 

三十歲的時候,杜甫曾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的父親杜閒去世,斷絕了生活的來源,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沿街賣藥,或寄食於朋友處。這段貧困的羈旅,被他自己寫進了一首題為《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也是杜甫當乞丐的開始。儘管長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捨不得放棄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不斷向權貴投詩,以期引起他們的重視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受到讚許,卻命其待制集賢院,結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終還是沒了下文。好不容易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以為自己從此就要飛黃騰達了,不料僅僅一月之後,安祿山造反,打亂了他的計劃。保命要緊,大家一窩蜂地逃出了長安。公元757年,郭子儀率兵收復了京師,杜甫隨唐肅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長安。這一階段,他總算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亂期間老打敗仗的宰相房綰說好話(因為房綰在平日裡對他很關照),遂得罪了唐肅宗。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之類的小事,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

這一年10月,他回到了家裡,剛進門就聽到了哭泣聲,原來是自己的兒子餓死了。杜甫這一輩子特別的悽慘,看了很多古詩,都體現出他的生活特別的冷清,沒什麼吃的、喝的,住的很破爛,他在一首古詩中寫下了他自己很慘的生活境遇,大風把屋頂上的茅草吹亂,吹到了江邊的方向,一些吹到了高高的樹枝上,一些飛得低的就掉進了水塘裡。村口的一群小孩子欺負杜甫沒有力氣,然後在他眼前做出了盜賊的事情,抱著茅草肆無忌憚的跑,但是他自己身體很弱,杵著柺杖,大聲呼喊,調皮的小孩子根本不理他,他只能站在原地感嘆讓他自己的不幸和世態的悽慘。

晚上漸漸的天黑了。他的破被子蓋了很多年了,又冷又硬,像鐵板一樣,他的孩子睡覺喜歡動來動去的,把被子踢壞了。由於家裡比較貧窮,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更不用說去換一床新的被子了。半夜,屋外下起了大雨,茅草本來就被風吹跑了很多,所以屋裡也下起了小雨,屋裡面沒有一處乾的地方。屋裡面的雨像線條一樣,一直下個沒停……

長安十年的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飢寒交迫中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白居易混的風聲水起,除了詩,還有官位。

杜甫混的貧困潦倒,除了詩,還是詩。


王松林


看了許多人的回答,他們大都從外在環境的角度分析,這是很好的,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環境是如何影響兩位詩人的三觀的。但是提問者只是摘取了杜甫的後大半生,杜甫的前半生未嘗不是家境富裕放蕩不羈的才子,大家可以找相關的書籍瞭解一下,這裡我推薦彭志強、向以鮮等老師的關於杜甫的書籍。

而白居易前生確實仕途平坦,但是後半生也有遷謫之遇,可還記得《琵琶行》和《觀刈麥》等作品,他未嘗沒有憂國憂民之心。

白居易的詩與杜甫的詩也因其視角不同而略顯差異,白居易久居官職,其大多是從官的角度觀察社會。而杜甫後半生經歷戰亂,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現狀,大多從民的角度審視社會。要說詩才,二者都有。另外兩者性格也會有所影響,白居易交友甚廣,且有較好的政治管理能力,要做好官,心中同樣得有心繫百姓的情懷。而杜甫因家道中落,大多過著羈旅漂泊的生活,其性格較之前有很大變化,後來經歷戰亂,思想開始變得更加成熟,可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的憂國憂民體現了一種對社會的無奈和抨擊。


後來nike


從風水論上淡杜甫窮,白居易富各祖墳埋葬地不同,杜甫祖墳葬在無一點風水之地,家宅基建也在無風水之地,杜甫的名字啟的不佔天時地理人和富裕吉利數,雖再刻苦學習上進得不到理想,白居易刻苦學習上進輕而易舉成功,如現代泰國首相洪森只有初中文化,輕而易舉控制全國,成了泰國鐵桿長期統治者。


好瑞雪


唐朝(618一9O7)近三百年的江山,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藝術都有相當的發展,特別是詩歌的造詣極高,詩人輩出。下面將提問者的提問簡單回答一下。

一、杜甫(712一77O)字子美。一生留世的詩作一千多首,擅長古體、律詩,多以沉鬱為主,如《北征》《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村少林集》"三吏″"三別″等。寫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史詩″達到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高峰,與李白齊名。

二、白居易(772一846)字樂天。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其作品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家鮮明,影響深遠。早期所作政治諷喻詩如《奏中吟》《新樂府》等,後因議政得罪權貴遭貶謫,意志逐漸消沉,以詩酒自娛,多寫"閒適詩″"傷感詩。有著名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有今人周汝昌編《白居易集》等。

三、唐寅(147一1523)字伯虎,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仕途不順且性情放蕩不羈,灑脫隨意,有風流才子之美稱。以作書畫,賣書畫為生,可想作品之多,市井賣畫,多與底層人民接觸,瞭解民間疾苦,時有老翁老婦求聯求畫,收銀亦不計較。

四、從三位詩人來看,都有相似的人生經歷,懷才不遇,士途不順。

杜甫生不逢時,社會動盪,兵荒馬亂,(雖作官幾年)他的一生歷盡憂患,遭遇坎坷,對社會的黑喑有真切的認識,對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體會,他的詩表達了愛國主義精神,鞭撻了統冶集團的驕奢腐朽,發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憤慨。晚年終在貧病交加中度過。

白居易早年為官,生活富足自不必說,他的詩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僅映了人民被壓迎的困苦。遭貶謫後,隱居信佛,寫詩自娛,(前面我已寫了,這裡不再重述)政治雖不得意,生活也還算滋潤。

唐寅,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倜儻風流,加上早年看了一部香港影片"三笑″更加深了這一印象,至於後來的際遇如何,倒不大關注了,想來,也不會好。

從他們的一生際遇來看,都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造成的,人的命運是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好的社會制度,和平清明的生活環境,才能成就人才,實現個人的現想和抱負。


鴻英22


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完善,使得平民子弟有機會通過“學而優則仕”的途徑參與到統治階層中去!科舉制度堪稱偉大也!

中國封建社會在這以後的幾百年裡,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唐代和宋中期,不光手工業經濟,小農經濟達到鼎盛時期,文學藝術的創作也進入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盛世!唐詩宋詞的藝術成就燦爛無比,其影響之深遠,足以登上人類文學史的頂端,並在後來的千百年裡熠熠生輝!

這期間文學成就很高的詩人詞人中確實不乏大名鼎鼎流芳萬世者,因此,在研究他們詩歌藝術的同時,也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事蹟,以求對其作品深入正確的解讀!

樓主提到的詩聖杜甫,其出身也不算輕寒,祖父杜審言,官居宰相,其父輩逐漸沒落,但更深層的原因是,杜甫生長的年代,處於唐代朝廷趨於沒落,戰亂紛爭時期,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而大家熟悉的李白就不同,他生活的年代多半處於唐代鼎盛時期,百姓安居樂業。一生娶了三房太太,其中一個是宰相的女兒,一個是前宰相的孫女。光是嫁妝和孃家人的支持,就足夠他“一生好入名山遊”,“仰天大笑出門去”!

再舉例,晚唐的杜牧,李商隱,和稱“小李杜”,由於生在風雨飄搖的唐代晚期,不論才華橫溢,終究貧困潦倒,一生苦悶!

所以,有國才有家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這種現象在同一位詩人身上也能找到證據,舉例,宋代詞人李清照,在朝廷南渡前和南渡後,其創作的詩詞就體現出儼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大笑][大笑][大笑]


陝北劉萬福


謝敬!

剛才去百度上查了查,沒發現他們具體都因為什麼,一生困苦,窮困潦倒,而有的人卻又富貴,這是,事已年代久遠,失落無考了!


個人認為,這都是自己的興致所為吧,與個人的追求有很大的區別吧,這可能跟人的機遇和運氣也有著緊密相關吧,杜甫是縱有一身才華,總是時運不濟,最終窮困潦倒,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大多文人雅士都清高自傲!不吝金錢如糞土,

整天研究詩詞歌賦的,刻意古板的整天就跟老夫子式的,就盯著怎麼寫詩了,不學會便通,那還哪來的財路呢,不受窮,往那跑呢?

而唐寅的兩個錢都點秋香了,這必然是導致清貧的根源!現在不也有嗎?!一喜紅顏甩千金的實例嗎??不在話下,??

剩下白居易虞集他們這樣的人就不死心眼子了,不但要詩寫的好還更注重社會地位,像他們兩個才屬人生正常的軌跡,不發跡都難??

聽說杜甫當時並不出名,而是他的大名都是後世通過他的作品認定的詩聖,可能這個詩聖的名號跟他清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吧!我的回答完畢!



(謝悟空!謝閱)!🙏!

(原於正月十六),完稿!


轉運中的幸福


杜甫的困苦是困苦在憂國憂民上,安史之亂給杜甫內心帶來的創傷用筆永遠傾訴不完:《哀江頭》、《哀王孫》、《春望》、《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麗人行》、今非昔比,“憶昔霓錦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變成“黃昏胡騎城滿塵,欲往城南望城北。”昔時“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嘯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變成“昨夜東風吹血醒,東來駱橐滿舊都。”對於杜甫這樣一個愛國詩人“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風香。”的人來說,他的心在流血……而白居易,他的《長恨歌》加上杜甫的《麗人行》、《哀江頭》、《哀王孫》。應該《麗人行》、《長恨歌》、《哀江頭》、《哀王孫》是唐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全過程,生活在這個時候的人們,不論誰家財萬貫,都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


孔新喜


中國古人以仕途順利為人生標配。

然而,出將入相,位極人臣,福壽齊全者無幾。

終究是仕途多波、乃至不入仕者為多。

只不過杜甫唐寅正好身為著名文人而已。

難道白居易就是一生富貴?

不然。

他年輕時當“京漂”,還被人嘲笑“居什麼易?長安居,大不易”呢。

也算他時運強過李白,終入貴人之眼,踏上了仕途。

但他也多次被貶謫,乃至與“琵琶女”同為“天涯淪落人”…

所以,白居易也只是比杜甫好一些而已。

而唐寅,本身放縱,雖才華橫溢,卻並不適合朝堂。這在當時的價值觀點,沒當上官,就等於廢了,若是去從商,即便掙了錢,也不入流,更何況,文人經商不一定行。

所以,這些才華橫溢的人,只是詩文出眾,於俗務而言,他們並不適合——儘管文人想當官,然而官場不是文場。所以他們富貴也難。

富貴本也難出詩文。


錢多多讀文史


人生際遇不同。

杜甫中年,正是詩名鵲起、大展宏圖的時候,偏偏趕上了安史之亂,只弄得顛沛流離,骨肉分隔,自身性命不保,談何富貴?

唐寅雖才華橫溢,奈何受科場大案牽連,不丟性命算是萬幸。此後供職寧王府,衣食無憂,應當前程無憂,誰知竟窺得寧王意欲作亂犯上,只好裝瘋賣傻,退出寧王府,自此看淡人事,但憑丹青一事自給,更無緣仕途。命終前曾有詩云:陰間陽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此二位,才情優長,老杜沉鬱敦實,憂國憂民,小唐文華髮越,傲視群賢,但俱遭坎坷,仕路難免蹭蹬,只能歸罪於生不逢時、運途不暢了。

其他二位:白居易、虞集,學過文學史的人可從其身世看起。"知人論命"、"知世論命",當不難知悉。恕不贅述。(碼字太累了)[捂臉][捂臉][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