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嗎?可以寫一首嗎?

趙縣石頭


非常喜歡古詩詞,那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所在。語言精闢,韻寓深刻含蓄,詞語接龍。

卜算子

《蝶戀花》

蝶戀花蕊醉,雙雙自生輝。微風送爽雲漂逸,花紅葉翠微。

花蕊隨風搖,蝶伴花兒飛。花蕊蝶兒相依偎。微笑度春秋。











誠摯致遠91


我喜歡古詩詞,但不會寫詩詞,年輕時背了一部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被饅頭擠得差不多了。好在我在每次開會時若不忙總是抄寫一兩首打發時間,倒也沒放下閱讀。但與以前的有意識記已相去甚遠了,純為填補空虛排解一些無謂的聒噪吧。哈哈~


用戶93636096741


卜算子-笑對親人淚

腹地薄田寒,遠府孤身累。晝夜

風霜築一城,淡飯和衣睡。

樓起夜彩離,路坦橋通退。歷盡

春秋百病留,笑對親人淚。

釋文解義:

地處內陸廣大農村的農民兄弟,由於交通不便,僅靠幾畝薄田很難改善一家貧窮面貌,因此,為了一家人的幸福,許多農民工隻身遠離家鄉親人,到大城市靠體力活務工掙點錢,這種苦累和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他們大多沒有白天黑夜,沒有節假日,風雨無阻,天寒地凍,從事最苦最累的體力活,默默地為一座座大廈打樁、砌牆和裝飾,為每座城市添磚加瓦。吃的是粗茶淡飯,困了累了在工棚一角和衣而睡。

每當一座樓平地而起,萬家燈火明亮之時,他們不知何時早已悄無聲息地離開,轉戰到新的工地;每當將一條大道修成坦途、一座橋樑架好通車,他們也許只是望一眼便靜靜地背起行囊退隱在茫茫人海中。歷經滄桑,苦幹幾個春秋,有些落下一身傷病,遠方的父母妻兒見了定是淚流滿面,而農民工自己卻憨笑面對家人!

後記:

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每一座城市的繁華,都留下農民工的足跡和無私奉獻;每一條大道的修築都灑下過農民工的辛勤汗水。

城市建設發展離不開這群特殊人群,新農村建設更不能沒有這群主力軍。農民工一個時代的符號,一個苦累的代名詞。

向億萬無聲無息的農民工緻敬!


石潤居


問題:你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嗎?可以寫一首嗎?


前言

對於詩詞,老街還是挺喜歡的,作為業餘愛好,這些年也寫了不少詩詞作品。

下面錄入幾首,歡迎詩友們指正。

一、五律

今天發表的頭條文章裡,作為練習剛剛寫了一首五律《送別》:

莫唱陽關曲,聲聲不可聞。長亭一杯酒,驛路萬重雲。
烏帽出還沒,青山聚又分。秋風搖百草,飛葉欲隨君。

昨天的一首《國慶節登高》:

登臨清氣爽,高坐海天秋。雲舸觀浮沒,沙鷗羨自由。

滄波繞蓬島,返景滿林丘。俊賞逢佳節,閒吟最解愁。

二、七律

《讀杜甫詩有懷》:

杜公文賦繼家風,彩筆天人造化功。驢背京華十三載,漁陽烽火半邊紅。

吟秋吟病江湖上,憂國憂民襟抱中。八斗才高偏運蹇,飄零青史一詩翁。

驢背京華十三載,杜甫《奉贈韋左丈二十二韻》詩云:

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三、詞

1、《滿江紅·讀趙鼎泊舟儀真有感》

趙鼎,南宋宰相四大名臣之一。靖康二年 ,金人擄掠徽、欽二帝北上。 五月,趙構在南京即帝位,改元建炎。為躲避金軍,趙構準備南渡,派趙鼎先行渡江打前站,趙鼎泊舟於儀真(今江蘇儀徵)江口時,寫下《滿江紅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溼。悽望眼、徵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老街依其韻,作《滿江紅·讀趙鼎泊舟儀真有感》 :

落木千山,澄江界、橫分南北。天地間,哀鳴旅雁,飄零行客。回首鄉關烽火杳,煙波收雨征衫溼。泛輕舸、愧擊楫中流,愁無極。
黃昏月,臨沙磧,空搔首,悲離拆。念銅駝巷陌,故宮春色 。北斗細斟滄海闊,一尊獨酹寬胸臆 , 人未老,加飯笑廉頗,頭先白。

2、《採桑子·離歌》

呂本中有詞《採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老街學用喻之二柄,填《採桑子·離歌》:

別時同唱陽關曲,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把酒臨風耳暫明。

別時莫唱陽關曲,好夢還驚,好夢還驚,明日孤城聽此聲。

結束語

拙作幾首,讀古人詩詞時的練習之作,歡迎詩友們指正。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請讀讀我2020年第一天填的五闋詞

1. 清平樂 夜雨抒懷

(詞林正韻)

江南羈旅,夜落瀟瀟雨。佇立西樓人不語,怎寄相思幾縷。

悲憫萬語隨風,可憐一諾成空。懊惱今生舊夢,傷情自古相同。

2. 沁園春 一別秦樓

《詞林正韻》

木落山寒,水瘦石出,望盡歸舟。念月殘憔悴,腰松衣帶;菊銷枯槁,淚落貂裘。載酒東籬,尋花阡陌,空把時光付水流。臨風立,記蘭橋折柳,一別秦樓。

潯陽萬里何求。相思遠,卿如南雁遊。嘆渺茫世事,風吹眼角;依稀舊夢,潮湧心頭。落寞難言,傷悲何語,怎訴人生無盡愁。點紅燭,有書箋幾尺,誰懂情柔。

3. 永遇樂 天暮出塞感懷

(詞林正韻)

塞馬嘶風,燕山飛雪,人跡稀少。古木連空,黑雲密佈,天暮青煙嫋。黛眉愁鎖,玉腮淚落,行盡枯原衰草。驛亭裡,回思南國,多少往事虛緲。

胡琴幽咽,邊曲悽苦,無奈一聲長嘯。此去無期,歸來何日,只有天知曉。人生如夢,歲月似水,光景又催人老。憶當年,花前月下,都成一笑。

4. 沁園春 戰瘟神

(詞林正韻)

廄馬嘶風,咽鴉啼枝,日到新年。眺神州鄉野,狼煙又起;楚荊故地,非典重還。慌似驚鴻,恐如呆兔,霧靄沉沉悲語傳。看屏幕,俱瘟君煩事,招惹心酸。

成城眾志攜肩,擼袖幹,全民來鬥天。盼遍尋妙藥,黎民得暖,重生扁鵲,百姓驅寒。日送春風,夜來瑞雪,送走瘟神彈指間。待勝利,共酒茶同慶,歌唱言歡。

5. 清平樂 雲籠曉月

(詞林正韻)

雲籠曉月,戶外西風烈。樓閣紅燈昏欲滅,夢醒填詞一闋。

提筆無語詞窮,相思待訴言空。水闊山高路遠,愁來淚落顏容。


南山一花奴


鶴沖天,阿嬌。遵賀鑄原平仄。

雲移月動,嫦妹舞衣袖。花豔萬蝶來,群蜂嗅。綵鳳展翅後,眾鳥影,爭相妒。楚女蓮移走,漢哥呆立,痴目影消芳陌。

當年混混行粗手,老夫挾仗義,前相救。可嘆阿嬌在,輕落與,他人口。忍看河邊柳,棄香遺玉,電閃雷鳴霜露!

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角是我的同事,號稱廠花,箇中不辛,恕不贅述。

七律,世外桃源

有詩為證:

頭枕芳竹翠柏壓,

人行古道拱橋夾。

潺潺玉液游魚戲,

嫋嫋薄紗蓋夢華。

山路蜿蜒通玉畫,

村姑嫋娜戴蘭花。

野藤倒掛陶潛府,

古樹遮藏越女家!

注:根據“頭條”視頻所寫。


老張335536


我很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詩詞的三大高峰,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今天讀來依然令人神往,從古詩人的詩歌中能夠得到極大的精神享受和文化愉悅。

我自己經常也會學寫一些古詩詞,水平不高,全作個人愛好而已,陶冶情操,給自己一個詩和遠方的遐想。

下面三首詩是去年國慶節去山西雁門關景區時有感而做的,當時愛人8個月的身孕,我們登上了雁門關長城,和未出生的女兒一起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七絕】之一

雁門關外風蕭蕭

六甲之身勇登高

不問古今烽火事

笑醉秋光自逍遙

【七絕】之二

舉目千里天地間

險絕雄關蒼茫山

登高只為嘗美景

滿眼秋色心自寬

【七律】

閒來驅車雁門行

天高雲遠山水青

鎮邊祠前思李牧

地利門上念楊公

眼前依稀金戈事

耳畔恍惚戰鼓聲

昔時雄關今猶在

傲視斜陽笑秋風






晉綰茶話


值此國慶假期試寫一首,請觀賞。

中華新姿

鐮刀斧頭千萬把,

星火燎原近百春;

東圍西進播火種,

南征北戰浴血生。

站起共和七十年,

推翻三山射彈星;

甘圖人類共同體,

變局世界華夏神!



半畝塘主402


【瀟湘夜雨】

舉國龍騰,

鶯歌燕舞,

隆重共度年歡。

興盛華夏世居先,

強國夢,

絲綢帶路,

施共體,

獅舞狂瀾。

書前景,

民豐國強,

幾度年歡。

然新役冠,

勢攻肆猛,

迅遍風傳。

顫心驚多悸,

何奈漫延。

央施令,

全權戒動,

同獻力,

師士醫研。

無硝煙,

土請戰,

足下作泥丸。


桑天永


真正喜歡中國的古詩詞,是近些年,認真學習了格律詩和詞的有關知識,從寫作的角度細讀並背誦了《唐詩三百首》、《絕妙好詞》這兩本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還動手寫了一些格律詩和詞。經過這樣一個過程,覺得對古詩詞的瞭解前進了一步,喜歡也加深了一層。

中國的詩歌源遠流長,並且一開頭就是巔峰,《詩經》、《楚辭》幾千年都不可超越。而到了唐宋,詩歌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那就是將規則的嚴格、繁複與思想的豐富、藝術的高超完美地結合,發展到極致,達到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

現代人寫古詩詞,主要是寫成熟於唐宋的格律詩和詞,雖然我們不太可能再超越古人,因為那個時代成群出現的偉大天才們似乎把所有的路都走到了盡頭,但如果我們放平心態,拋開創新的焦慮,通過寫作去體會古人語言藝術的高妙和趣味的高雅,並錘鍊自己的語言、練習寫作的技巧、提升審美的品位,也是人生的一樁樂事。

去年12月,我們到湖南永州出差,有朋友帶去遊了當地有名的蘋洲書院。心裡有些感慨,就利用休息時間斷斷續續寫了幾句,湊成一首七首律詩:


遊蘋洲書院

瀟湘兩派繞蘋洲,薄霧微濛古渡頭。

丹桂婆娑堂宇靜,殘荷零落小庭幽。

一川清韻絃歌盛,八百洪濤屈子愁。

可嘆由來求至善,今人只為稻粱謀。

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白蘋洲上,古有黃葉渡。此洲為瀟水、湘水兩江交匯之處,名稱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登白蘋兮騁望,與佳人兮夕張”,“白蘋”又作“白蘋”。我們去的時候,是一個陰天,水面和洲上籠著一層若有若無的輕霧,登岸的地方,據說就是以前的黃葉渡。


書院曾經是一片教育淨土,絃歌誦讀之聲不絕,而今庭中清幽安靜,遊人不多,裡面的樹木以桂樹為主,鬱鬱蔥蔥,水池中猶有殘荷。講堂內有湖廣總督張之洞寫的一幅對聯:“至今破八百里濁浪洪濤,同讀招魂呼屈子;亙古望卅六灣白雲曒日,還思鼓瑟吊湘靈。”是吊屈原和湘妃的,詩的頸聯第二句化用了這幅對聯。



書院秉承的是自唐宋以來的辦學傳統,追求純正、精湛、淡泊,以學輔政,務於典雅,激勵士風,祈望文明,也與《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大學精神一脈相承。不禁想起我們現在的大學市場化、功利化,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現實,喟然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