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者(含門派掌門人和各級冠軍)到了中晚年下肢尤其膝蓋會容易出問題嗎?

意念17


練太極拳,把膝蓋傷了,是不得要領。練對的話,應該是膝蓋有毛病也應該練好才對。

行拳時,周身都是鬆開的,包括肌肉和關節,也就是下盤的髖膝踝關節和肌肉除了支撐作用外,都是鬆開的,一點多餘的力都不會加的,這樣能最大化的讓氣脈貫通


慈來尼瑪


我習練陳式、楊式太極拳二十餘年,對身體健康確實有益,但因膝蓋疼痛不得不於五十歲時被迫停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太極拳的拳架設計、習練過程都是以屈膝為主,尤以陳式太極拳為甚,這種情況下膝蓋所承受的人體重量是直立時的三到四倍,再加上陳式太極拳的“四六馬步”、“過勁”、“雀地龍”等動作,對膝蓋的傷害確實非常大。現在傳授太極拳的老師都說,只要做到“松胯圓襠”、“鬆勁”就不會傷到膝蓋,這是在誤導人,試想鬆了胯就能減少地球重力嗎?

第二,太極拳動作緩慢,一套拳習練時間在二十分鐘左右,而學拳時師傅要求越慢越好、時間越長越好,以達到增長功力的目的,這樣更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第三,年輕時為了增加腿部力量和動作美觀,習拳時總採取中架或低架,膝蓋承受的壓力更大。

第四,本人身高一米八零,體重二百斤(年輕時一百八十斤),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體重輕的應該好一些。

那麼在習練太極拳時如何避免對膝蓋的傷害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要做到姿勢準確,特別是在動作轉換、“過勁”時,一定要讓膝蓋與腳尖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第二,不要片面追求動作美觀而採取低架練習,從一開始就要採取高架,始終如一。

第三,分段練習,不要一次習拳時間過長。

第四,體態過胖、體重過重的人適合游泳、徒步、健身等其它運動,不適合習練太極拳。


撫琴放鶴


太極拳是一項較為普遍的全民體育運動,其群體數量,應該是和遍佈全國的“廣場舞”不相上下的。這麼大的一個群體,其中有個把膝關節病患者是不足為奇的,把原因歸到太極拳身上是毫無道理的。

本人習練太級拳多年,所遇到的拳友還沒聽說那位因練太極傷了關節,反倒是有的每到冬季關節僵痛等症狀,通過練太極好了的。題主的問題裡包含了“掌門人和各級冠軍”,不知根據什麼說的,很可能是一些黑“太極”的人胡說八道吧。

當然,也不排除確實有人練太極傷了關節,這隻能說是方法不當,特別裡有些初學者,或是拜師不當,或是盲目模仿追求網上一些大幅度高難度的招式,在沒有基本功的前提下,就很容易受傷。這方面,不光是太極拳,任何一項體育運動,不按照政確的方法要領去做,或者長期超負荷強化鍛鍊,超出身體的承受能力,不僅不能起到健身作用,還會對身體局部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職業運動員,年令一大,會落下職業病的原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bc30009b50b851f3e3e\

城中村2018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練錯了,就把身體練傷。不正確的吃飯姿勢,也會容易噎著。

太極拳本身是養身的,但是,很多人卻把身體練壞了。太極拳看似容易,實則很難。不論是看錄像,書籍,是絕對學不會,更練不對。

就是老師教,本人看了很多人練拳,包括推手,大都不對。你指出他的不對,不符合拳理拳論,他還一堆理由反駁你。

為什麼他們不對。先說拳架。楊澄浦,牛春明,李雅軒,董英傑,陳發科等等,他們拳架在那裡,哪個不是中正安舒,飽滿有力?而現在那些拳架呢,為鬆柔而鬆懈,沒有腰胯,沒有襠勁,怎麼能保護到膝蓋,不傷膝蓋才怪。


自由搏擊王者教練


您這個問題已經不都是練拳的問題了。隨年齡增大,大部人的膝關節也都逐步老化。從四十歲開始每五年有一定比例的人關節岀問題,大都是退行性關節炎。六、七十歲的人關節有問題的應該有人群的一半以上了。然後才是練拳(實際上步行,跑步,騎車,廣場舞,等)出問題。練拳岀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動作不規範,再就是過。我五十多歲之前是跑,走,後膝關節岀問題了,開始練太極拳。練拳十多年了,我感覺膝蓋狀況反而好多了。開始國編24式,後陳,楊氏活腿架實腿架都接觸過,最後選定楊氏85式,堅持了七、八年。我覺得體育運動除游泳外,大都對腿關節有損傷。再加上年齡越來越大,更顯得“容易”出問題。


黃振江3


膝蓋受傷有很多原因,太極拳受傷因為沒有翻胯。現在很多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在學習中不要求武術的基本功,直接學習拳術,習練者筋骨未開就強練難度動作。同時傳授者99.99999%自己對於武術就是外行水平,連基本的保健手法都不會。遇到問題根本不會解決,只是用各種方法讓你相信沒有練錯,最後遺害終生。遠離太極,真想學就二十四式,八十五式。陳式太極拳最好別玩。


用戶4665380843014


動作方法不對。肯定會受傷,練功要會養。只練功求功夫,不求養將來都會吃虧的。傷害膝關節的不是太極拳本身,而是錯誤的練功方法。只要是學了真正的門內的太極拳傳承者,膝關節沒有事。門外的就不好說了。我說幾點,膝蓋疼受傷的原因,1準備活沒有,沒有充分熱身。2下肢力量不足,急於出功夫,架子太低。3跪膝,動作的不對,姿勢問題。4帶著重心旋轉。5胯關節不松,力量傳導受阻,膝關節憋屈著,時間長受傷。6不懂得震腳的方式,盲目地使勁跺跺腳會受傷。震腳是氣往下沉的,落下去就好,不是使勁跺腳的。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太極拳李佔朝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科學的拳種,練拳時要求骨卯對正,節節貫穿,骨與骨之間的關節是鬆弛狀態,而非拉扭狀態。拉扭容易挫傷關節。

太極拳練習是對自己身體結構逐步認識清楚的過程,認識得越清楚就越知道科學化的訓練。但認識自己和感知自己是個慢工夫,需要日積月累的體悟。

有些拳師,急於求成,在青年時代還沒有完全掌握太極拳精髓的時候,憑藉身強力壯而苦下功夫,結果是功夫長進了,但留下了傷痛。這就和職業籃球排球運動員大部分有傷痛一樣。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該如何科學地練習太極拳了。那就是在正規老師的指導下科學訓練,不要蠻幹。老師會在教學中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你少走彎路,直奔目標。

祝您成功!


同一太極無影風


對於一般以養生保健甚至防身者而言,可以負責任的說,只要嚴格按太極拳的要求去做是不會傷膝蓋的。但對於以競賽、搏擊為目的者而言由於超量的訓練,可能對膝蓋會有所傷害,其原因不是因為練太極拳,而是運動過量導致的。

練太極拳對於膝蓋的要求:弓步、馬步等任何步法都要求“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且不超過腳尖(超過腳尖叫跪膝)”,運動時不能“擰”膝蓋。嚴格說,弓步、馬步時小腿應該與地面垂直,膝蓋固定,不能擰。做到這些不僅不會傷膝蓋,還會對膝蓋有好處。


太極緣


我相信練太極的人不會是傻子,會在練習中體會和總結,太極是一種鍛鍊身體健康的一種方式歷史悠久,並不斷創新發展!文中提到的傷膝蓋骨的問題大眾普片意識到了,並根據人體結構科學的做出修正!如果以一項運動中存在缺陷而全盤否定那不是正常思維邏輯,一定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本人練習十幾年了,舉個身邊的例子,好多習武者都脫離病痛之苦。太極拳運動可以認識為一種高強度的運動,需要循序漸進。他可以強力按摩體內各個器官(五臟六腑)。讓人提高免疫力,煥發出的精神活力如長江之水綿綿不絕,具體行為表現在目光如炬,深邃而堅定。行走如風像是身輕如燕!像是人生第二春!好嗨啊彷彿人生達到了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