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什麼辦法可以留住關羽嗎?

扛大餅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不可能留得住關羽的。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魂,如果關羽留在了曹操身邊,背叛了劉備,還有忠義可言嗎?那這本書就寫不下去了:丟了忠義,就沒了主題,沒了靈魂。整個《三國演義》貫穿的是一種忠義思想,所有猶如奇思妙想般的計謀,以及明顯與史實不符的誇張手法,都是為寫明蜀漢政權的正統性和正義性,這才是主題。


小說中留不住,現實中卻有可能留住。

假設一:三國本是亂世,劉備雖然名氣很大,但在初期力量卻很弱小。曹操在與袁紹決戰之前,先來進攻劉備,擒下了關羽和劉備的家小,劉備帶著殘兵狼狽逃竄。假如他運氣有些背,劉皇叔死於亂軍之中,這樣,關羽失去了精神寄託,很可能會留下來為曹操服務,士為知己者死,畢竟曹操對關羽的看重是真心實意的。


假設二,曹操嚴密看守關羽,使他沒有機會救出劉備的家小,不給他短期逃走的機會。然後在拿下荊州之後不急著用兵東吳,過幾年,等把水軍操練好了,一舉滅了東吳,降了漢中張魯,平了益州劉璋,一統天下。順道把劉備給抓了,那時,劉皇叔的宏圖大業也就沒了,到時候與關羽相見,抱頭痛哭一場,一同歸順了曹操,天下大吉,好事!好事!

在唐朝的時候,天下人對曹操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不知道怎麼到後世,演著演著,曹操就成了白臉奸賊。

黃仁宇說:《三國志》裡的曹操,不見得比他同時人物如劉備、孫權更為譎詐。而且他有敢說敢做、豪邁磊落、放浪不羈的浪漫色彩。

我覺得,關羽跟了曹操,也是好事。


子冬


我認為,只要曹操真誠,可以運用鬼谷子謀略一試,或許能把關羽的心留住。

鬼谷子說:“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鬼谷子·決篇》

在鬼谷子看來,聖人所以能完成大業,主要有五個途徑:有用陽道來感化的;有用陰道來懲治的;有用信義來教化的;有用愛心來庇護的;有用廉潔來淨化的。行陽道則努力守常如一,行陰道則努力掌握事物對立的兩面。要在平時和關鍵時刻巧妙地運用這四方面,小心謹慎行事。

怎麼才能留住關羽的心,這要看關羽,要看曹操,然後有針對地運用謀略。

一、關羽為義勇之人,可以“施以尊”

  • 關羽的義勇特質,為曹操留人創造了條件可能

關羽可謂集忠,義,勇,謀,傲為一身,可謂文武兼備。一生忠肝義膽,叱吒風雲,橫掃千軍,堪稱英雄人傑。

“施以尊”突破口在“忠”。桃園三結義,說明有兄弟患難情,此情至高無上。劉備謀誅曹操不成,兵敗投奔袁紹,被曹操俘虜的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施以尊”突破口在“義”。曹操兵敗赤壁投奔華容道,關羽為報昔日之恩,不顧自己已立下的軍令狀而放了曹操。雖不能據此說是通敵,但道義中有瑕疵。在諸葛看來,此“義”無底線,是不計國家大義,是禍國之舉。諸葛這邊擔憂他“身在汗營心在曹”,曹營這邊則擔憂他“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漏洞、縫隙,正是鬼谷子“抵巇”謀略攻擊的突破口。

“施以尊”突破口在“傲”。比如後來他敗走麥城,而荊州是必爭之地,一點都不能大意,更不能太驕傲。凡驕傲之人,大都容易被人利用。

  • 鬼谷子“施以尊”原理與應用

鬼谷子說:“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和有守,先從其志。”《鬼谷子·捭闔》

鬼谷子認為,對於不同的人要不同對待。對賢德之人施以開,開就是獎賞鼓勵;對不良之人施以閉,閉就是從嚴懲處;對聰明之人施以拔,拔就是提拔重用;對愚蠢之人施以棄,棄就是摒棄;對勇敢之人施以尊,尊就是尊敬、尊貴。還可通過對人的嗜好和慾望的分析來揭示其志向和意願。

讓關羽留住心的策略:①陽道感化。即用公開的、規範的道德標準對待他。關羽是一個做事能成功、道理也充足的人。因此要用公開的、規範的道德標準,做到善待、真誠、熱情。②信義教化。即用誠心誠意、襟懷坦白打動他。關羽明事理、品行正直善良,因此要真誠面對,用情、用理、用智來打動。

  • 經典案例思考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統天下,前往拜訪範睢時五次跪而請教,終於打動了範睢。後來範睢鞠躬盡瘁地輔佐秦昭王,最終助其成就霸業。秦昭王“五跪得範睢”,被人們所稱譽,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

經典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得人心者得人才,引才關鍵在引心。

二、關羽有一技之長,可以“攝心”

  • 關羽特長在武才和忠義上,可以“攝心”

武力之長。他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根據史載,關羽斬顏良,這是有事實依據喲。

忠義之長。對兄弟忠誠無二,經過嚴格考驗。下邳兵敗,劉關張打散,劉備逃跑,關羽被俘。曹操許以高官厚祿,對之恩重如山,超過手下其他武將。曹操留不住他,反過來也說明他的忠誠。

他講國家大義,初心不變。因為劉備之志向是匡扶漢室,這是正統思想,關羽乃與劉備志同道合,甘苦與共;他也講兄弟情義,俠骨柔情。也知恩圖報,對曹操一片情義。

在諸葛亮的眼裡,關羽也有讓人擔憂的短處,這就是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對》毀於一旦,怕他終究會變成一塊暗礁而撞沉聯吳抗曹的聯合艦隊,喪失三國鼎立的根本大計,導致蜀國難保。自然這個擔憂,就能成為曹操留人謀略的突破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學者認為,關羽看重桃園結義,卻淡泊天下大義。否則,他也不會再三阻擾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會刁難諸葛亮初行軍令。他只知道諸葛亮避見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見不到諸葛,會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關羽要殺馬超,是因為馬超對劉備不恭不敬,而張飛只是教訓一番,一個是執小義,一個是識大體。

古有“疏不間親”的告誡,諸葛亮為了讓關羽心悅誠服,智算華容,陽算曹操,陰算關羽。故有立下軍令狀的謀略,其意殺殺他的傲氣,折服他的心;抓抓他的把柄,提醒他注意;平了他與曹操的情結,曉以大義。一長一短一擔心,正是“攝心”的切入點。

  • 鬼谷子“攝心”原理及運用

鬼谷子說:“攝心者,謂逢好學伎術者,則為之稱遠方驗之,警以奇怪,人系其心於己。效之於人,驗去亂其前,吾歸於誠己。遭淫色酒者,為之術,音樂動之,以為必死,生日少之憂。喜以自所不見之事,終可以觀漫瀾之命,使有後會。

鬼谷子的“攝心”術,屬於領導藝術。比如說,碰到有一技之長的人,要替他揚名,廣受稱道。然後,從多方面去檢驗他的能力水平,作出恰切的評價,使他驚訝我們的知識廣博和真知灼見,受寵若驚,感到無可非議,從內心深處佩服我們,使之心悅誠服地歸附,為我們所籠絡。

鬼谷子還認為,人品分“三才”,即仁人、勇士、智者。用人時,仁人會輕視金錢,就不能以金錢來誘惑,而是用真誠;勇士會輕視危難,就不能用禍害來恐嚇,而是給與顯現英雄氣概的機會;智者通達禮教,就不能用假意來欺騙,而是鼓勵建功立業。關羽的理想抱負和忠義品格都表明,曹操留住關羽之心,謀在真誠,謀在讓關羽展現才能,建功立業。

  • 經典案例思考

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先曾在項羽帳下為“執戟郎”,項羽並沒有發現眼皮底下的韓信是一個立國興邦的大將之才,這個失誤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韓信經蕭何推薦到了劉邦那裡,最初,也沒有受到重用,一氣之下走了。多虧蕭何月下追回韓信,說服劉邦登臺拜將,從此韓信受到重用,得以施展才華,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終成帝業。

一個“追”字了得,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情義,多少謀略智慧。這便是經典給後人帶來的啟示與智慧之力量。

三、曹操改變自己成為義勇之人,可以“忤合”

  • 曹操是大英雄,惜才如命,若多些義勇,與關羽志同道合,就能“忤合”關羽

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是奠定三國鼎立的第一人物。他愛惜人才,曾經在短歌行裡感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亂世造就了他,也培養了他的野心,時人平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要留住關羽的心,就要改變自己。要有高瞻遠矚的洞察力和預見性,要有先見之明,要有領袖風範,要學會運用捭闔之術。捭要以勢壓人,闔要以柔克剛,要以德服人。

曹操要留住關羽的心,就要抓住關羽有可能為自己“忤合”的機會。說到底關羽在諸葛亮哪裡的擔心,就是怕他搞不好與東吳的關係。這很重要啊,荊州與東吳接壤,又是一塊借而未還的有爭議的兵家必爭之地,作為守臣,最難處理的就是保住荊州與維護孫劉聯盟這兩者的關係。上上之策是既不傷害蜀聯盟,又長藉此地不還。諸葛亮擔心的正是關羽的為人——識小義而未必明大義,盡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必能奮大勇。這就是曹操施以謀略的突破口呀。

  • “忤合”原理及運用

鬼谷子說:“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此,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 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 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 ,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

在鬼谷子看來,辦成要辦的事,實現預定的計謀,都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這一方的利益。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兩個對立的君子,必然違背謀一方的意願。合乎這一方的意願,就要違背另一方的意願;違背另一方的意願,才可能合乎這一方的意願。這就是“忤合”之術。而忤合的對象,可以是天下、國家、家族、個人。可以言語忤合、忤中求和、小忤大和。

鬼谷子認為合謀會有不同結果:若是情投意合而又關係密切的人,合作雙方必定能成功;若是慾望相同且關係疏遠的人 ,只能有部分人得利;若是惡習相同且關係密切的人,雙方必定兩敗俱傷;若是惡習相同而關係疏遠的人,定是部分人先受損害。因此要因人因事而謀,尋求雙贏或者勝出。

曹操留住關羽的心,要從“內楗”入手,著眼“忤合”。要學會“抵巇”術,發現關羽漏洞並施以計謀,瞭解自身漏洞並彌補不足;要學會“捭闔”,剛柔相濟,急緩相通,張馳有度,因人而異,因事而治;要學會“反應”術,換一個角度,讓開大路;換一個思路,高人一籌;換一個方法,出其不意;換一種效果,出奇制勝。正面攻不下,側面攻;側面攻不下,反面攻;反面攻不下,再輪迴正面攻;要學會“飛箝”,以誠相待,縮短彼此間距離,成人又達己。最關鍵的是彙集到施以“忤合”術上。達到“良禽擇木而棲,明臣擇主而事,深謀擇遠而慮”的效果。

既然曹操不能用計,又不能讓自己的人品打動關羽,那就是他的遺憾,也是歷史的安排,命中註定了。

  • 經典案例思考

蘇秦幫助師弟張儀成為秦國的相國,就源於蘇秦的“忤合”之術。因為張儀的智慧不在蘇秦之下,如果叫張儀合夥,頂多做做副手。趙國的國力和軍力弱小又被秦國虎視眈眈,若秦國進攻,將不堪一擊而遭滅頂之災。於是蘇秦用忤的計謀先是奚落張儀,讓他被激往秦邦,然後幫助其成就一番偉業,達到以忤求合,從而讓趙國長期避免戰爭。

後人有問,為什麼當時秦國沒有攻打趙國?這是是因為忤合之術,張儀實現了他的承諾,沒有攻打趙國。那為什麼最後又打了趙國呢?因為蘇秦死後才攻打的,也是統一中國的需要,大勢所趨。

經典揭示一種經世致用的學問,這就是義理當先,守住義理;遵循規律,順應民意;遍通事理,名副其實;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留住人就是要留住心。曹操要留住關羽的心,需要真誠與信任,需要志同道合,需要攝心,需要有英雄施展才華的大舞臺,還得講謀略與智慧。


風過無痕攝有痕


個見認為,曹操,沒有辦法能夠留得住關羽。


依據如下:


一:關羽的為人


桃園裡,躊躇滿志的劉備與關羽張飛佇立在擺放烏牛白馬禁品的臺前,三人指天跪地盟誓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然後一仰脖子,把那碗紅彤彤的雞血酒一次而盡,從此義結金蘭,定為生死兄弟。

關羽忠勇重情,義薄雲天。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之後,三人情同手足,志趣相投。


對於關羽這樣錚錚鐵骨的猛將來說,自然是一諾千金,言出必行。又怎會背信棄義,離開生死與共的金蘭兄弟呢?


二:關羽的價值取向


關羽對於生活方面的要求不多,不浮誇,不奢侈。只願能夠和劉備一起,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人民。愛兵如子,胸懷遠大抱負。不願意過那種錦衣玉食的不勞而獲的生活.


曹操雖然極其愛才,知人善用。可是對於關羽,確是用錯了方法。曹操想用美女,財寶,官爵來收買關羽,留為己用。


可是關羽既不貪財,也不好色,是個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坦蕩,率性之人。根本看不上也不貪圖曹操所給與的誘惑。


三:關羽的義氣和擔當


三國演義第25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詳情可參考原著,在這裡不做贅述。


徐州失守,關羽中計被圍屯土山,被張遼以“忠義”名義勸說後,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他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是請給二個嫂子俸祿養贍,上下人等一律不許到門;三是隻要知道劉備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張遼回報,曹操答應,關公暫居曹營。


這就是著名的“土山三約”。


四:關羽的忠義


曹操曾經派張遼去打探關羽,是什麼讓關羽不能全心留在曹營,關羽對老友很坦率。關羽說:“我非常瞭解,曹公對我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我曾經受過劉將軍的厚恩,發誓和他共同生死,我絕不會違背諾言。當然,我會在立下功勞之後再選擇離開。”


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皇嫂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和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這就是著名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綜上所述,曹操雖然能夠為了賢才紆尊降貴,屈身以交。但終究是以降將之規格待之。而劉備對關羽卻是以國士之尊待之。加上結義在先,關羽又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所以:


曹操不論用何等優厚的條件,也是留不住關羽的。


經典永流傳。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大浪淘沙,留給我們的是無比瑰麗的珍寶。《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關羽的塑造和刻畫,把一位義薄雲天的武聖,栩栩如生的留在我們的文化傳承裡。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一家之言,難免有疏漏之處。期待更多的文友加入探討交流。


臨川慕思


《三國演義》給我們描述的關羽形象,可以說,個性鮮明,立體有型:文韜過人,武藝超群,重友輕色,義薄雲天。曹操對關羽非常看重,而且也採取了許多實際行動,欲收到帳下,為己所用,但都沒有成功。那究竟有沒有留住關羽的辦法呢?

從整套書對關羽的描述來看,我認為沒有辦法可以留住他。因為他除了大哥劉備,對誰都不放在眼裡眼裡(這裡邊有重情重義的成分,也有他孤傲的原因)。曹操沒有留住他,後來孫權不是也想著把他納入麾下嗎?同樣也沒有成功,然後才把他給忍痛殺掉。

但從曹操這邊來說,他作為一代梟雄,要留住關羽,以他陰險,狡詐的性格,並非沒有辦法:一呢,除了前邊的行動,可以把劉備的家小悄悄放走,以解除關羽的後顧之憂,再給他保媒說妻,以穩其心;二呢,可以讓間諜們散佈謠言,挑唆他和劉備的關係。因為他們沒有見面的機會,時間一長,謊言有可能就成了實話。這樣雙管齊下,或許雲長就會在無奈之下為他所用了。

當然,這些辦法有點下三濫,曹操為什麼沒有用呢?用了能奏效嗎?我也不得而知,權當笑談吧!


登攀


結論就是關羽應該很容易就被曹操打動並納入麾下,我充當一下曹操的“鬼才毒士”,一共有5個手段,如果這5個手段依次用盡還是不行,我最後還有1個必殺之絕技,保證關羽不認他大哥,而且還可能痛恨之。沒準兩兄弟火併起來他還有可能殺掉劉備,張飛來干涉也沒有用,沒準也一塊殺了。

首先大家注意到,曹操打動關羽的方式,都是用“利”,寶馬、金錢、美女、官爵。這些打動我們足夠了,但是關羽的確是一個重“義”的人。不在一個點上。

其次,看演義要會看,我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曹操征服關羽,是否用盡了所有可能性?告訴你,顯然沒有!

曹操是什麼人,他要真想得到什麼東西是要不擇手段的。比如對於徐庶,你孝順,我就拘你老母;對於張繡的嬸子,難道他不知道他霸佔張繡的嬸子,張繡會造反嗎?他智商和情商可高於我們很多。所以……曹操想要什麼就會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而對關羽,他只是給了寶馬、金錢、美女、官爵,並沒有針對性的對症下藥,並且不惜任何代價。就像追女朋友,他只是砸錢,暫時得到了他的人,但並沒有得到他的心。

另外,看演義要會看,我問你們,一般一個主公,是不是周圍有很多謀士揣測他的心事,並且給他出謀劃策?比如,得到徐庶,是程昱出謀劃策,得到張繡的嬸子,是曹安國,他貼心的侄子。為啥關羽就沒有人幫他出主意呢?

原因有二。一是關羽在謀士階層人緣不好,關羽是有名的對士大夫不好,對士兵好,這點正好跟張飛相反。所以謀士不歡迎關羽加入曹操團隊。另外,這些謀士都是每天琢磨曹操的人,其實他們很多人可能都琢磨出來,可能曹操對關羽的感情,還沒到那個程度。

為什麼沒到那個程度?等我把這5個手段和1個毒計依次施完,你就知道我說的是多麼的有道理。你就明白為什麼關羽其實不是曹操的必須了。

無論如何,我們先給出相應的手段。

一、斷恩決義之計,不給關羽提供任何報恩的機會

曹操對關羽的恩有哪些?一是在關羽走投無路的時候收留了他,不僅關羽,還有關羽的兩個嫂子。這是最大的恩情。

其次,是一匹赤兔胭脂馬,這是武將的酷愛,有赤兔馬才能斬顏良,武力值其實上升了1.2到1.5倍。這是一個武將無法拒絕的。

還有,就是漢壽亭侯的名號,這個名號是關羽非常重視的,此後一直以此為自稱,比劉備給的前將軍還要上心。為什麼?關羽是個驕傲的人,這個榮譽是純正的漢室給的,是漢獻帝給的,雖然是借了曹操的手,這個可比劉備那個正統多了。

其他曹操給的東西,關羽都沒要。

曹操是個明白人,在演義中,關羽要上陣殺顏良的時候,曹操說,關羽得到報恩的機會了。關羽殺顏良報收留之恩,關羽殺文丑報赤兔之恩,關羽華容道放曹操報侯爵之恩。恩怨分明。

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其實曹操完全可以不放關羽上陣殺敵,在對陣中,乾脆就不安排關羽上陣,關羽也沒招。這三個恩情報不完,以關羽之義氣,是不太可能就掛印封金直接撤退的。

二、推恩斷義之計,給關羽直接在漢朝廷任職的機會

這招其實也是有點離間之計。從關羽如此欣賞漢壽亭侯這個頭銜看來,其實也代表了當時人們的一種思潮,就是人心尚在漢。

關羽為什麼迅速的跟劉備義結金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是皇叔。劉備和關羽是什麼關係?劉備是關羽的大哥。另外,劉備和關羽也是上下級的關係。

但是,現在就進一步利用關羽的心理,抬高關羽的地位,讓他在漢獻帝下面任一個要職,比如,左將軍。總之,要比劉備的職位高出一截。比如,讓關羽作執金吾、車騎將軍,這個官甚至名義上都是劉備的上級。

而且我認為,關羽這麼驕傲的人,他一定會對此很認真的。在漢獻帝手下做事,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會非常捨不得離開的。

而且,關羽和劉備,哥倆現在尷尬了。以前,你是我大哥,也是我上級,我一個布衣,你是皇族。但是現在,我直接在皇帝面前的重臣,你呢,只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哎。

那如果關羽真的跟漢獻帝一起搞出點什麼事情怎麼辦?有辦法控制,就是利用張遼。始終安排張遼跟關羽在一起。從事後的歷史看,張遼對曹操也是非常忠誠的。在曹操下邳饒了張遼一命後,張遼就死心踏地跟著曹操了。

三、假恩假義之計,曹操要在關羽面前繼續演戲

關羽是什麼人,晚上挑燈看《春秋》的人,講究春秋大義。曹操要收服關羽,是不是也要以義字打動關羽?

其實曹操在春秋大義上面,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是完全有條件打動關羽的。

正如曹操自身所言,如果國家一日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對漢獻帝的供養還是很不錯的。從演義上講,曹操就是有時候對皇帝比較跋扈。

只要把這個跋扈的毛病改一下,然後經常跟關羽聊一聊,皇帝那邊都有什麼需要呀,同時又有張遼的內線。儘量做出一副滿足皇帝,滿足關羽的樣子,有的事情可以陽奉陰違。

這樣只要經歷一個時間段,關羽就會有一個恍惚的印象,你看人家曹操做的挺好的,沒有他,這個皇帝無能無德,早就完了。

也可以針對性對漢獻帝做一些陷害,讓關羽覺得漢獻帝這個人其實不咋的。

時間再一長,關羽就會隱約覺得,他那個大哥劉備,其實也就那樣,憑什麼說人家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呢?我大哥說這話,依據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至於說有一天曹操要篡漢,那就像幹掉荀彧一樣幹掉關羽就行了。讓他留在身邊,看他去死,總比放他去飛要好,這樣作,才符合曹操的基本性格。

四、施恩用義之計,曹操給關羽找一個合適的夫人

其實就是把秦宜祿的老婆給關羽得了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在曹操心目中,關羽其實還不如一個美女。並不是曹操的必須。這一段其實可是正史,不是演義。

其實所有人都從演義中看出了關羽的寂寞。當他侍奉二嫂的時候,當我們可以看到他退出屋外進行迴避的時候,其實每個人就都明白,當你做出迴避的時候,就是你心裡有了的時候。從此獨自在屋外守候,深夜挑燈看春秋。

那麼想進一步問一下,到底是甘夫人漂亮,還是糜夫人漂亮?

甘夫人漂亮。

為什麼?阿斗是劉備跟甘夫人生的,這是一個理由。另外一個理由,在長坂坡的時候,一個士兵一槍刺中糜夫人大腿,然後竟然沒有對糜夫人做出任何其他的舉動。糜夫人是糜芳糜竺的妹妹,是劉備在徐州的時候做出的政治聯姻。

當然,曹操給關羽找的這個夫人,可以是秦宜祿的老婆,也可以是別人。曹操其實手裡這樣的美女太多了,訓練出一個,又能聽自己的話,又是關羽的妻子。從關羽要秦宜祿老婆來看,他也不在乎人妻。

前三步已經很大程度上離間了與劉備的關係,這回再來一個老婆,耳根子軟。大家都懂的。

為什麼一開始曹操送關羽美女不要?關羽是個很驕傲的人,一開始一定要從義的角度做出這個態度,況且那些美女品質真的不是很高。曹操這次真的要花些心思找個好的,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呀。

五、恩斷義絕之計,想辦法暗中將劉備趕盡殺絕。

劉備在徐州與關羽、張飛失散後,就靠老師鄭玄的一封信,投靠了袁紹。袁紹對劉備非常重視,出城30裡相迎。

但是,劉備一旦失去了兩個弟弟的相助,就很難獨自撐開一定的局面。演義裡,劉備和文丑一起去征討曹操,輕鬆被曹操打敗。沮授、田豐、郭圖多次進言袁紹要殺劉備。所以,顯然劉備在袁紹的勢力裡,不能持久,呆久了就要受到嫉恨和暗算。

曹操完全可以利用劉備的弟弟在曹營這一點,對袁紹和劉備實施反間計,袁紹多嫉妒,內心一定會生疑問,即使不殺了劉備,劉備也能觀察出來,只好逃走。

劉備一逃走,就逃到劉表處,曹操再去劉表處,要求劉表殺掉或者交出劉備。其實大家對劉備的態度都一樣,表面非常歡迎,但實際不會給與信任。這種情況下,劉表肯定不會得罪曹操,最大的可能是放跑劉備,劉備這一跑,就只有他在蒼梧的那位老同學了,遠在越南了。

所以,當劉備被逼走的時候,當然這一切都是瞞著關羽,另外,曹操也要嚴密監視關羽,防止他和劉備之間有溝通。

關羽心中無非是有他這個大哥,但是他這個大哥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跑到了天邊,慢慢的,你說,關羽能不對曹操歸心嗎?

六、令三兄弟反目相殺害人無數絕戶之毒計

曹袁兩軍對峙。關羽在曹營,劉備在袁營。先派人散佈謠言,說關羽盜嫂。一般是糜夫人看孩子,利用機會引開糜夫人和孩子,給關羽和甘夫人獨處的機會。

謠言傳開,劉備不信,關羽自覺慚愧,你想小叔子天天沒事守在嫂子門口也不是那麼回事。關羽就不好意思再看著嫂子。就請張遼幫忙。從此,關羽就經常不跟嫂子們在一起。

買通下人,側面告訴糜夫人,糜夫人跟甘夫人不在一起的時候,甘夫人跟關羽有染。

漢獻帝派關羽到北方遠方執行一個任務。

製造事端,使糜夫人帶著孩子跟甘夫人失散。派人欺凌甘夫人,過程中令關羽趕到,將那人殺死,同時張遼帶著糜夫人尋甘夫人也恰尋到。

糜夫人大為疑問,甘夫人百口莫辨。派人偷偷送糜夫人及孩子至劉備處,只說甘夫人不願同行。這邊對關羽說糜夫人及孩子失蹤。

劉備再怎麼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也深恨關羽。關羽則大慚,不敢去見劉備。

甘夫人受辱自刎,於是更加說不清。

以後的故事情結就會進入互殺階段。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曹操若真心追求關羽,則至少還有六招可用。都沒有用,連個體己老婆都沒幫關羽找過,一開始送一堆美女,人家說不要就拉到了。這個行事風格比較幼稚。曹操用“利”來引誘關羽,甚至是對關羽的一種侮辱。

為什麼,因為對曹操來說,關羽追到手之後,會非常麻煩,謀士反對不說,也會引起眾將的嫉妒。關羽雖好,但不如眾將心齊。另外,曹操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擁有了張遼。按關羽的說法,張遼武藝不在關羽之下,而張遼的將略似乎又更為見長。這先驗證於冒頓單于,後驗證於逍遙津。所以我們不難看出,三國演義也描寫的非常形象,曹操對於關羽,是欲得不能得,特別想得又很有顧忌。


洗雲忘言


從現在的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關羽無疑是重要人才,

但是卻和曹操擦肩而過,曹操對關羽範了什麼樣的錯誤,沒有能留住這個武將。

我個人認為,曹操是對關羽的價值關懷不夠。

只是給他封侯和錢,但是關羽要的不是這個。

如果把他帶到漢獻帝身邊,用漢獻帝的名譽來留住他。這個我想差不多能成。

因為你忠誠,但是忠君是最大的,皇帝留你了,你是跟皇叔,還是跟皇帝。

高層的人才一般不再為生存擔憂了,大多解決的都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曹操對待關羽,使用對待其他武將的辦法,的確不行。其他武將基本上是基層

他們幾個人,道不同不相為謀,此中的道亦非道。 劉備與關羽可以說是生死之交,就假設我們童年和一個兄弟交好,以後就算鬧很僵,這種兄弟情不是以後的朋友能給予的。 曹操是很善待關羽,但是是禮節性的,或者說是帶有很明顯目的性的,不是說真心因為喜歡欣賞關羽人本身而如此。還有就是關羽就算在曹營也不會被抬高的很高的高度。相反在劉備那就不一樣了。就像如今許多就職情況一樣。

說句題外話。 關羽並非多重要的人才,打仗打的是財力,打的是後勤,打是兵源、糧草、裝備。 而武將,真的沒那麼重要,尤其是對曹操而言。

永昌廠:關公對曹總是有政治價值的,第一可以弱化劉備集團的凝聚力,提升己方的士氣與合法性,因為連關二爺都投靠曹總了。第二有利於統一蜀國後安撫蜀國的軍民,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服從曹魏的統治。

在軍事上,武將對戰術的執要的,比如定向衝鋒,突破包圍,擊潰敵陣,縱深穿插斬敵將等等,都需要一個勇猛的武將衝鋒在前,後面的小股精兵才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衝鋒陷陣,克敵制勝。這種作用往往可以做為整個戰鬥的切入點,對執行戰術乃至貫徹戰略都很有價值。


大衛劇場



漁樵之人W


不可能留住,

第一、關羽是忠義之臣,忠臣不事二主。大家都知道,關羽早年是跟隨劉備打天下,與劉備既是結義弟兄,也是君臣,雖說在徐州之戰中和劉備分開,但是關羽保著二位皇嫂,對劉備的忠心卻是一點兒也沒有變,況且土山約三事,關羽是降漢不降曹,所以,他是不會留下來輔佐曹操的。

  

  第二、關羽知道曹操的真面目,知道曹操的目的。曹操留關羽,無非就是想要關公為自己效力。但是劉備對自己的態度那是完全不一樣,劉備是把自己當成兄弟,而曹操只是把自己當成臣子和打手。關羽在麥城出事了,作為兄弟的劉備可以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及什麼孫劉聯盟,從兄弟角度出發,可曹操能做到嗎?所以關羽不傻,自然也就不會拋棄劉備,轉投曹操。

  

  第三、土山約三事,關羽是降漢不降曹。這有什麼區別嗎?區別可就大了。如果說關羽降漢,那劉備是大漢皇叔,而關羽仍然為漢朝效力,那也就談不上背叛大哥劉備。可是降曹就不一樣了。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是劉備的對頭,如果自己投降曹操,那也真的就是背叛劉備了,關羽不想背這等罵名。曹操雖說對關羽很好,但是關公畢竟是忠義之臣,他是不可能投靠曹操的,況且曹操陰險狡詐,說不定哪一天就翻臉無情,關羽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笑話666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戰亂中失散,劉備投靠了袁紹,張飛佔山為王,關羽帶領少量士兵及劉備的二位夫人被曹操圍困於土山。

關於忠義、勇武乃萬人敵,曹操甚是喜愛,很想收為己用。經過談判,雙方達成了土山協議:‘’關羽降漢不降曹,如日後知道兄長下落必去尋兄。‘’曹操為了招降關羽,只好先答應下來。接下來用了各種方式感化關羽,送赤兔馬、賞美女、賞財寶、並上奏朝庭封關羽為“漢壽亭候”、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關羽是忠義之人,自然感恩曹操對自己的厚待,但大哥劉備是兄弟關係,不能背叛。所以,曹操越給關羽恩惠,關羽越是苦悶。

不多日,曹操與袁紹開戰,袁紹軍中大將顏良、文丑,勇武過人,曹軍受挫連吃敗仗。為了報答曹操厚待恩情,關羽主動請戰。曹操知道關羽立了軍功還了人情,可能會離去,不過轉念一想,何不借刀殺人呢?若關羽出戰殺了袁紹大將,袁紹必殺劉備以洩憤怒,關羽也就死心踏地的留下了,一舉兩得。

關羽領軍出戰,如猛虎下山,斬顏良誅文丑,名聲大震,曹軍反敗為勝。

袁紹知道了是關羽殺了顏良、文丑,非常生氣,下令斬了劉備。劉備立刻虔誠的說道:“明公息怒,備實不知羽流落於曹營,羽也一定不知備投靠於明公,待備前去說服羽來降,明公豈不得了一員虎將乎?”袁紹覺得有理,轉怒為喜,劉備逃過一劫。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是兩次戰役分別進行的,如果曹操在令關羽出戰前施加反間計,傳話袁紹,就說關羽歸順了曹操,劉備是曹操安插在袁紹帳前的臥底。如果這樣,以袁紹的智商必定上當,在關羽斬殺顏良後,袁紹必殺劉備以洩憤怒。

關羽斬殺顏良後,如果曹操不再令關羽出戰文丑,不給劉備與關羽接觸互通信息的機會,袁紹必惱怒,必殺劉備。曹操同時對關羽封鎖外面消息,關羽就不知道劉備下落,自然會繼續留在曹營,曹操再施以恩惠,關羽就真的留下了。

實際上曹操對關羽的厚受,已經打動了關羽,關羽只所以還想離開,主要與二位嫂夫人有很大關係,關羽忠義,把名節看的比命還重要。如果關羽在前方激戰時,曹操安排一隊人馬冒充袁軍名義,攻擊後方軍營並殺死劉備的兩位夫人,關羽一定會留下來。

曹操的借刀殺人一箭雙鵰之計雖好,可惜在執行的過程中有漏洞、不完美,這為後來關羽的離去做了鋪墊。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自由飛


曹操想留關羽嗎?換呂布有可能,關羽不可能,與桃園三結義沒直接關係。結合二人品性有三種原因。

一、關羽和劉備已結拜

劇情介紹:建安五年(200年)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結拜兄弟可以說大家都會,有的人可能會跟幾個人同時結拜,但他不會,這就是他的品性,不為權與利,不為美色。

二、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

劇情介紹: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後與曹操許田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於是不從。

關羽早就看透曹操的品性,他是野心勃勃,以功待人,而不是以品性待人。如果關羽戰功失利會怎麼樣?能和劉備待人相比嗎?

三、關羽是戰敗被俘獲

劇情介紹: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

關羽是戰敗被曹操生俘,所以心裡有很多不服,為了能早日能和劉備相會,只能忍氣吞聲為曹操立功,有朝一日能拜別。

俗話說“一日為兄,終生同死。”可以看出關羽從來沒有想過會留在曹操帳下,而是一門心事立功後拜別,如果不立功就不能拜別了,那就是拜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