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教科書裡稱孔子是韓國人?

用戶23407972653


這或許是網上謠傳。

中國人就是中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變為韓國人,因為孔子是春秋時人,那時,世界上還沒有韓國呢!

不過,如果韓國人說,孔子與他們半島民族有一些關聯,那倒是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在我國遠古三代時,有一個大夏王朝,因最後一個君主夏桀荒淫無道,被商湯在“鳴條之戰"中擊敗,建立了商朝。


這個商朝,就是產生了甲骨文和青銅鼎的偉大王朝。

不過,商朝卻是居住在黃河下游的東夷人建立的。《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相傳,簡狄吞"玄鳥蛋"而生下了"契","契"就是商朝的始祖。所以,商人就以"玄鳥"為圖騰。契在堯帝時被封為"玄王",到舜帝時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商邑(河南商丘)建立了商國。


正如老話說的那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像夏朝一樣,輝煌無比的大商王朝傳到未代君主紂王時,也在"紅顏禍水”妲己"的促進下,很快就走向了滅亡。"牧野之戰"後,周王朝取商而代之。

商朝滅亡,紂王自焚,這都不再說了,話題轉到紂王的兩個叔身上。這兩個叔叔,都是古之大賢,但忠言不被紂王採納,也只能眼看著無道昏君為非做歹。



一個叔叔叫比干,因多次強諫惹惱了紂王,被挖心而死,他的兒子後來成為林姓的始祖。

還有一個叔叔叫箕子,看到這種暴政,無奈地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意思是,先王託我們輔佐治國,國家如治理很好,死也無怨。可國家亂成這,我們就是都死了,也是不值啊!

於是,箕子就披頭散髮,裝瘋賣傻,每日彈琴狂歌,被紂王囚進牢中。到周武王伐紂,商朝覆滅時,箕子便趁亂逃到箕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求賢若渴,派人在把箕子找來,懇切請教治國的道理,想重用箕子。可箕子說:"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表明了他不願作周的順民的態度,周武王無奈而走。



箕子害怕武王再次來請,就乘武王走後,迅速率領商朝的遺老故舊約五千人,向東方而去。來到海邊,乘筏漂流,到了一個島上,看這裡水草豐美,陽光明媚,而且當地人與東夷的習俗相近,就住了下來,並把此地命名為朝鮮。

再說商紂王有一個庶兄,叫微子啟,也是一個賢良之人,父王本來想立他為繼承人,但朝中太史等一群大臣說,微子啟雖然人品好,但母親是妾的身份,應該立正妻的兒子才對。

就這樣,微子啟的三弟受德繼承了王位,做了商紂王,因為他的母親是先王的正妻。從早這時起,中國就有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規矩了。

這個微子啟,在周武王大軍進入商朝的都城朝歌時,就帶著商朝的祭器,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來到了周武王軍門投降。周武王早就聽說了他的情況,認為他是個忠臣,就“復其位如故”,仍為卿士。

周成王時,因為微子啟是商朝的後代,就又把他封到了商朝的發源地、舊都商丘,在這裡建立了宋國。


說到這,就進入正題了。前面講過,商人是東夷的一支,而宋國又是商人的後裔,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宋國人,為逃避戰亂逃才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的。所以,孔子也是商人微子啟的後代,“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就是孔子讚揚周成王分封微子啟建立宋國的話。

那麼現在捋一捋:我們已知道,商紂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到了商丘,建立了宋國。那麼,朝鮮與宋國都是商人的後代,又都出自所謂的東夷,他們不就成一家了嗎?既然成了一家,那出身宋國王族的孔子,不就是他們的了嗎?

他們這個思路,倒也不無道理。可他們沒想,東夷也好,商人也罷,就是有流入半島的,數量也有限,絕大部分還留在中國啊!就像一個大戶人家,兄弟好幾個,有一個出去謀生了,還有幾個守住祖業生活。若干年後,這個出去謀生的後代回來,指著已經繁衍成村鎮的地方說,我的祖上,曾經在這裡出生,所以這裡應該都是我的。



真要這麼想,那就不對了,你讓留在老宅子裡的幾位老弟兄的後代們情何以堪啊!他們能答應嗎?


醉眼朦朧看天下


韓國人稱孔子是韓國人,也祭祀孔子,稱孔子為聖人

首先,韓國最為一個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和中國有著相似的思想和文化。韓國或者叫朝鮮半島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存在上千年。現代的韓國由於經濟開始崛起,由之前的自卑,開始變得自傲。

近些年,韓國鬧出不少笑話,孔子是韓國的,朱元璋是韓國的,李白是韓國的。只要是中國史書上,有名人去過韓國(應該叫東北地區,有個政權叫高句麗,不是高麗),就被韓國“專家”找出來,說是韓國人的“證據”。

塔尖今天不是說這些,而是講雖然韓國人很無語,但是韓國在祭孔上,以及儒家教育上,還是很用心的。至少有值得中國人借鑑的地方。

孔子在韓國被稱為“大成至聖文宣王”,韓國千百年來一直有“祭孔”的習俗,且祭祀規模大,有4-5千人之多,禮儀複雜。儒家思想在韓國有著深刻的影響力,韓國各個知名大學都有儒家文化研究中心。不少韓國人認為,韓國經濟的崛起,也和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儒家提倡孝敬父母,愛崗敬業,奉獻社會,尊老愛幼,這種美好品質何時都不會過時的。

對中國來說,更要重新發掘和宣揚儒家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不要讓孔子和儒家思想成為繼端午節之後,又一個被韓國人“申遺”的對象。


塔尖


韓國說孔子是他們的,絕非“空穴來風”。

在韓國的歷史教課書中,他們文明起源於公元前2333年,大概相當於中國的夏朝,甚至比夏朝還要悠久。是有檀君建立的檀君朝鮮,都城在今天的平壤。面積北達俄羅斯,西至中國的西安,是亞洲第一大國,檀君在韓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三皇五帝,是韓國文明的始祖。


按照韓國曆史書上所說,公元前1000年,韓國先人開疆拓土,佔領整個山東。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正是韓國統治山東時期,所以,韓國有充分的理由證明孔子就是韓國人。直到公元前37年,漢族趁韓國發生內亂,搶佔了他們的山東。

他們的歷史書中還寫道:公元前100年,朝鮮開始走上擴展之路,佔領了山東部分(所以韓國人老說孔子是韓國的),公元前37年,漢族趁朝鮮民族內亂佔領山東省,中國不予承認朝鮮民族曾經佔領過山東。

公元400年,韓國最偉大廣開土大王誕生了,在他帶領下,韓國達到了歷史極盛。成為世界強國,領土北達北冰洋、南至南海、西達巴爾咯什湖和阿富汗、東達白令海峽和北美洲阿拉斯加,合計約2000萬平方公里,超越歷史上所有的王朝。

韓國真正的衰落,是在中國的隋唐時期。中國發動叛亂,不在臣服韓國。隋煬帝更是趁機佔領了韓國的遼東地區,韓國被迫遷入朝鮮半島。等到唐朝建立後,又對韓國發起大規模入侵,韓國人同仇敵愾,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唐軍,並射傷李世民,唐軍是大敗而回……

看到這裡,我真的看不下去了,見過吹牛的,沒見過像韓國這樣吹牛的。只能說這是一個被奴役過的民族一種自卑心的表現 ,硬往自己臉上貼金,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韓國申遺偷了我們的端午節”

“韓國教科書稱孔子是韓國人”

“韓國某教授稱李白是韓國人”

……………………………………

注意,這些所有的新聞,都是國內網上有些人瞎編的,然後汙衊是韓國人說的。

關於這類無厘頭的新聞,以前韓國駐華使館還曾經闢謠。

就以李白那個新聞為例,據說是“首爾大學歷史系金秉德教授”主張“中國詩人李白是韓國人”——

結果被韓國官方親自出來打臉,韓國首爾大學根本就沒有歷史系,只有國史系、東洋史系、西洋史系,更沒有一個叫金秉德的教授。

這種挑逗大眾敏感和常識的新聞,實在是非常惡劣。而且即便是有人這麼說了,也不能等同於韓國的觀點。

最簡單的道理:

前些日子,湖南大學一位法學教授杜某,拋出了“英語起源於古華夏”的論調,他非要說:

英國人的祖先是中國湖南人,英國的名字起源於《山海經》的“英山”。

問題就來了,這位高校學者是有名可查的。如果英國人根據這條新聞嘲我們臉大如盆,請問你接受嗎?

你要能接受的話,就可以用那些無厘頭的新聞嘲笑韓國人,否則就歇著吧。

總而言之,這是沒有的事,不要再造謠了。


HuiNanHistory


因為韓國盛產“歷史發明家”。

沒事兒就拿人家的東西來炫耀,今天八卦是韓國的,明天端午節是韓國的,後天又說孔子是韓國的,其實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作為大國,我們沒必要跟他們較真,發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中國人不讀唐詩宋詞,都跑過去看韓劇了,那恐怕就危險了。

好在“哈韓”的雖然有,並不是太多;看韓劇的不少,又並非全無頭腦。所以孔子的國籍問題,暫時還不用擔心。


棲鴻看紅樓


這是一種爭論,大家知道誰在譁眾取寵、貽笑大方!

但是,大家更應該明白的是:孔子是世界的!我們中國歡迎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各個國家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一起禮敬聖賢!

現在是一個地球村時代,我們大家講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儒家的大同思想、小康之至,是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重要思想。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走進了信息化時代。高速發展的背後,是資源的緊張、環境的壓力、競爭的劇烈、公共安全的保障、文化衝突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

這就需要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方式的可持續、人與自然的和諧……

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異、天下大同觀念、發展方式、天人合一的理念,無疑是地球村未來的方向和必然選擇。

我們中國人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聿劍


韓國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商紂王時期,紂王的叔父萁子因不滿紂王統治,帶領家眷僕人及其追隨者,遠走朝鮮,建立朝鮮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王國稱萁子朝鮮。所以現在的朝鮮人都說自己是殷商的後代。而孔子也是商王朝後裔,是商紂王之兄微子啟的後代。所以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

這種說法對嗎?當然不對。比如某人移居美國,他以及他的後代當然可以說是美國人。但是不能說他仍在中國的侄子們及其後代也是美國人吧。


多維觀世界


據史書記載,韓國(朝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的附屬藩國,但如今,韓國卻一直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不僅如此,韓國還企圖“搶”走我們的文化,比如一些韓國學者就曾對外宣稱:端午節是韓國的,中醫是韓國發明的,孔子是韓國人……

為什麼敢說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學者認為他們有3大鐵證

眾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同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以及周邊國家(包括韓國、日本等)兩千多年,後世將其尊稱為“聖人”。

“孔子是中國人”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但近年來,一些韓國學者卻傳出了“孔子是韓國人”的言論,為了佐證這個 “事實”,他們還列舉出了所謂的3大鐵證:

1、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箕子侯國)是朝鮮半島公元前1120年~公元前119年所存在的政權,這個政權是商朝滅亡後,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領商朝遺老故舊五千人,遠渡朝鮮所建立的政權。

箕子朝鮮和孔子是韓國人有什麼關係呢?許多韓國學人將箕子視為祖先,在建立箕子朝鮮前,箕子所在的山東是商朝的屬地,所以他們自然而然的就認為山東是屬於箕子朝鮮的,因此身為山東人的孔子,自然就是韓國人的。

事實上,韓國的這一鐵證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箕子朝鮮和現在的韓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2、檀君

檀君是韓國曆史上的神話人物,據說是檀君朝鮮的創建者,在位1500年,活到了1908歲,其在位期間,征服了整個中原。因此按照這個邏輯來說,檀君既然征服了中原,那麼孔子自然就是韓國人了。

但據中國歷史記載,檀君朝鮮在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此外,檀君所處的時代(公元前233年到公元前425年),與箕子朝鮮存在衝突,因此檀君只可能是神話中的人物,而非真實存在的。

3、韓國一直堅持祭祀孔子

韓國學者之所以敢說孔子是韓國人,很大一個原因是韓國每年都會舉辦祭祀孔子的活動,然而近代中國卻很少有這類活動。在他們看來,如果孔子不是韓國人,那麼他們怎麼會每年都為其舉辦祭祀活動呢?

其實這點令國人尷尬不已,因為從此可以看出,我們對於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還不如其他的國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福源文化講堂


純屬一派胡言!史有明載,孔子乃魯國人。韓非子才是韓國人。並且韓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秦國吞併了,變成了我們偉大中華帝國的一部分。所以說,世上早無韓國,韓國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反正除了長城搬不去,其餘能活動的都是韓國的,這沒什麼奇怪的,誰讓大韓民國“一窮二白”到什麼都沒有呢?說白了就是,自卑到抗爭,小到稱“大”,無中生有,愛慕虛榮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