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週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蟲兒-飛飛-_


元素名稱的漢字與元素週期表是兩個概念。

但凡腦子清楚一點的人,都不會說出這種智障的話。有這種漢字,和漢字有沒有元素的意義,這是兩回事。

當然,我們確實也可以說朱元璋同志為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命名做出了一定貢獻。

這個貢獻是因為他們老朱家起名字比較講究,按照朱元璋本人的設計,子孫在命名時要遵循如下原則:

1、姓氏肯定是“朱”。

2、第三代開始,名字都是三個字。其中,第二個字是輩分,所有藩王的輩分都是有朱元璋確定的。

例如,朱棣作燕王時,朱元璋給他這一脈定下的輩分順序就是: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3、第三個字才是各自的名字,所有的名字都必須帶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


所謂朱家的名字是元素週期表,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名字搭配了五行偏旁。

舉例而言:

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

朱橚是朱棣的親弟弟,他這一支的後裔中,有兩個子孫的名字是朱安汞、朱在鈉。

朱安汞:

安字輩,名字是五行的水字旁加了工字,組合成汞。汞在後來被用作是Hg元素的對應漢字。

朱在鈉:

在字輩,名字是五行的金字旁加了內字,組合成鈉。鈉在後來被用作是鹼金屬元素Na的對應漢字。

所謂的元素週期表,就是在這些無窮無盡的組合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是刻意發明的。

朱元璋是帝王思想,不想讓自己的子孫跟庶民們的名字相同,所以刻意用五行偏旁組字,沒成想最後湊成了元素週期表的對應漢字。


HuiNanHistory


有人說朱元璋發明了元素週期表,他們一家為化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元素週期表,是俄國的一位化學科學家在1869年發明的,這比朱元璋的時期要晚了 將近500年,那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子嗣眾多,他給每一個兒子取名字 都嚴格按照輩分來,而且每一個兒子的子孫後代也全是按照 是先取好的輩分來取名字的,朱元璋出身不高 一介不衣,而且也識字不多,但是他給孩子們取名卻有一套嚴格的規範,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來代代相傳的,他希望朱明王朝千秋萬代,雖然識字不多,但是聰明絕頂,朱家子孫由於生育能力都超強,所以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到了明朝末年 朱家子孫已經突破300萬人之多,他們為了能整齊劃一的取名字 ,所以絞盡了腦汁,當然這其中他們也製造了一些生僻字,帶有元素週期表的名字有:朱公錫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安汞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鈉 朱恩銅 朱恩鈰 朱恩鉀 朱帥鉀 朱帥鋅 朱寘鑭 朱徵釙 朱效鈦 朱效鋰 朱詮鈹 朱效鈀 朱彌鎘 朱諟釩 朱翊銪 朱翊鉻,朱家子孫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相吻合, 這隻能說是一種巧合,朱元璋也可以說是元素週期的先驅也不為過。



明太祖朱元璋識字不多 ,但是他為了給孩子取名字,不被人所重複,所以創造了一些生僻字,後來他所創造的生僻字被錄用到康熙大詞典裡,近代科學家傅蘭雅和徐壽,翻譯那些元素週期表,巧合的選擇了朱元璋製造,的那些生僻字,作為翻譯,因此太祖朱皇帝 ,不經意的一個取名 ,卻為現代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不得不說 還確實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佳寧姐姐說歷史


像素記得有人說過:“元素週期表”的創始者應該是朱元璋。

其實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像素是驚呆的。但是如果我們細看明朝宗室成員的名字時,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公錫 朱在鈉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鈰 朱恩鉀 朱帥鋅 朱寘鑭 朱徵釙 朱效鈦 朱效鋰 朱詮鈹 朱彌鎘 朱諟釩 朱翊銪 朱勤烷 朱悅烯 ……

我們不難看出其與元素週期表的重合率有多高,明明元素週期表是清朝才有的東西,難道是朱元璋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還是發明元素週期表的人,抄襲了朱元璋的“成果”?為了元素週期表裡面元素的命名特意研究了老朱家的家譜?


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巧合!

話說朱元璋登基後,為了讓子孫有一個好名字,便定下了字輩。規定後世子孫要按字輩取名,這樣子後世朱明宗室成員名字的前兩個字就這樣子被定下來了。

同時朱元璋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希望在老朱家一直傳承下去,於是他規定後世子孫名字的第三個字要根據“五行相生的原理來”。也就是以“木、火、土、金、水”為偏旁,寓意五行相生、源源不絕。

於是明朝宗室成員的名字便是這樣的: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宗室成員的隊伍逐漸壯大,至萬曆年間,宗室成員激增至8萬餘人,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皇子皇孫們,取名字成了一個麻煩事,因為五行為偏旁的字已經不夠用了。不得已,那隻能自己造字,於是便有了鋅、鈀、鉀、鈮、鎘……


那麼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又是怎麼和元素週期表扯上關係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徐壽,清末科學家、我國近代化學啟蒙者。


1868年,徐壽開始專門從事翻譯西方化學類書籍,他想把元素週期表翻譯成中文。於是他發明了音譯的命名方法,來給其中的化學元素取中文名。

如,對固態金屬元素的命名,用“金”字旁,再配合該元素第一音節發音近視的漢字組合,便有 “鋅”、“錳”、“鎂”……等元素的中文名稱。

而這與朱元璋子孫取名的方式頗為相似,加之元素週期表裡,很大一部分為金屬元素,以及在中華文化中,以金字為偏旁來構造與金屬有關的漢字。於是,巧合便在這裡產生了。

所以這僅僅只是一個巧合,並不存在誰抄誰一說。還有一點就是與其說是這一切是巧合,倒不如說是人類對萬物認知上的使然。


像素說


朱元璋當年可不會想到,自己為子孫後代定下的關於起名的祖訓會與日後的元素週期表碰撞出如此絕妙的火花。


朱元璋一共生有23個兒子,當年他為每一個兒子都湊了一首五言詩,每一個兒子所擁有的五言詩都不一樣,而這一首首五言詩就是他們後世子孫名字裡的第一個字,比如燕王朱棣,朱元璋為他後世子孫提的詩就是:

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所以朱棣這一脈也就是大明王朝皇帝這一脈的子孫後代的名字其第一個字一定是按照這首五言詩來取的。

而朱家子孫名字裡的第二個字,朱元璋也作了規定,要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這一規律來取,即第三個字一定是以五行為偏旁的字,五行相生,意味著朱家子孫世代繁榮,大明江山萬古長青。

也許當初朱元璋為自己的這一發明創造而自鳴得意過,但他卻想不到,自己的這些兒子都太能生了,子孫後代呈指數型增長,而由於他這一規定,導致了子孫們取名字越來越難,因為帶五行偏旁的字是有限的,再加上皇家起名要有所避諱,尤其是不能與上一輩的名字有重複,所以隨著朱家子孫越生越多,五行偏旁的字完全不夠用了。



字不夠用了怎麼辦?總不能不起名字吧?於是朱家子孫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方法,那就是自己造字,將五行偏旁與任意漢字組合在一起,生成新的字,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於是大量帶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出現在了朱家族譜上了。

本來這樣取的名字並不會引來多少反響,畢竟生僻字只是用作名字,沒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但是隨著元素週期表的發明以及被引入我國,大家驚奇的發現,朱元璋後世子孫的名字與元素週期表裡元素的名稱太像了,有多像呢?下面簡單列舉幾個,大家感受一下:

朱在鈉,朱成鈷,朱慎鐳,朱帥鋅,朱徵釙,朱同鈮,朱效鈦,朱彌鎘,朱同鉻……

以上這些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看過這些名字之後,想必不用我再多說什麼了吧,凡事上過初中,學過化學,背過元素週期表的朋友一定對這些生僻字不陌生。

那麼通過我前面所說的,這些名字裡的生僻字都是因為朱元璋當年定下的規矩不得已而硬造出來的,在當時沒有實際意義,而元素週期表則是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並被之後多位化學家完善起來的,所以朱家子孫取名抄襲元素週期表這肯定不成立,那麼是元素週期表抄襲了朱家族譜嗎?

說實話,也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當年將元素週期表翻譯成中文的我國晚清化學家徐壽曾借鑑過朱家族譜。但如果說徐壽當年沒有借鑑過,那沒有多少人相信,畢竟這太巧合了,所以如果一定要說清是誰借鑑了誰這個問題,那答案一定是徐壽借鑑了朱家族譜。


鹹魚閒聊


朱元璋確實可以申請專利了,元素週期表中的名稱確實是抄襲了他的創舉,裡面很多元素名稱確實是朱家子孫所起的名字。

朱元璋雖然出身低,但是他能自學成才,不僅字寫很得好,而且文采也是很不錯,並且對歷史的認知也很高,基本上呢算得上是一個天才。


(朱元璋劇照)

要說到朱元璋將後輩子孫的名字加上“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這件事情,其實他是為了要完美地解決歷朝歷代“避諱”的這個大坑。

講到避諱就講唐朝吧!李虎,為了避諱“虎”字,“虎符”改稱為“魚符”;老虎也改叫大蟲了 ;李淵,為了避諱“淵”字,“龍淵劍”也改稱為“龍泉劍”;李世民當了皇帝,天下又開始避諱“世民”這兩個字,改稱“世人”。

這種避諱,看著簡單,其實相當複雜。有人說,那不用就不用唄,那古代人民不講那些避諱的字眼不就行了嗎?

其實不然,舉個例子,如果現在還是帝王時期,那我們就要避諱“東”、“平”、“民”等等字眼。

那“往東走”、“打平手”、“人民”這些該怎麼說呢? 所以說,所謂的“避諱”其實給人們的交流、奏章的傳遞造成更多的困難,給國家的運營也增加了很大的成本。

對於朱元璋這種人來說,這是忍無可忍的事情,因為他很勤政,他最講究的是效率問題。



(要的是效率)

所以呢,朱元璋首先將他的23個兒子先定了木字旁,如太子朱標、燕王朱棣等。

一個兒子作為一個支系,每一支系都給他們定了“字輩”, 然後,後代子孫的名字最後一個字必須有五行偏旁,即金、木、水、火、土等,在右邊另添一字,組成之字即為名。

如燕王朱棣的後輩子孫的“字輩”定為“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岷王朱秉的定為“徽音膺彥譽。。。寬鎔喜賁從。”

取五行為偏旁,是朱元璋對後世子孫五行相生、循環不息的期望。當然,哪一個父母都會這樣想,這裡不必做過多解讀。


(字輩一覽表)

但是,將“朱元璋”解讀為“誅元璋” 是不是有點過度解讀了呢?

這個說法最早的出處見於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裡:朱重八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

所謂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這個朱元璋實際上就是誅元璋。

個人覺得,前人未能成語,後人豈能無故加之? 明朝宗室其實非常龐大,所以他們所創造的字也非常多,生出一個孩,就造一個字,但是這個太祖規定的,他們也沒有辦法。

見於〈明史卷100表1諸王世表1〉:東宮、親王世襲,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以上一字為據,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為序。

明朝皇位運轉十二代之後,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如果要說到為何明朝宗室的名字為何上到元素週期表,那就必須要說到“徐壽”這個人了。


(明朝宗室名字表)

徐壽是清朝的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清朝“洋務運動”時期。

清朝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引進了西方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

而徐壽剛好知識涉及面很廣,所以他積極地對關於“礦物”、“化學”類的書籍進行翻譯,共有6部63卷,有〈化學鑑原〉〈續篇〉以及〈補篇〉、〈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等。

徐壽在翻譯元素名稱的過程中,就沿用了朱元璋的造字方法,又根據外語的第一個讀音創造出了鈉、鈣、鎳、錳、鋅、鈷、鎂、中文譯名,沿用至今,又有養氣(後改為氧)、淡(氮)氣、綠(氯)氣等等。

這樣一來,明朝宗室已經創造過的字,徐壽就直接拿過來用了,這才造成了明朝宗室名字成了如今的元素名稱。

當然,元素也就那麼百來個,明朝宗室的所創造出來的字肯定也不會完全用得上。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元素週期表最早是由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提出的,當時應是清朝同治時期。而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二者本來是完全不相干的,可是明朝皇子取名竟然與元素週期表驚人的相似,以至於朱元璋被戲稱為“元素週期表之父”!對此,朱元璋表示:都是那個徐壽抄我的。暫且先不說徐壽何許人也?先說下老朱家是怎麼給後代起名的。

我們知道朱元璋的原來名字叫朱重八,後來嫌原來的名字不好聽,就給自己起了朱元璋這個名字。其中元,有元朝的意思,也有開始的意思在,璋,一種玉,形狀像半個圭。他當上皇帝后,也和他的前任們一樣,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一直傳下去,於是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祖宗朱熹身上了。朱熹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興旺發達,就按照五行生剋的原理來起名字,朱元璋也照搬了這套理論,規定後代子孫起名時都要加個五行偏旁,如此一代一代往下傳。

朱元璋的下一代一共有25個兒子和一個侄子,於是他就給每一家都寫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各不相同,每家都要遵循這二十字的輩分表,而且這一輩用完接著下一輩再用,就這樣不斷的循環著。

名字中的第三個字一定要按照這個人的五行來定的,這個字必須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打個比方來說他的兒子都是運用木字旁為偏旁的名字,如朱標、朱棣等,到了他孫子這一輩就是用火字旁為偏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熞等。每個皇子的名字中只有最後這個字是用來區別自己和其他人的,而且這個唯一的字還要求偏旁部首必須一樣,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按照五行來輪迴一次。讓我們看一些老朱家的名字:

老朱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可他也沒到老朱家的後代太多了,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人多,可以說是呈幾何增長了,這聽著是件大好事。可是子孫後代起名字卻成難題了。一開始還好,可以用一些常見的字,可是時間長了便悲劇了,他的子孫起名時發現字都不夠用了。字不夠了沒關係,名字不能不起啊,祖宗遺訓也不能不尊。

那怎麼辦呢?一開始翻閱各種史書典籍,各種生僻字都用上了,結果還是不夠。為了不違背老祖宗的遺訓,他們最後就只能自己造字了,於是在當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文字,冠以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就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如鈉、鎂、鋁、鈷、烯等等這些生僻字,老朱家後輩子孫們的名字也就越起越奇怪。

等到清末的時候,元素週期表也傳到了中國,當時正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潮流,作為近代化學啟蒙者、翻譯家的徐壽,就想把元素週期表給翻譯過來。

這些元素中有幾樣是徐壽知道的,比如金銀銅鐵錫。他發現這些元素都是金屬,名字還都是金字旁。於是他就定了一條規矩: 所有金屬,翻譯的時候都用金字旁。 除了金屬,元素中還有一大類是氣體元素。他又自然而然地定了第二條規矩: 所有氣體元素,翻譯的時候都用氣字頭。 剩下的呢,就都用石字旁。

徐壽遇上了跟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明朝皇室一樣的問題: 字不夠用! 而且元素不像明朝皇室可以用常用字來命名,以免產生歧義,比如假使某個元素叫“錢”,那“用很多錢打造了一柄寶劍”,這句話到底幾個意思? 除了那些“古已有之”的元素,徐壽只能用一些生僻字來翻譯這些元素。 徐壽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足夠的生僻字。

直到有一天,他翻開了《明史》。 看到了那些王爺的名字後,大喜過望,立馬根據元素英文名的諧音選出了適合的字。金屬這一塊算是解決了。 但在石字旁和氣字頭上,再也沒有人能幫得了徐壽了。 但是那些明朝皇室的名字給他增添了信心:既然明朝皇室可以造字,我徐壽憑什麼不行? 於是,他就按照他自己定的規則填補了全部元素週期表,只有兩個是例外:一個是汞,雖然是金屬,但沒有用金字旁,因為汞是液態的,而且這個字古已有之;另一個是溴,非金屬非空氣,本應用石字旁,但它的形態一般是液體,所以改用三點水。 從此,每當有新元素被發現,中國人都會按照徐壽的規定來翻譯。

這就是元素週期表和朱元璋的故事了。


大夢覺醒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朱元璋是根本不可能抄襲元素週期表的,因為他沒有穿越時空的能力。

朱元璋子孫後代們的名字之所以和元素週期表有那麼多重合,很大程度上跟朱元璋子孫後代們取名方式的包羅萬象有關。

朱元璋孫子們的五行取名方式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小時候的名字非常簡單,叫做朱重八,跟他父親、爺爺的名字一樣,都是非常簡單的姓氏加數字,普通、簡單到了極致。

或許是孩童時期名字的簡單刺激到了他,所以在他功成名就、登頂皇位之後,他對自己後代名字的取名方式就變得執著了起來。

當時,他直接給他的兒子們作出了規定,讓他們在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取名字的時候,必須得遵循他給出的20字口訣來取,用這個口訣中的字來做名字中的第2個字以及輩份。


比如他給朱棣皇帝的口訣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翎常由……

那麼按照他的規定,朱棣皇帝兒子輩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就必須是高,比如朱高熾、朱高燧;孫子輩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就必須是膽,比如朱瞻基、朱瞻垠,如此類推。

除了輩份的規定之外,朱元璋在自己後代取名字方面,也做出了其他的規定,規定後代們名字的第三個字必須按照五行輪轉的方式來取。

每一輩人,都有著相關的五行屬性。

比如朱元璋孫子輩的五行順序正好是火,因此朱元璋孫子輩所有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必須帶上了火偏旁,朱高燧、朱高煦等人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他曾孫子輩的五行順序正好是土,因此他曾孫子輩所有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就得帶上了土偏旁,比如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垠……

包含所有金元素字體

由於朱元璋子孫後代們的數量在後來發展得過於龐大,所以漢字中有關於五行元素的字就漸漸不夠他們使用起來,在一些字不夠用情況下,他們就自己創造出了一部分帶有五行偏旁的字。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不會奇怪元素週期表中的大部分元素為什麼和朱元璋子孫後代們名字中的一些字那麼巧合地相似了。

畢竟漢字中有金字旁的字就那麼一些,而元素週期表中的大多數元素都是金屬元素,在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時候,想找到不和朱元璋後代們名字重合的金屬元素字體都難。


元素週期表並非參照明朝族譜

關於元素週期表的翻譯,現在一直有著一個傳聞,說是清朝時期的徐壽在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時候,拿明朝皇族的族譜做過參考。


這種說法雖然滿足了不少人的獵奇心理,但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件事情是真的。

首先,徐壽本人並沒有向其他人透露過這種說法,當時的人們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言論。

這種言論,是到了現代才出現的。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能證明這個說法的不切實際,那就是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所用的所有金屬元素字體,早在明朝之前就都已經出現了。

徐壽如果想要尋找金屬元素的字體,只要翻閱一下相關的字典就能輕鬆找出一大堆,何必辛辛苦苦從朱元璋族譜中辛苦翻閱、查找自己心儀的字呢?

這樣顯然不合理,因此我們可以推出這個說法是假的。


孤客生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初中學化學時,你會發現化學元素週期表裡面有很多金屬元素和朱元璋子孫的名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到底是誰抄襲的誰呢?



明朝皇子部分名字: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朱成鈷、朱帥鉀、朱帥鋅、朱至鑭、朱效鈦、朱效鋰。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朱元璋抄襲的元素週期表。因為人家朱元璋是公元十四世紀的人,而元素週期表是1869年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創造的,所以朱元璋肯定不會抄襲好幾百年之後的外國人。

那麼是門捷列夫抄襲的朱元璋嗎?肯定也不是因為元素週期表是用字母書寫的,外國人也不會用漢字啊!所以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從朱元璋給後代起名字說起。



朱元璋的子孫的起名制度

朱元璋,大明的開國皇帝,在中國封建社會這麼多的皇帝中,楚風最佩服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沒少挨餓受凍,後來參加起義軍,嶄露頭角,成為義軍的頭領。再後來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也是九死一生,險些喪命。所以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深深覺得成功來之不易,當然要好好守護自己的江山,並且為了子孫後代們能夠高枕無憂,創立了很多完善的制度,這也是為什麼明朝出來了很多奇葩的皇帝,依然能夠存在近三百年的原因。

朱元璋創造了完善的制度,但是他還覺得不夠。由於自己少年時家裡沒有地位和文化,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很難聽。所以朱元璋為了子孫後代著想,創造出來了一套完善的子孫起名制度。

我們都知道中國以前流行用字輩取名的方式,這是我國傳統的一種禮制。朱元璋也深知字輩的重要意義,他一生有26個兒子,除去早年夭折的兒子,朱元璋為他長大成人的兒子們每人都取了20個字的字輩順序,讓他的子孫後代們要嚴格遵照自己家族的字輩來取名。二十幾個兒子每人要起20個字的字輩順序,這對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來說可不容易。他就這樣東拼西湊了二十幾首五言詩。



朱元璋在定完了子孫名字的第二個字後,就連第三個字的一半也不放過,要求從朱元璋兒子起,名字的第三個字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來取。就比如朱棣的後代,我們比較熟悉,朱棣是木字旁,所以朱棣的兒子就叫朱高熾,朱高熾的兒子就叫朱瞻基,接下來就是“祁”和“金”字旁,所以朱瞻基的兒子就叫朱祁鎮,以此類推,朱祁鎮後來又給兒子起名朱見深······


雖然朱元璋可以說很好的進到作為父親的職責,為子孫後代想好了一切,可是朱元璋卻不懂數學,他不知道上百年後,子孫數量已經成千上萬。所以以“木火土金水”的漢字數量有限,這樣後來的很多子孫取名字就成了難題。但是開國皇帝定的規矩,哪能隨便破呢?沒辦法,只好多翻古代書籍自己來找字、造字了,就這樣明朝的皇子們的名字越來越生僻,也創造出來很多“金”字旁的文字。



徐壽借鑑了朱元璋的子孫起名制度,翻譯了“元素週期表”

而過了很多年後,清朝後期有一個叫徐壽的人,他是我國近代化學家的啟蒙者。徐壽從小就對八股文沒有興趣,比較喜歡西方科學,他也覺得西方科學比八股文有用多了,所以此後,他開始涉獵天文、曆法、算學等書籍,準備學習點科學技術為國為民效勞。


徐壽知道俄國化學家發明了元素週期表後,就開始著手翻譯工作,可是他發現很多化學元素很難用漢字代替,真是愁的徐壽頭大。但當他翻到朱元璋的家譜時就馬上豁然開朗,這不就是現成的字典嗎!就這樣朱元璋的子孫們就成了“化學元素”啦!而朱元璋也被人們調侃為“化學元素週期表之父”。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綜上所述,朱元璋當初創造子孫的名字時,根本沒在意這些,他只是想更大程度的為子孫鋪好路,就連名字都不放過。只是沒想後來子孫的名字還能為“中國的元素週期表”做出貢獻。所以即不是朱元璋抄襲的門捷列夫,也不是門捷列夫抄襲的朱元璋,而是無獨有偶“元素週期表”的翻譯者徐壽借鑑了朱元璋的家譜而已。


楚風說歷史


上過學的親們對《化學元素週期表》很熟悉吧?它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明的。對應咱們國家的朝代就是清朝同治八年,即慈禧垂簾聽政期間。(如圖)



然而早在500年前左右,明太祖朱元璋就發明了這些“元素”,並把這些“元素”命名為子孫後代的名字,(問題來了)難道俄國化學家抄襲了明太祖的研究成果了?

事情是這樣的: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暴虐殘忍,但骨子裡卻尊重傳統文化,他尤其推崇古人的“五行相生相剋”之說,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之說。



△朱元璋

朱元璋留下遺囑,子孫後代起名字要遵循五行相生這一規律,名字中要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我為親們解釋一下:

五行相生:大家知道鑽木取火吧?所以古人認為木生火。

火能焚燒一切木料,木頭成灰化為土,故火生土。

大家知道沙裡淘金吧?古人從沙裡淘金,從地下開採金子,故土生金。

古人發現金屬表面往往有水滴,融化的金子則成了水,故認為金生水。

水可以滋潤樹木,使之鬱鬱蔥蔥繁華正茂。故水生木。



朱元璋囑咐兒孫們要按照這樣的規律為後代起名字。比如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和朱棣這一代是木字偏旁。根據五行相生:木生火,朱標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都是火字偏旁。

如此一代代循環下去。從朱棣開始算起,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檢(木)。

這只是皇帝的名字,老朱家的後代非常多,而帶有五行偏旁的字又相對較少,因此好的偏旁字要優先給有機會當皇帝的子孫使用。而那些眾多旁支的子孫而言,既無字可用,又不能違背朱元璋的祖訓,只能使用極冷門的生僻字,或者自己造字使用。 (如圖)




看到上面這些老朱子孫們的名字,有沒有一種化學元素週期表的感覺。




△徐壽

到了清末,西風漸進,我國開始向西方學習,週期表也傳到了中國。當時化學啟蒙科學家徐壽(1818~1884)就想把週期表翻譯出來,畢竟俄文大家看不懂,怎樣才能好記又具有中國特色呢?他靈機一動,想起了朱元璋子孫名字都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於是就借用了過來,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元素週期表。

我認為老朱兒子名字中的“元素”只能是和《元素週期表》一種巧合而已。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完全顛倒了!根本不是朱家發明週期表,而是朱家繼承了一些漢字,又發明了一些漢字(其中一部分就是朱家為了取出有特色含義的名字,先定出一個字要有什麼含義,然後主要依據漢字形聲字規律來製造一個能表達此含義的漢字),然後幾百年後中國從外國引進週期表時給元素進行漢語命名時,以譯音結合元素本身屬性類別(如屬金屬就一律給以“金字旁”、屬非金屬就給以“石字旁”、如屬氣體就給以“氣字頭”)來確定,例如金屬鉀因為屬金屬又讀jⅰa(其典型字為甲)所以命名鉀,礦物硒屬非金屬又讀西ⅹi(其典型字西)所以命名硒,氣體氯屬氣體又讀lu(典型字錄)所以命名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