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有什麼好處?

冬日寒梅651


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也難怪熱水泡腳成了民間延續至今的家庭保健方式。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於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溼、關節炎、感冒等常見疾病,只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症狀的保健作用。

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保護它要講究科學。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

我國有一句古話:“中藥洗腳,勝吃補藥。” 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對於感冒發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並且,經常堅持中藥泡腳足療的應用範圍很廣,風溼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症、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因此,堅持科學的足療,尤其對於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的各種職業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泡腳的方法

1、何時泡?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溼除暑;秋天泡腳,潤肺濡腸;冬天泡腳,丹田溫灼。”這是中醫養生書籍上提及過的語句,其主要說明泡腳這個養生方法是四季皆宜的,只不過每個季節的養生功效不一樣而已。每天晚上九點泡腳最好。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2、泡多久?

每次泡腳的時間一般在15-30分鐘。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超過10分鐘。12歲以下的小孩,泡腳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老年人或者是體質虛弱的人、心腦血管病患者,在泡腳的過程中,如果有胸悶、頭暈、心慌的感覺,應立刻停止泡腳,馬上躺到床上休息。

3、用什麼泡?

泡腳盆材質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高度最好超過20釐米(沒過踝關節),也可買一些微電腦浴腳器。如果用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搪瓷盆或者不鏽鋼盆,不要用鐵、鋁等金屬盆,以免和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4、水量與溫度?

水面至少沒過腳踝,水溫不要超過40℃。糖尿病人的水溫控制在37℃左右比較安全。

三、加強版泡腳

加食鹽:消除疲勞、緩解便秘、幫助睡眠、調理感冒

加生薑:逐寒暖身、散寒溫腎、通汗、除異味

加花椒:扶助陽氣、利氣行水、除臭、祛溼

加醋:促血液循環、治腳氣、祛除腳臭、祛風溼

加艾葉:逐寒溼、溫宮寒、合氣血、除腳異味

加紅花:散瘀通絡、通經、消疲勞、緩解疼痛

加益母草:降虛火、清熱去滯、祛瘀、散寒

中藥泡腳:中藥泡腳又分為直接中藥煲好後泡腳和使用中藥泡腳片來泡腳。由於中藥泡腳都是選配藥方來針對一些疾病進行泡腳的,所以最好諮詢中醫後,讓中醫幫助調配好藥方,這樣可以針對性治療一些疾病。

艾葉泡腳

取幹艾葉50—10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準),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若嫌麻煩就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後再加水泡腳也可。

艾葉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① 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溼、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②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③ 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④ 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醋水泡腳

醋的選擇:(米醋或老陳醋100-150克)

醋泡腳的作用:可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可以緩解疲勞;可以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能祛除風溼,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狀;治療睡眠障礙;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癒許多慢性病症。

四、泡腳不宜

1. 飯後不宜馬上泡腳。剛吃完飯,如果立刻用熱水泡腳,會使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最好吃完飯,過一小時之後再泡腳。

2. 太餓的時候也不能泡腳,能量外洩人容易虛脫。

3. 孕婦和坐月子的產婦不要泡腳。出了月子,哺乳的女性可以泡腳,但最好不要出汗。

4. 經期的女性,如果月經量少、有血塊,經來不暢、或血色淺淡,可以泡泡腳。如果月經量正常或偏多,經期就不要泡腳了。

5. 血小板減少,有出血症狀或徵象的人不可泡腳。腳部皮膚破潰者不可泡腳。

四類人不宜泡腳

1. 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對這類患者來說,下肢缺血,肢體發冷,熱水泡腳已無用武之地了。這些患者的動脈硬化,彈性顯著降低,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硬化閉塞的血管。反而加重缺血,甚至出現壞死。如果病人沒有重視起來,或者一直找不到病因,最後就會面臨截肢的後果。

2. 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泡腳時,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迴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迴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其中神經病變型糖尿病足的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腿足感覺奇冷,怕冷。因此,熱水泡腳很容易成為一個舒適的選擇。但是神經病變一旦存在,患者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反饋機制失靈。因此患者往往會不斷加熱水,哪怕已經嚴重燙傷,也渾然不知。

4. 心腦血管患者也不適合泡腳:高水溫會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會加速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用戶3847936200424068


以前不愛泡腳,不是說泡腳不好,而是覺得過程太麻煩,又要燒水,又要倒水,又要洗毛巾,整個一套下來,至少要花掉我30分鐘,但是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現在我也開始學會泡腳了。並且我每晚都會泡腳20分鐘以上,不為別的,只為自己不要成為新聞頭條裡猝死年輕人當中的一員。

我泡腳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禦寒。尤其在單位的寢室,夜晚比較冷,進入被窩之後,雙腳冰涼的感覺特別不舒服。同時也為了防止寒氣入體,泡腳讓我晚上睡得更加舒坦。

之前我在淘寶還買過泡腳粉,後來覺得作用不是很大,現在就乾脆捨棄這些繁瑣的步驟,直接燒壺水,然後泡個幾十分鐘,一邊泡腳,一邊放鬆身心,有時閉目養神,真的非常享受。

泡腳也許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我覺得只要自己身體舒坦了,那就最起碼值得了。


職場領航


泡腳,我有感,我每天晚上泡,一能緩解疲勞,二能促進血液循環,腳底有個穴位叫湧泉穴,泡腳不是單純的把腳放盆裡,腳上很多穴位,邊泡邊用手按摩這些穴位,泡後能促進睡眠,三重要的來了,感冒了慎泡腳,我因一次感冒泡腳導致左耳聾且左腦血管常有賭,泡腳的水溫不能大高,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慎泡。


謝家灣的謝老么


熱水泡腳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保健養生的方法,因為人的腳上有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的巡行經過,同時人的腳底部還是重要臟器的反射區;而泡腳可以通過溫熱的刺激,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很好的疏通經絡、散寒、除溼的作用。泡腳之後會發汗,排出人體的溼氣。所以,對於人的養生防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說,泡腳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為度,不可以時間過長。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大汗淋漓,耗傷人的氣血;還要注意女性的月經期也是不可以進行泡腳的,有可能導致月經量的過多;另外,老年人和兒童在泡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調整水溫,控制時間。

溫馨提示:泡腳有哪些講究?學會正確泡腳姿勢

俗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足部有有66個穴位,這些穴位與全身各臟腑器官密切相連,所以說泡腳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方法,通過泡腳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正如中醫養生書籍中上所提到的: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溼除暑;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俗話說,“寒從腳起”。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在家用熱水泡個腳來祛除寒氣,對於之前提過的上熱下寒證有很好的引火下行的作用。

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關鍵是要有個度。泡腳這件事也不例外,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泡腳這件事看似雖然簡單,但是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不然也會導致疾病。











楊勝祥


泡腳該注意的5 件事

談到泡腳,不是隨便燒點熱水,倒在盆子裡,再把雙腳泡進去就叫泡腳,特別是在冬天裡泡腳,那可是有講究、有學問的。包括水溫、器具、水量、時機與時間,都需要特注意。

一、水溫:

人體足部皮膚的溫度大約在34-35度,所以泡腳的水溫要比足部皮膚高,至於確實的溫度則要視季節與室溫而做調整,一般而言,夏季由於天氣較熱,水溫可以訂在40度,而冬天氣溫較低,則宜調高到42度左右為宜。

有糖尿病的人由於足部末稍神經的反應較差,對溫度的反應較不靈敏,所以對於水溫的控制要特別留意,可以先用手指或手臂去測試水溫,以免溫度過高會有燙傷的風險。

二、器具: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能有一定的高度,能夠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而如果添加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或是塑膠盆。

市面上有販售各式的泡腳機,大多具有維持水溫或兼具水療振動、氣泡按摩的功效,而價格與功能各不相同,可以視個人需求與喜好來做選擇,但使用時必須留意機器的清洗與定期保養。

三、水量與成分:

要視泡腳桶盆的大小來決定,水量至膝蓋以下即可,中醫認為最佳的位置是在腳踝上約3吋處,也就是泡到腳踝上約10~15公分的地方,但如果希望能促進小腿的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曲張,則可以增加水量到小腿肚。

很多人在泡腳時,會在水中添加中藥藥材,例如艾葉、生薑、花椒、當歸、紅花,大都是具有驅溼去寒、行氣活血的功效,有人會加入米酒,以產生類似芳香療法的安神效果。此外,也有人會添加粗鹽或浴鹽,以達到去除下肢腫脹,足心虛熱的狀況。還有人會放入牛奶,據稱具有潤膚美白的效果。

四、時機:

以用過晚餐後約1、2小時到睡前都是適合的泡腳時機,建議可將泡腳時間安排在睡覺前半小時,這樣更有利於休息時肝臟進行排毒、解毒。而在晚上9到10點間,是人體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候,在此時泡腳,由於足部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五、時間與地點:

泡腳的時間就如同泡湯一樣,一般以不超過20分鐘為宜,以身體發熱而無流汗為適度。泡腳時間太長會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使心跳加快,心臟負擔過重,可能會造成眩暈。

而泡腳的地點以通風良好的地方為主,但要留意避免著涼,所以浴室是適合的地方,也可以選擇在客廳或臥室裡,邊看電視邊泡腳。

而在泡完腳之後,特別是在冬天,也要注意腳部的保暖,應在擦乾腳部後立即穿著襪子或毛拖鞋,以保持腳部體溫。

不適合泡腳的人請注意

在說了冬天泡腳應該注意的5件事之後,也要提醒有些人並不適合泡腳,例如腿部或腳上出現發炎性或潰瘍性的傷口時就不宜泡腳,以免造成傷口惡化。此外,如果腳踝出現急性扭傷,也不可以泡腳。而因為泡腳有活血的作用,所以女性在生理期也不適合泡腳,以免造成月經量增加。


南方健康


 一、泡腳的好處  

1.泡腳第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寒的功效,特別是冬天睡前泡椒雞睡覺,這是人生中一大樂事。  

2.泡腳可以調理月經,部分女性存在宮寒的情況,月經時間不規律、月經量少、月經持續時間短,這時候進行適當下的泡腳可以促進自身體內循環,緩解氣血瘀滯的情況,達到調理月經的功效。特別是泡腳時適當下加些東西效果更好,比如艾草、生薑、藏紅花等等。  

3.泡腳可以達到改善睡眠狀況的功效,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部分人存在神經衰弱、失眠等情況,這是需要注意的,長期睡眠質量差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睡前泡腳可以促進腳部循環,身體發熱,更有助於入眠,泡腳時加入薰衣草改善睡眠狀況效果更好。

4.泡腳可以祛寒,冬天一到,大家都特別怕冷,特別是女性對存在手腳冰涼的情況,常常因為腳冷睡不著覺,那麼睡前泡腳是很有幫助的,泡完後及時穿上厚襪子,可以讓你更快入眠。  

二、泡腳註意事項  

1.泡腳時要注意把握時間問題,把握儘量不要泡太久,睡前泡效果最好,泡的時間多在20-30分鐘之間,泡太久可能會有頭暈的情況發生。 

2.泡腳時要多關注水溫情況,儘量不要太高,40度左右最好,泡腳時水溫太高將會給我們的腳部皮膚造成傷害,長期下去會有腳部發黑的情況發生。

3.泡腳時儘量不要太餓會在太飽,太餓泡腳可能會出現頭暈,乏力等情況,嚴重時昏迷、休克,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一定要特別注意。太飽時泡腳也是不恰當的,飽的時候需要一定的體力來促進消化,如果這時泡腳血液循環在下肢,很可能發生消化不良等情況。  


泡腳雖然好,但平時也應把握注意事項,儘量減少意外的發生。


霧化知識科普


看了很多朋友都提到了關於泡腳的很多好處,有的說的非常中肯和實用。

泡腳實際上在物理療法中屬於水療,也屬於熱療,它可以加速腿部血液循環。雖然泡的是腳,但實際上對我們整個的小腿和大腿的血液循環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泡腳的確是一種很簡單方便的生活護理方式。

一些新興的工具逐步的走入家庭,足浴盆還帶有按摩功能,讓我們整個泡腳的方式產生了更多的變化,吸引了很多的中老年人。

但是作為血管外科的醫生,對於足部血管以及足部的疾病了解的比較多,在臨床中會看到幾種類型的情況,不適合過度的泡腳,在這裡提個醒,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傷。

首先說的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在中國已經有一億以上人口,成為降低中老年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這種疾病有六大併發症,其中會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而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相當一部分合並在一起發生。

其主要表現是足部缺血發涼,合併有足部麻木感,在我們臨床描述中會敘述成為襪套感。因為對外界的刺激不太敏感,所以在泡腳的時候,可能設定的溫度高或者冷熱水混合不勻的情況下,雙腳貿然放入水中,因為知覺不靈敏,導致燙傷。

正常人燙傷其實癒合起來並不是很困難,問題在於糖尿病足非常容易出現破潰,若合併有缺血,組織營養缺乏,癒合十分困難,一旦合併感染,就會導致足部的潰爛發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截肢。

第二種疾病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患者,足部的血管比較薄弱,尤其是淺表的靜脈,當泡腳之後,小腿的靜脈明顯擴張起來,一些血細胞因為血管壁薄,會滲出到血管外,導致皮膚的色素沉著,吸收起來十分的緩慢。所以靜脈曲張也要慎重,當然不是完全不能泡腳,而是要避免長時間高溫頻繁的泡腳。

第三種疾病是動脈硬化閉塞症。

動脈硬化閉塞症,也就是下肢的動脈缺血,糖尿病是本病的一種促發因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得了糖尿病,那麼比較容易出現動脈硬化閉塞症,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

當然即使沒有得糖尿病,動脈硬化閉塞症也是可以出現的。這樣的人泡腳的問題在於缺血區域,因為血液供應不足,泡腳之後局部的溫度升高,細胞對於養分的需要增加,而因為缺血,所以從心臟方向流過來的血流不夠,就導致局部的細胞呈現缺血缺氧的狀態,此時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影響。

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足部本來就已經發涼,泡腳之後出現青紫,甚至產生麻木和疼痛,在門診有些患者會認為這種疼痛是泡腳產生的效果,其實不然,可能正處在危險的邊緣。

總結以上所說,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足和靜脈曲張,泡腳要慎重,雖然不是禁忌,但一定要注意防護。


血管外科蘇磊


泡腳的好處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 彙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所以,養護好您的雙腳至關重要。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泡腳的知識。

一、可以加速血液循環

為人體的組織細胞源源不斷的送來營養和氧氣,同時帶走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通氣血、排毒、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

二、幫助身體排毒

每日泡腳20-30分鐘,幫助身體排毒,加速血液循環,很多疾病,就是那個地方血液常年不通形成的病灶,只要堅持泡腳,一定會有效果,完全無副作用的養生方式。

三、促進血液循環

冬天許多人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其實是血液循環不暢通的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也難怪熱水泡腳成了民間延續至今的家庭保健方式。

四、減緩風溼、關節炎

中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於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溼、關節炎、感冒等常見疾病,只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症狀的保健作用。

五、消除疲勞、改善睡眠

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保護它要講究科學。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對於健康人來說,一般用清水或用鹽水、醋水泡腳就可以了,簡單方便。

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晚上泡腳 --- 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破血、行血、和血、調血),活血化瘀;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溼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水中放鹽治便秘還可以消除疲 勞,幫助睡眠。

水中放醋治腳臭

祛除腳臭、 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溼。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溼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溼、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治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 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 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乾薑治風溼骨痛、怕冷怕 涼→乾薑溫中散寒、迴歸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緩解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溼;黃芪補氣固表;透 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 發揮藥力。

泡腳四忌諱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 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最新娛樂熱點


正所謂“寒從腳下起”,睡前用熱水洗腳不失為一種既有效又舒服的保健方法。我國曆代養生家都很重視洗腳,特別是睡前洗腳。

蘇東坡就曾在詩中談睡前洗腳的好處: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

陸游在動盪的年代裡卻活到85歲高齡,他的養生秘訣之一就是在睡前用熱水洗腳。他在82歲那年曾對身邊的家人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熱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陸游對洗腳的好處體會很深,還專門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洗腳詩: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正確的洗腳“姿勢”

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腳掌分佈有60多個穴位。經常洗腳,不僅能保持足部清潔,防止足癬等皮膚疾患,還能刺激腳上的穴位,可促進氣血運行,舒經活絡,調整臟腑,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驅病除邪的目的。

洗腳時,可以順便對腳進行按摩。“腎出於湧泉”,在洗腳時,不時地用手按摩搓揉位於腳心的湧泉穴,直到發熱,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交通心腎、滋生腎水,還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疏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溼、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

泡腳的水也很有講究,將熱水改成中藥煎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比如,用艾葉煎水泡腳可以治療咳嗽。具體做法是:取艾葉30-50克,放入約1500毫升的沸水中煎約15分鐘,撈去艾葉,將煎出的藥液倒入小盆內,雙腳在裡面浸泡。每晚一次,以臨睡前為佳,每次浸泡15-20分鐘,連續浸泡3-5次。

如將泡腳的熱水改為甘草、芫花煎劑,對防治凍瘡有效;用煅牡蠣、大黃、地膚子、蛇床子煎洗,可治療足癬;用白果樹葉煎洗,可防止小兒腹瀉;用浮萍、麻黃煎洗,有利於水腫的消退。

注意

糖尿病患者泡腳時水溫就不宜過高,因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經病變,局部感覺遲鈍,水溫過高也不宜察覺,易被燙傷。且糖尿病人的腳潰破後非常難於癒合,所以要十分小心。

(回答內容整理自《海派名老中醫養生之道》)


海上名醫


泡腳的好處很多的,但是泡腳分很多種,比如用熱水,生薑,鹽水,艾葉泡腳等等

1、熱水,可以祛風、通絡、散寒,也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睡眠狀態。

2、生薑,生薑泡腳能有效祛除體內寒氣,提高身體溫度,達到祛寒暖身的作用。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進而使內臟氣血充足,新陳代謝加快,加強肝臟、腎臟排毒解毒的作用。(生薑要用水煮10分鐘左右)

3、鹽水,可以殺滅足部細菌,可有效祛除足部角質,清除腳氣,能增加血液循環,消除疲勞,但是由於鹽通過皮膚吸收,身體虛的腎臟不好的人不能用鹽水泡腳哦

4、艾葉,艾葉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痛經,改善陽氣不足,手腳冰涼,活血化瘀,對關節疼痛,有一定的緩解效果,每週泡個兩三次,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部分人,如高血壓、孕婦儘量不要用艾葉泡腳的哦

泡腳時間一般30分鐘就可以了,最佳時間段:晚上9點

附:我經常用生薑和艾葉泡腳,哈哈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