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豪擲144億重倉北京的綠城,還能帶來驚喜嗎?

誰也沒想到,鼠年開年的兩次土拍,會被綠城刷了屏。

昌平東小口、通州臺湖、大興舊宮,綠城在5天內豪擲144億重倉北京,先是創下了近50%的近年最高溢價率,同時又時隔兩年把北京土拍推向了競自持程序。

在北京土拍市場消失了一年之久的綠城,這一次,反而連續擊敗了中海、首開等土拍勁敵,獨攬開門紅。

當年那個說著“要給北京城一個驚喜”、喊著“要把江南帶給北京”的綠城,以如此高調的方式宣佈迴歸。但問題在於,經常性消失的綠城,這一次,還能帶來驚喜嗎?

被逼無奈的「週期性迴歸」

這已經不是綠城第一次宣告“迴歸”北京。

2003 年,綠城靠著綠化率 53 %的百合公寓打響了進京的第一槍。隨後的誠園、御園也都曾是北京樓市一時風光無兩的品質產品。

2009 年,經過上百輪競價,綠城聯合葛洲壩取得北京通州地塊,以 12.42 億元、300 %的溢價率成就了當年的地王,一時轟動京城。然而,始於 2009 年的宏觀調控,讓綠城面臨戰略調整。此後六年未在北京土地市場有所動作。

六年時間,綠城等來了中交入駐,這才在 2015 年打出轉型的旗號,聯合中交、平安,經過 66 輪爭奪,以 57 億元配建 3.1 萬平方米公租房的代價拿下了門頭溝純住宅用地,創下該區域樓面價新高。彼時綠城北方公司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三年內在北京區域的銷售業績達到 100 億“,隨後拿地反而有減無增。

直到 2017 年 11 月,綠城以聯合體身份拿下了石景山五里坨項目,86 億元+ 20 %自持,再一次聲勢浩大地宣佈迴歸北京。此後又陷入了長達三年的低調期。除了幾個股權合作項目再無更多聲量。

綠城每一次在土地市場的大動作,都能引發業內關於“迴歸”、“重返”、“加碼北京”的討論。但這一次大手筆迴歸,確實讓人措手不及。

鼠年開年 3 天花了 144 億,這對於綠城來說已經稱得上是一場豪賭。

畢竟 2019 年全年,綠城在全國土地市場的拿地金額也不過 569 億元。2020 年開年沒多久,綠城就在北京市場上豪擲了四分之一。

綠城為什麼要如此瘋狂?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提供了兩個解題思路:一是項目斷糧,綠城在京的兩個項目,西山燕廬與西府海棠都接近尾聲;二是戰略加碼,完成中交化的綠城,已經承接了大股東的央企背景,對於北京的戰略定位或許會再提升。

經歷了三年之久的權衡磨合之後,2019年7月綠城終於正式完成中交化。隨著宋衛平退出董事會,九龍倉迴歸,張亞東走上臺前,綠城正式形成了全新的董事會陣容,完成了從大股東掌權到董事會管理的模式變革。

紛爭塵埃落定之後,新掌舵人張亞東最先抓的就是土地投資的大事。過去四年時間,綠城總土儲一直維持在3000萬平米的水平,拿地少、拿錯地一直以來都是綠城備受詬病的弱勢。

長時間低頻次拿地、甚至集中三四線拿地導致綠城土儲構成嚴重不平衡。直接反應到銷售數據上的結果就是,2019年上半年,綠城銷售金額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排名也跌至19位。

為此,2019年張亞東給投資線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將上下半年的投資節奏儘量調到五比五,以保證明年上半年供貨的充足率,甚至提出了拿地金額1500億的“宏偉目標”。

項目斷糧加上戰略加碼,在北京這樣的一線重鎮「補倉」,就成了擺在綠城眼前的頭等大事。

“從 2014 、2015 年聲稱要加碼北京開始,綠城其實一直沒能拿到很適合自己的地塊”,在郭毅看來,此次綠城大手筆拿下的臺湖和舊宮兩塊不限價土地,既有便利交通又有產業優勢,恰好能夠給綠城一個做出高端改善的機會。

“如果這一次,綠城能通過品質和服務的價值很好的輸出出來,藉機提升項目的議價空間,或許能刷新客戶對綠城品牌的重新認知。”

直面現實的「失常發揮」

但時隔多年,再想重塑品牌認知並非一件易事。高層變動、戰略磨合、拿地停擺,業內深知綠城的“隱衷”,但市場看得還是產品的口碑。

而口碑,或許是曾經的綠城最不缺少的東西。

業主再購率 51 %,單人最高收藏 44 套房產,單人收藏最高總價 1.87 億元……這些都是當年的綠城所創下的數據奇蹟。因為立面顏色不好看,敲掉重做;因為一個窗戶弧度不夠好,敲掉重做……這些也都是流傳已久的宋衛平式的理想主義。

品質+服務一直以來都是綠城的代名詞。當年的綠城,也確實是憑藉著一以貫之的誠意,帶來了令人驚豔的江南風光,攪動了北京樓市的一池春水。百合公園、誠園、御園至今都是北京業主心中的「白月光」。

當年,綠城各個宣傳稿必提的兩句話就是:“綠城要給北京一個驚喜”、“綠城要把江南帶給北京”。

十年過去了,說辭還是同一套說辭,產品卻不是同一個產品。

在北京經常性失蹤的綠城,近十年來稱得上主打產品的只有兩個 —— 西山燕廬與西府海棠,卻似乎都沒能延續當年的傳說。

2015 年綠城在門頭溝拿地的時候,溝裡的房價不過 2 萬 / 平方米。西長安街延長線和 S1 號線陸續規劃落實以後,以綠城、萬科、金地為首的一眾開發商一頭扎進了溝裡,一下子把房價推到了 6 萬 / 平方米。

這個房價值嗎?門頭溝的利好,加上綠城的品質,很多人都說值。甚至有業內人士慕名而來,連對門的電建金地華宸都沒去,就賣掉了城內的老破小,全款買了西山燕廬的大戶型。

2019 年年底,西山燕廬步入交付季,宣傳上頻繁使用了“ 100 株銀杏全冠移植”、“來自河北的五角楓”、“整石水池”、“定製版雕塑”……外部的園林建設確實延續了綠城一如既往的江南風格。

但具體到房屋細節,卻有些不盡如人意。牆體破損、窗框下位澆築水泥、上下樓層共用一個窗體等細節先略去不提,最嚴重的是有兩棟樓的主臥出現了“黑洞”:在主臥落地窗外外沿 1 米左右的距離,有至少 50 cm以上見方的框架,落地窗變成了“牢景房”。

曾經萬千業主心中的「白月光」,被現實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

如果說西山燕廬好歹延續了綠城的名氣,在北京樓市打出了些許聲量,那麼2019 年面世的西府海棠,無論是成交套數,還是銷售業績都棋差一招,甚至都沒能跳出五里坨這個片區。

根據房天下數據,2019 年全年綠城·西府海棠共成交限競房 454 套,成交金額 21.22 億元;萬科翡翠山曉則賣出了 595 套,成交金額達 26.23 億元。處處被老大哥萬科橫壓一頭不說,也無法與其他網紅盤一爭風光。

在綠城錯失的幾年時間,中海憑藉著望京府和寰宇天下,刷新了市場對於「神戶型」的認知;金茂也連續通過幾座府系、悅系產品,打下了「科技精工」的品牌根基;豪宅賽道上也迎來了世茂、泰禾、龍湖、葛洲壩這些新興勢力。

這個市場已經被優質產品養足了胃口,也從來不缺「驚喜」的締造者。如果綠城還是拿十年前的同一套說辭應付市場,或許並不能讓所有人買賬。

三天連拿三塊網紅地塊,綠城的確在開年就打了同行一個措手不及。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到底該如何審視北京市場?如何在一眾佼佼者中穩住綠城的身量?究竟什麼產品才是客戶最渴望的?這些都需要花更大功夫、費更多心力去好好思量。

畢竟,對手已不是當年的對手,綠城也不是當年的綠城。豪賭 144 億,或許只是其中最簡單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