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前言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時代,也是一個戰爭不斷的時代,貫穿戰國時代的主脈絡,就是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但是,其他國家雖然戰敗,卻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聯軍大破秦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這其中,甚至有一個國家,該國國君在位三十年,不光掃平了北部遊牧民族勢力,極大擴展了疆域,並且在國內改革,增強了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甚至還計劃從北向南,繞過函谷關攻滅秦國,這個國家就是趙武靈王治下的趙國。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趙武靈王影視形象

這並不是痴人說夢,秦國的壓迫式的強大,始於長平之戰後,在此戰之前和諸國的纏鬥過程中,局部雖然佔盡優勢,但是卻招來其他國家的聯合針對,優勢並不十分突出。而趙武靈王趙雍作為趙國的中興之主,步步為營,處處針對,從即位伊始就將戰略重心放在秦地。

他甚至孤身犯險,雖為一國之君,卻喬裝打扮,深入咸陽刺探情報,可見他攻秦的決心之大,無出其右。可惜的是,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趙國卻發生了沙丘之變,一代明君居然活活被餓死,使得趙國三十年之積累毀於一旦。那麼,沙丘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究竟。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公子章和趙雍一樣十分尚武



廢長立幼,為東宮之爭埋下隱患

從趙雍的諡號"武靈"就可以看出端倪,"武"是美諡,"靈"是惡諡,據《逸周書·諡法解》中記載: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慾,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徵,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誇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不勤成名曰靈。任本性,不見賢思齊。死而志成曰靈。志事不命。死見神能曰靈。有鬼不為厲。亂而不損曰靈。不能以治損亂。好祭鬼怪曰靈。瀆鬼神不致遠。極知鬼神曰靈。其智能聰徹。"

從趙雍戎馬一生的人生線來看,他本應是秦皇漢武那種青史留名的名君,可惜的是他的一世英名在晚年毀於一旦。說晚年,蓋是因為那是他的人生末年,而且戰國時代人均壽命極短;但是要是按照今日的觀點來看,45歲的年紀正是人生壯年,建功立業的大好時間。可惜卻在沙丘崩殂,令人扼腕。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夢中美女吳娃

這就要從他的另一條人生線說起了。有一天,趙雍夢中見到一位美女,驚為天人,醒來以後就和大臣們說起了這件事,詳細描述了美人的形象。吳廣聽到後,覺得和他的女兒形容一致,就將他的女兒進獻給了趙雍,趙雍一看果然就是這個美人,於是讓她當了皇后,這就是趙何的生母惠後。

可惜惠後年紀輕輕就染上重病,離開了趙雍,她一生侍奉趙雍,從無怨言,只有在將死之際提了一個請求,希望立她的兒子趙何為太子。趙雍感念於她的犧牲,於是同意了她的請求。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趙武靈王趙雍

但是,趙雍無故罷免當時毫無過錯的太子章,就犯了廢長立幼的大忌,何況太子章身材高大英武,十五歲的時候就親自隨軍出戰中山國,戰功卓著,依稀有他父親年輕時候的樣子,國人都認為他是最好的接班人。一夜之間,太子章得到自己被廢除的消息,不免愕然,不知所蹤,而朝堂和民間也議論紛紛,對趙國的未來表示擔憂。據《列女傳》中記載:

"吳女苕顏,神寤趙靈,既見嬖近,惑心乃生,廢后興戎,子何是成,主閉沙丘, 國以亂傾。"

果不其然,這場廢長立幼的鬧劇導致了令趙國震驚的沙丘之變,使得年僅45歲的趙武靈王身死,也將趙雍殫精竭慮三十年為趙國積累的基業毀於一旦。趙雍死後,趙國的國運似乎和他一起離開,勝利的天平也在向秦國傾斜。那麼,在沙丘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沙丘鉅變,趙雍肥義皆死使人嘆

由於一出廢長立幼的鬧劇,使得父子三人產生了隔閡。趙雍即位的時候只有15歲,同樣面臨著朝廷內部的王公貴族人心不齊,暗潮湧動的局面,所以他清楚的瞭解少主即位有多麼兇險,當然不願意讓自己的接班人也面臨這種情況,於是他派出了三朝重臣,趙之肱股,對國家的忠心日月可鑑的肥義去輔佐趙何。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三朝元老肥義

肥義是什麼人物?簡單來說,首先他有真才實學,在趙雍的關鍵大事上處理得令人誇讚;其次他德高望重,不論官職爵位還是口碑風評,都是高高在上不留口實的;最後他是一個十二分的忠臣,他盡忠的對象是趙國,堪稱忠臣的典範,但是這裡要強調一下,肥義的忠,對象是趙國而非趙雍,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假設趙雍是一個無能之輩,賣國求榮,也許肥義早就另立新君取而代之了。

在任命了肥義作趙何的後盾之後,趙雍將王位傳給了趙何,並給自己設立了新的身份"主父"據《史記·三十世家·趙世家》中記載: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後吳娃子也。”

可以看出,趙雍在位時就讓接班人稱王,自己讓出了王位,但是他仍然不打算放棄兵權,這勢必令趙何的統治不穩固。但是趙何和肥義以及趙雍的叔叔公子成這套班子很在惠文王受封后並不想讓趙雍取得實權,於是兩方的矛盾凸顯,憤怒的趙雍感覺到自己被架空,但是苦於封王的命令是他親自頒佈的,如果輕易收回朝令夕改,會使得民眾失去對王室的信任。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沙丘行宮遺址

這時候,趙雍想到了公子章,他決定用公子章制衡趙何,收回權力,於是他以看墓地的名義讓二人陪同他共赴沙丘,公子章和趙何莫敢不從,但是兩方都摸透了對方的心思,調兵遣將,首先是公子章以主父的名義誆騙肥義入宮,將其誅殺,之後趙何帶人圍住沙丘行宮,殺死公子章,圍困趙雍,最後將趙雍餓死在行宮之內。

最終,一代雄主趙雍和名臣肥義,共赴黃泉,回想起趙雍計劃攻秦的戰略,可以說得上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而趙何等人的作為,也被如實記載,被後人恥笑。據《史記·三十世家·趙世家》中記載:

"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今天的沙丘

惠文王立,雖為明君卻毀國根基

沙丘之變後,趙國政壇遭受嚴重波及,但是萬幸的是,在國家產生嚴重的問題之前,及時恢復了元氣。之後的趙惠文王趙何,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強大。從後世的記載來看,不失為一位明君。我們熟知的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等故事都是發生在他的時代。

雖然他是一位明君,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趙何的一系列舉措,完全是按照華夏民族的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他善於聽取意見,願意自我批評,處事有理有節,時刻以國事為重,做到這些事的君王,基本就沒有昏庸的了。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十歲的趙惠文王,就已經背上了弒父的名聲

但是,我們回想一下他的父親趙雍,之所以稱趙雍是中興之主,在於他將國內胡人和漢人兩股勢力合二為一,凝聚了國家的人心,避免了分裂。而且他偏愛胡人的戰鬥風格,打造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在政治上任命肥義,樓緩,仇液等胡人後代,這一系列舉措確保了趙國在和遊牧民族的較量中不落下風,極大增強了趙的綜合國力。

而接下來,趙雍具有前瞻性地將目標對準了秦國,並且按照之前的計劃亦步亦趨的執行,甚至有滅秦的計劃,據《史記·三十世家·趙世家》中記載:

"武靈王自號為主父。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雖然我們不知道如果趙雍復生,歷史會如何演繹,但是我們知道趙雍的身死導致了秦國失去了一個勁敵,逐漸做大。而肥義的死,也宣告趙雍一手打造的胡人政壇告一段落。李兌、趙成這種小人,把持國內朝堂接近十年,使得趙國十年沒有任何成就,之所以這十年不受外侮,也是因為趙雍打造的國家運轉體系的遺產還在,讓他國不敢覬覦。

從這點來看,雖然惠文王不失為一位明君,但是完完全全改變了他父親的戰略規劃,說是從頭開始也不為過,讓趙國失去了和強秦爭奪天下的絕好機會。

為何趙武靈王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卻回收權力失敗?

趙雍一手打造的趙國強大的騎兵部隊



結語

英雄一世的趙雍雖然在國內憑藉他所創造的基業,在朝堂和民間擁有巨大的威望,但是他卻不遵循歷史規律,隨意廢長立幼,導致兩個優秀的兒子失和,也因為他自己作主父的設想使得他和趙何都極其尷尬,不便行事。最終和大兒子以及肥義落得身死的悲慘結局,而趙何也終生難以洗去弒父的罪名。

雖然趙雍在作趙國的主父後發現了這件事所帶來的隱患,但是他也沒有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而是剛愎自用,錯誤地想挑起內鬥坐擁漁翁之利,結果卻以失敗告終,也說明他雖然在軍事上有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政治上還是有著致命的缺陷的。

而沙丘之變,也使得趙國三十年之積累毀於一旦,從趙雍死後,秦國對待趙國的態度也由之前的處處提防轉變成了主動挑釁,而各諸侯國也因為失去了守護函谷關外的守護神趙雍而膽戰心驚,終於,在長平之戰後,秦國一統六國的夢想成了現實,不知道這個時候,九泉下的趙何會以何種感情去面對自己的父兄。


1《逸周書》 劉向

2《列女傳》 劉向

3《史記》 司馬遷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