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大型粒子碰撞機?對於科學發展有什麼作用嗎?

我的文筆峰


楊振寧先生對大型電子對撞機的建設不是反對,而是往後緩一緩,因為前面還有很多事要做,沒必要急於求成。

這種大型前沿項目,可以先預研,因為這不是特別著急的項目。美國為什麼不做?因為沒有錢。中國為什麼要做?中國錢也並不富裕。

做事也要講天時,特別講究時間點,科學也是這樣。一枚火箭要發射,提前或者錯後一秒行嗎?楊振寧先生看得特別開,因為他經歷了太多的風浪,這是一位大科學家。



孩子是博士


對撞機是能夠為帶電粒子提供能量加速的裝置,兩束電性相反的粒子被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後迎頭相撞,通過對撞的結果可以摸索微觀粒子的結構等信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周長27千米。中國規劃建設的粒子對撞機會超越它,周長達100千米,能量峰值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7倍,造價可能達到200億美元。這樣一個大型科學項目,很多人拍馬屁叫好都排不上隊,楊振寧卻公開潑冷水,發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這不是楊振寧第一次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加速器,上個世紀中國建設北京正負對撞機,楊振寧也是持反對態度。今天回過頭來看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基本上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並沒有撞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楊振寧是粒子物理學界的大師級人物,他對粒子物理學的走勢有敏銳深刻的眼光。或許楊振寧的指向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同時還有丘成桐、王怡芳等重量級科學家力挺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但不論誰的意見建議必須要認真對待。

楊振寧之所以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楊振寧看來,對撞機是燒錢的無底洞,國外有很多慘痛的教訓,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這樣一個大型裝置與中國現在的發展中國家身份不相符。如果建造了,勢必會佔用其他學科的科研經費,不利於其他學科的發展。還有,很多科學家認為,超對稱粒子基本就是一個猜想,用加速器尋找超對稱粒子的實驗完全落空。更何況,不建造大型加速器,中國還可以在尋找新的加速器原理、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等方面努力,這樣的工作不會費錢,適合中國去做。

楊振寧站出來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加速器,可能會得罪一批人,也會有人暗自嘲笑他不懂規矩。看做學問、搞科學需要求真,需要他這樣的精神。


刁博


此時此刻在日內瓦附近瑞士和法國的交界侏羅山地下100米深處,有一個總長17英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現代物理學的理論都要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中被一一檢驗,微觀世界的新粒子也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來發現,可以說LHC就是現代物理學最前沿,也是最有可能讓現代物理學產生突破的科研設備。

然而造價80億美元LHC如今已經不能滿足物理學家們的需求了,現代物理學也迫切需要功率更大軌道更長造價更高的超級對撞機,因為只有更強大的對撞機才能讓物理學家們發現之前從未發現過了新粒子,驗證之前從未驗證過的新理論。


之前歐洲科學家提議建造的FCC100公里周長超級對撞機最早也要等到2040年才開始運行,目前預估的費用是102億美元。

我國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的傳聞由來已久,主要支持者和反對者也一目瞭然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是非常熱衷於建造大型對撞機的,認為它將使得我國在未來幾十年內成為世界範圍內高能物理的中心。


而如今已是中國國籍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認為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用數千億人民幣去建造一個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超級對撞機是很不划算的,而且還會嚴重擠壓其他項目的經費。

平心而論超級對撞機固然很重要,但歐洲的LHC直到2013年才發現了早在1964年就被預測存在的希格斯玻色子,而這個發現除了能產生幾個諾貝爾獎外在未來幾十年或者上百年內不會對人類有任何實質性的貢獻。

楊振寧的主張並不是不建造大型對撞機,而是希望等到幾十年後再建造,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能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或者經濟效益的科研項目。


宇宙觀察記錄


楊先生曾對自己為什麼不支持中國現在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公開發表過自己的幾點原因,大致如下:

一、不宜在現在就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很少,還有很多的農民以及農民工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美國有慘痛的教訓,在1992年,美國打算花費巨資(大約超過82億美元)來建立一個大型的粒子對撞機,可是建著建著,

美國審計總署卻做出了對項目不利的報告,認為原先的預算可能還會增加很多,完成該對撞機項目的總費用增加數額和工期時長難以估計,然後國會就停止了財政支出,使得正在建設(已經花費了30億美元)的對撞機項目終止,也就是說以前花費的這30億美元白忙活一場。中國要建設的大型粒子對撞機所需的費用比這個肯定是隻多不少。

二、高能物理的研究不是隻有對撞機這一個方向,還有弦理論、尋找新加速器原理等方向值得去探索。

簡要的說說這幾點原因。楊先生並不是反對高能物理學需要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只是在考慮到當今的經濟局勢下,現在建立大型對撞機不是最好的時候,以後等國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之後再考慮建設對撞機還為時不晚。

首先建造大型對撞機確實可以吸引一批物理學家前來研究,並且還能夠在此過程中培養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工作者,要知道當年歐洲的LHC可是集結了6000位物理學家在那裡工作過,並發現了希格斯粒子。

但是,同時也有一個擔憂,就是花費巨資建設的大型對撞機有可能發現不了什麼新玩意、新現象。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科學船塢


楊先生反對建電子對撞機,並不是否認電子對撞機對科學的貢獻,而是根據他對當代物理的認識,認為目前電子對撞機發現不了什麼新的粒子,而只是證明別人已經證明的玻色子而已。我覺得也許是物理學的“瓶頸期”所致;也許是電子對撞機技術並未有本質的進步,只是一味的增大。持後一種觀點的科學家也不少。其二,楊先生認為,依據目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應該大力發展材料科學,這裡的材料科學肯定不是指鋼鐵水泥,也許不含所謂的碳纖維等“高級材料”,應該指的是更前沿或者目前還不存在的材料,這是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合成或發現新材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我國所謂的技術受制於人,很重要的是我國材料基礎科學非常差(其實製藥也與此有關),只有提高了材料基礎科學水平,中國才能真的走向製造業強國。

支持楊先生,這才是愛國者!天天吹牛中國第一,牛逼大大,足誤國者、愛國賊!


ched123


恕本民科直言,楊振寧先生反對中國建對撞機只不過是認為對撞機太燒錢,而本民科卻是認為對撞機根本就是建立在一個極其錯誤的,愛因斯坦的劇毒遺產-質能方程上! 於是粒子物理學家們認為質量就是能量,荒謬地用能量的單位ev,即電子伏特來表示質量,可以認為,至今仍不明白什麼是質量,是物理大咖們的重大錯誤之一!粒子物理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製造出黑洞,但是按照黑洞公式估算,其下限值就是0.67kg!哪怕是鼓吹中的超級對撞機,其碰撞能量還得增大12個數量級! 這就意味著對撞機制造黑洞,完全沒有可能,此路不通!

反之,如果轉換思維,走出愛氏質能方程的誤區,則製造黑洞簡單到可以在辦公桌上進行,最終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先進思想打敗了長達100km的,耗資220億歐元的龐然大物-超級對撞機!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CERN以及中科院的王貽芳們固執己見,非要上馬建造所謂的超級對撞機,人類空前絕後的巨大損失已是不可避免!

本民科確信,超級對撞機必定成為科學大咖們恥辱的象徵! 現在LHC已經停擺,不久的將來,長達100km的,一堆破銅爛鐵的龐然大物必將成為科學決策失誤的教訓供人類反思!

在此,本民科只能警告他們不要做歷史的罪人!勿謂言之不預也!


外星文明新時代


六月科普,貓先僧給你擼一擼。

新年了,第一課居然還是老楊。問題很好,老楊說過比較多了,今天再補充一點知識點。

現代科學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科學界擼了一百多年,擼出了現代科技文明,信息通信技術、計算機革命、核能應用等等,成果輝煌,可是講到原理層面的理解,一句話:全瞎!


吃瓜群眾先別起哄,科學界沒有等死混飯吃的貨,大家燒了這麼多錢,好歹混出一些牛人的。老楊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老楊左手楊米爾斯場論,右手宇稱不守恆,合璧出粒子基本模型,作為量子力學的標準姿勢,預言了一大堆粒子,老楊們用粒子對撞機,撞出來一堆諾獎,老楊們很高興。

隔壁老王們,不樂意了。老楊們玩物質基本粒子,算什麼,要玩就玩高端的,咱們玩宇宙起源!於是整出了一個弦論,把引力都整了進來,數學模型又完美,簡直是給終極物理量身定做的夢幻情人。其中,以丘成桐博士為代表,就等著粒子對撞機撞出個超對稱粒子來加冕封神。

可是粒子對撞機,LHC都出來了,撞了這麼多年,老楊的理論越撞越牢靠,老王的理論卻仍無法實證,仍有0.001%的可能!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美帝和歐盟就跑來找天朝,你現在富裕了,基礎研究大家共享的事情,輪到你盡點力吧,一千億刀!

老楊作為回國老專家,雖然被吃瓜群眾盯上了新老婆,可是老楊物理學上的眼光很獨到的。老王們這是無底洞啊。
美帝燒了幾十億,最後都填回去了,而且這個可能性,永遠都消除不了,目前這一條道,怕是真會走到黑的。老王們不服,也是有道理的,牛逼頓的經典物理,幾百年了,還不是說翻就翻車!超弦才幾十年,算個屁燒錢!




沒有新辦法,就按老規矩做!

本貓個人挺老楊,就為了這段宇宙間最美妙的琴絃跳動,的確值得投入,但天朝底子不厚,還是讓給美帝或者三哥來吧。


貓先生內涵科普


中國的大型粒子對撞擊專業名稱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又被簡稱為CEPC。

在這個項目提出後就有了正反兩方的觀點,楊振寧楊老是反對中國建造CEPC的,楊老曾公開發表過一篇文章:《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就是: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資金投入巨大,同時沒有成熟的經驗,並且建造成功後要達到的目標並不明確等等。一個國家每年的科研資金都是固定的,一項投入過大勢必會影響其他科研的投入,按照輸出成果來看可能並不值得。


而堅定支持建造CEPC的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現在世界上比較大的對撞擊就是歐洲的LHC,在2013年宣佈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這項發現讓曾經預言這個粒子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至此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的所有粒子全都已經被發現了,接下來高能物理的方向就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有或者正在進行大型對撞擊,而我國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它的能量只有3~5GeV,在這一領域根本競爭不過其他國家。

在此前提下要想走在該領域的前沿,獲得巨大突破就必須要建造超級對撞機CEPC,否則我們就要一步差步步差。



科學黑洞


中國要想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未來肯定會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但是目前是否適合建造大型粒子對撞還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物理學的第二次革命。

然而一百年過去了,物理學的再也沒有出現顛覆性革命。這一百年來,我們都是在吃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老本。

目前物理學已經進入精細化的領域,比如尋找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子等新粒子。

2012年7月,科學家在大型粒子對撞機上找到一種全新粒子,這種粒子的性質與科學家苦苦尋找了幾十年的希格斯粒子幾乎一致,於是科學家相信這就是希格斯粒子。

這個消息引起學界興奮的同時,國內科學家也意識到自主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重要性。

兩個月後,中國高能研究所就提出要建造我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對撞機,簡稱CEPC─Sppc。

2015年,該項目開始評審。去年又召開啟動會。

但是這個項目卻遭到楊振寧的極力反對

楊振寧認為國際上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實際成本往往都是遠超預算。中國目前一期預算300億,而實際投入下來可能就得500億。

而且目前物理學已經進入深水區,科研成果的產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並不是單獨造一個對撞機就可以解開很多問題。

一味地將科研資金投入到高能物理上會壓縮其他自然科研的資金投入。

而且高能物理的頂級科學家幾乎都是來自西方國家,中國的大型對撞機恐怕會為西方科學家做科研嫁衣,實際主導權還是在西方科學家。

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是王貽芳和丘成桐

他們的觀點是:自主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可以吸納國際人才,並在其帶動下培養出更多的本土青年科學家。

在科研產出方面,粒子對撞機建成之後10年內會尋找到100萬個希格斯波色子,1億個W和Z玻色子。

中國要想在基礎科研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建造粒子對撞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在科研產出還是培養本土人才方面,都是用錢無法衡量的。


科學認識論


今看了揚振寧博士的講解,是我對楊博士的第一次認可,他的想法很正確很全面,及看到了上有顧及了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