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密集註冊多個生鮮商標,或以外賣品牌佈局生鮮電商?


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全國餐飲行業慘遭冰點,門店暫時關鋪,線上外賣停擺,網購搶菜成為新年的一場特殊風潮。曾經靠“燒錢”維持經營的生鮮電商在這個春節竟然“有幸”面臨到“一菜難求”“訂單超時”“配送人員不足”的場面,

這無疑是給昔日苟延殘喘的生鮮電商帶來久逢甘露的滋潤。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月17日,美團的運營主體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個生鮮商標註冊信息,包含美團外賣買菜也快、菜大全、美團外賣青山計劃等商標在近期多次申請,目前顯示多個系列商標還在等待實質審查中。此外,美團還申請了美團外賣送花也快、美團外賣買藥也快等商標。

美團密集註冊多個生鮮商標,或以外賣品牌佈局生鮮電商?

一、“買菜”風潮下生鮮電商的盤活之勢

在生鮮這類日常必需品迎來搶購風潮的勢頭下,互聯網買菜逐漸滲透人們生活,生鮮電商平臺的銷售量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很多消費者不再外出購買蔬菜水果,而是選擇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由於出行限制,諸多之前習慣前往線下門店採購生鮮商品的消費者也轉而成為生鮮電商平臺的新用戶。在此背景下,生鮮電商平臺迎來從未有過的訂單激增。

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 ,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生鮮電商平臺似乎也迎來了他們新的春天,新的希望突突如其來降臨在這個奄奄一息的創新型平臺。

從2016-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整體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整體大數據貌似可觀,但行業真實現狀是99%的電商平臺用融資燒錢來維持經營,僅有1%的平臺真實獲益,卻依舊無法阻擋各路生鮮電商平臺想要力挽狂瀾的理想。

美團密集註冊多個生鮮商標,或以外賣品牌佈局生鮮電商?

二、美團意外爆紅的生鮮買菜生意

2020年春節,美團對外公開的數據顯示,北京的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無接觸配送”成為美團的口號。

生鮮電商正好是美團一直想要擴張的板塊。從2017年的“掌魚生鮮”到2018年的“小象生鮮”再到2019年“美團買菜”開始在一線城市瘋狂開展業務。美團對生鮮、買菜業務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在整個生鮮圈裡,美團買菜這種社區前置倉的玩法早已不被看好,生鮮電商本來就是用燒錢堆砌出來的用戶量以及用戶粘性,缺少物流、金融、用戶運營等方式,單靠融資並不無改變最終走到破產閉店的結局。2019年接連崩盤的生鮮電商平臺便是最好的事實證明。也正是這樣,美團買菜自上線以來,收到用戶以及同行質疑的聲音從未間斷。

而這一次的春節疫情爆發,卻讓群眾收起了質疑之心,主動奔赴生鮮搶購之旅。美團買菜通過接入美團自有配送資源,滿足服務市民的需求,一改人們對線上購買生鮮蔬菜的觀念。

美團密集註冊多個生鮮商標,或以外賣品牌佈局生鮮電商?

三、低調註冊生鮮商標

在疫情陰影籠罩中華大地的背景之下,美團低調註冊了一系列生鮮商標,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團是否有強勢進攻生鮮圈的計劃。美團方面稱,這是美團正常的商標註冊工作,並將該批註冊視為美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回應中,美團並未談及商標註冊與生鮮業務擴張的必然聯繫。

儘管如此,美團在其主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最新佈局的重心確實偏向生鮮,美團買菜推出一年時間,業務已經在北上武深四大一線城市立足開展,美團買菜的“生鮮夢”可是從未有過放棄之意。

生鮮是國民生活的高頻剛需,用戶黏性高,購買力強,倘若能找到一套符合當前人們購買習慣的運營模式,生鮮電商平臺將會是未來一個可觀的新型經營產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團生態中流量最大的主要業務還是來自於餐飲外賣。如果美團餐飲外賣業務受到影響,那麼美團的其他業務在流量端和變現端就都會碰到極大的障礙,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

此時線上買菜需求爆發,與疫情特殊時期有關係。等到疫情結束後,餐飲恢復正常運營狀態,網上買菜能否成為留存消費習慣,將是美團生鮮致勝的關鍵,就目前來看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