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宅在家的你,如何控制焦慮?

執筆續寫人生篇章


只需三個步驟再配合呼吸訓練法,就能幫助你克服疫情時期宅家產生的焦慮,同時讓你的宅家時光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1、堅信疫情終究過去,堅信春天終會來到。

任何事物都會經歷從生到亡的過程,這是自然規律,病毒也不例外。何況,我們的黨和國家正在堅強有力地全力應對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一定會勝利!病毒的消亡只是需要些時日罷了。普通百姓居家不外出,就是對病毒的最好還擊。讓病毒沒有可趁之機。

居家也要做好科學防控。例如:

除了購買生活必須品不外出,每次外出必帶口罩,每次回家必做消毒,且將生活用品集中在一次採購,比如一週採購一次。

每日開窗通風,注意家居環境的清潔衛生。

2、保持規律作息的習慣,這可是生命健康的保證。

規律作息習慣,且長期堅持按時早睡早起。科學健康的睡眠模式,不僅有助於恢復體力,還有助於增加免疫力。免疫力是抵抗病毒入侵身體的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在堅信疫情阻擊戰勝利的同時,保障作息規律的習慣。

其實,居家的這段日子,除了每週外出採購一次生活必需品之外,其它的生活依然可以象往常一樣。只是這一切都在家裡完成罷了。例如,不少人選擇了居家鍛鍊,居家辦公。

3、找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去做。

有的人暫時不能工作,宅在家裡又無所事事,不妨靜下心來,為自己找一件覺得有意義且平時因繁忙而無暇顧及的事情來做。

例如:

讀書,可以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或與自己職業相關的書籍,來一次時間充足的深度閱讀、主題閱讀。利用這段時間豐富和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職業素養、興趣愛好。

追劇,比如喜歡的歷史劇等你自己喜歡的題材影視劇作。

寫作,可以一個人沏一杯茶,靜靜的書寫一下自己的往事回憶、未來設想,書寫但凡能想到的任何事情。這樣,可是對自己思想體系的一次次梳理,也許你會從中發現和感悟什麼。

呼吸放鬆訓練

如果這三個步驟,還不能緩解你因疫情宅家產生的焦慮,那麼,請試試:呼吸放鬆訓練。

當焦慮、煩躁、失眠的時候,做這個呼吸訓練,可以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

方法如下:

(1)合上雙眼,姿勢可坐可平躺,只要舒服就行。閉上嘴巴,把手輕輕放在肚子上,用鼻子吸氣,緩緩地吸氣,感受肚子慢慢地鼓起來。

(2)接著再用鼻子把氣緩慢地呼出來,專注地感受肚子慢慢回落。並在心裡告訴自己“隨著每一次呼氣,我的身體越來越放鬆了。”

(3)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感受呼氣和吸氣的時候,氣流在鼻腔內產生的摩擦和溫度的變化。

這三個步驟其實就是:給自己堅定必勝的信念,保持科學健康的作息規律,以及專注地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這三個步驟再配合呼吸放鬆法,相信一定能幫助你克服疫情宅家產生的焦慮。


天福悟道


以前上班時每天都忙的團團轉,曾盼望自己能給自己放個長假好好休息一下,現如今終於如願以償了!算起來在家裡已經呆了20多天了。前段期間我的心情也隨著疫情的變化而變化,就像六月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人慢慢變得焦慮起來。知道有一天我看著鏡中的自己,一成不變的睡衣,素面朝天的臉龐,亂蓬蓬的頭髮......我意識到這不是我想要的樣子,為了讓自己不在頹廢下去,我給自己做了一個計劃:

1.每天早上起床,開始我的瑜伽練習,最近在網上學習了八段錦,很簡單,建議大家跟著做一下。

2.為家人做早飯,建議可以參考網上的美食指導,每天換個花樣,家人吃的香,我的心情也變的美美的。

3.吃完早飯,開始我的網課學習,我主要聽一些心理學的課程。最近由於疫情的原因,有好多心理疏導等課程在網上開設,大多是免費公益課程。大家可以聽一下。

4.聽了累了,可以做做家務,清理一下衛生等。或是適當運動一下,伸伸腿彎彎腰,活動一下筋骨。

5.開始準備午飯。建議根據家裡已有的食材,參考網上的指導,做幾個新花樣的菜,變換一下心情。

6.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午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睡個美容覺。

7.可以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紙質的或微信讀書都可以。

8.看書累了,再聽一段動聽的音樂,緩解一下疲勞感。或下載全民K歌放歌一曲,釋放一下情緒。

9.開始準備晚餐了🥣。

這是我近期給自己的安排。一天下來感覺跟充實,焦慮感沒有了,心情也變得好起來。

總之,緩解焦慮的方法:不要去刷手機看一些無聊沒有價值的信息,那樣只會徒增煩惱,增加焦慮感,要讓自己行動起來,建議看一本書,唱一首歌,做一個運動,畫一幅畫,寫一封感恩拜訪信,講一段動人的故事……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可以通通快快的到戶外放鬆暢遊![玫瑰]



走著走著花兒就開了


因為這波疫情,原本計劃好出行的,結果泡湯了。為了響應號召宅在家過了這個不一樣的春節。初一睡個懶覺,醒來吃些東西,然後上網下載電影一家人就這樣過了一天。初二也照樣,初三實在宅不住了,然後拿起鋤頭帶上吃的喝的和兩大瓶怡寶和燒水壺一家人去山上開荒了。在山上除了空氣好,而且人在勞動中還暖和。給宅家裡冷子冷腳強多了,而且周圍綠色植物使眼睛看遠了。在累的時候吃下東西,等身子冷了又開始幹活。中午燒點熱水泡壺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點東西休息一下,聊聊天。下午一點半又開始幹到五點鐘收工。回到家衝個熱水澡,爽。勞動不但創造了財富還可鍛鍊身體一舉幾得。


農廬


這個問題我就直接告知你我在家如何處理我的焦慮情緒。

其實我和大家也是一樣,面對這樣的疫情我也有恐慌、焦慮的一面。一方面我擔心疫情越來越嚴重,物資越來越短缺,另一方面是因為停工問題,下個月的經濟狀況會比較有壓力。


假如沒有學習心理學,我想我現在的狀態肯定是快要瘋掉了。學習過心理學之後,我會在這個疫情裡面找到它對我好的一面。凡事有兩面,一面好一面壞。


首先我讓我自己意識到,這個時期是絕大部分的人都無能為力的時期,哪怕我一個人再怎麼去掙扎也是沒有任何作用。認識到這個問題,我的焦慮便不會再增加。


我請教了我的老師,他說:在這個非常的時期,對身邊的人付出愛是最好的度過方式,度過完之後我們一起去面對我們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


我給身邊的朋友做心理輔導,有空上來回答一下關於疫情的問題,幫助一下大家。另外給自己在時間上做好了安排,比如安排自己把沒看完的書看完,做一些視頻出來給大家環節焦慮,空餘時間陪家裡人聊聊天。我發現,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樣長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我想,有充足的時間來讓我做自己的事也許對我來說是疫情給我帶來的好處。


其實每個人情緒都是可以由自己來掌控,包括開心、傷心、焦慮等等,關鍵是我們怎麼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希望能幫到你


Pako


我是開店的,

因為疫情做不了生意很著急

著急也沒有用啊,生命重要呀

有人在,就有掙錢機會

人沒了,啥也沒了

這麼一想,

心裡就沒那那麼焦慮了

有時間學習了

就安排時間學習聽課

鍛鍊身體

時間也過得挺快

一天天過來了





豐色園藝花植美學


我沒有任何焦慮,要有的都是愉悅感和充實感。

防疫宅家,正好給了學習、充電的極佳機會…

十多天,頭條號上結識了數以千計的朋友與老師,為我進一步發展聚集了難能可貴的正能量;

同時,頭條號發原創稿11件,雖然閱讀量不盡如人意,但經受了鍛鍊。尤其是“別欠武漢一句溫馨…”僥倖引起高層關注…許多場合引用。作為寫稿人,作品能推動社會產生正能量,就是最好的獲得感…

這些天,在完成自己充電“作業”的同時,陪老父親聊了許多平時沒時間聊的話題,給老父親做的吃了許多平時沒時間做的家鄉飯萊,老父親臉上露出了紅光滿面,讓我好有成就感啊!!

防疫宅家,難免有許多人不適應而在寂寞中產生焦慮。釋懷的最好方式就是讀書看資料、網上聽課、做好平時沒時間細刻而工作中應有的文件、文書、方案……。

同時補上平時沒時間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欠缺。

這樣,既減少困惑、寂寞、焦慮,又能盡好自己尊老愛幼的責任,還能厚積薄發!為疫情過後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以上僅為我的感受!僅供參考。謝謝大家!!


牛廷相


普通大眾常見不良情緒如何應對?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每一個普通人在一定的心理壓力下可能產生哪些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又如何調整?

1.恐慌感。面對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大量融入,疫情信息的過載,往往使人對信息難以甄別。而恐慌往往就容易發生在與外界相對隔離,卻又可以獲知部分信息的情景,這種狀況巧好符合了危機事件恐慌感的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個體相對孤立,二是信息無法及時準確客觀傳遞。很容易造成自我暗示的恐慌感。常常表現為對自我是否真的被感染,萬一感染上了怎麼辦,感染了會不會死等心理。

如何避免這樣的過度恐慌?首先儘量避免自我封閉,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等方式保持與親人朋友的聯繫,不讓自己真正陷入自我孤立的心理狀態。其次,可以適當關注疫情信息,此時更建議選擇電視或是官方網站的報道,關注的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以內為宜。這樣可以做到心態穩定的同時,客觀及時準確的獲得必要的信息知識,避免受不實信息謠言所幹擾。

2.疑病感。此次疫情的發生與冬季流感存在一定的重疊。因此普通的感冒或是流感也很容易被懷疑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人在緊張恐慌的心理反應下,也可能會出現頭痛、胸悶、乏力、呼吸困難、心慌等軀體症狀,而這些也很可能與肺炎的症狀混淆,產生程度不同的疑病感。

如果輕微的出現一些不典型的症狀,比如上述的軀體表現以及輕微感冒的症狀或是發熱咳嗽等症狀,先要對上述情況有一個理性預期的認識,同時可以尋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電話諮詢,遵從專業醫生的建議來進行下一步處理,必要時接受專業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

3.無助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容易滋生悲觀無助的心理。容易出現隔離的日子什麼時候到頭,自己究竟還要隔離多久等類似的懷疑動搖產生的無望無助感。

如何避免自己滋生這樣的情緒,建議您嘗試以下的方式:1.隔離期間合理規劃生活,可以選擇制定日常生活計劃表,儘量保持規律充實的生活,避免消極被動等待。2.適當保持與外界聯繫,時而與親人朋友視頻語音電話等互動方式傾訴自己的情緒,以獲得身邊資源給予的心理支持。3.尋找適合自己的休閒娛樂減壓方式,主動應對隔離期生活,比如室內鍛鍊,瑜伽運動,看電影,聽音樂,看書等等,把上述休閒方式融入到每天的生活當中。

最後,請相信!疫情再難,終會結束;抗擊疫情的戰役,終會勝利。無論您面臨何種境遇,科學的自我防護都是需要的,學會面對自己的內心,必要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擁有健康堅強的心理才是抵禦一切危機的“疫苗”!


精神心理科醫生顏峰


自己挖掘資源。

問問自己以前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嗎?如果有,那個時候是怎麼解決的。如果沒有經歷過類似的經歷,你應該作出什麼樣反應?在安靜的環境下,自己思考。

如果我說,面對疫情,大眾都會有焦慮,如果你的焦慮低於大眾的焦慮,屬於健康的心理反應,如果等於大眾的焦慮,屬於正常反應,如果高於大眾的心理,是過度反應。那麼你考慮自己焦慮是屬於哪一種呢?

在我平時的工作中,音樂是緩解焦慮的最好方法:找一首與你情緒差不多的音樂,認真聽每一個音,重音,低音,有幾種樂器,用手跟著音樂一起打節拍,也可以身體跟著舞動,等焦慮不安的情緒釋放出來了,可以換一種優美動聽的音樂,繼續舞動,打拍子,還可以繼續換成正能量的音樂,繼續舞動,打拍子,聽高低音,讓自己完全沉浸在音樂當中,在音樂中翩翩起舞……

心理畫分析: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首音樂就是一個世界,一切都是空的,我們的心始終是自由的。



心理畫分析


隔壁和樓上鄰居這幾天時常有爭吵聲,以前是沒有的,可能跟這次疫情有關,雖然小區沒有確診病人,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呆在家裡,陡然停下來離開每天的工作崗位,而且還延後很多天開工,確實有些焦慮!!

主要是工薪階層延遲開工會影自己的收入,因為過年的支出,還有房貸、車貸,、其他開銷都是固定時間支付,多少也因為這種情況增加了焦慮感!!

其實緩解焦慮最好的辦法是馬上、立刻投入每一個當下~比如俯臥撐,馬上動起來,比如拖地,馬上拿起拖把走到水池旁…比如學習一個新的視頻編輯軟件,立刻打開搜索引擎,累了就看會書,或者靜坐一會,我就是這樣做的,動靜結合,有益身心,增強腦力活動,那還有時間焦慮!!



振說瘋芸


因疫情宅在家裡,是響應國家號召,是珍惜白衣戰士的血汗代價,是參與全面抗擊疫情的具體行動,是創造社會生產力的方法。

1,學生宅在家裡

舉個例子:才無忌大忌的孩子,今年就面臨高考。高考本身就對孩子是個壓力,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的疫情,可以說是雙重壓力。

對於疫情的焦慮,成人都忐忑不安,而況乎孩子。

才無忌大夫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從來不在高考目標上給他施加壓力,時常讓他出去活動活動,不疲於讀書。

疫情之下,他無法去打打籃球或四處走走,心情也很難受。

好在網上授課都已開始了,忙著聽課、做作業、考試,也就不再焦慮了。

因此說:學習可以控制焦慮。未來不焦慮。

焦慮本質上是一種恐懼與擔憂。你越注意它,越加重焦慮。面對焦慮,心得靜下來。

2,醫生在上班

才無忌大夫,春節期間正常上班,和全國醫務工作者一樣。

才無忌大夫也工作在疫情的前線。除了上正常的住院部班以外,還得去“發熱門診”上班。

一套防護服穿一整天,大小便都成問題。忙著登記、檢查、篩查發熱病人。

離著工作地2、3公里外,就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然,都已收治到“銅陵市人民醫院”;而疑似、接觸者,也可能遇到。心中沒有擔心,那是假話。但作為一名醫生是不能退縮的。忙著忙著也就忘了擔心與焦慮。身邊有許多行政人員、警察、黨員、義務工作者等都在為疫情奔碌著,看不出他們有多少焦慮的神情。

因此說:讓自己忙起來,可以控制焦慮。

健康不焦慮。

3,有些生意人宅在家裡

才無忌大夫也有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因為疫情,生意無法開展,他們宅在家裡。

面對一大家子的生計,免不了焦慮。也不能出去打牌、釣魚、娛樂、訪友等,就在家裡睡覺、看電視、刷手機。

這是最常見的生活狀態,但仍然可以控制焦慮。

遇著好看的連續劇,看著看著,看進去了,也忘了焦慮。最難的是開始十幾分鍾。

因此說:看電視、刷手機也能控制焦慮。

經濟不焦慮。

4,內向者宅在家裡

一個內向者宅在家裡,倒沒有多大焦慮。他們本身就喜歡靜,長於觀察與思考,宅在家裡和平常差別不大。

或讀書、或擺弄書畫、或打棋譜、或弄花卉、或修禪悟道……無可無不可。關鍵是心靜與從容。

因此說:靜心可以控制焦慮。

修養不焦慮。

5,家庭主婦宅在家裡

她們慣常弄些花樣小吃、做些手工活、移置傢俱、美容、看些言情劇、練瑜伽……一天也就過去了,不顯得多麼焦慮。

可以說:做些小的事也可以控制焦慮。

現實不焦慮。

另外,讓肌肉鬆弛下來,可以控制焦慮。如冥想。

6,快樂與自由宅在心中。

在一個籠子中有兩隻小鳥,往往撲騰者先生病。而那隻呆若木雞的鳥,彷彿籠子對它無所謂有。

人生何嘗不在籠子中?名利氣色、健康生死都可以視為籠子。

既然在其中,掙不脫,就不必焦慮。樂觀、豁達、接受才能自由、快樂。

因此說:快樂可以控制焦慮!

幸福不焦慮。

7,正念控制焦慮

正念是對當下的專注、了知、接納和體悟。

立足於當下,而不加評判。

可以跳出自身,觀看自己的靈魂與肉體,心有念念生而不長居。

審視自己的焦慮何時起,何時加劇、何時減輕,如同潮起潮落,是不是很有意思?

此是觀己。

也可以留意疫情的動態變化。

此時觀物。

無我不焦慮。

8,重拾,或培養愛好

愛好可以打發我們的空虛,排遣我們的孤獨,格式化我們的焦慮與痛苦。

愛好總能快樂地伴著我們終生。

寄情不焦慮。



9,正視疫情,有信心不焦慮。

相信疫情必將被戰勝,困難只是暫時的;

不信謠言、不傳謠言;

安心、安全地宅在家裡。


儘管疫情是時艱,但也必然會給我們人生帶來財富;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禍者福所倚,辯證地看待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