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普通的父母,為啥卻總是妄想著孩子是出類拔萃的那一個呢?

閱讀參考


毎個人心裡住著一個完美的自我,自己做不到,總是期待自己的子女替自己去實現理想


三英34


我是個普通母親,我很小就想著要有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因為我看過很多小說。也聽父母講過父輩和母輩先祖的榮耀。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這一輩也有優秀人才。只是優秀人才不是我。既然有優秀人才,就說明基因優秀。為什麼我不是優秀人才,應該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如果我教育不失敗,就有可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大學學了臨床醫學,卻做了生理學教師。又學過心理學,社會學。就用自己的知識,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終於培養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出類拔萃的人才!

我將我的成功經驗分享到今日頭條,經常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也沒關係。好的經驗,有同感,可以採納。也可以根據你的經驗,提出反對意見。只要沒有人身攻擊,我基本不拉黑!


彭如心老師



鳳146983974


對於這個問題我兒子說他來回答,以下是他的看法。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只想他過上好的生活,讓他以後少受生活的苦。”這是大部分父母的回答,也是最官方的回答。其實,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比較膚淺表面的回答。在潛意識裡,大部分人都是有一些私心的。比如,一有些家長知識分子過得卻不是他們滿意的生活,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於是乎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願望,我稱這種小孩為“遺夢小孩”,父母希望遺失的夢在孩子身上實現。二,還有一種家庭環境不好,父母自己沒有什麼能力,生活都是問題,只能把最後的籌碼壓在孩子身上,想孩子出人頭地後能帶著他們一起過上富足的生活,我稱這種孩子“寶藏小孩”,在父母眼中,他是能讓他們擺脫貧困的“寶藏”。三,前兩種都有些相似,而第三種就有些不同,一些家庭的生活條件好,父母都努力工作,十分優秀,因此對小孩要求更嚴格,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經常拿孩子在別人面前炫耀來滿足她的虛榮心,我稱這種小孩為“掛飾小孩”,因為在某一種角度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一件飾品。

以上是他的(一個十四歲男孩)看法,我只能說每個年齡段或每個角色的回答都不相同。





糖糖愛賣萌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我想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父母,一定是會反省會思考的父母,一定會是好父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出類拔萃,這當然是生而為人的本能。當我們自己年歲一大、被社會磨去了雄心壯志時,我們有了孩子,孩子是我們生命和基因的延續,自然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理想的延續。

從古至今,父母都會把把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說,尤其當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為孩子犧牲、不計代價去培養孩子,最後還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報時(比如朗朗的父母),這種行為就會被社會讚賞、傳播,導致越來越擴大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所以才可以看到那麼多父母們在這條培養孩子的路上,越來越地不惜代價……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傷痛也照樣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強烈控制、禁錮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如果你聽過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定義的一種“空心病”,現在這個時代空心病的人越來越多,基本都是在嚴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們能覺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個人生,我相信孩子們會更擁有心理的健康、更獲得精神的自由。


玲瓏心理諮詢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想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父母,一定是會反省會思考的父母,一定會是好父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出類拔萃,這當然是生而為人的本能。當我們自己年歲一大、被社會磨去了雄心壯志時,我們有了孩子,孩子是我們生命和基因的延續,自然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理想的延續。

從古至今,父母都會把把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說,尤其當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為孩子犧牲、不計代價去培養孩子,最後還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報時(比如朗朗的父母),這種行為就會被社會讚賞、傳播,導致越來越擴大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所以才可以看到那麼多父母們在這條培養孩子的路上,越來越地不惜代價……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傷痛也照樣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強烈控制、禁錮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如果你聽過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定義的一種“空心病”,現在這個時代空心病的人越來越多,基本都是在嚴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們能覺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個人生,我相信孩子們會更擁有心理的健康、更獲得精神的自由



汽修沙鈑勇


世上絕大多數父母是普通父母,但確實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所以如此,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總是向著越來越完美的方向發展。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很少會出現突變而一躍成為最好的物種。所以需要籍著一代又一代的進步去實現完美的目標。動物界中,上一代在傳授下一代諸如飛翔、逃跑、捕食等本領時是不遺餘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就是為了自己的物種變得更加強大而可以繁衍生存。人作為動物的本能其實沒有改變,那就是希望自己下一代更好,更有利於生存下去。

二是從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來講,從古至今,人們都崇尚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卓越領袖和優秀人才,而這些人也確實能掌握更大的權力、更優質的資源、更多的財富,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勞心者使人,勞力者使於人”,雖然是封建思想,卻也是大實話。絕大多數人都追求更好的社會質量,都想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會明的暗的以這些思想作為主導,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進以達到目標。生活的周圍有成功的人士或者優秀的孩子,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這也會影響父母的教育觀念,不由自主督促向那些更優秀的人看齊。

三是從做父母的社會角色來講,作為一個社會人,父母也需要別人的肯定和尊崇,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現為虛榮心。父母有教育兒女的責任,盡到責任的標誌就是教育出更優秀的兒女,這樣的父母會在社會上得到更多肯定。“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如果孩子特別優秀,父母就會得到別人的尊敬,也可以讓自己的後半生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無論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因此,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科學教育,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切不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拔苗助長,否則可能就會適得其反,枉費心機。教育孩子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另當別論吧。





鄴水朱華1


通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一切順其自然最好的選擇。


楊子166367143


希望孩子出類拔萃不是妄想。俗話說,量老莫量少。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有大出息的人。乞丐也可以做皇帝,做將軍,成富翁。父母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未來,是他們培養孩子的精神動力。雖然成功的人是少數,但誰又能預測呢?只有多一份爭取才多一份成功的機會。望子成龍,積極向上是對的,是正能量。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


苦蟬5


炫耀的資本,寄希望於孩子身上,希望他過得更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1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c10000366bee5c766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