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關於電影《1917》全程使用長鏡頭的技術奧秘,已經有很多專業文章,不做贅述。


本文為你理清與《1917》相關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方便理解電影中的歷史梗。


滅亡與拯救,始終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


表現戰爭的殘酷毀滅,是為了救贖戰爭罪行,《1917》也不例外。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導演薩姆·門德斯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兩個傳令兵的視點,帶領觀眾橫穿1917年西線戰場,完成一場戰爭救贖。


港版譯名《逆戰救兵》,更能體現出電影的"拯救"主題。


從技術角度看,《1917》最大看點無疑是超高難度的一鏡到底。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混音——三項奧斯卡技術獎項實至名歸。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除了拍攝技術,不能忽視技術帶來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技術與藝術兩條路上狂飆突進。發明家和工程師進行技術和設備迭代,導演則利用最先進的影音技術,不斷探索藝術邊界。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


這一年,《指環王》系列導演彼得·傑克遜,推出一部用色彩增強等修復技術創作的一戰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彼得·傑克遜聯合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BBC等機構,從超過100小時的記錄資料中梳理出九十多分鐘的故事線,並把這些塵封近百年的影像重新著色,再配上當年一戰老兵的聲音素材和各種音效,讓觀眾直面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讓那些古董級設備保存下來的影像煥發新機,把一堆純記錄鏡頭重新剪輯組合,幾乎天衣無縫地形成一個故事。


這樣的創作,使歷史紀錄片褪去枯燥乏味,觀眾看起來不至於昏昏欲睡。那些一戰老兵,就像在你面前親自講述。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而《1917》走了一條與《他們已不再變老》完全相反的路線。


導演薩姆·門德斯用技術復刻了一次戰場之旅,全片採用"跟隨式長鏡頭",拼接成2個小時的一鏡到底。


鏡頭代替了觀眾的眼睛和身體,邀請每一位觀者參與到這場逆戰。


前去阻止屠殺的救兵,不只是一等兵Schofield和Blake,每位觀眾都是小隊的第三個隊員。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觀眾是小隊的第三個成員

如果說《他們已不再變老》讓生硬的歷史記錄片有了可看性。


參與感,是《1917》全片長鏡頭帶來的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觀眾不僅直面戰場,甚至是主動參與其中。


觀眾好像打開一款第一人稱遊戲,親自上陣,完成一個危險任務。


電影開始,存盤時間顯示1917年4月6日,存盤點是開滿小黃花的西線戰場。根據時間,電影的第一個歷史背景,是1917年4月9日英軍發動阿拉斯戰役(Battle of Arras)的前夕。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阿拉斯戰役示意圖

圖中的紅線是電影中提到的德軍原始防線,而綠線是德軍主動收縮,戰略性後撤,重新組織防禦的"興登堡防線"一部。


興登堡防線是老帥興登堡接替法金漢任德軍總參謀長後,向後調整的新防線,後世一戰史研究者以興登堡的名字命名。


在故事發生時間的前一年,即1916年,德國分別和英法聯軍進行了兩場大戰——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結果,德軍不僅沒有突破凡爾登直取巴黎,反而陷入無底洞般的陣地消耗戰,從此前的攻勢轉為守勢。力主發動凡爾登戰役的法金漢因此下臺,興登堡接任。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德軍統帥法金漢/興登堡

同時,英法聯軍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的消耗也十分驚人。


英軍在索姆河戰役第1天就一次性傷亡6萬人(這6萬人幾乎全是陣亡),總傷亡人數高達41.9萬多人,可見索姆河之戰的恐怖。


電影中,Blake出發後和Schofield邊走邊對話,提到索姆河戰役中蒂耶普瓦羅那次。


"那次"指的索姆河大戰後期的蒂耶普瓦羅戰役(Battle of Thiepval Ridge)。


電影之所以將蒂耶普瓦羅明確地提出,可能有提醒觀眾的目的。


因為英法兩國為紀念在索姆河戰役中陣亡的無名烈士,就將紀念館、紀念碑和紀念墓地設在蒂耶普瓦羅(村)。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蒂耶普瓦羅紀念碑(Thiepval Memorial)

但是,Schofield卻回答他根本不記得了。


發生在1916年9月的蒂耶普瓦羅戰役,距離電影給出的時間1917年4月僅過去半年多,Schofield不可能不記得。


一方面因為戰爭太過殘酷,Schofield選擇性遺忘,不願回想起索姆河戰役的經歷;另一方面,英軍的普通一兵每天都面臨過了今天沒有明天的境況,上級讓他們去哪裡送死都一樣,所以不需要記住。


導演薩姆·門德斯用這樣一個細節對白,也在反諷世人對戰爭的遺忘。


結合法國地圖來看,Blake和Schofield要去的Croiselles(克魯瓦西耶)和Ecoust(埃庫斯特)距離很近。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Schofield在農莊偶遇馬克·斯特朗飾演的史密斯上尉,史密斯說他們是從巴波姆(Bapaume)的無人區穿過來的,巴波姆在Croiselles南面一點。


再看阿拉斯戰役示意圖,地圖最下方是目的地Croiselles。


由此推測,Blake和Schofield的行動路線(紫色虛線)是從南向北縱貫這一小段前線。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除了與電影時空關係吻合的阿拉斯戰役。


導演薩姆·門德斯對《名利場》透露,《1917》的故事背景還與1917年西線戰場另外一場戰役有關——帕斯尚爾戰役(Battle of Passchendaele),又稱第三次伊普爾戰役(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英法聯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經三次在比利時與法國交界的伊普爾地區與德軍交戰。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第三次伊普爾戰役(帕斯尚爾戰役)

從這張戰役圖中也可以看出,德軍最早的防線是那條淺藍色虛線,隨著英法聯軍反擊,德軍興登堡防線不斷後撤。


2008年,保羅·格羅斯編導並主演的加拿大電影《帕斯尚爾戰役》(Passchendaele),對這場戰役進行了直接表現。這部電影是第33屆多倫多電影節開幕影片。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帕斯尚爾戰役》海報

世界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不僅從本土徵兵,還把日不落帝國全部殖民地拖入世界大戰。從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泊爾、南非等殖民地徵兵,組成殖民地兵團。


加拿大作為英國殖民地參加了一戰,累計派兵達62萬人之多,當時加拿大總人口才800萬。加軍參與了一戰中的維米嶺、帕斯尚爾等慘烈戰役。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鏡頭還原了帕斯尚爾戰役場景

在加拿大參加的維米嶺戰役中,傷亡巨大。為了感謝加拿大的犧牲,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1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加拿大,至今法國境內還有這一塊加拿大國土。


在《1917》結尾黑屏,有一段字幕:

FOR LANCE CORPORAL ALFRED H. MENDES

1ST BATTALION KING'S ROYAL RIFLE CORPS


獻給一等兵阿爾弗雷德·門德斯

皇家來復槍步兵團1營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阿爾弗雷德·門德斯是導演薩姆·門德斯的祖父,生於1897年,死於1991年,享年94歲,祖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他19歲參軍,參加了一戰,是位一戰老兵。


因帕斯尚爾戰役中雙方使用毒氣武器,阿爾弗雷德受到毒氣傷害回國退役。《1917》中傳令兵的故事,就是薩姆·門德斯小時候聽爺爺講的親身經歷。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阿爾弗雷德·門德斯

在1917年10月帕斯尚爾戰役期間,阿爾弗雷德·門德斯所在營接到上級命令,上刺刀,向德軍進攻。


他所在的是C連,另外A、B、D三個連隊失聯。阿爾弗雷德主動請纓,穿過極端危險的"無人區",人肉去傳令。


電影中一等兵Schofield,在找到麥肯齊上校前在一個斷壁殘垣的市鎮夜跑,這個城鎮場景就參考了被多次蹂躪的伊普爾城。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被摧毀的伊普爾城和電影場景

阿爾弗雷德·門德斯這段一戰經歷,形成《1917》傳令故事的主線。只不過,為了反戰主題,導演將所傳命令由進攻改為"取消進攻"。


觀眾和兩位傳令兵接到將軍NPC的命令,需要送出一份取消進攻的命令。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General Erinmore

下達這份拯救命令的將軍,是一個叫Erinmore的虛構角色,歷史上並沒有這位將軍。


根據史料記載,阿拉斯戰役英軍主要有3位指揮官,分別是:


1. 時任英國遠征軍(BEF)第1集團軍司令亨利·霍恩(Henry Horne)將軍;

2. 時任英國遠征軍(BEF)第3集團軍司令埃德蒙·艾倫比(Edmund Allenby)將軍;

3. 時任英國遠征軍(BEF)第5集團軍司令休伯特·高夫(Hubert Gough)將軍;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霍恩/艾倫比/高夫

其中高夫將軍也是帕斯尚爾戰役的英軍指揮官。科林·費爾斯飾演的將軍,可能是以參加過這兩場戰役的高夫將軍為原型。


觀眾和兩位傳令兵前去送信,需要穿過危險的"無人區(No man's land)"。


一戰西線戰場,主要以塹壕戰為主。無人區特指一戰時兩軍塹壕之間的地帶。


兩軍戰壕前密佈鐵絲網,阻止步兵衝鋒。沒有攻防行動對峙期間,任何露出戰壕的目標都會成為對方槍手的目標。


在發起進攻前,都會給對方戰壕傾瀉大量炮彈。


士兵在戰壕裡尚不安全,更不可能有人敢走出戰壕,面對荊棘一樣的鐵絲網和敵人。所以,在雙方戰壕前,形成了真空地帶,也就是無人區。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他們已不再變老》中無人區密佈的鐵絲網

Blake和Schofield在英軍前線NPC萊斯利中尉(Lieutenant Leslie)的指引下,有驚無險地穿過無人區。


電影使用跟隨式長鏡頭,這段穿越戲緊張感十足,觀眾好像跟隨兩人踏上無人區。


期間Schofield的手被鐵絲網劃破。無人區裡倒下的馱馬,讓人回想起斯皮爾伯格的經典一戰電影《戰馬》。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穿過無人區後,Blake和Schofield發現德軍真的撤走了。戰壕中的老鼠誤觸地雷線,暗雷差點把Schofield埋在坑道里。


德軍這一撤退行動,正如英軍高層判斷,並不是被擊潰,而是有準備地收縮防線。


由於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消耗了大量德軍兵力,原來在比利時/法國邊境的這段防線變得薄弱,形成兩個危險的突出部。


為了防止這個突出部被圍殲,接替法金漢任德軍總參謀長的興登堡視察這裡後,決定向後建立一條更短、更強的興登堡防線。


興登堡防線其實很長,是一個複雜的防禦體系。防線北端就在前文提到的伊普爾、帕斯尚爾、阿拉斯、維米嶺一帶,南端在法國城市蘇瓦松附近。


這次撤退行動,在歷史上被稱為"阿爾伯裡希行動(Operation Alberich)",發生在1917年2月-3月之間,也就是電影開始時間的前1個月。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撤退興登堡防線的阿爾伯裡希行動

就像Schofield遇到一隊英軍的對話時所說,阿爾伯裡希行動中德軍撤退有序,不僅把帶不走的重武器都毀了,還撤走了全部平民,殺死奶牛,設置路障。


堅壁清野,不讓追上來的英法軍隊獲得任何可用補給,也阻止英法軍隊順利通行。


Blake和Schofield穿過無人區和德軍原防線後,偶遇一個農莊。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在農莊這場戲中,Blake想救起德軍飛行員,反被德軍飛行員一刀捅死。


本來是去救兄弟的Blake反而自己先犧牲,更增強這趟救贖之旅的反諷意味。


這樣處理,體現了《1917》的主旋律宣傳性。


這一設定,就像傳播學奠基之作《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中的宣傳原則,即我方戰爭的正義性和敵人的邪惡。傳播學奠基人拉斯韋爾正是以一戰各國的宣傳戰為素材,寫成這本現代傳播學的開山之作。


另外從技術角度考慮,進行了不到一半,導演就安排其中一個主角陣亡,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全片長鏡頭拍攝實在太難,一個人物的場面調度肯定要比兩個人簡單。


Blake在農莊犧牲後,全片僅剩下帶有超強主角光環的Schofield。Schofield在農莊遇到史密斯上尉。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史密斯上尉

史密斯上尉提到,他們從巴波姆方向的無人區穿過來,遇到幾個掉隊的德軍在幹壞事。指的就是上文提到的阿爾伯裡希行動,德軍邊撤邊破壞。


另外,史密斯上尉說紐芬蘭部隊正在追擊後撤到新防線的德軍。


紐芬蘭地區在一戰時還不屬於加拿大,是英國的一塊獨立殖民地,也組建皇家紐芬蘭團參與了一戰。


從史密斯上尉的帽徽來看,圖案是一個橡果+八角星+綬帶,綬帶上寫著Cheshire(柴郡)。說明史密斯上尉隸屬於第22柴郡步兵團(Cheshire Regiment)。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史密斯上尉的帽徽

以起源地命名部隊,是英國陸軍的傳統。


柴郡步兵團組建於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後,組建地即柴郡首府切斯特,後一直是英國陸軍的常備軍之一。


柴郡步兵團參加過很多英國殖民擴張行動,以及美國南北戰爭、拿破崙戰爭等,是英軍一支歷史悠久的老牌常備軍。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柴郡步兵團標誌

從英國曆史來看,英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國家,依靠的是強大的海軍。


皇家海軍一直維持著很大規模,也很受重視,而陸軍一直規模很小,地位不高。


英國陸軍主要作用是配合海軍的殖民行動,以及駐紮在遍佈世界的殖民地,維持治安或鎮壓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很多英國陸軍將領,都曾是英國殖民地陸軍的指揮官。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開始,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以為戰爭不會打這麼久。


所以,英國在1914年僅以常備軍為主體,向法國派遣了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縮寫BFE),分為2個軍團共計7萬人。


指揮這7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司令約翰·弗倫奇(John French)元帥,得到英國議會的指示是"儘量減少傷亡"。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約翰·弗倫奇

結果,一戰的殘酷和驚人損失,讓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譁然。所謂"儘量減少傷亡"成了一個巨大的諷刺。


經過1914年到1915年的作戰,弗倫奇不僅沒能"儘量減少傷亡",英國派去的老常規軍幾乎全軍覆沒,後續補充的英國地方自衛軍(Territorial Force)也兵力不支。


弗倫奇因此被解除英國遠征軍總司令職務,調回本土,由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元帥接任。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像一個黑洞,吸走全部參與其中的生命。


眼見這場大戰並非一天兩天就能解決,而本身英國陸軍規模就很小,已經消耗極大。


在英國軍政界,有一位鐵腕人物早已看穿了這一切。


這位英國將帥就是基欽納(Horatio Herbrt Kitchener)元帥。


他判斷一戰不會像大多數人想得那樣簡單和快速,所以早在1914年戰爭開始後,身為陸軍大臣的基欽納就開始招募和訓練志願兵。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基欽納的徵兵海報

基欽納解決了英國陸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但也讓百萬英國普通民眾命喪戰場。


他組建的這些部隊被後世稱為基欽納新軍(Kitchener's New Army)。


在彼得·傑克遜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的前半段,就是那些踴躍報名基欽納新軍的英國人的自述和訓練過程。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1917》中Schofield找到麥肯齊上校後自報家門,說自己是皇家來復槍步兵團第8營的一等兵,人物原型阿爾弗雷德·門德斯是1營。


不論是1營還是8營,他們都是基欽納新軍這批士兵。


雖然皇家來復槍步兵團也是一支老常備軍部隊,成立於英國殖民北美時期,早在1914年就參加了一戰。但隨著前線官兵不斷傷亡,皇家來復槍步兵團不斷補充新兵。


阿爾弗雷德·門德斯即是補充到這支部隊的新兵,而8營也確有這個番號,整個營都是基欽納新軍新建的。


Schofield最終經過燃燒的市鎮,湍急的河流,橫穿戰場的奔跑,終於找到麥肯齊上校。


這位上校的部隊是德文郡步兵團(Devonshire Regiment),成立時間比上文提到的柴郡步兵團還早一些。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放大卷福身穿軍裝的領徽,可以清楚地看到德文郡步兵團的標誌:八角星+皇冠+城堡。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德文郡步兵團標誌

至此,觀眾跟隨電影中的傳令兵和鏡頭,完成了一場"逆戰"救援。


電影最後,Schofield告知Blake的哥哥Blake在途中犧牲後,再一次坐在一個和電影開頭環境類似的存盤點。


雖然歷盡生死,挽救了1600名戰友的生命,Schofield來到的地方和他出發的地方並沒有什麼不同,還是一望無際的草地和一棵樹。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這樣的場面調度,體現出一種戰爭的無意義感。戰爭之中,人,僅僅是一個傷亡數字。


其實事實上也是如此。


一戰中很多大戰,都打得毫無意義,雙方僅為了幾公里土地或是一個村鎮,就死傷數十萬人。


《他們已不再變老》中一位一戰老兵自述: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參加了這場戰爭。


不僅是這些普通人不明白,各個國家也都莫名其妙地就捲入這場世界浩劫。


德法之間有世仇,英國怕德國崛起威脅它的殖民地利益,奧匈帝國則在巴爾幹半島與沙俄爭霸,沙俄又和"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矛盾,德國和奧匈帝國綁在一輛戰車上,夾在法俄之間。


所以,一戰爆發前,歐洲列強仇恨重重。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仇恨德國的宣傳海報

新崛起的德國為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與俄法作戰,提前制定了這場大戰的藍圖"施裡芬計劃"。


隨後巴爾幹半島的一顆火星,引爆了歐洲火藥桶。


德國按照"施裡芬計劃"搶先出手,進而各個國家都開始動員,一戰開始。


導演薩姆·門德斯曾拍過另一部反戰題材電影《鍋蓋頭》。


《鍋蓋頭》中主角斯沃福德所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被派往伊拉克戰爭。


被美國宣傳洗腦的士兵,天天荷爾蒙爆棚,想著那些越戰英雄老兵,殺敵心切。


但戰場並不像宣傳中那樣充滿英雄主義,他們卻親眼見證戰爭對平民的殺戮。諷刺的是,自己在戰場上甚至連開一槍的機會都沒有。


最終全營官兵只能在浩瀚的沙漠中,向天開槍,發洩這種扭曲的情緒。

電影《1917》竟隱藏著這麼多一戰史知識點,劃重點

《鍋蓋頭》

結尾,這些士兵回國後被當作英雄一樣對待,但誰也不知道,其實他們在戰場一槍未開。


已經被戰爭扭曲的斯沃福德,見到一位神志不清身穿越戰軍服的老兵,說出一句重要臺詞:


每一場戰爭都是不同的,每一場戰爭卻又都是一樣的……


就像逆戰而行的Schofield最終回到原點,這趟救援和這場大戰又有什麼意義。


-END-


以上涉及軍事歷史內容如有疏漏錯誤,還望指正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