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評價這麼高?該片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笑料燉包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肖申克的救贖》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部電影。本片是90年底初期作品,根據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因被人誣陷殺妻被判無期徒刑,儘管前途盡毀,但主人公並沒有就此認命,而是在獄中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進著,同時也感染著他的獄友們,使大家重拾希望的故事。

本片由好萊塢王牌影星摩根·弗里曼與蒂姆·羅賓斯等多位實力派演員主演,完美的演技演技無可挑剔,比如安迪作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與其他犯人相比,獨有的異類感,還有,在戶外散步時,獨有表情與姿態,都讓觀眾覺得十分真實,不做作。

本片之所以評價極高,除了演員演技精湛之外,一些人性道德也發人深省,比如人們做事之前,總要先考慮回報,而安迪為了擴建圖書館,在明知上頭不會同意的情況下,堅持每週寫一封申請函,就這樣連續寫了六年,最終通過審批。

本片憑藉精彩的劇情、精湛的演技創造了不俗的歷史地位,在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該片獲得10項提名。

《肖申克的救贖》必將是一部祛邪扶正的經典影片流傳後世。


影視三產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還是這麼的推崇的一個問題



1.時間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與1994年,根據斯蒂芬·金的中篇故事改編成電影,小說的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左右,那個時間段的美國政治腐敗非常的嚴重,官商勾結嚴重,甚至連監獄裡都腐敗,才有了這部中篇故事以及電影的緣由


2.作者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之一的短篇。03年獲得美國傑出作者,07年獲得終身成就獎,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人,而且文筆通暢,就連被評為史上最恐怖的電影《閃靈》也是出自他的手


3.現實

作為一部作品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每個人觀看電影的時候,都能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一點特質,說白了,就是一種感同身受,雖說遭遇不同,但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就是從電影裡面某一個情節打動到你,讓你頗有同感


4.地位

該片在於電影史上的地位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的高,但是作為一部94年的電影為什麼會一直被人提出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上也同樣有著《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情節的事情,所以作為一部有批判意義的作品。才能夠在時隔多年還是備受推崇



結尾:以上僅為個人觀點,這部影片目前拿到最好的成績就是IMDB上250佳片其中的一部,並且也在國內的豆瓣高分榜拿下top10.但是你去查找以前的資料時,似乎除了作者斯蒂芬·金的榮譽之外,這部作品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榮譽


一分鐘讀電影


我是這部導演的忠實粉絲。反覆看了這部《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汙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裡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即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別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別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謝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別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著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哦嚯先生


其實這部影片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公認的,幾乎每一位看過影片的觀眾都對它讚不絕口。有人甚至評價“這是一部必看的影片”。作品在未拍成影片之前就已經收穫了大批讀者,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冠軍不說,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

小說作品就已經獲得高評價,何況是拍成電影后。《肖申克的救贖》播出後大獲好評,併入選了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甚至有許多學校將這部影片作為教育片要求學生們觀看。能獲得全世界的認可,甚至被學校看中,這部影片的評分必然會獲得高評價。

高評價的背後自然有足以支撐它的硬實力,就劇情而言它就和很多影片與眾不同。大多數影片選擇用主人公視角講述,塑造出一個英雄主義的人物,但《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描寫了主人公。

瑞德是第三視角,而觀看影片的觀眾也是用第三角度看待安迪,這樣一來更增添了安迪這個角色的真實感,也變相地豐滿了安迪的形象。成功塑造一個角色在這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就這一小細節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

影片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物設計,它把正義賦予一位入獄的罪犯,又把醜惡添加在典獄長與獄警的身上,這與其他影片不大相同。它模糊了觀眾對善與惡的認知,告訴觀眾不是表面代表正義就真的代表正義,也不是表面罪惡就真的永世不能翻身。

典獄長利慾薰心,為了地位和利益重用犯人安迪;安迪為了生存選擇替典獄長做違法的事;瑞德為錢財在牢獄中賺錢。說到底誰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但就是這樣才是最真實的故事,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絕對的完美,總有人多多少少做錯過什麼事。這大概也是影片想傳達的思想之一,同時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

當然這部影片更多的是塑造了一個堅持不懈、有著頑強信念的英雄人物。他在獄中的勵志做法顛覆了無數觀眾的觀念,從弱小被欺負變成了典獄長都碰不得的重要人物。雖然安迪也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但卻足以讓人稱呼他為君子,因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明明已經快到刑滿釋放的日子,但主人公安迪還是選擇了越獄,這其中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那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認清這個世界的是非並不是那麼的黑白分明。

同樣,影片也通過安迪的故事告訴觀眾,哪怕深處絕境也不要放棄生還的希望!

影片的高評價不僅在於劇情本身,還在一些小細節中。連著八年寫的申請信、安迪牢房裡牆上的海報、那本看似普通的聖經……看似平常卻在影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申請信要來了鉅額的申請款,海報掩藏了為逃獄挖下的隧道,聖經裡藏著挖隧道的工具,影片埋下一個個伏筆,令觀影的人們驚訝感嘆。

除去劇情,讓觀眾評價更高的應該就是臺詞。毫不誇張地講,有些經典臺詞可以受用一生。影片講述的是對自由的渴望,可有位被體制化管理了一生的圖書管理員卻不希望獲得自由,甚至在出獄後選擇自殺。關於這件事,影片這樣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還有那句最經典的話“生命可以歸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就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卻把困擾著萬千人的問題給準確無誤的解釋出來,多少觀影的人被這一句話驚醒,又有多少人為這句話努力。這也是《肖申克的救贖》魅力所在。

影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影片安迪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越獄獲得了自由,這是對自我的救贖。贈予瑞德口琴、教育年輕的獄友並用自身的語言和行動對獄中朋友進行了救贖;改善監獄的看書條件,播放音樂這是對整個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同樣的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思想,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救贖。





書生系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受冤入獄的安迪·杜佛蘭不屈不撓,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偷挖通道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成功越獄後,他以證據使洗黑錢典獄長山姆·諾頓畏罪自殺,並用與其合作時捏造出的不存在之人的身份生活,還給了獄中好友瑞德在假釋出獄後的生活保障。

這部電影深受好評,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劇情跌宕起伏,出人意料,並不乏味。主人公安迪是一位敢於與命運抗爭,他不被挫折打敗,機智聰明、勇於行動、樂觀善良、善於察言觀色,成功在肖申克這所殘酷的監獄中將自己救贖出。

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應該熄滅了安迪的希望讓他感到肖申克監獄根本不可能還他清白或是允許他逃脫,--比如剛入獄的無名胖子因大聲哭喊遭獄警毒打致死,“姐妹花”對他的毆打,老頭布魯克斯因無法習慣處於新生活而自殺,湯米瞭解真相、願為安迪證明清白卻被典獄長指使人射殺了他--,可是安迪並沒有絕望,他仍實行著自己周密的計劃不可思議地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並過上了嚮往的無人能觸及的生活。

安迪越獄後爬出下水道在雷雨中得意地張開雙臂仰天大笑的那個畫面,使我看到了自由、希望、自我狂野、不羈、嘲笑。只需爬過這麼一段骯髒的路,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沐浴著這雷雨,感謝來自自己的饋贈,這一刻,肖申克的枷鎖再控制不了他,它能夠使那些曾凌駕於他之上的人都受到制裁。但這美好,當然並不如此輕易就能夠得到,他需要付出的,是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別人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更不願意去做的,他做到了。

人生便是這樣,不幸也許就會降落到你的頭上,來擊潰你一切的信念,想得到你所想要的,必然要遭受磨難。只有動用你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夠將你自己救贖。

核心技價值!只有真真切切感受得到被束縛想自由卻不得的時候才能明白這電影會有多震撼。尤其對現代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和學校裡面努力奮戰的學生,他們才真正懂得這部影片的正真魅力。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 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安迪剛進監獄的時候說,他是無罪的。瑞德笑了,這裡每個人都是無罪的,你看到被黑布遮擋了的社會的背面了麼?但是由於多年的牢獄生活,也讓瑞德成為監獄“體制化”的產物。老布逝去的時候,他說: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監獄就像一個舒適圈,熟悉的環境,聊得來的朋友,規律的生活。為什麼有人做了多年乞丐生活髒亂差也不願轉行;為什麼有的夫妻可以每天吵架冷戰,也不離婚。體制無疑是可怕的,當我們無法離開體制生活時,最終會失去自我,我們中也非常多類似的人,難以主動脫離。

影片看似好像什麼都沒有說,但事實上,影片都在某些細節隱喻著,比如擋著瑞德給安迪錘子的書,在放錘子的那一頁,有個叫出埃及記的故事,這就是隱喻著安迪要逃出這“埃及”一般的監獄。在整個影片中,或許沒有刺激緊張的劇情,但是它本身就不是讓人看著大呼過癮的影片,而是能夠讓能讓人從中得到什麼,就如同安迪的那句“要麼忙著生活要麼忙著等死”,這說的是監獄中的所有人,也是在說這個社會,我們能夠跳出這句話麼?肖申克的救贖好就好在,它不會讓你看著爽,而是能讓人看著明白什麼感受到什麼。



星仰影視剪輯


影片基本信息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影評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裡,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裡,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裡,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華盛頓郵報》評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裡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新華網》評

該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臺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鍊、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著名影視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





深圳夢遊哥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是部很經典的電影,電影講述了男主角因冤入獄,憑藉自己的頑強毅力和驚人的智慧重獲自由,這部影片還是我上學的時候看的,充滿正能量,看完後很振奮人心。看完這部電影應該來說或多或少會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幫助,能從裡面學到不少東西。

電影裡的男主角原本是名銀行家,入獄後憑藉自己算術的精通,一點點籌劃,精確的計算,想方設法的籌備越獄路線,其實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真的很希望她能夠越獄成功,正如他覺得的那樣,他本無罪,需要自由,有著頑強的毅力,和對自由的嚮往,最後越獄成功,看的很讓人激動。

其實這部電影倒不是說教大家怎麼越獄,也不是講述負面的能量,其實真正應該學習的是男主角那種頑強的毅力。正如生活中的我們一樣,有時身處逆境或者低估時期,這個時候也要有自己的信仰,堅信黎明終將會到來,要迎難而上,要有狼性,不達目的不罷休,要多一些思考和堅持。這些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經典的地方。

這部影片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必將記入史冊,和《阿甘正傳》是一個級別的。都是能夠傳遞正能量,能夠讓人從中得到成長,《肖申克的救贖》也讓很多人對生活有了信仰,有了自己的一份堅持,這個故事也是很多人值得去學習的。

個人覺得這部影片是青年時期必看的一部電影,如果你迷茫,對未來彷徨,可以嘗試看看這部電影。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見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被採納,謝謝~


雪頂咖啡屋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一萬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沒有美人,卻依然深深的打動觀眾;從1994年到至今,從各大電影網站上可以隨便看到它的熱度依然不減,權威的豆瓣打了9.7分,基本算是頂級的存在了!

昨天剛回答了一個問題,看過三次以上的電影,這一部也是其中的一部,第一次看的時候應該是小學的時候,雖然當時看的也只是有些懵懂,那種停在只可意味不可言傳的!可以說一部教育篇的電影,人的一生總會有遇到波折起伏的,這部電影給我們樹立了堅強的基調,積極的人生態度!

主人公安迪,利用一把錘子,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救贖了自己;因為他始終對生抱著希望,不會因為糟糕的環境,不安於現狀,最終換回了自由!現實生活中其實做一件事也許會容易,但是堅持二十年日復一日的,這都需要很強大的內心。

他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身邊的人,重新打造讀書館,幫助年輕的囚犯在監獄裡學習知識,冒著生命危險職位讓大家能聽到喇叭裡如天籟的歌聲,監獄是地獄拿歌聲簡直就是天使,把每個人的心中籠罩的黑暗驅除。居中有很多對白都是教科書的存在,安迪曾經告誡年輕的小夥_”人,不是忙著,就是忙著死”,在我看來——人的一生的長度我們無法改變它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

安迪是偉大的,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也拯救了他的獄友;如果當初他不是一個銀行家,他如果做了醫生或者教師都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我覺得這兩個職業在我看來是最神聖的,他完全能勝任,能救人亦可教如何做人!

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學習永遠不會過時,即使看了即便,但是每次都還能受到啟發,(就像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每一次都是同的)在未來百年千年繼續給人們指引方向!








正在生活Living


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贖

自20世紀以來,電影行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優質電影,風格迥異、各不相同。有的反應人性,有的充滿正能量,但是豆瓣評分第一的卻是一部關於越獄題材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以為什麼它的評價這麼高?或許很多人心裡都有這個疑問。

其實這部影片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公認的,幾乎每一位看過影片的觀眾都對它讚不絕口。有人甚至評價“這是一部必看的影片”。作品在未拍成影片之前就已經收穫了大批讀者,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冠軍不說,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

小說作品就已經獲得高評價,何況是拍成電影后。《肖申克的救贖》播出後大獲好評,併入選了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甚至有許多學校將這部影片作為教育片要求學生們觀看。能獲得全世界的認可,甚至被學校看中,這部影片的評分必然會獲得高評價。

高評價的背後自然有足以支撐它的硬實力,就劇情而言它就和很多影片與眾不同。大多數影片選擇用主人公視角講述,塑造出一個英雄主義的人物,但《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描寫了主人公。

瑞德是第三視角,而觀看影片的觀眾也是用第三角度看待安迪,這樣一來更增添了安迪這個角色的真實感,也變相地豐滿了安迪的形象。成功塑造一個角色在這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就這一小細節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

影片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物設計,它把正義賦予一位入獄的罪犯,又把醜惡添加在典獄長與獄警的身上,這與其他影片不大相同。它模糊了觀眾對善與惡的認知,告訴觀眾不是表面代表正義就真的代表正義,也不是表面罪惡就真的永世不能翻身。

典獄長利慾薰心,為了地位和利益重用犯人安迪;安迪為了生存選擇替典獄長做違法的事;瑞德為錢財在牢獄中賺錢。說到底誰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但就是這樣才是最真實的故事,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絕對的完美,總有人多多少少做錯過什麼事。這大概也是影片想傳達的思想之一,同時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

當然這部影片更多的是塑造了一個堅持不懈、有著頑強信念的英雄人物。他在獄中的勵志做法顛覆了無數觀眾的觀念,從弱小被欺負變成了典獄長都碰不得的重要人物。雖然安迪也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但卻足以讓人稱呼他為君子,因為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明明已經快到刑滿釋放的日子,但主人公安迪還是選擇了越獄,這其中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那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認清這個世界的是非並不是那麼的黑白分明。

同樣,影片也通過安迪的故事告訴觀眾,哪怕深處絕境也不要放棄生還的希望!

影片的高評價不僅在於劇情本身,還在一些小細節中。連著八年寫的申請信、安迪牢房裡牆上的海報、那本看似普通的聖經……看似平常卻在影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申請信要來了鉅額的申請款,海報掩藏了為逃獄挖下的隧道,聖經裡藏著挖隧道的工具,影片埋下一個個伏筆,令觀影的人們驚訝感嘆。

除去劇情,讓觀眾評價更高的應該就是臺詞。毫不誇張地講,有些經典臺詞可以受用一生。影片講述的是對自由的渴望,可有位被體制化管理了一生的圖書管理員卻不希望獲得自由,甚至在出獄後選擇自殺。關於這件事,影片這樣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還有那句最經典的話“生命可以歸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就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卻把困擾著萬千人的問題給準確無誤的解釋出來,多少觀影的人被這一句話驚醒,又有多少人為這句話努力。這也是《肖申克的救贖》魅力所在。

影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影片安迪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越獄獲得了自由,這是對自我的救贖。贈予瑞德口琴、教育年輕的獄友並用自身的語言和行動對獄中朋友進行了救贖;改善監獄的看書條件,播放音樂這是對整個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同樣的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思想,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救贖。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救贖,教導人們進行自我救贖。所以能讓觀眾產生這種自我救贖的影片憑什麼不能稱為是一部優秀的影片?總有人問它為什麼評價這麼高,可每一位觀影人的評價難道不足以證明事實嗎?難道這部影片獲得的成就不能證明嗎?第一名不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