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北京時間2月10日,講述中國福耀玻璃集團在美國俄亥俄州建廠經歷的影片《美國工廠》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影片中,福耀集團於2014年買下了俄亥俄州代頓市的一座通用汽車廢棄工廠,並用一年多的時間將其改建成玻璃工廠,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由此誕生。福耀的到來讓這裡重新煥發了多年來所沒有的活力,就連工廠門口的路也改成了福耀大街。

“我們將融合兩種不同文化:中國的文化和美國的文化。”2015年,工廠開工前夕,一位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的美籍宣講人員穿行在求職者的中間,向他們介紹近在眼前的工作機會。然而,那時的他可能沒有想到,要在一座美國的工廠裡,真正融合這兩種文化,遠比將石英砂、石灰石和純鹼熔化在一起要困難得多。

片中,福耀玻璃給日益衰敗的美國“鐵鏽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但中美雙方員工之間卻因文化傳統等差異的存在,不斷產生矛盾與衝突――美方人員難以理解一些在中國工廠裡司空見慣的管理模式,中方的管理者也很難適應美國藍領那種與中國工人截然不同的“懶散”氣質。

為了共同的目標,雙方不斷溝通、理解,彌合分歧,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並共同受益。一方面,這家海外工廠為福耀玻璃實現了既定盈利目標,證明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力;另一方面,工廠也為美國當地解決了大量就業。

儘管在發展的過程中充滿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這家工廠的存在,終究實現了“雙贏”。在走出最初的僵局後,福耀美國工廠實現了扭虧為盈。福耀讓當地對中國企業充滿信心,其他製造業企業也隨之回到代頓,社區正逐漸恢復生機。代頓市也希望看到更多中國企業去當地投資形成協同效應。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令人欣慰的。

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影片《美國工廠》導演朱莉婭·賴克特和史蒂文·博格納爾在領獎時用中文說:“謝謝,曹德旺。”

“電影出來後,我很認真地看了三遍。我知道,你們用自己的手法,也沒少批評我,但我還是感謝你們,我會很客觀地接受你們的批評。”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還專門錄製視頻向兩位導演表示祝賀,“看了電影后,我也發現,你們的作品好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紅樓夢》一樣,不管是哪個界別,哪個年齡層,都能接受,都能夠看,這就充分體現了你們作為一個專業傳媒工作者的高度素養,我深深地佩服、尊敬你們。”

就像福耀集團所生產的玻璃一樣,《美國工廠》的拍攝過程也是高度透明的。曹德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非常驕傲的是,在紀錄片拍攝的四年半時間裡,我和我的美國工廠毫無保留地公開一切,我相信美國的企業也做不到這樣公開透明。”

“《美國工廠》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固然可以證明其作品質量。除此以外,我認為這部片子的亮點在於找到了大時代背景中的小切口,用一箇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故事來反映中美兩個國家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和融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向記者分析道,“不可替代的真實性就是紀錄片的魅力所在,也是這部紀錄片能夠最終獲得小金人的一大原因。片子中的人物都非常誠懇地直面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衝突,同時影片也用一個又一個溫情感人的故事串聯起來,告訴觀眾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幸福勞動、奮鬥。”

去年8月影片在美國上映後,曹德旺就曾表示,《美國工廠》是客觀的,既有我們好的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但總體而言,反映出了中國的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他坦言,當初之所以同意拍攝此片,正是因為要對歷史負責:“與其由我們不斷地向美國人介紹中國、介紹福耀,不如讓他們自己去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博士後郭金峰認為,這部紀錄片用真實的故事、透明的敘事讓美國觀眾更加了解中國。

“《美國工廠》幫助世界觀眾瞭解中國人民是如何奮鬥、如何創造美好生活的,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同時,該片也能引發美國觀眾在文化和制度層面的一些反思。”他告訴記者,特別是影片最後提出面對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能化終將給人類帶來什麼,已成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